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化胎猪胰腺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糖尿病小鼠的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在1型糖尿病胰岛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 专家论坛·间充质干细胞在1型糖尿病胰岛移植中的应用进展朱淑芳 牟丽莎【摘要】 胰岛移植被认为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限制。
胰岛在分离、培养和移植过程中的缺氧、应激及排斥反应,都会影响胰岛移植的结局。
间充质干细胞(MSC )因其抗炎、促进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代谢等生物特性,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此外,MSC 的衍生物如外泌体在调节缺氧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机体血管形成和调节免疫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MSC 的胰岛移植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因此,本文就MSC 在胰岛移植前后发挥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及局限性,以期为今后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1型糖尿病;胰岛移植;外泌体;免疫耐受;血管生成;排斥反应;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 R617, 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2-0008-06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islet transplantation for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Zhu Shufang *,Mou Lisha.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Nanning 53020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MouLisha,Email:******************【Abstract 】 Islet transplant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although its efficacy is limited by several factors. Anoxia, stress and rejection occurring during the isolation, culturing and transplantation of islets may have impact on the outcome of the islet transplantation. Due to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ion, angiogenetic promotion and immune regulation,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are all the way focused by researchers. Additionally, exosome, a derivative of MSC, also plays an import role in regulating anoxia-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modulation, angiogenetic promotion, and immune regulation. MSC-based islet transplantation may be a useful therapeutic tool in treating type 1 diabetes. Therefore, in this review,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MSC prior and posterior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islet transplantation,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s well as its limitations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islet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ing type 1 diabetes.【Key words 】 Mesenchymal stem cell; Type 1 diabetes; Islet transplantation; Exosome; Immune tolerance;Angiogenesis; Rejection; Oxidative stress 作者简介:牟丽莎,理学博士,基础医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医学研究方面专注于免疫排斥与免疫耐受的深入研究,对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学术贡献和创新发现。
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研究

第2 8卷 第 6期
20 0 7年 1 2月
暨南大 学学报 ( 医学版 )
V0 . 8 No 6 12 . De . 2 O c 0l 7
Junl f i nU iesy MeiieE io ) ora o n nvri ( dc dtn Ja t n i
从 正常 C 7 L6胎 鼠( 1. — 55d 肝脏 中分离出胎肝间充质干 细胞 , 高浓度葡萄糖 、 5 B/j 孕 15 1. ) 用 碱性成纤维 细胞生长
因子(F F 和尼克酰胺体外诱导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 B bG ) 样细胞分化; 制作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 并将诱导后
的细胞移植到 1 型糖尿病小 鼠肾被膜下 , 连续 6 周观察血糖变化 ; 用组织学分析移植 细胞 体内的发育。结果 : 胎肝 间充质 干细胞来源的胰 岛 B 样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 鼠肾被膜下后 , 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 的作用 , 经过 6 以后 , 周 接
wh c i d i e da s T e mmu o he sr sa fg at h we a h r s a lto n u i n ih d e n a fw y . h i n c mity a s y o r s s o d t tt e e i o f is ln i f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g lcs,bG ( ai f rbatgo t f t ) n o mn nvr cl r.Daee i ee i g oe F F bs bols rwh a o ,i t iei io ut e i t mc wr h u ci cr ca t u b s e
ma eb T .W eta s lne h n u e el it S Z da ee c n ntrd tebo d gu o e d yS Z n pa tdteid c d c l no T — ib tsmiea dmo i e lo lc s r s o h
转基因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与猪胰岛的共培养研究

· 论著·转基因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与猪胰岛的共培养研究朱淑芳 曲泽澎 陆赢 潘登科 牟丽莎【摘要】 目的 探讨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 )、GTKO/人补体调节蛋白hCD46插入、单磷酸胞嘧啶-N-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CMAH )/GGTA1双基因敲除(Neu5GC/Gal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的分离培养,以及与猪胰岛共培养对胰岛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从不同转基因修饰GTKO 、GTKO/hCD46及Neu5GC/Gal 猪中提取骨髓,采用全骨髓法分离猪BMSC 后进行培养。
对BMSC 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 表面标志物。
同时,观察BMSC 诱导的多向分化,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 )转染标记猪BMSC 来实现对BMSC 的标记和示踪。
将GFP 转染标记的猪BMSC 与猪胰岛细胞共培养,观察猪胰岛形态变化,与单纯猪胰岛细胞培养组进行比较。
结果 猪来源的BMSC 在体外培养时呈梭形,表达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5及CD166,不表达CD34、CD45,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通过GFP 转染标记的猪BMSC 能够实现BMSC 的标记和示踪,且在细胞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中也能够稳定表达。
猪BMSC 对胰岛细胞有一定保护能力。
结论 成功建立了GFP 标记的GTKO 、GTKO/hCD46及Neu5GC/Gal 猪来源的BMSC ,其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0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103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095504);深圳市科技计划(GJHZ20200731095207021)作者单位: 530200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朱淑芳、牟丽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转化医学研究院(曲泽澎、陆赢、牟丽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临床免疫转化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潘登科)作者简介:朱淑芳(ORCID 0009-0000-0357-3558),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胰岛移植,Email :*****************通信作者:牟丽莎(ORCID 0000-0001-6232-8341),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胰岛移植,Email :******************第 15 卷 第 1 期器官移植Vol. 15 No.1 2024 年 1 月Organ Transplantation Jan. 2024 【关键词】 胰岛移植;1型糖尿病;间充质干细胞;基因修饰猪;分离;鉴定;共培养;排斥反应【中图分类号】 R617, Q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4)01-0008-08Isol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ransgenic pigs and co-culture with porcine islets Zhu Shufang*, Qu Zepeng, Lu Ying, Pan Dengke, Mou Lisha.*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Mou Lisha, 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porcin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 with α-1, 3-galactosyltransferase (GGTA1) gene knockout (GTKO), GTKO/ human CD46 (hCD46) insertion and cytidine monopho-N-acetylneuraminic acid hydroxylase (CMAH)/GGTA1 gene knockout (Neu5GC/Gal),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culture with porcine islets on islet cells. Methods Bone marrow was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transgenic pigs modified with GTKO, GTKO/hCD46 and Neu5GC/Gal. Porcine BMSC were isolated by the whole bone marrow adherent method and then cultured. The morphology of BMSC was observed and the surface markers of BMSC were ide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Meantime, the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by BMSC was observed, and the labeling and tracing of BMSC were realized by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transfection. The porcine BMSC transfected with GFP were co-cultured with porcine islet cell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porcine islet cell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porcine islet cell alone culture group. Results BMSC derived from pigs were spindle-shaped in vitro, expressing biomarkers of CD29, CD44, CD73, CD90, CD105 and CD166 rather than CD34 and CD45.These cells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adipocytes, osteoblasts and chondrocytes. Porcine BMSC with GFP transfection could be labeled and traced, which could be stably expressed in the daughter cells after cell division. Porcine BMSC exerted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on islet cells. Conclusions GFP-labeled porcine BMSC modified with GTKO, GTKO/hCD46 and Neu5GC/Gal a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which exert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upon islet cells.【Key words】Islet transplantatio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Genetically modified pig;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Co-culture; Rejection胰岛移植被认为是治疗1型糖尿病(t y p 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一种潜在方法[1-3]。
大鼠胰岛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研究

i ae s i h n i f itd Ho p tl fS a x dc n v r i , a y a 3 0 1, h n l ao Me i a U ie st T iu n 0 0 0 C ia l y
【 b ta t b e tv T bev ei u et eac f o ema o snhma s m cl d cdxn gn l e a sl t A sr c】O j ci e oosr t eh mm n lr eo n r w meec y l t e s nu e eoei ie clt pa a o n b r e i c st r n n -
T em dl i ee i ddit tregop :ru cm ia o a sl t i f a ie cl dbn I w m snh m l tm cl h o e m c w r dv e oh e ru sgo pA(o bn tnt pa ao o ts t es o e T eec y a s es e i n i r n n t n r l n a ma o e
il c )g u ( l e asl tinb ep r l e j t ni ote i r h nln1 i ) dGo pC cnrl r p nr a n Omi ,r pB ie clt pa a o yt ot i i ei t h v a e i 0mc a ru (ot o ,om l e o st r n n t h a v n n c o n l e cn en ogu
J A h n e S / C e l HANG ho g a Z Z n hu  ̄ HANG a l n I WANG n a g Xi o i g a Ma c n '
糖尿病治疗研究新突破——实验鼠胰腺干细胞分离成功

据 20 0 8年 1 3 月 1日东 方网援引同 日《 科技 日报》 消息 ,
一
国际研究小组从成 年小 鼠身上成功分离 出了胰 腺干 细胞 ,
该研究成果 刊登在 20 0 8年 1月 2 5日出版的《 细胞》 杂志上 。
长期 以来 , 学家 一直 在寻 找胰腺 干 细胞 , 科 以用于 糖尿 病治疗研究 。胰腺干细胞 的成 功分 离将 为 I型及青 少年 糖
论文 , 布克 隆出人类 胚胎 干细 胞和 患者 匹配 型干 细胞 , 宣 后 被认定是学 术造假。
干细胞 的精 子可与其 恋人的卵子形成 受精卵 , 下属于她们 生
的孩子 。专 家认 为 , 这项技术将 会引发广泛的伦理 和安全 性
争议。
糖尿病治疗研究新突破— —实验 鼠胰腺干细胞分离成功
尿病患者 的治疗带来 曙光 。研 究人 员希 望诱 导胰 腺干 细胞
式批准 两个英 国研究小 组培育用于研究 的人兽 混合 胚胎 。
科 学家通过把人类 细胞 , 如皮肤 细胞的细胞核植 入几乎
除去 了所有遗传 信 息 的动物 卵 子 , 制造 出“ 质 杂种 ” 胞 。核
移植后 的卵 子只携带极少 的动物 D A( 0 1 ) 其余为人 N 约 .% , DA N 。一周后 , 这枚 卵子将分 裂成由大约 20个细胞 构成 的 0 分裂球 。这些 细胞极 其珍贵 , 能进一步培育成 用于人类 疾病
维普资讯
生物 学教 学 20 g3 卷) 期 08 g( 3 第9
去年 4月, 纳耶尼亚及其 同事成 功地将成年男 性骨髓干
细胞培育 出原始精子 , 成为 了重 大新 闻 。目前 , 卡斯 尔大 组 学的科学家们 已经从 一名 女姓 的人类胚 胎 干细胞 培育 出了
经单孔腹腔镜法原位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经单孔腹腔镜法原位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猪的动物实验,对比经脐单孔腹腔镜法与开腹法行原位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分离、纯化、培养雄猪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移植雌猪的糖尿病模型,(分为单孔腹腔镜组、开腹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对比4组的术后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单孔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首次进食时间。
结果:空白组和糖尿病组间、糖尿病组和移植二组间平均血糖和平均胰岛素的结果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移植二组的开腹组和单孔腹腔镜组间平均血糖和平均胰岛素的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单孔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首次进食时间的比较结果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糖尿病或胰腺损伤状态下,原位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
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可达到和开腹相近的疗效,并且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有助于血糖恢复。
标签:单孔腹腔镜;猪;骨髓间充质肝细胞;原位移植;糖尿病数十年间,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策略主要是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替代。
但是,口服药物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胰岛素替代疗法可明显减少1型糖尿病并发症,而并不能防止其发生,HbA1c水平仍不正常,且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近期研究进展为:已从胚胎干细胞和多种成体干细胞体外分化获得胰岛样细胞团,并进行动物体内移植,证明可有效降低血糖[1]。
建立糖尿病和胰腺损伤动物模型,在体内形成胰腺微环境,可诱导骨髓间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并逆转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进步,人们对更小手术创口、更快术后恢复的追求使腔镜手术不断发展,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应运而生[2]。
LESS手术具有单一切口,术后切口并发症少、体表疤痕少等优点,正得到逐步应用。
本文通过经单孔腹腔镜法原位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MSCs)治疗糖尿病这种更加微创的实验研究,从一定程度上为微创的胰腺原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有效利用干细胞资源的新策略,以解决临床糖尿病治疗中干细胞移植物来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I型糖尿病的效果及机理探讨》范文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I型糖尿病的效果及机理探讨》篇一摘要:本文研究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对大鼠I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潜在机理。
通过建立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我们观察了AD-MSCs的移植对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组织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AD-MSCs移植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的糖尿病症状,并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促进胰岛再生发挥治疗作用。
一、引言I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目前,I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但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存在诸多不便和潜在风险。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为I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因其易获取、多能性和免疫调节特性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AD-MSCs治疗大鼠I型糖尿病的效果及潜在机理。
二、方法1. 实验动物与分组建立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AD-MSCs的分离与培养从健康大鼠的脂肪组织中分离AD-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
3. 细胞移植将培养的AD-MSCs移植至治疗组大鼠体内。
4. 观察指标观察大鼠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胰岛组织结构等指标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 血糖水平与胰岛素分泌治疗后,治疗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提高。
2. 胰岛组织结构治疗后,治疗组大鼠的胰岛组织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胰岛β细胞数量增加。
3. 免疫调节作用AD-MSCs移植后,大鼠体内的免疫反应得到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四、讨论1. 治疗机制探讨AD-MSCs移植后能够改善大鼠的糖尿病症状,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AD-MSCs能够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胰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其次,AD-MSC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抑制免疫细胞对胰岛组织的攻击;此外,AD-MSCs还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胰岛移植中潜在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胰岛移植中潜在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和意义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供体来源有限、术后需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已经被用于胰岛移植的前沿研究中。
BMSCs作为胰岛移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可能解决术后输注免疫抑制治疗的严重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将着重探讨BMSCs在胰岛移植中的潜在作用,为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基础。
2、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究BMSCs在胰岛移植中的作用机理,并探究其在改善移植后胰岛细胞存活率、缓解术后免疫抑制相关副作用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3.1、BMSCs在胰岛移植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相关实验,探究BMSCs在胰岛移植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机理,特别是在胰岛细胞存活和发挥其功能时的作用机理。
3.2、BMSCs改善胰岛移植后的效果的实验研究通过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建立BMSCs移植辅助治疗胰岛移植的模型,分别对每组小鼠进行胰岛移植后的缓解免疫相关副作用、提高胰岛细胞存活率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3.3、技术路线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动物实验、细胞学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技术路线如下:文献调研-->动物实验(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检测胰岛细胞存活率-->确认BMSCs的治疗效果-->分析BMSCs的作用机理。
4、预期结果和意义预期的研究结果是证实BMSCs的辅助治疗胰岛移植的潜在作用,并揭示BMSCs在胰岛移植中的作用机理,为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基础,推动胰岛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 o g r e s s i n V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 e
永生 化胎 猪胰 腺 源 间充质 干细胞 移 植糖 尿病 小 鼠 的研 究
张 慧 茹 , 李 丹 , 刘 雨 潇 , 王 雪琴 , 李 强 , 冯九 星
中 图分 类 号 : Q2 5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5 0 3 8 ( 2 0 1 3 ) 1 2 - 0 1 3 1 — 0 5
胰 岛细胞移植 治疗糖尿 病既 能有 效控 制血 糖 , 又
能防止并发 症 的出现 , 已成 为治 愈工 型和部 分Ⅱ 型糖尿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Q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f C o mp o u n d
Rh i z o ma d i o s c o r e a e h y po g l a u c a e Gr a n u a l e s
化, 诱导 分化后 的细胞 能够对糖刺 激产生应答 、 释放
或成体 干细 胞 体外 诱 导 分化 成 胰 岛 素 分泌 细 胞[ 2 ] ,
将这些 体外诱 导 分化 的胰 岛素 分 泌 细胞 移 植糖 尿 病
模 型体 内, 同样 能在一定程 度上 改善 机体 的高 血糖 状
况_ 4 ] , 进 而达到临床 治愈糖尿病 的 目的。
一
猪的胰 岛素 结构 与 人 的胰 岛 素仅 在 1 3 3 0位 相差 个非保 守氨 基 酸_ 5 ] , 因此 , 猪胰 岛细胞 被 作 为最 佳
病 的首选 治疗方法 [ 】 ] 。将 胰 岛细 胞通 过动 脉导 管 、 肝 异 源胰 岛素来 源细胞 。已有研究 发 现 , 猪胰 腺组 织 中
缓糖尿 病 小鼠体 重 的降 低 趋 势 , 且 在 短 期 内( 1周) 能 恢 复 高血有 诱 导
i P MS C s 分 泌胰 岛素 、 短期 治疗糖尿 病的作 用 。
关键 词 : 诱 导后 的 永 生 化 胎 猪 胰 腺 源 间 充质 干 细 胞 ;细 胞 移 植 ; 糖尿 病 ; 小 鼠
鼠体 重和血糖 的 变化 , 判 断长春花 生物碱诱 导的 i P MS C s 对糖尿病 小鼠的治疗效 果。结果表 明, 诱 导后 的 i P M—
S C s 无致瘤性 , 呈D T Z 阳性 。诱 导 的 i P MS C s 移 植 到 糖 尿 病 小 鼠 体 内后 , 与 对 照 组 小 鼠相 比 , 诱 导 的 细 胞 会 减
静 脉和腹腔 注 射 等方 式 , 移植 到 胰腺 组 织 中 , 在胰 腺 分 离的胰腺干 细胞 能诱 导分 化 为胰 岛 素和 C _ 肽分 泌
微 环境 的诱 导 下 , 其 增 殖 分化 为 胰 岛素 分 泌 细胞 , 替 代 损伤或 缺 失 的胰 岛 B细 胞 , 重 建 胰 岛 的 内分 泌 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9 基 金 项 目: 河 南 工业 大 学研 究 生 创新 基 金 项 目( 1 1 Y J c x 4 5 ) ;河 南 工业 大学 人 才 引进 项 目( 1 5 0 2 1 4 ) 作者简介: 张慧茹( 1 9 6 7 一) , 女, 河北 鹿 泉 人 , 博士 , 副 教授 , 主要 从 事 成 体 胰腺 干 细胞 研 究 。
L I C h a o ,Z UO J i a n - wu 。 ,GUO L i n - g a n g 。 , HAO Ca i — j u 。 , Z HAO De - l u ,Z h a o Ch u n - h o n g
( 1 . An i m a l Di s e a s e s C o n t r o l C e n t r e o f Y a o z h o u D i s t r i c t ,T o n g c h u a n, S h a a n x i ,7 2 7 1 0 0 , C h i n a ; 2 . A n i m a l Hu s b a n d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Pr o m o t i o n S t a t i o n o f T o n g c h u a n C i t y, T o n g c h u a n, S h a a n x, 7 2 7 1 0 0 , C h i a; n 3 . C o l l e g e o f V e t e r i ar n y Me d i c i n e ,
能 。随着干 细胞研究 的深入 , 已成功 地将 胚胎 干 细胞 功 能性细胞 , 通过 添加 B I O作用 于转染人 的端粒 酶获 得 的永生化胎猪 胰腺源 间充 质干细胞株 ( i P MS C s ) , 能
通过 G S K 3信号通路促 进 i P MS C s 向胰岛素分 泌细胞 分化 ] 。本研 究小组 的前 期 研 究 发 现 , 长 春 花 生 物 碱能 通 过 P I 3 K信号通路促进 i P MS C s的增 殖 和 分
( 1 . 河 南 工 业 大 学 生物 工 程 学 院 , 河南郑州 4 5 0 0 0 1 ; 2 .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总 医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 , 北京 1 0 0 0 4 8 )
摘
要: 为研 究 长春花 生物碱 ( c o n o p h y l l i n e ) 诱导 永生化猪 胰腺 源 间充质干 细胞 ( i P MS C s ) 对糖尿 病 小鼠的
治疗效果 , 将 长春 花 生物碱 诱 导 的 i P MS C s细胞 移植 到 裸 鼠体 内 2周后 进行 致 瘤性 安 全检 测 ; 以双 硫 腙 染 色
( D T z ) 检 测诱 导 i P MS C s 的胰 岛素功能性 分化 ; 将诱 导 的 i P MS C s 移植 到糖 尿病 模 型的 小 鼠体 内, 通过 监 测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