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 教案

合集下载

千字文教案

千字文教案

《千字文》教案设计朱露201011081905教学内容《千字文》课文类型蒙学读物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该选段中的生字词,能准确无误的朗读该段篇目。

了解其中“甘棠”“孔怀兄弟”的典故。

②能力目标:争取在课堂上就能做到熟读成诵,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段诗文的大意。

③德育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感受到这段文字传递出的谦让,沉稳,和睦,友爱仁慈等价值观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④方法目标:诵读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这一段诗文,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熟读成诵教学难点具体字词解释涉及到的典故知识以及文章传递出的传统价值观的理解。

教学方法(1)首先是让学生的多次朗读贯穿课堂始终,小学生还是很愿意读课文的,尤其是这类四字四字的文章(2)其次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几个视频短片。

一个是朗读跟读视频,让学生跟着读,这种形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还有就是幼儿园小朋友学《千字文》和少儿武术表演《千字文》的视频。

让学生看到《千字文》的重要性与普及程度,用别的小朋友学习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接着是教师串讲诗文,将重点字词圈出来,让学生现场写与记生字。

文章中含有的典故如“甘棠”“孔怀兄弟”老师用小故事的方式告诉同学,并引导同学认识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朗读课文,争取熟读成诵。

教师适时总结。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PPT与视频播放器。

板书设计只需体现重点字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写生字,这里就不作具体设计。

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导语设计:昨天的我们已经学习了《千字文》的部分知识,相信同学们对《千字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也一起学习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学记得。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章节,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宇宙的宏大,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宇宙自然的伟大和节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第一章节的词语、句式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千字文》第一章节的意义、韵律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千字文》诵读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节律,进而引出《千字文》的学习。

2. 诵读:教师带领学生齐读《千字文》第一章节,注意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第一章节的字词、句式,讲解其意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句进行诵读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韵味。

5. 例题讲解:以“天地玄黄”为例,分析句式结构,讲解其意义,引导学生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千字文》中的词语造句,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诵读教学2. 内容:第一章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重点字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难点:句式结构、词语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千字文》第一章节的词语,写一篇关于自然现象的短文。

2. 答案示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星辰列张。

四季更替,万物生长。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诵读、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千字文》第一章节的内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千字文》这一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详细内容为《千字文》前五百字。

这些字词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与学习,让学生感受国学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理解其中所蕴含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汉字认识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中一些生僻字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并理解其中所蕴含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千字文》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千字文》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让学生感受经典韵律美。

3. 讲解:对《千字文》中生僻字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4.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哲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前五百字板书,标注生僻字。

2. 例题及答案。

3. 本节课重点知识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千字文》前五百字,并挑选五个生僻字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深入解国学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前五百字内容筛选,确保所选内容既能体现经典之美,又能适应学生认知水平。

我会详细梳理每个字词含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二、教学难点处理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2. 通过讲解字源、字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僻字。

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教案
4、我们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后的情景。老师和你们一起背一背这四句话,好吗?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5、指名背诵四句。
6、全班齐背。
五、练习延伸
1、“天”、“地”、“日”、“月”、“星”这五个字常常出现在成语里,比如“开天辟地”、“日积月累”、“披星戴月”。
2、学生思考练习。
4、学生背诵
四、总结
教学设计3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宇宙知识,把脑海中“月”的样子画下来。
3、背诵古诗《渔歌子》




第1课天地玄黄(tiān dìxuán huá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1、交流之一:字形美:
2、交流之二:意境美:
三、古诗文积累
1、出示古诗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讲解
(1)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也很肥美。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上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单元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接触关于天地、日月星辰、四时、节气等古代文化常识,增加知识储备。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段,感受四字句的节奏和韵律,体验古典文言的魅力。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接触关于天地、日月星辰、四时、节气等古代文化常识,增加知识储备。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精品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精品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千字文》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千字文》的前五十句,涵盖了天地自然、历史人物、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国学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十句,掌握基本的字词和句式。

2. 使学生了解《千字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难字的认读和理解。

教学重点:《千字文》前五十句的诵读、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千字文》诵读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读书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激发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千字文》前五十句,注意字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千字文》前五十句进行逐句讲解,分析字词、句式和内涵。

4. 实践:设置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表演,加深理解。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诵读2. 内容:板书《千字文》前五十句,标注生僻字、难字,列出重点字词和句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千字文》前五十句,并翻译其中的五个句子。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更多的国学经典,提高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学兴趣小组,深入研究和传承国学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诵读的技巧和方法2. 字词和句式的理解3. 实践情景的设置4.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5. 作业的设计与指导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诵读的技巧和方法1. 正确发音:对生僻字、难字进行重点讲解,确保学生发音准确。

小学生千字文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生千字文课程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千字文》全文,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传统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千字文》全文背诵。

2. 理解《千字文》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千字文》中的深奥哲理。

2. 将《千字文》中的文化内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千字文》全文、相关文化背景资料、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背诵《千字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千字文》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千字文》吗?你们对《千字文》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的第一段,引导学生注意发音、节奏和停顿。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学习内容1. 教师讲解《千字文》第一段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千字文》第一段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谁能背诵《千字文》的第一段?2. 学生轮流背诵,教师点评。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千字文》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 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背诵《千字文》的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2. 学生回忆,教师点评。

二、深入学习1. 教师讲解《千字文》第二段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千字文》第二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谁能背诵《千字文》的第二段?2. 学生轮流背诵,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讲解《千字文》中的文化典故和哲理,引导学生将《千字文》中的文化内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千字文》中文化典故和哲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
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
第四单元:“耕读持家”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
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
之至。《千字文》第三部份讲述上层社会,第四部份讲述民间
生活,在层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从“治家处身”的角度去理
(5)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 奏,这就是韵律美。
四、三读解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
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我们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后的情景。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五、故事: 仓颉造字 1、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2、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神奇文字甲骨文“光”和古诗《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神奇文字 1、教师出示“光” 2、讲解“光”的演变过程。 3、学生试着画一画光的形状。 二、古诗文积累 1、出示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试着理解古意。 4、教师讲解古意。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 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三、总结 。
孝敬父母,珍惜身体,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
分 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
析 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三单元:“文治武功”讲述上层社会的生活。先说京城地
理位置,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
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
教 古的道德精神,感受中国诗礼传家的的特色文化,在辩证学 习、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做一个有君子风范的和传统文化气息
学 的中国人。

3、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运用多种方法诵
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读懂文
标 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 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4、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了解诗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 话说出诗文的主要意思;知晓相关的典故。
一背这四句话,好吗?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 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5、指名背诵四句。 6、全班齐背。 五、练习延伸
1、“天”、“地”、“日”、“月”、“星”这五个字常常出现在成语 里,比如“开天辟地”、“日积月累”、“披星戴月”。
2、学生思考练习。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1
第2课 金生丽水
课题
备 课教 师
钱永合
《金生丽水》列举了丽水的金、昆仑山的玉、

欧冶子铸的巨阙宝剑、隋后所获的夜光明珠,果品
中的李和柰、菜品种的芥和姜,以及咸淡不同的海

河之水、水里潜行的长鳞甲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带
四、总结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 学 设 计3
作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业 设
2、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宇宙知识,把脑海中“月”的样子画
计 下来。
3、背诵古诗《渔歌子》
第1课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学计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1课 天地玄黄
2 神奇的文字“月” 古诗积累
3 第2课 金生丽水
4 神奇的文字“光” 古诗积累
5 第3课 龙师火帝
6 神奇的文字“鸣” 古诗积累
7 第4课 盖此身发
8 神奇的文字“宝” 古诗积累
9 第5课 资父事君
10 神奇的文字“川” 古诗积累
11 第6课 乐殊贵贱
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1、让学生初步接触关于天地、日月星辰、四时、节气
等古代文化常识,增加知识储备。
单元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段,感受四字句的节奏和韵
律,体验古典文言的魅力。
教学
目标
单元教
让学生初步接触关于天地、日月星辰、四时、节气等
学重点 古代文化常识,增加知识储备。
单元教
8、同桌对读。 9、指名开火车轮读四句。 10、全班齐读。 三、再品读韵律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要读得再好 一点儿还要注意四个小标点呢!逗号和句号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停 顿,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呀!如果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注意 停顿,这样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全班齐读。 3、发现“黄、荒、张”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韵母都是ang,这四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段,感受四字句的节奏和韵律,
学难点 体验古典文言的魅力。
单元 《天地玄黄》二课时
课时 划分
《龙师火帝》二课时
《金生丽水》二课时
教学用 多媒体课件
具准备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 学 设 计1
第1课 天地玄黄
课题
备 课教 师
钱永合
《天地玄黄》凝练地列举了天地开辟、日月星

辰运行、四时流转、阴阳调和、云雨霜露形成的现
解。
1、感悟、传承。在诵读、感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汉语
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国学瑰宝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
2、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尽可能烙
本 印在孩子们的心领深处,熔铸于日常行为之中。因此应在学生 诵读经典,熟记名句。提高文中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让他
册 们逐步了解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学问方法,明确中国传之千
《千字文》第一单元:“天地人间”从天地开辟讲起。 单元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
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 教材 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
分析 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 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 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
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玄”、“洪
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7、(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
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 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 小老师帮帮他。
句都是押ang韵。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 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 (1)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2)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节奏: xxxx/xxxx/xxxx/xxxx/) (3)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4)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例:天 地 玄 黄 宇 宙 洪 荒 拍手 拍手 踏脚 踏脚/ 拍手拍手 踏脚 踏脚)
生:我感受到汉字非常有趣、很神奇……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综合性学习:“字 神奇的文字” 师:看着这个主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中国的汉字有什么值得我们热爱?汉字是怎样演变 的?……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探究。 二、探究汉字
师:为了让大家解决好这个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资 料。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些文字。 1、交流之一:字形美: 2、交流之二:意境美:
教学 难点
意“阙”“柰”“芥”“鳞”“潜”等字
多媒体课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练习背诵。 二、新授:学习新的内容,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比一比谁读 得好。 三、整体感知 1、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老师带领学生读所学内容。 四、熟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两课时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正文“经典链 接”中《盘古开天地》(见《千字文》第14页)的故事。
2、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 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 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期目标制定
教 材 名 称 国学《千字文》

第一单元:“天地人间”从大自然的起源讲起。先说天上的
册 日月星辰,再谈空中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最后描述 大地上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
教 海,飞鸟游鱼,最后,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第二单元:“修身养性”主要讲述人的自身修养。指出人要
三、古诗文积累 1、出示古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讲解 (1)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也很肥 美。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冒着 斜风细雨,在江面上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 愿离去。 (2)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 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 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 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 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 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 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4、学生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