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2实验报告(答案)

合集下载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成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

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有如下二个变化:(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则必减小。

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

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2、通过机构的拼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3、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机架、各种零部件、连杆、复合铰链、移动副、转动副等。

三、实验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1)按比例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符号规范。

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转动(2) 进行机构分析:杆组化分,并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 根据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几种?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 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可得到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简图说明篇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四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3、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件及主要功用(参看“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部件清单”)2、工具M5、M6 、M8 内六角搬手、6 或8 英寸活动搬手、1 米卷尺、笔和纸。

二年级数学倒着算是怎么计算的

二年级数学倒着算是怎么计算的

二年级数学倒着算是怎么计算的
数学中所说的倒着数的计算方法是小学一年级教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减法的时候减几个就倒着数几个。

举个例子15-7=就到这数14,13,1 2 ,11 ,10 ,9,8倒着数7个数恰恰是8,所以15-7就等于8。

如果要做11-2=就倒着数10,9两个数,恰恰就等于久了。

所以11-2=9。

如:5-2=,只需伸出减去的数2根手指,心里数5,在这2根手指上接着数“4,3”,5-2的答案就是3。

如:18-3=,只需要伸出减去的数3根手指,心里数18,在这3根手指上接着数“17,16,15”,18-3的答案就是15.
如果要做9-2=就倒着数两个数,恰恰就等于7了,所以9-
2=7。

如:6-3=,只需要伸出减去的数3根手指,心里数6,在这3根手指上接着数“5,4,3,”,6-3的答案就是3.
以此类推你就用这种方法教给你的孩子吧,这就是倒着数的计算方法。

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流动阻力是指液体或气体通过管道或其他流动介质时所受到的阻碍力。

测定流动阻力的实验是为了研究流体运动性质和流体力学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定流动阻力的大小和相关参数,探讨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特性。

实验目的1.理解流动阻力的概念及其实验测量方法;2.测定流动阻力与流速、管道直径和密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掌握流体流速的测量方法;实验仪器和材料•精密流量计•水泵•管道(直径可调)•流速计•温度计•容器•进水管和排水管道实验原理流动阻力可以用流体受到的摩擦力进行描述。

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流速的减小,从而产生阻力。

实验中,我们使用流速计测量流速,并通过压力差计算阻力,得到流动阻力与流速、管道直径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设置实验装置:将水泵接通电源,打开流速计和精密流量计,将进水管和排水管道连接好;2.调整流量:通过控制水泵的流量,使流速和流量保持恒定;3.测量流速和压力差:使用流速计测量流速,利用压力计测量进口和出口处的压力差;4.记录数据:记录测量到的流速、压力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5.更改管道直径:更换管道,按照以上步骤重新测量流速和压力差,记录数据;6.温度调节:通过调节水温,改变水的密度,重新测量流速和压力差,记录数据;7.分析数据: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流动阻力与流速、管道直径和密度的关系图表;8.撰写实验报告。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我们得到了流动阻力与流速、管道直径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流动阻力与流速呈线性关系,与管道直径成反比,与密度呈正比。

这符合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即流动阻力与流速成正比,与管道直径和密度呈反比。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流动阻力的大小和相关参数,并深入探讨了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特性。

实验结果验证了流体力学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致谢特此感谢实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组同学的合作配合,使本实验能够圆满完成。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二、原理说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变,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则是绝对的,它不因参考点的变动而改变。

电位图是一种平面坐标一、四两象限内的折线图。

其纵坐标为电位值,横坐标为各被测点。

要制作某一电路的电位图,先以一定的顺序对电路中各被测点编号。

以图1-1的电路为例,如图中的A~F, 并在坐标横轴上按顺序、均匀间隔标上A、B、C、D、E、F、A。

再根据测得的各点电位值,在各点所在的垂直线上描点。

用直线依次连接相邻两个电位点,即得该电路的电位图。

在电位图中,任意两个被测点的纵坐标值之差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

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的,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四、实验内容利用DGJ-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按图1-1接线。

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AB、UBC、UCD、UDE、UEF 及UFA,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1-1电流插座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1=6V,U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五、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线路板系多个实验通用,本次实验中不使用电流插头。

DG05上的K3应拨向330Ω侧,三个故障按键均不得按下。

2. 测量电位时,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或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时,用负表棒(黑色)接参考电位点,用正表棒(红色)接被测各点。

若指针正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为正(即高于参考点电位);若指针反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负值,此时应调换万用表的表棒,然后读出数值,此时在电位值之前应加一负号(表明该点电位低于参考点电位)。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分析解析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分析解析

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五雷诺实验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1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1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答案实验1实验一实验报告表实验名称:图灵机模型与计算机硬件系统虚拟拆装实验学号 2021218560 姓名张凯黎班级:物流16-3 实验时间:2021年11月3日实验报告表1-1图灵机模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名称作用无限长的纸带读写头控制规则用于记录输入或输出数据,数据来自于有限字母表∑。

在纸带上左右移动,读取纸带上的内容或改写纸带上的内容。

根据机器当前所处状态及读写头读入符号来确认读写头下一步动作,并改变状态寄存器的值,令机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状态寄存器说明:可根据需要加行保存图灵机当前所处的状态。

实验报表1-2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功能描述任务名称 ?接收原始数据;?接收二进制数据;?输出原始数据;?输出二进制数据;?存储程序;?存储原始数据; ?存储二进制数据;?加工原始数据;?加工二进制数据;?传输原始数据; ?传输二进制数据。

设备名称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实验报告表1-3 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配置登记表部件计算机处理器内存其它名称 User2-063 Inter (R) Core (TM) i5-3550 CPU @ 3.30GHz 3.30GHz 4.00G 32位实验报告表1-4 微型计算机拆卸顺序记录表顺序号 1 2 部件名称电源光驱顺序号 3 4 部件名称硬盘 CPU 风扇顺序号 5 6 部件名称 CPU 内存型号参数设备可以完成的任务序号 ???? ? ? ???? ??说明先拆卸外部设备实验报告表1-5 微型计算机安装顺序记录表顺序号 1 2 7 10 说明部件名称 CPU CPU 风扇光驱线电源实验报告表1-6 微型计算机安装顺序调整记录表拟定顺序号 1 2 部件名称调整顺序号调整原因顺序号 3 4 8 11 部件名称内存主板硬盘音频线 5 6 9 12 顺序号部件名称显卡光驱硬盘线机箱盖说明:可根据需要加行实验报告表1-7 6个指定部件的安装顺序记录表部件名称 CPU 硬盘主板 1 5 3 安装顺序号风扇电源光驱部件名称 2 6 4 安装顺序号实验报告表1-8 扩充内存问题原有内存型号和容量扩展的一个内存条的容量最多能扩展几个内存条?2.21GHz 0.99GB 521MB 4实验报告表1-9更换显卡问题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显卡?原有显卡的型号和主要技术指标新显卡的主要技术指标简要回答画面不清晰,无法显示某些画面 NVIDIA GeForce 610M NVIDIA GeForce GTX680M 简要回答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词法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

词法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

编译原理词法分析实验报告软工082班兰洁200831104044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预期四、程序规定五、实验原理●程序流程图●判别浮点功能扩展流程图●状态转换图六、程序代码与浮点判别功能扩展七、测试用例●扩展功能测试用例;●普通功能测试用例八、输出结果九、实验心得一、实验内容:词法分析:1、识别简单语言的单词符号;2、识别关键字、标识符、数字、运算符等。

并扩展浮点识别功能。

二、实验目的调试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掌握编写简单词法分析程序的一般步骤。

三、实验预期结果:经过调试源代码程序,程序能够成功运行编译,对输入的简单字符串,能够别关键字、标识符、数字、运算符等,并且给出单词符号的对应编码。

四、程序规定:1、关键字:"function","if","then","while","do","endfunc";2、算术运算符:”+”,”-”,”*”,”/”,”=”;3、关系运算符:"<" ">" "<=" ">=" "==" "!=";4、界符:"(" ")" ";" "#";5、标识符规定以字母开头,字母均为小写;6、空格和换行符跳过;7、单词对应编码:十、实验原理:输入串--------------------〉词法分析程序————————〉单词符号串输入:字符串以#结束。

输出:单词的二元组(syn,token/sum)程序流程图分析浮点数功能扩展部分流程图:shuzi()函数状态转换图六、程序代码:备注:红色字体部分为程序功能的功能扩展,使程序能够分析浮点数!我把浮点数的syn设置为80!/*词法分析源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scaner();char prog[80],token[8];char ch;int syn,p,m,n,sum;char * rwtab[6]={"function","if","then","while","do","endfunc"}; int i=0,k,c,sumint,f;char fenshu[80],sum1[80];double sumf=0,fudian;int shuzi(){if(ch>='0' && ch<='9')syn=80;elsesyn=-2;return syn;}main(){p=0;printf("\n please input string :\n");do{scanf("%c",&ch);prog[++p]=ch;}while(ch!='#');p=0;do{scaner();switch(syn){ case 11:printf("\n(%d,%d)",syn,sum);break;case -1:printf("\n error");break;case 80:printf("\n(%d,%f)",syn,fudian);break; default:printf("\n(%d,%s)",syn,token);}}while(syn!=0);}scaner(){for(n=0;n<8;n++)token[n]=NULL;//if(1+2!=3)ch=prog[++p];while(ch==' ' || ch=='\n')ch=prog[++p];//跳过空格if(ch>='a' && ch<='z'){m=0;while(ch>='a' && ch<='z' || ch>='0' && ch<='9') {token[m++]=ch;//token[0]=f,m=1ch=prog[++p];}token[m]='\0';ch=prog[--p];syn=10;for(n=0;n<6;n++){if(strcmp(token,rwtab[n])==0){syn=n+1;break;}}}elseif(ch>='0' && ch<='9'){c=p;k=0;do{ sum1[k]=ch;ch=prog[++c]; //ch取后一个数字k++;shuzi();//这个函数用来分析浮点数的整数部分是否已经输入到数组里f=syn;} while(f==80)if(ch=='.'){for(n=0;n<k;n++){sumint=sumint*10+sum1[n]-'0';} //计算整数部分i=0;do{ch=prog[++c];fenshu[i]=ch;i++;shuzi();//这个函数用来分析浮点数的小数部分是否已经输入到数组里} while(syn==80);sumf=0;for(k=i-2;k>=0;k--){sumf=sumf*0.1+(fenshu[k]-'0')*0.1;} //计算浮点数的小数部分fudian=sumint+sumf; //浮点数计算syn=80;p=--c;}else{ch=prog[p];//若是整数,ch等于原来的值 sum=0;while(ch>='0' && ch<='9'){sum=sum*10+ch-'0';ch=prog[++p];}ch=prog[--p];syn=11;}}elseswitch(ch){case'<':m=0;token[m++]=ch;ch=prog[++p];if(ch=='='){syn=22;token[m++]=ch;}elseif(ch=='>'){syn=21;token[m++]=ch;}else{syn=20;ch=prog[--p];}break;case'>':m=0;token[m++]=ch;ch=prog[++p];if(ch=='='){syn=24;token[m++]=ch;}else{syn=23;ch=prog[--p];}break;case'=':m=0;token[m++]=ch;ch=prog[++p];if(ch=='='){syn=25;token[m++]=ch;}else{syn=18;ch=prog[--p];}break;case'!':m=0;token[m++]=ch;ch=prog[++p];if(ch=='='){syn=22;token[m++]=ch;}else{syn=-1;p--;}break;case'+':syn=13;token[0]=ch;break;case'-':syn=14;token[0]=ch;break;case'*':syn=15;token[0]=ch;break;case'/':syn=16;token[0]=ch;break;case';':syn=26;token[0]=ch;break;case'(':syn=27;token[0]=ch;break;case')':syn=28;token[0]=ch;break; case'#':syn=0;token[0]=ch;break;default:syn=-1;}}七、测试用例:补充:功能扩展测试用例:八、程序输出结果:功能扩展测试用例输出结果用例一:用例二:用例三:普通功能测试用例显示结果九、实验心得通过编译原理实验一词法分析实验,使得自己对词法分析的流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虽然源代码并非由自己设计,但是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尤其是进行测序功能扩展的过程中,想了很多种办法,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方法,而且还进行了代码的优化,这个过程虽然有时有些枯燥,但是更多时候是欣喜的,不仅复习了c语言的许多内容,并且有了更深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姓名:教研室:实验1 熟悉C语言程序的运行环境,掌握数据描述1.1 实验目的1.了解在开发环境中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

2.通过运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点。

3.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的概念,学会使用C语言的相关运算符构成表达式。

1.2 实验预习1.熟悉Visual C++的启动和退出及Visual C++中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命令。

2.了解下列命令及函数:include<stdio.h>、main、printf、scanf。

3.熟悉Visual C++环境下每个菜单项的功能及相关命令对应的操作。

4.各种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形式及取值范围;熟悉下列标识符的含义。

int、short (int)、long (int)、unsigned (int)、float、double、char、void 5.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规则。

6.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运行环境:1.双击桌面Visual C++快捷方式进入Visual C++,或通过执行“开始——>程序——>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Microsoft Visual C++6.0”或执行文件"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Bin\MSDEV.EXE"。

2.单击“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

3.在打开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标签。

4.选择C++ Source File,在目录输入栏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然后在文件输入栏中输入文件名,扩展名为.c (例如first.c) ,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所示:5.在源窗口中输入源程序,如图所示。

6.编译程序:按“Ctrl+F7”或通过“编译”菜单中的“编译”命令,或使用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进行编译 编译运行若程序有错则找到出错行修改程序。

7.连接:若程序没有语法错误,则可按功能键F7或执行“编译”菜单中的“构件”命令或通过工具栏中的相关工具(编译工具右边工具),进行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8.运行程序:按组合键“Ctrl+F5”,或通过“编译”菜单中的执行命令,或通过工具栏中的“!”工具运行程序。

1.3 实验任务1.输入下面的程序,注意区分大小写。

#include <stdio.h> main() {printf(“I am a student!”); }4.预测结果并上机验证(1) main(){int a,b;a=b=3;printf(“a=%d,b=%d”,a,b);}(2)若将以上程序进行改写,编辑如下:main(){int a,b;a=3;b=3.1;printf(“a=%d,b=%d”,a,b);}由此知,若赋值号左右数据类型不一致时,c语言将按赋值号左边变量类型为准。

5.现有程序如下,分析填空:若将以上程序第4行进行改写,编辑如下:printf(“%d”,a=a+b,b=b+a);对比以上两程序,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输出列表原程序为逗号表达式,所以输出b=b+a 的值,而修改后的仅有一个格式控制符,只能对应输出第一个表达式a=a+b。

6.若有以下程序段,分析c2的值:int c1=2,c2;若将程序段改为:c2=1/c1*c1;分析c2所得结果,其中的关键在于除号两端如果都是整型数据,则所得结果截断取整7.现有程序如下:main(){ int a=7, b=10;a=a+b; b=a-b; a=a-b;printf(“%d,%d\n”, a, b );}程序运行的功能是:交换a、b两数的值注:可修改a、b两数的值仔细观察。

8. 现有程序如下,分析填空:12.思考题:改错题(以下程序有多处错误,上机调试。

将正确的程序记录在下方。

要求不能删1.4 实验心得实验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与调试2.1 实验目的1.熟悉C 语言的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和复合语句。

2.熟悉函数调用语句,尤其是各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语句。

3.熟悉顺序结构程序中语句的执行过程。

4.熟悉程序的跟踪调试和变量值的监视。

5.能设计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2.2 实验预习1.熟悉下列函数:putchar 、getchar 、printf 、scanf 2.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

3.了解程序的跟踪调试和变量值的监视并能够熟练操作。

单步跟踪调试(逐条语句跟踪调试):(1)可按功能键F7进行,要监视某变量的值时,就按Ctrl +F7键,然后输入相应的变量名,就可以在监视消息窗口中查看到该变量的值。

(2)也可逐段运行程序,即每次运行若干条语句。

首先利用Ctrl +F8键在各行光标处设置若干断点,然后按Ctrl +F9键从程序的第一条语句运行到设置的第一个断 点,再按Ctrl +F9键从设置的第一个断点运行到设置的第二个断点。

4.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一般构成。

2.3 实验任务1.若有程序 main() { int i,j;scanf("i=%d,j=%d",&i,&j); printf("i=%d,j=%d\n ",i,j); }要求给i 赋5,给j 赋10,则应该从键盘输入i=5,j=10 2.华氏温度,要求输出摄氏温度,公式为:C=)32f (95。

要求输出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已知程序段中有三处错误,由注释语句/**********found**********/提示下一条语句有错误,请修改程序中的错误并记录程序运行结果。

3. 已知程序功能是通过用户输入三角形三边,求取三角形面积。

填空,将程序补充完整。

求取公式为;S=(a+b+c )/2 area=sqrt(s*(s-a)*(s-b)*(s-c))4.单步跟踪下面程序的执行,每执行一条语句就查看各变量的值。

运行时输入一个三位的整数。

单步跟踪程序时填写下表,同时分析程序的功能。

#include ”stdio.h ” void main() {int n,x1,x2,x3,y;printf(“please input number n ”); scanf(“%3d ”,&n); x1=n/100;x2=n/10%10;x3=n%10;y=x3*100+x2*10+x1;printf(“y=%3d”,y);}程序的功能是:将输入的3位整数逆序排列5. 9getchar()只能接收单个字符,数字也当字符处理6. 120,1707. 826 628 n1 n2 n38. a=123,123,|_||_|123,123|_||_|,|_|+123b=-45,-45,|_||_|-45,-45|_||_|,|_||_|-45x=2.547290 ,|_|2.547290 ,|_||_||_||_||_|2.55x=2.547|_||_|,2.55,39. 编辑程序,输入学生语、数、英三门课程成绩(考虑数据类型,整型和实型),并输出其总分和平均分。

整型:main(){ int c,m,e,sum;float ave;scanf("%d,%d,%d",&c,&m,&e);sum=c+m+e;ave=sum/3.0;printf(“sum=%d\n ave=%f”,sum,ave);}实型:main(){float c,m,e,sum,ave;scanf("%f,%f,%f",&c,&m,&e);sum=c+m+e;ave=sum/3;printf(“sum=%f\n ave=%f”,sum,ave);}2.4 实验心得实验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与调试3.1 实验目的1.理解C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以0代表“假”,以非0代表“真”)。

2.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3.学会运用逻辑表达式或关系表达式等表达条件。

4.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

5.学习跟踪调试程序,针对具体程序组织输入测试数据,观察程序运行能否得到预期的输出结果。

6.熟悉选择结构程序段中语句的执行过程。

3.2 实验预习1.熟悉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2.熟悉下列语句:if、if-else、switch、break。

3.3 实验任务1.阅读程序,上机调试并记录程序结果。

以上两题告诉了你什么:1) c中的赋值号与等于运算符应区分。

2) 若判断表达式值为0,表示假,执行else分支2.阅读程序,上机调试并记录程序结果。

阅读程序,上机调试并记录程序结果。

阅读程序,并回答问题main( ){ int a,b,max,min;scanf("%d%d",&a,&b);if(a>b)max=a;elsemax=b;printf("max=%d\n",max);}问题:a、此程序的功能是输出两数中的最大数b、请用条件表达式语句(?:)修改程序使之完成相同的功能,其语句是printf(“max=%d\n”,a>b?a:b);9. 有一函数x-1 (x<1)y = 2(x-1) (1<=x<10)3x-10 (x>=10)编程求当分别输入x的值为0.3,3.9,11时,y的值。

x=0.3时y=-0.7 ;x=3.9时y=5.8;x=11时y=23main(){ float x,y;scanf("%f",&x);if (x<1)y=x-1;else if(x<10)y=2*(x-1);elsey=3*x-10;printf("x=%f,y=%f\n",x,y);}10. 身高预测每个做父母的都关心自己孩子成人后的身高,据有关生理卫生知识与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影响小孩成人后的身高的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与体育锻炼等。

小孩成人后的身高与其父母的身高和自身的性别密切相关。

设faHeight为其父身高,moHeight为其母身高,身高预测公式为男性成人时身高=(faHeight + moHeight)×0.54cm女性成人时身高=(faHeight×0.923 + moHeight)/2cm此外,如果喜爱体育锻炼,那么可增加身高2%;如果有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那么可增加身高1.5%。

编程从键盘输入用户的性别(用字符型变量sex存储,输入字符F表示女性,输入字符M表示男性)、父母身高(用实型变量存储,faHeight为其父身高,moHeight 为其母身高)、是否喜爱体育锻炼(用字符型变量sports存储,输入字符Y表示喜爱,输入字符N表示不喜爱)、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条件(用字符型变量diet存储,输入字符Y表示良好,输入字符N表示不好),利用给定公式和身高预测方法对身高进行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