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千字文

合集下载

经典国学《千字文》教学设计(李植文)

经典国学《千字文》教学设计(李植文)

《千字文》教学设计《盖此身发》教学目标:1、识记《盖此身发水》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盖此身发水》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学习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像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肃穆一样。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二年级上经典诵读《千字文》

二年级上经典诵读《千字文》

《千字文》
简介
《千字文》是我国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共一千字。

但作者在编纂文章时,重复了一个“洁”字(洁、挈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上只运用了999字。

本文句句押韵,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叫绝,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做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故事园
相传,梁武帝时候,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多读些书。

可是当时没有一本合适的启蒙读物,开始,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

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命他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于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写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

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鬓发皆白。

天道篇——道自然
王道篇——始祖圣王
人道篇——礼乐君子
人道篇——礼乐践行
京都宫殿——国之大体
王侯将相——国之肱骨
千秋功业——耕火相续
庶人之道——本真之源
居家之道—回归自然
居家之道—人伦之乐
珍奇不怪—时不我待
二年级上经典诵读《千字文》。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千字文》这一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详细内容为《千字文》前五百字。

这些字词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与学习,让学生感受国学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理解其中所蕴含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汉字认识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中一些生僻字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并理解其中所蕴含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千字文》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千字文》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让学生感受经典韵律美。

3. 讲解:对《千字文》中生僻字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4.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哲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前五百字板书,标注生僻字。

2. 例题及答案。

3. 本节课重点知识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千字文》前五百字,并挑选五个生僻字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深入解国学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前五百字内容筛选,确保所选内容既能体现经典之美,又能适应学生认知水平。

我会详细梳理每个字词含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二、教学难点处理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2. 通过讲解字源、字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僻字。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字文》的历史和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2.学习本文的诵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二、教学内容:1.《千字文》是一篇古老的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2.本文是一首由1000个汉字组成的长篇诗歌,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

3.学生可以通过诵读和理解本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幼儿园里的饮食习惯、衣着习惯、节日习俗等话题,引出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并介绍《千字文》的背景和历史。

2.课堂教学(30分钟):(1)朗读:教师将《千字文》逐字讲解,并带领学生朗读。

(2)理解: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了解千字文背后的深刻哲理和中华文化的精髓。

(3)分类:教师将本文按照内容和结构分为五个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演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具体歌词制作歌唱,锻炼学生口语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

3.游戏互动(15分钟):(1)千字文填空:教师将千字文中的某些字在黑板上涂黑,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字。

(2)口胡千字文:由小组轮流挑选一些字组成一段话,之后由其它小组成员用主题发表软件,再由老师点评。

4.作业(5分钟):通过网络或资料搜集,查找千字文中的生字,并动手制作千字文抄录题要极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千字文的结构和内容,并提高学生的诵读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千字文中的深刻哲理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并通过一些课堂互动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籍下,教师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理解、分类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同时,教师将游戏融入了教学中,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并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最终达到了教学目的。

国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pdf

国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pdf

国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pdf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file:///F|/文学天地/国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txt[2008-11-610:29:24]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file:///F|/文学天地/国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txt[2008-11-610:29:24]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国学千字文武术操

国学千字文武术操

国学千字文武术操一、序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其中。

国学千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以其简洁有力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结合武术操,更能体现中华武术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下面为大家带来国学千字文武术操。

二、武术操(一)炎黄世纪,神州大地,华夏儿女,喜迎盛世。

(原地站立,心情高昂,双拳紧握。

)(二)身臻剛健,心存正氣,一炷香的時間,習心塑身。

(右手握拳,左手抱拳放在腰间,缓慢地转体向右转一圈,再向左转一圈。

)(三)千锤百炼,九转功力,刀枪不入,驚啸天下。

(右手握拳,双臂前伸,缓慢地上拳,配合呼吸,反复练习。

)(四)勢如猛虎,速如疾风,伸縮自如,潛藏神勇。

(双手立于腰间,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跟着上,再向右转身,右手向前挥一刀,左手向前抡一拳。

)(五)金戈铁马,叱咤沙场,誓尽忠勇,为国守边。

(右手握拳,轻微屈膝,向前踏一步,挥起右手,左手斜向上挥动。

)(六)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固其本根,止其于足。

(双手抱拳腰间,左脚向前迈一步,右手向上抬起,左手跟着向左上方拦腰摆动。

)(七)涵养心性,贯彻中道,谦虚谨慎,自强不息。

(右脚向右迈一步,右手向上滑动,左手像抄起东西一样向下夹紧。

)(八)凝神聚氣,意氣飛揚,虎口闭合,内敛威力。

(将右手笔直伸向身侧,手心向下,然后握紧拳头,猛然向右挥动,并吐气。

)(九)手中无物,万物化形,似有若无,以无为有。

(右手抬起,然后向下一削,左手向前推动,配合呼吸。

)(十)兵戎相见,不战相爱,兄弟协力,同圆共济。

(右手向左方向下劈砍,左手在胸前平行伸出,协同动作。

)三、结束语以上是国学千字文武术操,结合国学经典和武术文化,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让它永远流传下去。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国学经典《千字文》。

2. 培养幼儿的国学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学习千字文中的汉字和基本词汇。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实物:千字文的宣纸展示版或挂图。

2. 教学辅助工具:幻灯机或电子白板。

3. 教学材料:《千字文》的打印版或复印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将千字文的宣纸展示版或挂图展示在教室中央,并找几个幼儿接龙读出文中的汉字。

2. 导入讲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简要介绍千字文的起源和背景,引发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分段教学(20分钟)教师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导读幼儿齐读整首千字文,让幼儿跟读并尝试理解内容。

第二部分:逐字教学,教师将每个字的发音和意义逐一解释,让幼儿跟读。

第三部分:组词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组词,解释词义,并让幼儿尝试造句。

第四部分:小练习,教师提问一些与千字文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回答。

4. 综合活动(2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在小组内分角色,进行模拟情景表演。

每个小组选取千字文的一段,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展示其内容。

5. 总结(10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回顾学习的内容,并引导他们讲述对千字文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千字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朗读千字文,并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展示千字文的宣纸展示版或挂图,让幼儿对国学经典有直观感受。

通过分段教学和组词教学,帮助幼儿逐渐理解千字文的汉字和基本词汇。

通过模拟情景表演,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千字文的内容。

通过总结和拓展延伸,加深幼儿对千字文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整个教案设计以幼儿的参与为主,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意,把握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学习国学经典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含义,感悟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千字文》第一章字词解释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千字文》第一章,查阅资料,理解字词和句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僻字词。

4. 例题讲解:以“天地玄黄”为例,讲解句子结构和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解释“宇宙洪荒”等句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章2. 内容:(1)天地玄黄(2)宇宙洪荒(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千字文》第一章,并背诵。

2. 答案:(1)天地玄黄:天是苍白的,地是黄色的。

(2)宇宙洪荒:宇宙广阔无垠,无边无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对生僻字词的记忆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更多的国学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中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国学经典千字文千字文全文(注音版)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u h?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 yíng z?),辰宿列张(ch?n xiù li? zhāng)。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yún t?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 ji? w?i shuāng)。

金生丽水(jīn shēng lì shuǐ),玉出昆冈(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 qu?),珠称夜光(zhū chēng y? guāng)。

果珍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cài zh?ng ji? jiāng)。

海咸河淡(hǎi xián h? dàn),鳞潜羽翔(lín qián yǔ xiáng)。

龙师火帝(l?ng shī huǒ dì),鸟官人皇(niǎo guān r?n huáng)。

始制文字(shǐ zhì w?n zì),乃服衣裳(nǎi fú yī cháng)。

推位让国(tuī w?i ràng gu?),有虞陶唐(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周发殷汤(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zu? cháo w?n dào),垂拱平章(chuí gǒng píng zhāng)。

爱育黎首(ài yù lí shǒu),臣伏戎羌(ch?n fú r?ng qiāng)。

遐迩一体(xiá ěr yī tǐ),率宾归王(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míng f?ng zài zhú),白驹食场(bái jū shíchǎng)。

化被草木(huà b?i cǎo mù),赖及万方(lài jí wàn fāng)。

1/ 11盖此身发(gài cǐ shēn fà),四大五常(sìdà wǔ cháng)。

恭惟鞠养(gōng w?i jū yǎng),岂敢毁伤(qǐ gǎn huǐ shāng)。

女慕贞洁(nǚ mù zhēn ji?),男效才良(nán xiào cái liáng)。

知过必改(zhī gu? bì gǎi),得能莫忘(d? n?ng m? wàng)。

罔谈彼短(wǎng tán bǐ duǎn),靡恃己长(mǐ shì jǐ cháng)。

---------------------------------------------------------------最新资料推荐------------------------------------------------------ 信使可覆(xìnshǐ kě fù),器欲难量(qì yù nán liáng)。

墨悲丝染(m? bēi sī rǎn),诗赞羔羊(shī zàn gāo yáng)。

景行维贤(jǐng xíng w?i xián),克念作圣(k? niàn zu? sh?ng)。

德建名立(d? jiàn míng lì),形端表正(xíng duān biǎo zh?ng)。

空谷传声(kōng gǔ chuán shēng),虚堂习听(xū táng xí tīng)。

祸因恶积 (hu? yīn ? jī),福缘善庆(fú yuán shàn qìng)。

尺璧非宝(chǐ bì fēi bǎo),寸阴是竞(cùn yīn shì jìng)。

资父事君(zī fù shì jūn),曰严与敬(yuē yán yǔ jìng)。

孝当竭力(xiào dāng ji? lì),忠则尽命(zhōng z? jìn mìng)。

临深履薄(lín shēn lǚ b?),夙兴温凊(sù xīng wēn qìng)。

似兰斯馨 (sì lán sī xīn),如松之盛(rú sōng zhī sh?ng)。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渊澄取映(yuān ch?ng qǔ yìng)。

容止若思(r?ng zhǐ ru? sī),言辞安定(yán cí ān dìng)。

笃初诚美(dǔ chū ch?ng měi),慎终宜令(sh?n zhōng yí lìng)。

荣业所基(r?ng y? suǒ jī),籍甚无竟(jí sh?n wú jìng)。

学优登仕(xu? yōu dēng shì),摄职从政(sh? zhí c?ng zh?ng)。

存以甘棠(cún yǐ gān táng),去而益咏(qù ?r yì yǒng)。

乐殊贵贱(yu? shū guì jiàn),礼别尊卑(lǐ bi? zūn bēi)。

上和下睦(shàng h? xià mù),夫唱妇随(fū chàng fù suí)。

3/ 11外受傅训(wài sh?u fù xùn),入奉母仪(rù f?ng mǔ yí)。

诸姑伯叔(zhū gū b? shū),犹子比儿(y?u zǐ bǐ ?r)。

孔怀兄弟(kǒng huái xiōng dì),同气连枝(t?ng qì lián zhī)。

交友投分(jiāo yǒu t?u f?n),切磨箴规(qiē m? zhēn guī)。

仁慈隐恻(r?n cí yǐn c?),造次弗离(zào cì fú lí)。

---------------------------------------------------------------最新资料推荐------------------------------------------------------ 节义廉退(ji? yì lián tuì),颠沛匪亏(diān p?i fěi kuī)。

性静情逸(xìng jìng qíng yì),心动神疲(xīn d?ng sh?n pí)。

守真志满(shǒu zhēn zhì mǎn),逐物意移(zhú wù yì yí)。

坚持雅操(jiān chí yǎ cāo),好爵自縻(hǎo ju? zì mí)。

都邑华夏(dū yì huá xià),东西二京(dōng xī ?r jīng)。

背邙面洛(b?i máng miàn lu?),浮渭据泾(fú w?i jù jīng)。

宫殿盘郁(gōng diàn pán yù),楼观飞惊(l?u guàn fēi jīng)。

图写禽兽(tú xiě qín sh?u),画彩仙灵(huà cǎi xiān líng)。

丙舍旁启(bǐng sh? páng qǐ),甲帐对楹(jiǎ zhàng duì yíng)。

肆筵设席(sì yán sh? xí),鼓瑟吹笙(gǔ s? chuī shēng)。

升阶纳陛(shēng jiē nà bì),弁转疑星(biàn zhuǎn yí xīng)。

右通广内(y?u tōng guǎng n?i),左达承明(zuǒ dá ch?ng míng)。

既集坟典(jì jí f?n diǎn),亦聚群英(yì jù qún yīng)。

杜稿钟隶(dù gǎo zhōng lì),漆书壁经(qī shū bì jīng)。

府罗将相(fǔ lu? jiàng xiàng),路侠槐卿(lù xiá huái qīng)。

户封八县(hù fēng bā xiàn),家给千兵 (jiā jǐ qiān bīng)。

高冠陪辇(gāo guān p?i niǎn),驱毂振缨(qū gǔ zh?n yīng)。

世禄侈富(shì lù chǐ fù),车驾肥轻(chē jià f?i qī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