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片名误译举隅--再谈“信、达、雅”

合集下载

译事三难:信、达、雅【重要L】

译事三难:信、达、雅【重要L】

译事三难:信、达、雅【重要L】“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则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见清·严复《天演论·译例言》。

译事:翻译工作。

信:准确。

指忠实于原文,不悖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通顺。

指文字通顺,意思表达得充分详尽,即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精美。

指富于文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本句大意是:从事翻译工作有三难:准确、通顺、精美。

【转载拓展文章】在中国语境里,谈论翻译,几乎不可能绕过“信达雅”这三个字。

自严复在年《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之说以来,大多数翻译读者早就将“信达雅”这三个字奉为圭臬,将其看做理所应当的翻译原则或标准。

在签订翻译合同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条款:“译著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总会心里一沉,准备签名的笔顿时重如千斤了。

的确,又有哪个译者,有胆量保证自己的译作完全“符合信达雅的要求”呢?其实,严复《天演论·译例言》所说的“信达雅”,并非翻译的标准,而是要指明翻译的“难处”:“译事三难: 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严复明确了“信”和“达”的统一关系,它们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求信为译之本,同时必须考虑通达,若译文诘屈聱牙让读者完全看不懂,就“译犹不译”了。

根据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的理解,“信”“达”“雅”出自佛典的“信”“达”“严”(释为饰,即雅),三者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信”处于统摄全局的地位:“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为饰达。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信达雅”之说的历史渊源学术内涵乃至与国外译论的相互参照阐发的可能性不乏热烈的讨论和争议。

学理上的推敲,并不总能够解决实践中的困境。

即便是天才的翻译家傅雷,也曾感慨“真要做到和原作铢两悉称,可以说是无法兑现的理想”。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谈到翻译,同学们常提的问题是“翻译有哪些标准?”其实,最常见的翻译标准就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个标准。

自严复提出翻译中的三件难事“信”、“达”、“雅”起,“信”、“达”、“雅”就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翻译标准。

什么是“信”、“达”和“雅”呢?1 “信”“信”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本质上讲,“信”要求译者首先要完全读懂原文。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呢?下面我们介绍看懂原文的三个原则。

(1) 读取实义信息这条原则的意思是,学生要从原句中尽可能多地摘出表达实际内容的信息。

具体地讲,就是读取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实义词。

拥有了这些信息,原句大意就基本明白了。

【例】Symposium talks will cover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from overfishing to p 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spec ies.【译文】座谈会的话题涉及面会很广泛,包括过度捕捞鱼类问题以及影响不同物种数量的自然知环境因素等问题。

【分析】cover是关键动词,即谓语,译作“涉及”;另外,注意准确翻译出“overfishi ng”和“species”等名词的意思。

(2)参考上下文翻译的句子往往出现在一整段文章中。

句子中很可能包含一些代词。

我们很难判断这些代词究竟指代的是什么。

因此,参考前文是十分必要的。

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that, these,those,other所指代的词或词组。

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有关的句子中去找,这样的例子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是很多的。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与外国影片名的翻译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与外国影片名的翻译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与外国影片名的翻译陈新【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年(卷),期】2012(000)014【摘要】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一灿烂文化既是中华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博采众长,吸纳世界文明精华的结果.随着佛经典籍的传人,翻译家们便开始了对翻译标准的探讨,从最初的“直译”到近代的“神似”,从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到对译者的严苛要求,无论是最早的翻译家道安、鸠摩罗什,还是现代的钱钟书、傅雷等翻译家都提出了十分精辟的见解.而近代翻译家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对译著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言简意赅,可以说是“等值”翻译的具体解说,因此成为翻译家们共同遵守的准则.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文化,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社会影响力可谓十分巨大,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涌人中国.电影是一件凝练的艺术精品,他是电影内容的脸面,是电影思想的灵魂,翻译电影片名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电影片名就像电影的一张名片,一个好的译名能在第一时间打动观众,而不是把观众引入歧途.商业物质化的侵袭,导致一些片商唯利是图,一味追求商业利润,对一些外国电影片名胡编乱译,毫无顾忌地使用凶杀、色情、暴力、刺激、鬼怪、魔兽等词汇,以招揽观众,哄抬票房.业界人士对此深恶痛绝,热切希望外国影片名的翻译回归正统,有据可依.笔者着力阐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的由来和确切内涵,并力求以“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几十年来的部分有影响力的美国电影译名进行评述,以期通过探讨,遏制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外国影片名翻译粗制滥造的不正之风,寻找业界人士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虽然尽善尽美的译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存在,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传统却是可以充分沟通的,而艺术作品的翻译就是两种语言沟通不可缺失的桥梁,翻译标准的确立为外国影片名翻译的评判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页数】7页(P250-256)【作者】陈新【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从“信、达、雅”翻译标准比较《浮生六记》的翻译 [J], 来春燕2.以“信、达、雅”翻译标准批判性赏析奥斯卡金曲Scarborough Fair(《斯卡布罗集市》)诗经体译文 [J], 宋楠3.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合理性——以《天演论》中个别段落为例 [J], 陈博娟4."信、达、雅"翻译标准下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三种译本的对比评析——节选前三章 [J], 李婧5.“信、达、雅”翻译标准下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三种译本的对比评析——节选前三章 [J], 李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内容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传播西学的第一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的目的,“雅”是翻译的语体选择。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严复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那是特属于他所处的时代的。

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翻译作品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On Y 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Abstract 】Yan Fu is the the first person in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is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 He thinks," the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 " faithfulness"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 expressiveness " i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Elegance is the ch oice of registers . Over 100 years , the three characters have being received with different views and judgements.Yan Fu's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a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is the period in which he lived. We therefor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 can b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give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Key words】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translation thoughts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是传播西学的第一人。

[信达雅]信达雅的例子

[信达雅]信达雅的例子

[信达雅]信达雅的例子摘要:文章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比较以证明要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忠实性和译者的创造性是文学翻译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文学翻译忠实流畅高雅著名翻译家严复于1896年在翻译《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信、达、雅”被公认为翻译标准。

它对于今天的翻译工作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应当遵循此标准。

翻译时,“信”是指忠实原文;“达”是指语言通顺、流畅;“雅”指在遣词造句方面得体、高雅、优美。

在翻译实践中,“信”是根本的,失“信”,当然谈不上再创造。

那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守“信”呢根据矛盾在《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文中对文学翻译所作的比较全面的概念:“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染和美的感受。

”也就是说,文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和体现的风格特色,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文学翻译首先强调“忠实、准确”――这是文学翻译的要害,也是其难点所在。

翻译毕竟不是创作,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而不得随心所欲,自由发挥。

这是大部分译者认可也能够做到的一点翻译中的“信”。

但是另一方面,文学翻译除了要传达出“思维内容”外,还着重强调“风格特色”――因为这正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之一。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文学作品的全部。

没有风格的文学作品必然显得苍白无血,毫无生气,正如人缺少了他的个性一样。

因此就需要进行调整,在保持“神韵”的准则下语言上作些变通――这便是文学翻译译者的再创造。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点,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是找不到对等词的即使是同一语系,比如,法语中的‘RaemnlementduPeupleFrancai’(字面意思是‘法国人民大会党’),在英语中就找不到对等的表达方式,所以说如果要严格强调“忠实”,则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可译性。

以“信”、“达”、“雅”为例探讨古文英译的原则

以“信”、“达”、“雅”为例探讨古文英译的原则

以“信”、“达”、“雅”为例探讨古文英译的原则作者:孙佳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5期摘要:汉语古典作品是我国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它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本文对古文英译中“信”,“达”,“雅”原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强调在古籍英译时译者应注意文言文形式的对等翻译,要兼有文化意识。

目的使读者对文言文英译有一个崭新的全面的认识,了解文言文的英语翻译之道,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文言文;英语翻译;文本分析[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176-01古典文集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如今,古文英译成为翻译界讨论的新话题。

将古典作品翻译成英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汉语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促进汉语知识的传播,加深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精髓的理解。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与发展,文言文英译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经久不衰的文言著作,例如《四书》、《五经》、《左传》等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华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将其翻译成英文也是势在必行。

一、“信” ─ 忠实严复先生曾经提出翻译“三难”,即“信”、“达”、“雅”。

“信”要求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语文本对源语文本应当忠实对照,但过分的忠实会使译文丧失美感。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译者在翻译时,应当首先理解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而准确无误地翻译成英文。

所谓“误译”主要是由于译者对原文的意思不理解或理解错误造成的。

所以在文言文应以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非常之重要。

下面一句话引自《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有人将其误译为,“Without literature, language cannot be disseminated”。

[1]乍看上去,人们普遍都会得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没有“literature”,“language”就不可以得到传播呢?这是因为译者将“文”(文采)这个字误解为“文学”,将“言”(话语文字)误解为“语言”。

论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严复先生于1 8 9 8年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这个翻译标准对我国几代的广大翻译工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奠定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翻译标准无懈可击,其中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应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肯定其合理成分,否定其不合理成分并加以改进,使得这一标准更加完善,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标签:信;达;雅;批判继承一、“信、达、雅”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李培恩认为“信、达、雅”三个标准如果去掉其一,则去“雅”,去“雅”虽文不美尚不为害,如再去其一,则去“达”,去“达”文虽不通,其于原文尚无妨害。

李培恩割裂了“信、达、雅”三个标准的统一完整性。

关于“信、达、雅”三者的关系,严复认为翻译应求其“信”,但如果不“达”,等于没译,所以在“信”之外还得求“达”,“雅”是指“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因此翻译要兼顾“信、达、雅”三个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篇文章或作品都是思想、语言和风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原作中就包含三个要素:思想、语言和风格。

翻译的对象是原作,那么在翻译时就应该针对这三个要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标准。

严复先生吸收了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在自己丰富翻译实践基础之上,针对原作的思想、语言和风格提出了高度概括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该标准成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础。

郁达夫说:“信、达、雅的三字,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郁达夫2009:464);周作人说:“信、达、雅三者为译书的不刊典则,至今悬之国门无人能损益一字,其权威是已经确定的了(转引自陈福康2000:111);沈苏儒指出:“历史已经证明,信、达、雅理论80年代以来一直在对我国的翻译工作起着指导作用,至今还有它的生命力。

许多学者先后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翻译原则(标准),但看来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取代它”(转引自贺爱军2015:139)。

古文翻译----信、达、雅

古文翻译----信、达、雅

古文翻译一、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基本上按照原文的字句来翻译,努力使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I译文中得到反映。

例如: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译文:如果现在真的用我们这群人假说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作为全国的倡导,一定会有许多响应的人。

所谓意译,是指不全按照原文字句、只按照原文的大意,笼统地加以翻译。

例如,上面那个例句可以译为:如果我们现在果真发动义举,向老百姓假称我们就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军队,在全国带个头,那么,一定会有许多人响应我们,跟我们一起干。

一般来说,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直译,而不采用意译。

二、翻译的标准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原则和标准,即信、达、雅”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也是古文翻译的标准。

信所谓信”就是■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

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有的人把方七百里”译成方圆七百里”这就错了。

这儿的方”是见方”的意思,即把大山的占地面积截长补短变成正方形计算,其边长叫方”;而方圆”则指周长。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有的人把吾得兄事之” 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这是不准确的。

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呢,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 二字不可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译
翻译标准
An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Mi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Ch i n e s e Mo v i e Ti -
t i e s :An o t he r Di s c u s s i o n o n ” F a i t h f u l n e s s ” .” Ex p r e s s i v e — n e s s ”a n d” El e g a n c e ”/ / C h e n Ya n n a n Ab s t r a c t T h e i f l m t i t l e i s c r u c i a l t o i t s ma r k e t i n g a n d a u d i e n c e a p p e a 1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mi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C h i n e s e mo v i e
总第 3 2 7期 2 0 1 5 年 9月( 下)
竹敏 : 毛 , c ‘
T h e S c i e n c e E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s
To t a 1 . 32 7
S e p t e mb e r 2 0 1 5 ( C )
译者 望文 生义 , 敷衍 了事 , 常常译 出不忠实 于原 片内容 的译本 。《 霸王别姬》 堪称 国产 电影代表作 。影片画面 v i e t i t l e s ; mi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it r e i r a

2 片名 误译 分析 及探 讨
对 照近年来 国产影片片名 翻译 ,不难发现译名 虽然大
都语 言规 范 , 但 或是语义 有误 , 或是 文化信 息缺失 , 总有言 而未尽的感觉 。如果译者能将译 文以“ 信达 雅” 为准 绳进行 检验 , 则可 以避免下述误译 的出现 。
2 . 1违 背 “ 信” 的 标 准

要 片名关 系影片发行并肩负吸引观众观影 的重任。 本
部信息 , “ 雅” 指译文语言文字要规 范 , 应符合译 入语使用群
体 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 , 易为受众理解 , 接受 或欣赏 。r l 3 1 8
文通 过我 国片名误译 实例 , 指 出英译 片名须 以“ 信达雅 ” 为
检验尺度及选择 翻译 策略的依据 ,才能保 证交 际 目的的实
之妻是 否为虞 姬 , 但众所周 知 , 古戏文 中的“ 霸王别姬” 讲 述
的是英雄 美人的忠贞爱情故事 , 鲁莽将“ 姬” 译作 “ 妾” , 影 片
演员 表演 到位 , 唯独译名 “ F a r e w e l l M y C o n c u b i n e ” 大煞风景 。
C o n c u b i n e 原意是“ 妾” , 而“ 姬” 在 汉 语 中有 三 层 意 思 , 分 别 是
自2 0末被纳入 翻译学 专项研究 以来 , 电影片名 翻译
mo v i e t i t l e s i n g e n e r a l , b e c a u s e t h e c i r t e ia r a r e a p p l i c a b l e t o t h e
a s s e s s me nt o f t r a ns l a t i o n a nd i t s c o m mun i c a t i v e p ur p o s e .
中文片名误译举 隅
再谈 “ 信、 达、 雅”
陈 燕 南
( 广 州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1 0 4 0 5 )
中图 分 类 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 2 7 — 0 1 7 3 — 0 2
现。
自严 复先生在《 天演论 ・ 译 例言》 中指 出“ 译事 三难 ” 后, “ 信
达雅” 就成为评判译文优劣的标准。虽然近年来 “ 信达雅” 的 理论性和科学性频受质疑 , 过时说不绝 于耳 , 但 因在实践 中 可操作性 强 , 丝毫无损其作 为译 文检验标准 的地位 。
关键词
电影片名
对妇女 的美称 、 妾 和以歌舞 为业 的女子 。史书并无记载项羽
就 一直是学界热议 的话题之一 。然而 , 搜 索国产影片译名 ,
佳译屈指可数 。华语 电影要提升 国际影响力 , “ 走 出去 ” 被各 国人 民了解和接受 , 译名 的好坏至关重要 。作为 电影推介的 首要 直观要素 , 到底 片名该 怎么译 , 学 者各抒己见 : 直译 、 意 译 , 异化、 归化f ; [ 7 ] 8 9 ; 文化 翻译 观【 2 】 8 、 ; 目的论 以及 二
t i d e s ,a n d i d e n t i f i e s t h e t ip r a r t i t e c r i t e ia r o f’ ’ f a i t h f u l n e s s ” ,” e x -
pr e s s i v e n e s s ”a nd ” e l e g a nc e ’ ’a s t he g ui de l i n es f o r t r a n s l a t i n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