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校本教案——千字文教案

校本教案——千字文教案第一章:千字文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千字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千字文的特点和价值。
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1.4 教学步骤介绍千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千字文的特点和价值。
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二章:千字文的基本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千字文的韵律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2.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基本结构。
分析千字文的韵律特点。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三章:千字文的主题与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主题。
千字文的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3.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主题。
分析千字文的表达方式。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四章:千字文的创作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示范法:示例分析千字文的作品。
练习法:学生自主创作千字文。
4.4 教学步骤讲解千字文的创作技巧。
学生练习创作千字文。
第五章:千字文作品的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千字文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千字文作品的欣赏。
千字文作品的评价。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千字文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千字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教学需求,选取《千字文》作为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篇至第五篇。
内容涵盖《千字文》的生字、词组、句子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旨在通过学习,让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的生字、词组和句子,并能正确朗读。
2. 了解《千字文》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生字、词组和句子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千字文》教材、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读书人的故事,引出《千字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带领幼儿学习《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讲解生字、词组和句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3. 实践情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记忆。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幼儿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生字、词组、句子及文化背景3. 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七、作业设计(1)熟读《千字文》第一篇至第五篇,并圈出生字、词组。
(2)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生字,用画笔描绘出它的样子。
(3)与家长一起,用所学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录制视频。
2. 答案:见随堂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千字文》元素,如建筑、书画等,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可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幼儿学习《千字文》的成果,增进家校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的引入与运用。
幼儿园国学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教材第三单元《千字文》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千字文》的前八句,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千字文》前八句,理解其大致含义,并掌握其中的一些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千字文》前八句,理解其含义,掌握生字词。
难点:感悟《千字文》所表达的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天文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宇宙、自然的兴趣。
(2)出示《千字文》挂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前八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逐句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PPT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句诗句,如“天地玄黄”,分析其结构和生字词,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诗句。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分析另外一句诗句,如“日月盈昃”,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前八句2. 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3. 生字词:玄、黄、盈、昃、辰、宿、闰、律、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分析其结构和生字词,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诗句: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分析:这句诗描绘了四季更替的景象,寒来暑往表示季节的变化,秋收冬藏则表示人们顺应自然规律,勤劳劳作。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千字文》,主要涉及第一至第四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对千字文的介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阐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章节内容,理解并运用成语和典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千字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逐句阅读章节内容,解释生僻字词,阐述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3. 生字认读与书写:重点讲解章节中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寓意与哲理讲解:分析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重点生僻字的写法。
3. 重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默写《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其认读与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读与书写。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国学经典《千字文》。
2. 培养幼儿的国学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学习千字文中的汉字和基本词汇。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实物:千字文的宣纸展示版或挂图。
2. 教学辅助工具:幻灯机或电子白板。
3. 教学材料:《千字文》的打印版或复印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将千字文的宣纸展示版或挂图展示在教室中央,并找几个幼儿接龙读出文中的汉字。
2. 导入讲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简要介绍千字文的起源和背景,引发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分段教学(20分钟)教师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导读幼儿齐读整首千字文,让幼儿跟读并尝试理解内容。
第二部分:逐字教学,教师将每个字的发音和意义逐一解释,让幼儿跟读。
第三部分:组词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组词,解释词义,并让幼儿尝试造句。
第四部分:小练习,教师提问一些与千字文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答。
4. 综合活动(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在小组内分角色,进行模拟情景表演。
每个小组选取千字文的一段,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展示其内容。
5. 总结(10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回顾学习的内容,并引导他们讲述对千字文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千字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朗读千字文,并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展示千字文的宣纸展示版或挂图,让幼儿对国学经典有直观感受。
通过分段教学和组词教学,帮助幼儿逐渐理解千字文的汉字和基本词汇。
通过模拟情景表演,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千字文的内容。
通过总结和拓展延伸,加深幼儿对千字文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整个教案设计以幼儿的参与为主,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千字文》,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韵文,由周兴嗣编撰,全文共有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十句,内容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似幻恒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通过学习《千字文》的前十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千字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千字文》的前十句。
难点:理解《千字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以及其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千字文》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千字文》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对《千字文》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千字文》前十句,并对每一句进行讲解,解释其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千字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千字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似幻恒沙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将《千字文》的前十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
作业答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地广阔,宇宙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运行,星辰闪烁。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季节更迭,收获储藏。
闰余成岁,似幻恒沙:岁月如梦,人生短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千字文》前十句,让学生对《千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玄黄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昃”“闰”等字。
2. 学生通过自读、互读、游戏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3.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
重难点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了解全文的大致意思。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导入新知,未成曲调先有情1导入新学:《千字文》歌曲2.解读课题3.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千字文》,齐读“天地玄黄”。
二、初读文段,字正腔圆读正确1.自读课文。
2.反馈(1)带拼音读,读正确。
(2)带部分拼音读,正音:昃、云腾致雨、闰、律等多音字、易错字(3)去掉拼音读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三、精读理解,解惑答疑溯根源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依据回答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2.看地图,知晓“星宿”概念3. 朗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4.看视频,理解文句含义5.反馈(1)二十八星宿(2)图画6.朗读背诵。
四、融读于戏,寓学于乐爱诗文1.小组准备2.反馈3.点评五、了解四季更迭,自然变化1.知晓四季更迭的规律2.了解星宿图3.了解汉字“月”作业背诵所学内容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1.天地玄黄日月盈昃自然之美寒来暑往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2.金生丽水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阙”“奈”“芥”“鳞”“潜”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初步了解各种物产如金玉矿产、宝剑明珠、果品菜蔬的名称及其简况。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初步了解各种物产如金玉矿产、宝剑明珠、果品菜蔬的名称及其简况。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说话引入1、看插图,图上有什么,请自由说说。
2、读课题。
二、正音。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
字音上要多注意“阙”“奈”“芥”“鳞”“潜”等字音。
三、正读。
(读准节奏、停顿、语气)1、跟着音频读。
2、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4、齐读。
四、读文释义1、激发学生兴趣,范读正音,配乐诵读。
2、理解大意,提供丽江,昆仑山的图片。
3、理解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跟学生讲述巨阙宝剑的故事。
4、“果珍李奈,菜重芥姜”。
水果里的珍品是李子和奈果,菜蔬则以芥菜和姜最为重要。
5、“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
长羽毛的动物在空中飞翔。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作业背诵所学内容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2、金生丽水“阙”“奈”“芥”“鳞”“潜”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 龙师火帝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龙师火帝》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裳、羌、赖”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
3、初步了解我国太古、上古时期的人文事迹,如三皇五帝、百官的命名、文字衣服的发明、尧舜禅让、殷周革命等等事迹。
重点难点、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
初步了解我国太古、上古时期的人文事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1、背诵第2课。
2、引入课文。
衣服是谁发明的?文字是谁发明的?3、读课题。
二、正音。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
(1)读音。
字音上要多注意“裳、羌、赖”等字音。
(2)字形。
字形上要多注意“虞、殷”等字。
三、正读。
(读准节奏、停顿、语气)2、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3)齐读。
四、释义1、伏羲氏以龙来命名百官,以火命名百官的是炎帝(神农氏)。
2、少昊氏以鸟来取官名,三皇除了天皇、地皇之外就是人皇。
3、黄帝的时候,仓颉发明了文字,胡曹伯余夫妇发明了上衣和下裳。
4、有虞氏的舜、陶唐氏的尧都把君位和国家禅让给别人。
5、殷商的成汤、西周的武王姬发,讨伐罪恶的君主,以告慰百姓。
6、历代先王坐在朝廷讨论治国的方法,垂衣拱手之间就使政治公正彰明。
7、他们爱护、养育百姓,使羌戎等四裔民族前来臣服顺从。
8、他们使远方、近国成为一体,(天下万民)全都归顺、归附于王道。
9、凤凰出现,鸣叫于竹林之间,白驹觅食于菜圃之中。
10、先王的仁泽遍及一草一木,利处波及天下各地。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作业背诵全文板书设计龙师火帝裳、虞、殷、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4盖此身发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盖此身发水》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鞠、罔、璧”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3、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如爱惜身体知错必改等。
重点难点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如爱惜身体知错必改等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1、背诵第3课。
2、引入课文。
看插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3、读课题。
二、正音。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4、认读生字。
(1)读音。
字音上要多注意“鞠、罔、璧”等字音。
(2)字形。
字形上要多注意“鞠、璧”等字。
三、正读。
(读准节奏、停顿、语气)3、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3)齐读。
四、释义1、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2、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3、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4、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5、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作业背诵所学内容板书设计6、盖此身发鞠、罔、璧教学反思教学内容5资父事君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句的对偶和节奏感。
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竭”“履”“凊”“馨”“澄”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如何对待父母、忠于职守的行为规范。
重点难点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竭”“履”“凊”“馨”“澄”等字音。
能初步理解如何对待父母、忠于职守的行为规范。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1、背诵第4课。
2、引入课文。
谈话:平时,你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的长辈?你又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古人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正音。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6、认读生字。
“竭”“履”“凊”“馨”“澄”跟读几遍。
三、正读。
(读准节奏、停顿、语气)4、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3)齐读。
2、多种形式读。
接龙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单个指名读。
四、释义1、根据课件提供的解释引导学生简单理解第一部份内容引出“孝”、“忠”,说说怎么样做是有孝心?2、讲述岳飞忠心报国的故事。
3、告诉学生要早睡早起,要勤劳,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4、出示兰花图、松树图、清澈的湖水,理解忠孝的美德所带来的影响。
5、分男女生读句子。
五、背诵全文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背诵所学内容板书设计5、资父事君竭、履、凊、馨、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6乐殊贵贱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乐殊贵贱》中生僻的字,特别注意“睦、傅、恻、沛”等字。
2、找出韵律,熟读《乐殊贵贱》并尝试背诵。
3、学生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如:家庭和睦、夫妻和睦、尊敬师长,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
重点难点熟读《乐殊贵贱》并背诵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复习引入1、背诵第5课。
2、引入课文。
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并提出古人生活还有哪些道理呢?3、读课题。
二、正音。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
(1)读音。
字音上要多注意“睦、傅、恻、沛”等字音。
(2)字形。
字形上要多注意“恻、沛”等字。
三、正读。
(读准节奏、停顿、语气)跟着音频读。
(1)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2)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3)齐读。
四、释义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
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孔怀。
①兄弟,同气连根。
交友投分,切磨②箴③规。
【注释】①孔怀:出自《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后来多用“孔怀”来代指“兄弟”。
②切磨: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为学问上的探讨研究。
③箴(zhēn):劝诫、劝勉。
【译文】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
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隐恻①,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②匪③亏。
【注释】①隐恻(yǐn cè):恻隐,怜悯、同情。
②颠沛(diān pèi):跌倒,比喻处境窘迫困顿。
③匪(fěi):非,不是。
【译文】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
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译文】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
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①。
都邑②华夏,东西二京。
【注释】①縻(mǐ):牵系,拴住,系住。
②邑(yì): 国都,京城。
【译文】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
中国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背诵所学内容板书设计乐殊贵贱睦、傅、恻、沛教学反思教学内容7.都邑华夏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教学目标 1. 通过换部首、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理解本文中的“北邙”、“泾渭”“都邑”等词汇的意思。
2. 学生通过自读、互读、游戏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3.了解古代中国的两大都城的名称,知道我们现代的首都是北京,并激发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理解本文中的“北邙”、“泾渭”“都邑”等词汇的意思,了解全文的大致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