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千字文》第一课时教学导案

合集下载

初识古文《千字文》的教案

初识古文《千字文》的教案

教案注释
教学目的:初步认识古文《千字文》
教学阶段:初期
教学对象:小学生
教学内容:《千字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千字文》,了解古代文学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千字文》的基本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中的文字涵义。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解释和分析。

教学器材:黑板、书本
教学程序:
第一步:引入
1、听一首歌曲《千字文》,鼓励学生积极听歌,尝试哼唱。

2、教师介绍《千字文》的背景和重要性。

3、展示《千字文》的影片或图片,并简要说一下主要内容。

第二步:解说与分析
1、介绍《千字文》的作者、出处、年代和流传情况。

2、解析《千字文》中的句子、词语和文字含义。

3、分析《千字文》的艺术特点和评价价值。

第三步:思考与讨论
1、学生自然的反应。

2、自由讨论《千字文》的内容和主题。

3、分组进行分析,《千字文》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步:评价
1、鼓励学生背诵并朗读《千字文》。

2、评价学生的理解与表达情况。

3、展示学生精彩的朗诵表演。

教学结果: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千字文》的重要意义,并能够朗读部分文句。

教学建议:教育者需要进一步理解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并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活动。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喜爱古典文学,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千字文第一课时教案

千字文第一课时教案

《千字文》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中年段,在语文学习上是由识字转为阅读阶段,此课程是语文识字学习的巩固和拓展。

千字文共1000字,部编语文教材在低年段识字共1600字,千字文的文本内容与低年段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识字表中相重合的生字有552个。

三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基本上能够进行自主识字,个别的生字需要教师在课堂引导。

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国学校本课让学生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在行为习惯、价值观上的正确导向。

千字文有韵律,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

【教学目标】1.通过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认识校本课上的新同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自信地介绍自己。

2.通过学习,了解《千字文》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千字文》前八句。

【教学重、难点】1.通过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认识校本课上的新同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自信地介绍自己。

2.通过学习,了解《千字文》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千字文》前八句。

【教学准备】课件、千字文学习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新同学欢迎同学们来到国学小讲堂,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开启国学之旅,领略国学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来自于不同班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彼此,请你准备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到前面来进行展示。

二、破冰之旅,认识彼此。

请同学们依次到前面进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

教师相机点评同学们做自我介绍时的表现: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流畅,介绍角度新颖……三、合作讨论,形成课堂常规通过国学小讲堂,我们组建了一个新的集体,那么在这节课上,我们应遵守哪些课堂常规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

四、了解《千字文》(一)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

千字文教案1

千字文教案1
老师带领学生读所学内容。
4、熟读成诵
5、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 小组间相互解决 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 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故事 仓颉造字
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 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2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课后
作业
反复诵读,努力背诵
教学
后记
今天是国学课的第二课时了,很多学生给了自己一个惊喜。今天学习了三种读法,通过学习三种的读法指导学生对《千字文》中的生字能够更好地读准确。三种读法读得最流利,很多学生背诵也不错,还要多指导,多练习。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千字文》1
教具
学具
ppt
教学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 指导学生能够背诵。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 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
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理解文意 熟读成诵。
教学
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 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
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理解文意 熟读成诵。
教学
难点
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练习背诵。
教学流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练习背诵。
二、新授 学习新的内容 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 比一比谁读得好。

千字文.导学案doc

千字文.导学案doc
《千字文》导学案
杜桥镇凤山小学郑海燕
课题
《千字文》导学案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1课时
模式:
学习内容
《千字文》第一部分1——5句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昃、闰”等字;
2.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
3.借助“歌诀体乐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
第二部分就落实到人,天地人是三才,人顶天立地,是世间最重要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把人做好是我们这一生的头等大事。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因为事在人为,做人是根本。是全篇的中心之所在。
从此,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来制作音乐。
《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
秋收冬藏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是说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
3、跟读易经原文,积累成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1、“闰”本义是多余,“闰余成岁”说的是历法。
①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探究]
1、出示,读句子,正确认读“盈、昃、宿”
2、“日月盈昃”是什么样子的?
动画:月初至月末月亮的盈亏变化过程

国学《千字文》第一课时教案-孔繁芬

国学《千字文》第一课时教案-孔繁芬

《千字文》第一课教学设计大有山学校:孔繁芬教材简单说明《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教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教学目标的图片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 简单理解大意,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1. 歌曲《弟子规》2. 歌曲《千字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歌曲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背的《弟子规》我觉得古代的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

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

他将一千个汉字联串成一篇文章。

《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朗朗上口,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二、初读《千字文》第一课《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一)字正腔圆知读音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千字文》,主要涉及第一至第四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对千字文的介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阐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章节内容,理解并运用成语和典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千字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逐句阅读章节内容,解释生僻字词,阐述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3. 生字认读与书写:重点讲解章节中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寓意与哲理讲解:分析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重点生僻字的写法。

3. 重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默写《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其认读与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千字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千字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千字文》的方法,能熟读《千字文》中的前四句,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

教具准备:《千字文》注释。

教学素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

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 dì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zhòu hóng huāng)日月盈昃(rìyuè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ǔlièzhāng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wǎng)秋收冬藏(qiū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lǚ táo yáng)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千字文》有了大概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本科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二、介绍学习《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1、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设计意图】正音是读好《千字文》的关键。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师:请看看每一幅图是哪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个别学生回答。
师:大自然多美啊!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景物,美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意思: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板书:阴 阳自然现象)
师:平年一年有365天,二月份只有28天。闰年一年里有366天,二月份是有29天。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
2、手舞足蹈 读节奏
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
3、借助资料 知其意
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晃脑 出感情
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学习《千字文》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②看《盘古开天地》故事视频。
师:盘古真伟大!为了人类,他把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大自然的万物!看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③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意思: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板书:日月)
④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意思: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板书:秋冬)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一)字正腔圆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 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听朗老师范读。
教学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1.歌曲《弟子规》
1.故事:《盘古开天地》
2.歌曲《千字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都非常聪明的,不但诗背得好,歌也唱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唱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背的《弟子规》。(看视频)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图片来形象理解文章的内容,再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讲出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摇头幌脑出感情
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现在请你学着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师:请看图,这两幅图是什么?(板书:天地)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师:传说远古时代的宇宙是黑漆漆的一片,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开辟天与地的。下面请看视频《盘古开天地》。
国学《千字文》第一课时教案
———————————————————————————————— 作者:
———————————————————————————————— 日期:

国学第三册《千字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师: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了!其实《千字文》不但读得好听,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吧!
4、看《千字文(片段)》唱诵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读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千字文》的乐趣。
(三)三读成诵知其意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弟子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千字文》》的兴趣。
师: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他将一千个汉字联串成一篇文章。《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朗朗上口,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地玄黄(男:玄黄)女:宇宙洪荒(男:洪荒)的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例:(一、二组)天 地(三四组)玄 黄,(一、二组)宇 宙(三四组)洪 荒
(一、二组)拍手 拍手(三四组)踏脚 踏脚/拍手拍手 踏脚 踏脚)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读得准,节奏也拍得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