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千字文》修身篇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千字文》这一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详细内容为《千字文》前五百字。

这些字词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与学习,让学生感受国学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理解其中所蕴含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汉字认识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中一些生僻字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并理解其中所蕴含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千字文》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千字文》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千字文》前五百字,让学生感受经典韵律美。

3. 讲解:对《千字文》中生僻字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4.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哲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前五百字板书,标注生僻字。

2. 例题及答案。

3. 本节课重点知识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千字文》前五百字,并挑选五个生僻字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深入解国学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前五百字内容筛选,确保所选内容既能体现经典之美,又能适应学生认知水平。

我会详细梳理每个字词含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二、教学难点处理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2. 通过讲解字源、字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僻字。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精品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精品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千字文》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千字文》的前五十句,涵盖了天地自然、历史人物、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国学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诵读《千字文》前五十句,掌握基本的字词和句式。

2. 使学生了解《千字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难字的认读和理解。

教学重点:《千字文》前五十句的诵读、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千字文》诵读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读书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激发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千字文》前五十句,注意字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千字文》前五十句进行逐句讲解,分析字词、句式和内涵。

4. 实践:设置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表演,加深理解。

5.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诵读2. 内容:板书《千字文》前五十句,标注生僻字、难字,列出重点字词和句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千字文》前五十句,并翻译其中的五个句子。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更多的国学经典,提高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学兴趣小组,深入研究和传承国学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诵读的技巧和方法2. 字词和句式的理解3. 实践情景的设置4.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5. 作业的设计与指导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诵读的技巧和方法1. 正确发音:对生僻字、难字进行重点讲解,确保学生发音准确。

《千字文》修身篇教案配套课件

《千字文》修身篇教案配套课件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生 隐 出 地 君 修 治 自 活 居 仕 理 臣 身 理 然 篇 篇 篇 篇 篇 篇 篇 篇
第一步:字正腔圆 知字音 第二步:查阅资料 知其意 第三步:摇头晃脑 出感情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 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启蒙 教材, 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 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 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 妙语连珠,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 共一千字。字不重复,句句押韵,读起 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 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 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快速默读故事,说说这则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事件的起因: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遇 想要搭船,华歆不同意。 事件的经过:王朗留下了逃难的人,作乱的人追 上来,王朗想要抛弃那人。 事件的结果:华歆救助了逃难的人。
读了这则故事请你来评价下华歆王朗的做法
在这个故事里,王朗事前只想做好人,却 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面临危险的时 候,又表现出了不顾道义的嘴脸。这样的 人就是普通人的表现 华歆在事发前能够虑及可能的变化,看似 不近人情,其实深思熟虑;面临危险时又 能够秉持道义,十分了不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谋定 而后动,碰到任何情况都要坚持原则 。
故事:嗟来之食
1、背诵《千字文》修身篇(今天的内容)。
2、运用《千字文》三步学习法,自学君臣篇。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
rén cí yǐn cè 仁 慈 zào cì 造 次 jié yì 节 义 diān pèi 颠 沛 隐 fú 弗 lián 廉 fěi 匪 恻, lí 离。 tuì 退, kuī 亏。

最新小学二年级国学经典《千字文》教学计划

最新小学二年级国学经典《千字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及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1、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系统了解主要的国学经典。

2、培养学生对经典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经典,爱上传统文化。

3、补充和加强汉字文化教育,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4、通过诵读学习国学经典,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储备,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为什么选择《千字文》《千字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产、历史以及个人修养等多方面知识,堪称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

同时它脉络分明,文采飞扬,语言洗练,在众多蒙学读物中独树一帜,被誉为绝妙文章。

这样的一篇文章,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诵读和学习。

我们使用的是育灵童小学国学教材的第三册,它全篇选择了《千字文》内容,每课有经典原文、神奇汉字、日积月累和诗歌赏读部分。

共有千字文全文1篇、汉字故事16个,文化常识16个、古诗词16首。

内容丰富,适合孩子诵读和自由阅读,也适合老师组织实施教学。

三、教学内容:根据使用的育灵童国学教材每周一节课,共16节。

每节课学习一篇课文,通过阅读,领读,结合注释和语文,讲故事大意等方式,实现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

教学课时:每周主要1课时,主要集体诵读、小组展示、故事分享、教师指导与闯关评测等。

诵读安排:每周安排2次次集体晨读时间,鼓励小朋友课下或家中诵读《千字文》及相关古诗。

每周指定一位小朋友为诵读班长,由诵读班长领读课文。

课下检查各小组组长诵读情况。

闯关检测:根据课文,一共设置了16关,每闯过一关奖励星星一颗。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千字文》,主要涉及第一至第四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对千字文的介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阐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章节内容,理解并运用成语和典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千字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逐句阅读章节内容,解释生僻字词,阐述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3. 生字认读与书写:重点讲解章节中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寓意与哲理讲解:分析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重点生僻字的写法。

3. 重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默写《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其认读与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读与书写。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最新国学经典《千字文》第二章“天地否,万物育”至第五章“川泽竭,龟龙屈”。

本部分内容主要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和变化,以及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物的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千字文》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

2. 能够理解文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

3. 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千字文》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

难点:理解文中的意象和寓意,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录音机、音响。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PPT,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朗读:让学生跟读录音,纠正发音,保证朗读的准确性。

3. 背诵:在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4. 解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实践: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6. 练习: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千字文》第二章至第五章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将《千字文》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进行背诵。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是否有效地进行了词语和句式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千字文》的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国学经典的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正确朗读和背诵《千字文》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国学经典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千字文》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字文》教案
陈天云
教学内容:修身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修身篇。

2、理解文字意思,说出大致理解。

3、补充相关知识,促进理解,有感情诵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了《千字文》了。

谁知道千字文是怎样的文章?
2、我们先把以前学的《千字文》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好不好?
3、看大屏幕,跟着读,跟着唱。

4、我们知道:《千字文》一共分为八类篇章,今天,我们学习“修身篇”。

二、教学指导
1、出示“修身篇”的内容:共7句,分为3小节。

2、还记得我们学习《千字文》的三步曲吗?
第一步:字正腔圆知字音
第二步:查阅资料知其意
第三步:摇头晃脑出感情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第一小节)
下面进行第一步:(出示字正腔圆知字音)
师: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示范读。

谁能比老师读得好?
(2)指两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听读:他是否做到了“字正腔圆”?
(3)生领读。

(4)对着大屏幕自由练读。

(5)开火车读。

(6)齐读。

师评:第一步字正腔圆大家基本合格。

2、下面进行第二步:(出示查阅资料知其意)
(1)师:这四句话,你理解吗?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四句话,借助《新柳文苑》,说说句子的意思。

(2)学生自学。

(3)指名交流句意,齐读句意。

(找3-4名表达,说出大意即可)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间应该友爱,要如同大树一样连根同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志趣相投,要能互相切磋劝勉。

3、过渡:古人用“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简洁的八个字,教育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关爱。

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老师这里请大家欣赏一则小故事,题目叫《李绩焚须》。

(1)学生听故事。

(2)师提问: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3)交流:(1)姐姐为了李绩终身不嫁。

(2)姐姐生病李绩亲自为姐姐熬粥,把胡须都给烧了。

(3)李绩的话让人感动。

(再指名读)
(4)师评:多么情真意切的话啊!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八个字为我们诠释了真朋友的含义,读读这八个字,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朋友?真朋友之间应该怎么做?
(交流:朋友应该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切磋,一起学习,朋友遇到挫折,应该勉励他,给他鼓励,给他帮助。

朋友犯错误时,应该劝诫他)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交朋友的?希望大家交朋友都能做到“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4、刚才,我们查资料,了解了句意,下面让我们摇头晃脑,读出感情,读出你的理解。

(出示第三步摇头晃脑出感情)
(1)自由读(读出韵味,押韵的字读得稍重一些。


(2)指名读(去掉拼音)
(3)齐读
(二)过渡:
我们按照三步曲,共同交流,掌握了第一节,下面我们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出示内容)
1、第一步,知字音。

(1)自由读,解决字音。

(2)谁能来字正腔圆地读一读?(指3名读)
(3)齐读。

2、第二步,知其意。

(1)同桌合作,互相讨论,说说句意。

等会儿,接受我的挑战哦!
(2)师评:大家讨论得很认真,敢接受挑战吗?
(3)指名说说理解,只求说出大体意思。

(4)师评:看来同学们学习的效果非常不错,值得表扬,自己为自己鼓鼓掌。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仁义、慈爱和恻隐之心,这些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美好的品德即使是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能丢弃。

3、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
(1)指名读:苏武牧羊
(2)这个故事表现了苏武是个怎样的人?
(3)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简单的千字文变得丰厚而精彩。

4、第三步,带着理解,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节。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三)过渡: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再接再厉,一起来学习第三节。

(出示第三节内容)
这次,我们分组学习,四人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我们的三步曲,共同研究学习第三节。

然后我们再全班交流,看看哪组表现最出色噢!
小组学习
全班交流:
1、知其音
哪一组能为我们字正腔圆地范读一下(每人一句,读后正音)
2、知其意
谁能为我解释句子的意思?(师逐句提问,生逐句解释意思。


三、指导诵读。

大家的学习效果的确不错。

至此,修身篇(4)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现在我们将这一篇连起来诵读一遍。

(1)自读(摇头晃脑读出韵味)
(2)齐读
(3)前面教千字文时,老师交给大家很多节奏,你知道那些节奏,谁来试试?
(4)还可以声音从小到大变化着读,师起个头: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5)声音从大到小,谁起个头?男生前一句,女生后一句。

(6)拍手打节奏,越来越快,谁来开头?
(7)相信大家都会背了,来点高难度的,把它唱出来,敢不敢挑战?
(指名唱,全班站起来摇头晃脑打节拍唱)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你们还为学习《千字文》烦恼吗?(不)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下下周学校就要举行经典诵读比赛了,希望大家好好地品味国学经典《千字文》,珍惜祖国的文化,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五、作业
1、背诵《千字文》修身篇(孔怀兄弟至好爵自縻)。

2、运用《千字文》四步学习法,自学君臣篇。

《千字文》说课稿
陈天云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五年级读的是《千字文》。

说实话,我自己读读都觉得有些犯难,难在很多的字不认识,这一千多个看似不相干的、毫无联系的字组在一起,它讲述的是什么意思?这《千字文》该怎么教?仅凭这两张纸是肯定不行的!怎么才能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内涵,朗朗上口地有感情诵读?
为了引起学生对《千字文》的好奇感,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课前,我介绍了《千字文》的历史由来,历数了它的赏读价值。

孩子们的兴致被吸引来了。

《千字文》版本,每本里都将一千多字,分了8个篇章,“自然篇”“治理篇”“修身篇”“君臣篇”……,条理版块清晰了然,一下就让人不会有“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的顾虑了。

我充分借助网络,让《千字文》的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而充实。

在其基础上,我就和学生们一起探索着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

经过对《千字文》教学的摸索,我尝试运用《千字文》学习三
步法:“第一步字正腔圆知字音;第二步查阅资料晓其意;第三步摇头晃脑出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就是采用这个方法进行《千字文》的教学的。

我课前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知晓读音,读读译文,查查资料,课上集体交流,你来讲解,我来补充,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千字文》的意思,背诵水到渠成,学生诵读起来也是摇头晃脑,朗朗上口。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许多的缺憾和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