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实验所有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所有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所有课后习题和思考题答案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

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

根据公式和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 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课程:物理化学实验专业:环境科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日期:5月24日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

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

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

热平衡式:△sol H m=-[(m1C1+m2C2)+C]△TM/m2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蒸馏水天平1台;KCl;KNO3五、实验步骤:(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n KCl : n水 = 1: 200(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KCl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Cl质量:5.1774g 平均温度18.295℃未加KCl之前:t=19.24℃由图可知: T=1.89℃:△sol Hm(KCl)=18933J/mol;C1=4200J/kg·℃C2=699000J/kg·℃;M(KCl)=0.0745kg/mol;m1=0.25kg;m2=0.0051774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C=-4673.7898J/KKNO 3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NO 3质量:3.510g 平均温度:18.735℃ 未加KNO 3之前:t=19.11℃加KNO 3后:由图可知: T=0.75℃;C=-1049.9943J/K;C1=4202J/kg ·℃C2=894900J/kg ·℃;M (KNO 3)=0.103kg/mol ;m1=0.25kg ;m2=0.0035112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sol Hm(KNO3)=23.45123kJ/mol七、实验问题讨论1.样品颗粒的大小和浓度,对溶解焓测定有什么影响?答: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响,溶解过程过长温差变化过小,就会产生误差;浓度太大也是影响到溶解速度的,时间太长温差数值变化过大,溶解焓的测定就不准了。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

(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

(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

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

(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3.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答:电位差计:利用补偿法测定被测电极电动势;标准电池:提供稳定的已知数值的电动势EN,以此电动势来计算未知电池电动势。

检流计:指示通过电路的电流是否为零;工作电池:为整个电路提供电源,其值不应小于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值。

4.测电动势为何要用盐桥?如何选用盐桥以适合不同的体系?答:(1)对于双液电池电动势的测定需用盐桥消除液体接界电势。

(2)选择盐桥中电解质的要求是:①高浓度(通常是饱和溶液);②电解质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接近相等;③不与电池中的溶液发生反应。

具体选择时应防止盐桥中离子与原电池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如原电池溶液中含有能与Cl-作用而产生沉淀的Ag+、Hg 离子或含有能与K+离子作用的ClO-离子,则不可使用KCl盐桥,应选用KNO3或NH4NO3盐桥。

5.在测定电动势过程中,若检流计的指针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什么原因?答:若调不到零点,可能的原因有:(1)电池(包括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2)电路中的某处有断路;(3)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大于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超出了测量范围。

4.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答: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k影响很大,故反应过程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数据记录格式

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数据记录格式

物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数据记录格式物理化学试验部分⼀、饱和蒸⽓压1.断开机械泵的电源之前,⼀定要使安全瓶的活塞通_____后,⽅可断电源, 否则停机后机械泵内的油会倒吸⼊安全瓶中。

答:⼤⽓2. 实验室最常⽤的是福廷式⽓压计,其刻度是以温度等于273 K,纬度45℃海平⾯的⾼度为标准的,所以⽓压计上直接读出的数值必须经过,,和等的校正后⽅才正确,在精密的⼯作中,必须进⾏上述校正⼯作。

答:仪器误差, 温度, 海拔⾼度, 纬度3.液体饱和蒸⽓压与温度的关系可⽤Clausius-Clapeyron⽅程表⽰,该⽅程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应⽤?答:该⽅程的应⽤条件有三:①有⼀相是⽓相的纯物质的两相平衡封闭系统。

②液固相体积忽略不计③⽓体看成理想⽓体。

4.测定液体饱和蒸⽓压的⽅法常⽤的有,,;等压管上配置冷凝器其作⽤是。

答:饱和⽓流法;动态法;静态法;冷凝⽔蒸⽓⼆、双液系⽓液平衡相图1. 在双液系⽓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来测量⽓液两相平衡温度的温度计位置应在( C )A. ⽓相中B. 液相中C. ⼀半浸在液⾯下,⼀半露在蒸⽓中D. 任意位置2.测量双液系沸点时,什么时候读数最好?(B)A. 液体刚沸腾时B. 温度计的读数稳定时C. 长时间沸腾后D. 收集室⼩球D中有液体产⽣时3.双液系的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还与双液系的有关。

答:组成4.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压与相等时的温度。

答:外压5.在测定⼆组分完全互溶体系的沸点-组成图的实验中,测定平衡时⽓、液两相的组成常⽤的仪器是,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答:阿贝折光仪;折射率三、凝固点降低测量分⼦摩尔质量1.下列因素与稀溶液凝固点降低值⽆关的是( D )A. 溶剂的种类B. 溶剂的数⽬C. 溶质的种类D. 溶质的数⽬2.指定了溶剂的种类与数⽬,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只取决于,⽽与溶质的种类⽆关。

答:溶质分⼦的数⽬3.含⾮挥发性性溶质的双组分稀溶液的凝固点纯溶剂的凝固点。

(填⾼于,等于,低于)答:低于4.在凝固点降低法测量摩尔质量的实验中,根据什么样的原则考虑加⼊溶质的量?太多太少影响如何?答:应保证溶液为稀溶液。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 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答案(修改稿)

物理化学实验答案(修改稿)

恒温槽性能的测试1、恒温槽的恒温原理是什么?恒温槽主要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来达到恒温效果2、恒温槽内各处温度是否相等?为什么?不相同。

远离加热处会散热,温度降低,加热出会补充。

热必须有高温传向低温,因此不可能相同。

3、影响恒温槽的灵敏的有哪些因素?搅拌器的效率、加热器的功率、恒温槽的体积及其保温性能、接触温度计和恒温控制器的灵敏度4、欲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主要通过哪些途径?a 恒温介质流动性好,传热性能好,控制灵敏度高b 加热器功率要适宜c 搅拌器速度要足够大d 继电器电磁吸引电键,后者发生机械作用的时间愈短,断电时线圈中的铁芯剩磁愈小,控制灵敏度就高。

e电接点温度计热容小,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则灵敏度高f 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值越小,控温效果越好燃烧热的测定1、说明恒容燃烧热(Qv)和恒压燃烧热(Qp)的相互关系。

恒压热是在恒温恒压下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量,而是在恒温容下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量。

两者的关系为:2、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外筒及其它部分为环境。

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3、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因为本实验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必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根据称样范围,升温变化应在1.5-2度之间,所以选择起始水温要低于环境1度左右,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的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差。

4、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样品称量不准;(2)燃烧不完全;(3)测温不准确。

物理化学实验答案1

物理化学实验答案1

物理化学实验答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溶液中的等温吸附五、注意事项1.溶液的浓度配制要准确,活性炭颗粒要均匀并干燥2. 醋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离解常数Ka = 1.76× ,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化学计量点时反应产物是NaAc,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溶液pH 在8.7 左右,酚酞的颜色变化范围是8-10,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正处于其内,因此采用酚酞做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和甲基红。

直到加入半滴NaOH 标准溶液使试液呈现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又变为无色。

4. 以标定的NaOH 标准溶液在保存时若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以它测定醋酸的浓度,用酚酞做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会偏高。

为使测定结果准确,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将NaOH 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七、讨论1. 测定固体比表面时所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要选择适当,即初始溶液的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的浓度都选择在合适的范围内。

既要防止初始浓度过高导致出现多分子层吸附,又要避免平衡后的浓度过低使吸附达不到饱和。

2. 按朗格谬尔吸附等温线的要求,溶液吸附必须在等温条件下进行,使盛有样品的磨口锥形瓶置于恒温器中振荡,使之达到平衡。

本实验是在空气浴中将盛有样品的磨口锥形瓶置于振荡器上振荡。

实验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这样会影响测定结果。

3.由实验结果可知,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可用Langmuir 吸附等温式表征其吸附特性。

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不需要特殊仪器,但测定过程中要防止溶剂挥发,以免引起测量误差。

此外,由于忽略界面上被溶剂占据部分,因此由这一方法所测得的比表面积一般偏小。

但由于方法简便,可以作为了解固体吸附剂特性的一种简便方法。

八、思考题(供参考)1.吸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固体吸附剂吸附气体与从溶液中吸附溶质有何不同?答:吸附作用与温度、压力、溶剂、吸附质和吸附剂性质有关。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院系XX学院班级XX系XX班学号XXXXXXXX姓名XXX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日期2012/X/X 同组者姓名XX XXX成绩一、实验目的(1)用量热计测定KNO3的积分溶解热。

(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常用的积分溶解热是指等温等压下,将1摩尔溶质溶解于一定量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溶液的热效应。

溶解热的测定可以在具有良好绝热层的量热计中进行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为求溶解过程的热效应,进而求得积分溶解热(即焓变△H),可以根据盖斯定律将实际溶解过程设计成两步进行,如图2-1.由图2-1可知,恒压下焓变△H为两个过程焓变△H1和△H2之和,即:△H=△H1+△H2(2-1)因为,量热计为绝热系统,Q p=△H1所以,在t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为:△H=△H2=K(t1-t2)=-K(t2-t1) (2-2)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溶解。

设将质量为m的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M,则在此浓度下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 m=△HM/m=-KM/m·△t溶解(2-3) K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即在同一实验中用电加热提供一定的热量Q,测得温升为△t加热,则K·△t加热=Q。

若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通电时间为τ则:K·△t加热=IUτ(2-4)所以K =IUτ/△t加热(2-5)由于实验中搅拌操作提供了一定热量,而且系统也并不是严格绝热的,因此在盐溶解的过程或电加热过程中都会引入微小的额外温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V Q ),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p Q )。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p V Q Q nRT =+∆。

若测得p Q 或V Q 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p Q )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 (g),仪器热容W ',燃烧前后温度为t 0和t n ,则m(g)物质燃烧热'0()()V n Q Cw w t t =+-。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 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0()()V n MQ W W t t m''=+-,热容W '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V Q =26.4341J g -)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W 来处理。

0()V n MQ W t t m=- 三.实验步骤1热容W '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 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用洁净的小烧杯于电子天平上称量2.0g 固体NaOH ,加水使之溶解,转移至500mL 细口瓶中,充分摇匀,用橡皮塞塞好,贴上标签备用。

2.物质燃烧热的测定(1)蔗糖燃烧热测定,称取0.6g 蔗糖代替苯甲酸,操作同上。

(2)萘燃烧热的测定,称取1.2g 萘代替蔗糖,操作同上。

3.实验数据国际冷却常数K:0.0036/min 国际综合常数A:-0.00158k/min 水量:2473.65g四.实验数据处理(列出详细计算步骤)(1)由标准物苯甲酸求出水当量由M 苯甲酸=122.12g/mol 得0()n t t -=2.379K m=0.8450g 所以:W '=9269J/k由0()()V n MQ W W t t m''=+-得 0264340.8450122.129389() 2.379122.2v n Q m W W t t M ⨯⨯'+===-⨯ J/K(2)写出萘的燃烧反应式,并求出萘的恒容燃烧热和恒压燃烧热。

C 10H 8(S)+12O 2(9 ) 10CO 2(9)+4H 2O(l)0128.18()9389(26.26623.701)5202.9860.5933V n M Q W t t m =-=⨯⨯-= (KJ/mol) 装样前后必须要测试氧弹是否通路,否则无法进行实验。

每个样品测试299.416296.8515202.98628.3145198.02921000p v Q Q nRT +=+∆=+⨯⨯=⨯ (KJ/mol)(3)写出蔗糖的燃烧反应式,并求出蔗糖的恒容燃烧热和恒压燃烧热。

C 10H 8(S)+12O 2(9 ) 10CO 2(9)+4H 2O(l) 0342.30()9389(25.87823.768)5693.2531.1911V n M Q W t t m =-=⨯⨯-=(KJ/mol)5693.25305693.253p v Q Q nRT RT =+∆=+⨯=(KJ/mol)(4)实验结论该实验通过测水温的温度变化来计算物质,吸收的热量,求出燃烧热。

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

(5)实验误差分析蔗糖标准燃烧焓值为:5645K J ·mol -1 萘标准燃烧焓值为:5157K J ·mol -1 蔗糖燃烧热相对误差:rr 49814594973196100%100%0.17%4973196R Q Q Q --⨯=⨯=实测实测萘燃烧热相对误差:rr 56948455670627100%100%0.43%5670627R Q Q Q --⨯=⨯=实测实测强调实验报告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实验数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静态压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静态法(也称等位法)测定异丙醇在不同温度下饱和蒸气压的原理,进一步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心。

2.掌握真空泵的使用方法。

3.学会用图解法求所测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

二、实验原理一定温度下,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液体的蒸发很快与蒸气凝结达到动态平衡,即蒸气分子向液面凝结和液体分子从表面逃逸的速率相等。

此时,液面上的蒸气压力就是液体在此温度的饱和蒸气压。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同向变化。

当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便沸腾。

外压不同时,液体的沸点也不同。

通常把外压为101325Pa 时沸腾的温度定为液体的正常沸点。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来表示:m2ln H d p dT RT ∆=式中T -热力学温度(K );p -液体在温度T 时的饱和蒸气压;∆H m -液体摩尔汽化热(kJ/mol);R -气体常数。

当温度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时,可把∆H m 看作常数,当做平均摩尔汽化热,将上式积分得mlg 2.303H p A RT∆=-+,中A -积分常数,与压力p的单位有关。

由上式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以lg p 对1/T 作图,可得一直线,而由直线的斜率可求出实验温度范围的液体平均摩尔汽化热。

静态发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时调节外压,以液体的蒸气压求出外压,就能直接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三、实验步骤1.装样从等位计R 处注入异丙醇液体,使A 球中装有2/3的液体,U 形管B 的双臂大部分有液体。

2. 检漏将装有液体的等位计接好,打开冷却水,关闭活塞H 、G ,打开真空理论上了解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克劳泵抽气系统。

打开活塞G ,从低真空泵测压仪上显示压差位4000~5300Pa ,关闭活塞G ,注意观察压力测量仪的数字变化,如果系统漏气,则压力量仪的显示数值逐渐变小,这时应分段认真检查,寻找漏气部位,设法消除。

调节恒温槽至所需温度后,打开活塞G ,缓慢抽气,使A 球中的液体溶解的空气和A 、B 空间内的空气通过B 管中的液体排出,抽气若干分钟后,当气泡呈长柱形时,关闭活塞G 。

停止抽真空,调节H ,使空气缓慢进入测量系统,直到B 管中的双液面等高。

待压力稳定后,从低真空测压仪上读取数据,用上述方法测定6个不同温度时的异丙醇的蒸气压(每个温度间隔为5K)在实验开始时,从气压计读取测定时的大气压。

原始记录四、实验数据处理(详细列出计算步骤)(1)实验数据处理。

(2)以蒸气压p 对温度T 作图,在图上均取8个点,并列出相应表格,绘制lg p ~1/T 图。

注意抽真空的方法,别忘记读空气大气压。

290300310320330681012141618202224262830p / kPaT / K0.91.01.11.21.31.4lg p - 3)(3)从直线lg p -1/T 上求出实验温度范围的平均值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

解:∵mlg 2.303H p A RT∆=-+故在图中取两点x (3.1×10-3,1.345),y(3.3×10-3,0.985) ∴m 31.3450.9852.303(3.1 3.3)10H R -∆--=-⨯,即m 34.465H ∆= kJ/molm2lg 2.303H p A RT θ∆=-+mlg8.12 2.303298.15H A R∆=-+⨯联立解出T 2=364.3K(91.15℃)(4)以最小二乘法计算异丙醇蒸气压和温度关系式(lg Bp A T=-+)中的值。

解: 2211lg ()(lg )1()(1/)p p T T B T T⋅-⋅=- =3333263.221510 1.1202 3.594410 1.81410(3.221510)10.3910----⨯⨯-⨯=⨯⨯-⨯ ∴1lg ()A p B T =+⋅=1.202+1.814×103×3.2215×10-3=6.9631.81410lg 6.96Tp ⨯=-+(5)实验结论。

答: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异丙醇饱和蒸气压的测定,了解到液体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液体饱和蒸气压也升高。

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液体便开始沸腾,这便说明为什么高原上水的沸点比平原低,同样,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饱和蒸气压大的沸点低。

(6)实验误差分析。

从分析手册上查出异丙醇的正常沸点作为真值,计算相对误差。

答:本实验过程中,在23℃时,对体系进行了一次抽气,当温度升高到24℃时,发现体系内压强高于平衡它的外压,担心体系空气没有抽尽,于是再次对体系进行了约3秒钟的抽气,使得其压强变为-93kPa ,也许由于抽气抽得过多,造成“外压”过低,使得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多强调实验报告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实验数次出于急剧沸腾的现象,这是本次实验误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查表可得异丙醇的正常沸点为82.4℃。

相对误差为91.1582.4100%10.62%82.4-⨯=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平均摩尔质量的原理及方法。

2.用奥氏粘度计测量聚乙烯醇的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粘性液体在流运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粘度系数η(简称粘度)来表示(kg•m -1•s -1)。

粘度法是常用的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的方法之一,用粘度法求得的摩尔质量称为粘均摩尔质量。

高聚物的粘度η一般比纯溶剂的粘度η0大得多。

其粘度增加的分数ηsp 称为增比粘度,其定义为sp ηηηη-=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称作相对粘度,记作ηrr ηηη=单位浓度下的增比粘度称为比粘度ηSP / c ,ln ηr / c 为浓度对数粘度。

当溶液无限稀释时,有关系式][/ln lim /lim r 0sp 0ηηη==→→c c c c[η]称为特性粘度,其单位是浓度c 单位的倒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