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娩.doc
异常分娩-精品医学课件

二、子宫收缩过强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对母儿的影响
➢ 对母体的影响 ➢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处理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强直性子宫收缩 ✓病因:梗阻、宫缩剂、胎盘早剥 ✓临床表现:产妇烦燥不安,持续性腹痛,拒 按,胎位触诊不清,胎心音不清。有时可出 现病理性缩复环、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的表 现。 ✓处理:宫缩抑制剂
(4)胎臀 娩出后顺时 针方向旋转, 胎臀转向前 方
(1)滑脱法
(2) 旋转胎体法
上肢助产
(5)胎 头矢状 缝衔接 于骨盆 入口的 左斜径 上
(6)胎 头入盆 后矢状 缝沿骨 盆左斜 径下降
(7)枕骨 经内旋转 达耻骨联 合下方时, 矢状缝与 骨盆出口 前后径一 致
(8)枕 骨下凹达 耻骨弓下 时,胎头 俯屈娩出, 此时胎头 矢状缝仍 与骨盆出 口前后径 一致
阻力增加 难产
产力异常
临床表现 (Clinical Finding):
协调性宫缩乏力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产程曲线异常:
➢ 潜伏期延长(8,16) ➢ 活跃期延长(4,8;1.2,1.5) ➢ 活跃期停滞(2) ➢ 第二产程延长(2,1) ➢ 第二产程停滞(1) ➢ 胎头下降延缓(1,2) ➢ 胎头下降停滞(1) ➢ 滞产(24)
E=Enter
Rubin操作法
从后方进入到胎儿前肩的 后部
施力于肩胛骨,令肩膀内 收并旋转到斜径上
继续McRoberts操作
E=Enter(Ⅱ)
Woods旋转操作
从前方进入到胎儿的后肩 轻轻将肩推向耻骨 结合Rubin操作 两手各作用于一只肩膀协
同旋转
E=Enter(Ⅲ)
瘢痕、宫颈肌瘤、宫颈癌
异常分娩

产力异常--子宫收缩过强
• 不协调宫缩过强: •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 • 1、强直性子宫收缩 •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 处理原则及主要措施: • 正确处理急产,预防并发症。合理按医嘱使用宫
缩抑制剂(硫酸镁、利托君)
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
• 骨盆狭窄的类型:
•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 3、骨盆3个平面均狭窄 • 4、畸形骨盆
• 思考: • 1、赵女士产程是否正常? • 2、若不正常,属于哪种情况? • 3、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三、胎儿性难产--1、胎位异常
• 胎位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臀位、横位及复合 先露等
• 分娩时正常胎位占90%,异常胎位占10%,其中 胎头位置异常居多,占6%-7%,属头位难产
• 胎头位置异常有: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颜面位、 高直位、不均倾位等
• 3、其他
• 胎先露对羊膜囊压力不均或先露高浮,容易发生胎膜早破 和脐带脱垂。若伴有宫缩过强,因产道梗阻,甚至出现先 兆子宫破裂征象
(二)中骨盆平面狭窄
• 临床表现 • 1、胎位异常
• 中骨盆平面狭窄主要影响胎头俯曲与内旋转,当胎头下降至中骨盆时, 由于内旋转受阻,常出现持续性枕横或枕后等异常胎位,产妇表现为 过早出现便意,不自主屏气。
子宫收缩乏力对胎儿的影响
• 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 • 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 • 吸入性肺炎
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
•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 精神源性因素 • 子宫肌源性因素 • 内分泌失调 • 其他
产力异常处理原则及主要措施
• 协调性宫缩乏力: 无论原发或继发,应及时查找 原因,在排除头盆不称、产道狭窄、胎位异常等 因素后,方可征对原因,采取措施加强宫缩。
异常分娩(精)

异 常 分 娩学习要求:熟悉产力、产道、胎儿胎位异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意义。
了解如何分析异常分娩中的主要问题,并熟悉其处理原则。
熟悉异常分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决定分娩是否顺利,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即产力、产道和胎儿。
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异常均可造成分娩异常,俗称难产(dystocia )。
顺产与难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转化。
如顺产处理不当,可变成难产,反则难产处理及时得当,又可能变为顺产。
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正确处理,使产妇安全渡过分娩。
为了便于说明,现将异常分娩分为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位异常三个方面讨论。
产 力 异 常产力:指将胎儿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子宫收缩力包括: 腹肌收缩力盆底肌肉收缩力 一、分类:这里主要讨论子宫收缩力异常 。
原发性协调性(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继发性不协调性(高张性)宫缩力异常 急产(无阻力时)协调性病理性缩复环(有阻力时)子宫收缩过强强直性子宫收缩(全部子宫收缩)不协调性子宫狭窄环(局部子宫收缩)二、原因:由于分娩动因尚未完全了解,故子宫收缩力异常的原因也不完全明了,常见的原因有:(一)精神因素:产女对分娩有顾虑,精神过度紧张,产妇间的不良传说,医务人员耳语、态度粗暴,不负责的谈论都可给产妇不良刺激,最后导致大脑皮层过度疲劳——宫缩异常。
(二)子宫因素:宫壁过渡伸展——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子宫肌瘤 、子宫炎症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影响宫缩(三)胎位不正或头盆不称:头盆不称先露部不能有效地压迫宫颈及子宫下段而引起头盆不称宫缩。
(四)药物影响:如镇静麻醉药物等。
(五)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或催产素的分泌不足。
(六)其它:第1产程产妇疲劳、进食不好——酸中毒均可影响宫缩。
过早使用腹压。
膀胱充盈均可影响宫缩。
三、子宫收综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子宫收缩力的极性、对称性、节律性基本正常,但收缩力弱而无力。
持续宫缩时宫腔压力并不高—低张。
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由规律宫缩~宫口扩张2~3cm,正常:8~16h 延长:>16h2、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宫口扩张3cm~宫口开全正常:4~8h 延长:8h3、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停滞、宫口不再扩张达2h以上。
21.异常分娩

31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二节 产道异常
Abnormal Birth Canal
32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的分类
骨产道 异常
•骨盆平面主要径线狭窄 •骨盆轴异常(如合并骨盆畸形时) •骨盆倾斜度异常等
•先天发育异常
-阴道横隔、纵隔、双宫颈等
软产道 异常
•软产道瘢痕 •盆腔肿瘤合并妊娠等
22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缩宫素使用注意事项
• 患者对缩宫素的反应与用药前子宫的收缩活性、敏感性、 宫颈状态及孕周有关; • 使用时一定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人在床旁守护,及时调节 进药速度与给药浓度,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
• 有明显产道梗阻或伴瘢痕子宫者亦不宜应用。
• 警惕宫缩过强、胎心变化、水中毒、血压升高,及时停 药能迅速好转。
-3 -2 -1,0 +1,+2
满分为13分,对评分低于7分者,应先促宫颈成熟治疗
16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
• 首先寻找原因,检查有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经 阴道分娩者,加强宫缩,否则及时剖宫产。
• 第一产程:
–预防为主,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指导其休息、饮食、大小便等。 –加强子宫收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过强对胎儿的影响
• 使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使产程延长, 均易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 • 严重者胎死宫内及死产。
29
第二十一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过强——预防及处理
• 应以预防为主、及时纠正诱因 • 药物治疗:
妇产科护理学-课件第九章-异常分娩

时间短或不规则; ④往往有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
(二) 临床表现
3.产程曲线异常 产程图是产程监护和识别难产的重要手段,产 程进展的标志是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第二节 产道异常
产道包括骨产道(骨盆腔)及软产道(子宫下段、 宫颈、阴道、外阴),是胎儿经阴道娩出的通 道。产道异常可使胎儿娩出受阻,临床上以骨 产道异常多见。
一、骨产道异常
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致使骨盆腔小于胎 先露部可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影 响产程顺利进展,称为狭窄骨盆。
(一)狭窄骨盆的分类
注意水分与营养的补充。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 营养。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低 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初产妇 宫口开大<4cm、胎膜未破者,应给予温肥皂 水灌肠。自然排尿困难者,先行诱导法,无效 时及时导尿。破膜12小时以上应给予抗生素预 防感染。
(五)处理
2)加强子宫收缩:经上述一般处理,子宫收 缩力仍弱,确诊为协调性宫缩乏力,产程无明 显进展,可选用下列方法加强宫缩。
(三)对母儿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休息不好,进食少,精神与体力消耗,可出现疲乏无
力、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酸中 毒、低钾血症,影响子宫收缩。 由于第二产程延长,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可导致 尿瘘。 胎膜早破以及多次肛查或阴道检查增加感染机会。 产后宫缩乏力影响胎盘剥离、娩出和子宫壁的血窦的 及时关闭,易引起产后出血。 手术产率高。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2.子宫因素 3.精神因素 4.内分泌失调 5.药物影响
(二) 临床表现
助产学第十五章异常分娩

案例一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导致胎头高浮 ,不能入盆。处理:应行剖宫产
术结束分娩。
案例二
中骨盆平面狭窄导致持续性枕横 位。处理:徒手旋转胎头至枕前 位,若旋转失败,应行剖宫产术
。
案例三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导致第二产程 停滞。处理:立即行会阴后-侧 切开术,必要时行产钳或胎头吸 引术助产,若胎头仍不能娩出,
应行剖宫产术。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异常分娩的临床表现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产程延长、胎头下降 受阻、宫缩乏力或过强等。
诊断依据
根据产妇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B超、胎心监护等 ,可以对异常分娩进行诊断。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 致异常分娩的危险因素;提高助产技术水平,正确处理产程 中的异常情况。
软产道异常
外阴异常
外阴水肿、外阴瘢痕等 ,可能导致胎头娩出困
难。
阴道异常
阴道横隔、阴道纵隔、 阴道狭窄等,可阻碍胎
先露部下降。
宫颈异常
宫颈水肿、宫颈坚韧、 宫颈瘢痕、宫颈癌等,
可使宫颈不易扩张。
子宫异常
子宫畸形如双子宫、纵 隔子宫等,以及子宫肌 瘤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
及胎儿通过。
产道异常对母儿影响及处理方法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合理控 制饮食,避免胎儿过大;双胎妊娠 的孕妇应更加注意休息和营养。
案例分析:胎儿异常导致剖宫产指征掌握
案例介绍
某孕妇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母子平安。
剖宫产指征掌握
医生在手术前需准确评估胎儿窘迫的严重程度,掌握剖宫 产指征,确保手术及时、安全。
经验总结
《妇产科学》第十一章异常分娩

第十一章异常分娩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子宫收缩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异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亦称产力异常。
2、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一开始就出现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导至产程延长;多发生在潜伏期。
3、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是在产程较晚阶段时子宫收缩力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多发生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
4、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无规律,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不降起,不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5、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不是起自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收缩波由下向上扩散,收缩波小而不规律,频率高,节律不协调;宫腔内压力虽高,但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完全松弛,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6、潜伏期延长:从临产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潜伏期。
初产妇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者,称潜伏期延长。
7、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者,称第二产程延长。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称滞产。
9、强直性子宫收缩:指子宫颈内口以上的子宫肌层普遍或部分陷入强烈的痉挛性收缩状态;变称痉挛性子宫收缩。
10、漏斗骨盆:是指骨盆入口各径线值正常,但骨盆二侧壁向内倾斜,状似漏斗,故称漏斗骨盆。
常见于男性骨盆。
11、胎位异常:分娩时正常胎位除枕前位两种外,其余20种均为胎位异常。
12、持续性枕后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衔接。
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不能向前转135°,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
(妇产科学)异常分娩【107页】

一、骨产道异常
➢狭窄骨盆可以是一个径线过短或多个径 线同时过短;也可以是一个平面狭窄或 多个平面同时狭窄。
➢造成狭窄骨盆的原因有先天发育异常、 出生后营养、疾病及外伤等因素。
骨盆入口及中骨盆平面主要径线
入口前后径 11cm 入口横径 13cm
(妇产科学)异常分娩
概念(abnormal labor)
又称难产(dystocia),主要特征为产 程进展缓慢或延长。原因包括产力、 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产 程延长会增加分娩期母儿并发症,严 重者可直接危及母儿生命。
第一节 概论
一、病因
胎儿
异常
产力 分类
异常
产道 异常
异常分娩主要原因及相互影响示意图
第三节 产道异常(Abnormal Birth Canal)
骨产道 异常
软产道 异常
•骨盆平面主要径线狭窄 •骨盆轴异常(如合并骨盆畸形时) •骨盆倾斜度异常等
•先天发育异常 –阴道横隔、纵隔、双宫颈等
•软产道瘢痕 •盆腔肿瘤合并妊娠等
一、骨产道异常
骨盆径线过短或骨盆形态异常,使骨盆腔 容积小于胎先露部能够通过的限度,阻碍 胎先露部下降,影响产程顺利进展,称为
产程延缓及停滞示意图
—— 正常
(4)
宫
– – – 异常
颈 扩
(2)
(1)潜伏期延长
张
(3)
(2)活跃期延长
()
厘 米
(3)活跃期停滞
(1)
(4)第二产程延 长
产程时间(小时)
三、异常分娩的处理 处理原则:
➢预防为主 ➢产前预测充分 ➢产时诊断准确及时 ➢针对原因适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讨论—异常分娩
难产
要求:
1. 学习异常产力,骨盆狭窄,胎位异常等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原则。
2. 了解分娩四要素相互影响,可以转化。
3. 产程观察,及早发现难产,即使处理。
病历:
患者,病历号4018099
25岁,41+3周于2003.10.27入院。
LMP2003.1.10,孕周无误,30周糖筛查8.5mmol/L,OGTT(-)。
基础血压110/70mmHg,34周130/90mmHg,尿蛋白(-),服降压药。
孕期增重26KG。
身高150cm. G2P0
入院:BP 120/75mmHg,悬垂腹, 宫高39/117cm,头先露,浅定,水肿(+)。
DC >11.5cm,TO 8cm,坐骨棘间径容5指,骶骨曲度弧形
宫颈后位,软,消失70%,宫口未开,先露S 0
B超示: BPD 8.8cm, FL 7.5cm, AC 11.3x11.8cm, 羊水5.7cm
2003.10.28 点催产素
2003.10.98 点催产素
2003.10.30 人工破膜+点催产素
7:20am 宫颈消平,宫口开大1+cm, S-2
11:00am 宫颈消平,宫口开大2+cm, S-1.5
1:30pm 宫口开大3+cm, S-1
3:20pm 宫口开大5cm, S+1
4:50pm 宫口开大7+cm, S+1
5:40pm 宫口开大8cm, S+2 调整宫缩
6:40pm 宫口近开全, S+3
7:10pm 宫口开全, S+3 给予能量,钙剂
8:30pm 儿头拨露差,内诊: 正枕后位
CS
子宫下段形成8cm, 切口下为胎儿肩部, 台下上推儿头,娩出胎儿,体重3400g. Apgar score 10/10, umbilicus 60cm,placenta 20x18x2cm. Suture the uterine, the bilateral ovary and fallopian normal. Hemorrage 300ml.
讨论:
1 该患者的入院诊断?
2 入院后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3 产程有无异常?分娩三因素有无异常?
4 画产程图?
5 出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