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后的困惑——我国九十年代女性写作境遇之反思

合集下载

突围的陷阱:女性写作反思

突围的陷阱:女性写作反思

突 围 的陷 阱 : 女性 写 作 反 思
丛 鑫
( 山大 学 文法 学 院 , 北 秦 皇 岛 0 6 0 ) 燕 河 6 04
摘 要 :9 0年代以来 , 19 女性话语格外活跃 , 由于其赖 以生成 的社会 文化语境 自身的矛盾并未解决 , 但
女性 话 语 某些 矛盾 也 随 之 扩 张 : 女性 文学 在 内容 上 走 向个 人 化 , 而使 创 作 题 材 与 视 角 狭 隘 化 ; 性 文 学 张 扬 从 女 的 女 权 主 义并 未建 立 在 男 女 平 权 的基 础 上 , 而不 自觉 地 崇 尚 女 性 霸 权 ; 体 写 作 成 了 对 女 性 性 特 征 的 暴 露 因 身 和 展 览 , 向极 端 化 , 而变 成 一 种 商 业 行 为 。 走 从

题 材 与 视 角 的狭 隘 化
女 性 文 学 因 为 过 分强 调 “ 性 意 识 ” 导 致 题 材 和 了现 代 人 对 个 体 生命 独 立 价 值 的 珍 重 。这 种 改 造 , 女 , 使
视 角 狭 隘化 , 原 本 已 几 乎 消 解 殆 尽 的 宏 大 叙 事 体 怜 悯 命 题 有 了鲜 明 的 时代 特 征 , 今 天 的读 者 具 有 极 使 对
关键 词 : 个人化写作 ; 女性 霸权 ; 身体写作
中 图 分 类 号 : 0. 2 I 74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 8120)4 140 17— 4 (090— 5— 9 0 4
19 9 0年 以 来 , 着 宏 大 叙 事 以及 相 关 文 学 中心 与尊 重 。小 说 在 由衷 感 念 白 大 省 的怜 悯 所 带 给 周 围 随
覆 男 权话 语 的 同 时 , 陷 入 新 的误 区 , 自身 的某 些 管 天 生 善 良, 于 怜 悯 之 心 , 她 首 先 是 一 个 有 血 有 也 其 富 但

论19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及其后现代性

论19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及其后现代性
“ 宏大叙 事 ” 已逐渐 转化 为个人 的“ 小叙 事 ” 19 ;9 0
[ 稿 日期 ]050 —0 收 20 -11
的直 接 结 果 就 是 “ 人 化 写 作 的 最 后 一 个 层 面 个
… …
是针对 女作 家 , 人化 写作有 着 自传 的意义 。 个
在我 们 当前的语 境 中 , 具体 为 女作 家 写作 个 人 它 生 活 、 露 个 人 隐私 , 披 以构成 对 男性 社 会 、 德话 道
女性 主义 文化思 潮有 着密 切 的关 系 。而这种 接受
叙述 故事 , 在文学 史上并 非 少见 。单 以 2 0世纪 文 学 为例 , 四时 期就 有 以郁 达夫 为 代 表 的 自叙 传 五 式 的写作 手法 ; 入 18 进 90年代 中后 期 , 着 传 统 随 文 化 基 础 的 变 革 , 化 商 品 的 冲 击 , 往 时 代 的 物 以
年代 的绝大 多数 作 家 特别 是 青 年 作 家 , 几乎 都 是
以个人 特有 的方 式 进行 叙 事 的 。但 能 够 以“ 人 个
化写作 ” 名 , 评论 界 和 广 大 读 者 接 受 并 引 发 命 为 个 人化写作 是 对 于 19 90年 代 女 性 主 流 写作
形 态 的一 种命 名 , 同时 , 是这一 时期 女性 文学批 也
V 1 3 No 5 o . 2, .
S p.,2 06 e 0
论 19 0年 代 女 性 个 人化 写作 的 困境 及 其后 现 代 性 9
张 立群
( 宁大学 文化传播 学院 , 辽 辽宁 沈 阳 10 3 ) 10 6
[ 关键词] 19 90年代 ; 女性个人化写作 ; 女性主义 ; 后现代性 ; 困境 [ 摘 要] 19 90年代女性 个人化写作是上世纪末 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它在借鉴 西方女性 主义的基 础上 , 以其独特的文本对 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 强有 力的挑战 , 而发 出女性 自我 的声音 , 从 因而这种 先锋 实践是 具有 一定 实际意义的。然而 , 由于对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接 受与挪用 时产 生 了错误与偏 差, 女性作 家在创作 上过 分期 望通过走类似 西方女性主义斗争 之路 来谋 求 中国女性解放之路 , 而导致 了与几 千年的 中 国传统 从 文化发 生抵触 。虽然 19 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 写作在前后 两个阶段存在价值 取 向上 的差异 , 都有现代 性 的 但 特点, 这也是造成 困境 的主要原 因。首先 , 是后现代 式解构性 思维的困惑; 其次 , 是专注 自我的后现代模式 ; 第 三, 是后现代的精神 困境。其教训是 包括个人化写作在 内的所有女性作家应 "正视 自己, 3 - 正视现 实, 以个性 生 命展现 时代精神 , 关注现实 , 关注人生 , 到真 正属 于 自己的写作位 置, 找 以达到 时代性 与 个人 性 的高度统 一。 只有 这样 , 我们才能走 出当下女性 个人化 写作 的困境。 [ 中图分类号] I 6 7 2 . o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5 2 0 ) 5 0 1 5 076 2 ( 06 0 - 4 - 0 0

论析我国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

论析我国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

论析我国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坛上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

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在多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价值,本文将就其主要特点和贡献进行论析。

一、主题突出,关注女性命运90年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也反映在了女性文学创作中。

女性作家们把目光放在了女性身上,关注女性的命运。

她们用自己的笔,阐述着女性的世界、女性的内心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文学作品中,常常都充满了对女性的关怀、关注和呼吁。

比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女主角柳薇为了有源源不断的钱,竟然选择了投身妓业。

而张抗抗的《一朝春尽》所描写的则是孤女芹子在封建家庭中的苦难,她们描写的是女性现实世界中的痛苦和无奈。

二、形式策略多样,多用、多元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形式策略非常多样,很多作家们也在作品中尝试多种写作方式和手法,以达到更好的娱乐效果。

比如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他在这部作品中采取了“通俗而不俗”的写作风格,用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的故事玩味颇深,使读者对其中大多数女性都拥有多个姘妇的震惊和感叹兼具。

而韩素音的《玩手机》则采用了叙事诗的形式,在其融合了诗、散文和传说的叙事风格中,令人耳目一新。

三、关注社会现实,受之影响9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很多作家都夹杂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中部分作品聚焦于中国当下社会的变革和审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和分析,让读者更深切地了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生活。

比如席绢的小说《候鸟离奇谋杀案》,她通过对瑞安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县城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90年代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城市的生活态度和变革,并用新的表达方式对人物、情节和风格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展开。

此外,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巫绣友的《十三妹》则是以历史为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命运和人格解析。

在尊重和理解传统的基础上,两位女性作家为读者呈现了两幅不同的历史画卷。

论90年代的女性写作

论90年代的女性写作

论90年代的女性写作90年代是女性写作领域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更多地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生活、身份和处境,并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本文将探讨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主要趋势、主题及其影响。

一、主要趋势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主要趋势是多元化和多样性。

女性开始探索和表达更多元化的经验和观点,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女性的身份和处境。

这些女性写作包括不同的体裁,如小说、诗歌、自传、随笔等。

此外,女性写作者也开始展示出更多的个性和独特性,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个人特色和个性魅力。

二、主题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主题是多样的。

其中最为突出的主题是家庭、性别、身份和文化。

女性写作者开始关注家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母女关系。

而在性别方面,女性写作者则探讨了男女之间的力量平衡和性别歧视等问题。

女性写作者还开始反思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尝试探索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

此外,女性写作者还关注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并表达了对多元文化的探索和尊重。

三、影响90年代女性写作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女性写作的表达和探索,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和独立性。

女性作家的创作也开始被更多的读者所关注和认可,进而塑造了一个新的文化风貌。

通过女性写作的反思和表达,社会和文化也逐渐意识到了女性在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90年代女性写作代表了女性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

在女性写作的引领下,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通过文学为社会和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女性的困境与突围

女性的困境与突围

女性的困境与突围读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有感陈原08中基2008221102310005《我在霞村的时候》讲述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北方某根据地霞村中一个名叫贞贞的女孩的故事,作者着意刻画了在战时非常态的生存环境下,一位身心饱受严重创伤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

主人公贞贞先是不幸被日军掠去沦为“慰安妇”,后来受党指派借助其特殊的身份为抗战工作获取情报,但回村后人们对贞贞的态度是嘲笑、冷漠和蔑视,这使贞贞在身体的累累伤痕上更添了一层心灵的屈辱。

作为民族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青年女性,贞贞的个人命运深深地打上了战争的烙印,她被鬼子掳去,沦为“慰安妇”,遭受蹂躏长达一年多,身心均受重创。

敌人的迫害对贞贞无疑是残酷而惨烈的,但霞村民众对贞贞的精神虐杀更是把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在身陷日军从妓的日子里,贞贞曾两次从敌军中逃出,与游击队取得联系,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搜集情报,扶病冒险地给游击队通风报信,在她的“捣乱”下,日军吃了一些败仗。

“人大约总是这样,哪怕到了更坏的地方,还不是只得这样,硬着头皮挺着腰肢过下去,难道死了不成?后来我同咱们自己人有了联系,就更不怕了。

我看见日本鬼子吃败仗,游击队四处活动,人心一天天好起来,我想我吃点苦,也划得来,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除非万不得已。

”在这样的苦难中,这个朴实可爱的农家女孩儿,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完成了对自身悲剧命运的超越,在一种非人的境遇里找到了生存的理由,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参与了民族抗战事业,向伤害她的日本强盗实施了复仇,在时代的洪流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然而,在贞贞回村以后,等待她的不是亲人的心疼和乡亲的理解,反而是更大的噩梦和折磨。

“听说病的连鼻子都没有了,那是给鬼子糟蹋的呀。

”“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日本官太大。

”“弄的比破鞋还不如。

”“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哎,怎么好意思见人!” “尤其是那一些妇女,因为有了她才发生对自己的崇敬,才看出自己的圣洁,因为自己没有被敌人强奸而骄傲了。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论文摘要: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

1990年代女性作家在文本创作中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对自我的理想化和自恋倾向。

这里的自恋,不是心理学或病理概念的重复,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把自己理想化并追求这个被自己理想化了的自我镜影。

透过理想化的自我镜像,这些女性作家不仅通过躯体触摸获得了某种自我肯定,而且在精神上和心理层面上也建立了充分的信心。

陈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都是充满智慧、灵气、敏感的年轻知识女性,它们虽外表脆弱,但内心却孤傲卓绝,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如《与往事干杯》里的中年男子对少女蒙蒙的爱怜和近乎膜拜的”爱情”,《私人生活》里的老师以荒诞的方式来表达对纯真敏感独特的倪拗拗压抑的爱慕。

这些女性生活在男性爱的围护里,处于被敬仰、被崇拜的地位。

陈染对此直言不讳:“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单纯。

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因为她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

”(《私人生活》)可见,无法找到合适伙伴而引起的自恋,是因为“单纯与美丽”,是由于“孤独”。

所以,在陈染、林白的文本中,自恋是心理空间和生存空间幽闭的产物。

在陈染、林白的小说中,我们经常看见“房间”这两个字。

这里的“房间”是女性特有的“活动居所”,也是男人无法进入的“禁地”。

它成了一个特定的称谓,意味着区别于男性主流世界的边缘与“个人”之地,它以其幽闭性与隐秘性构成了女性世界隐喻与隐语的空间,成为女性自立与自闭的同在,给女性带来安全感与归属感。

《私人生活》中,倪拗拗说:“我一直渴望单独住宅,这是一个人可以进行内心生活的前提。

”外部世界带来的挫折与伤痛最终使她们日益退缩于自己独处的幽室,甚至是那个小小的浴缸。

在这样一个更小更封闭的空间里,倪拗拗才能得到水样的温暖,浴缸成为一种女性话语的孤独的表达方式。

突围与陷落从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看女性启蒙的艰难性

突围与陷落从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看女性启蒙的艰难性

突围与陷落从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看女性启蒙的艰难性一、概述在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写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文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五四运动时期的女性觉醒,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地位提升,再到当代社会的女性自我认知与表达,女性写作始终承载着女性启蒙的重要使命。

这一过程中充满了艰难与挑战,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表达自我情感、争取社会认同等方面,都面临着种种困境。

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的发展,既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长,也揭示了女性在启蒙道路上的曲折与坎坷。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语境中,女性写作往往被视为边缘化的存在,其声音和立场时常被忽视或曲解。

同时,女性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性别歧视、家庭束缚、社会期待等多重压力,也使得她们的写作之路充满了荆棘。

从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看女性启蒙的艰难性,不仅是对女性写作历史的一种回顾与反思,更是对女性在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所遭遇困境的一种揭示与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女性写作的内在逻辑和外在环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女性在启蒙道路上的挣扎与抗争,以及她们如何通过写作这一方式,逐渐突破束缚,实现自我救赎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1. 简述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概况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概况深深地根植于社会变革的土壤之中,是历史条件和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长期被束缚于家庭与子女的责任中,她们的生活和思想被严格地限定在“贤妻良母”的角色之内,缺乏自我表达的机会和平台。

随着近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逐渐获得了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权益,这为她们走进文学创作领域,书写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体验提供了可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女性写作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这一时期,随着封建思想的逐渐瓦解,女性开始勇敢地挑战传统角色,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

她们通过文学这一载体,表达自己对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渴望,以及对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的批判。

女性写作的突围——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私人化写作”

女性写作的突围——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私人化写作”

女性写作的突围——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私人化写作”史,结束了文学史几乎只有一种性别声音的历史,为20世纪文学史提供了更丰富的内涵。

20世纪女性写作在20年代进入到第一次繁荣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这是一个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猛烈反抗封建与专制的时代,也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交战的时代,旧有的父权意识形态、父权社会家庭结构受到激烈冲击。

对父权制的反叛,开风气之先最使青年受益的就是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寻找自己理想的爱情与婚姻生活。

这种反叛与性别关系不是很大,它是对束缚人性与个性的没有自由人格的封建社会的反抗,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必由之途。

只因封建社会对等级秩序的建立首先是以牺牲女性的自由为代价,在“君IT臣臣、父父子子,去夫担①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妇”的伦理道德中将女性放逐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从而建立起统治阶层的绝对权威。

所以女性反抗的道路更为艰苦卓绝,因而其反抗也就更有振聋发馈的力量。

20年代女性写作正是在这样一种集体反叛的浪潮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呈现出具有社会的、时代的、悲剧审美意义的生命景观。

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写作与20年代相比较有了质的突破。

在沦陷区的上海,出现了女性写作的繁荣。

尤其是张爱玲、苏青等几位女作家的出现,成就和丰富了女性写作的文学与社会的意义。

这些身处城市文化中心的女性,在“五四”时期与男性是处于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到了40年代,发现自己仍陷在被主宰的境遇里。

父权制的被颠覆,只是使男性们扬眉吐气,有了自己的情感生活与自由天地。

而作为从封建专制家庭里走出来的女性,在社会上、在夫妻俩性生活中,因其经济地位的低落和男性根深蒂固的夫权意识,陷入了另一张铺天盖地的罗网里。

城市商品文化促使她们对自己性别身份与社会地位的思考。

她们意识到,只有在经济上获得自主权,才能拥有生命的主动权,才能最终冲破男权的藩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 亲密接触 ” 的胜 利 果实后 , 也 就半 推半 就地接 受 了现实 ,
市 场经济 和文学 在 “ 身体写 作 ” 这个 关节处 以丧 失作 品文学 性 的惨痛 代价达 成 了看 似完美 的接 轨 。女 性写 作钟情 于感
官 欲望 的表达方 式 ,成 为市场 经济 热潮 中赚取 经济 利益 的 最 佳途径 , 看 似围绕 女性 审美体 验的 大众文 化市场 , 实际上
突 围

的 困 惑
我 国九 十年代 女 性 写 作境 遇之 反 思
山 都 兰
( 中 国传媒 大学南 广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o o ) 摘 要 : 我 国当代 女性 写作 在发展 过 程 中 , 从 被历 史和 男性遮 蔽 的地表 之 下浮 出到 女性 主体 意识的 凸显 , 经历 了艰 难
没有 陷入 类似 的境地 ?为何男 性 的 目光 总是最 先投 射在 女 性文本 中 的“ 身体 ” 之 上而忽 略 了其 作 品内在 的文学 性 ?此 种现 象的存在 不得不 说是男 权制度 之下 话语 霸权对 于女 性 的压 制 和带有 性别 色 彩 的语言 暴力 . “ 与女 性有 关 的说 话 、 写作 和思考 。一度被一 些做 秀 的女 性 和一些庸 俗 的媒体 合 谋所 损害 , 以致 有越 来越 多 的人 误 以为 , 新 锐 女性 ( 尤其 是 写作 者 ) 都 是身 体文 化 的热爱 者 和实 践 者 , 还有 一 些人 , 甚 至能从 女性写 的每一 个字 中闻 出肉欲 的气息 。这样 的误 读
已经 接 近 于 杀 人 ” [ 2 ] 。 这 种 有 良知 的 批 评 足 以 让 那 些 偏 颇 的
息, 便 由于 文化环境 的多元 复杂 和 自身局 限 , 陷入 了误 区 的
沼泽 , 成为表 面上 看似 获得 自由言说权 利 、 实 质上 却并 未挣
脱 枷锁 的“ 自由 的 囚徒 ” 。
“ 晚生代 ” 作 家 如卫 慧 、 棉 棉 们之所 以成 为身 体叙 事 的 标签 , 就在 于其作 品在商业 价值 面前 的全 面失守 , 她 们在 作 品 中所传 达 的现代都 市生活 的颓废 、迷 茫和绝 望并 非扭捏
作 态 的无 病呻 吟 。但 由于文本 过 多停 留在个人 欲望 的表 层 叙 事 .对 形而 下 内容 的浓墨重 彩使 得形 而上 的追求 被悬 置 起来 . 因此文 本缺乏 理性 支撑 和精神 层面 的关 照 , 顺 理成 章 地 成 为商 业炒 作的对 象 。“ 美 女作家 ” 们 在品尝 了作 品与 市
的挣扎 和 突围。突围之 后 , 女性 写作 面对 着更为 复杂的境遇 , 既有 对菲勒斯 中心的 突破 , 又有作 茧 自缚 、 进 退两难 的尴 尬 , 既 品 尝 了破 解 男权 话语的 欢欣 , 又体会 着失语 和 背 离的 漂泊感 。由此 , 女性 写作在我 国的发展依 然有着 多元 和分流的 可能。
关键词 : 女 性 写 作 男 权 话 语 私 人 化 写 作 女 人 腔
我 国当代女性 作家 从上世 纪七八 十 年代 开始 自我 意识 的觉醒 和反思 , 到当下 女性 多元 化写作 姿态 的呈 现 , 时代 变 迁 和社 会环境 的差别 衍生 了不 同 的文化 语境 ,女性 写 作也 随之呈 现 出不 尽相 同 的状 态 和特征 。我 国女性 写 作从 男权 中心话语 压制 的夹缝 中刚刚抽 身 出来 .还未来 得及 片 刻喘
依 旧操纵 和把持 在男性 视野 和权利 范 围之 内 。而女性 写作 的某些 作 品最 终只 能沦 为市 场 与大 众文 化合 谋 的牺 牲 品 。


旦女 性 的隐私 , 女性 的躯体 , 女性 的性欲 及情感 欲望 , 被
他 人或 自己出于商业投 机 的 目的 ,以 向世 俗 的男性 阅读市 场示 爱 、 讨欢或 献媚 的方式 进行 ‘ 季 节性 降价销 售 ’ 时, 无 疑 将 女性小说 生命 召唤 的意义 。在一 片美丽 的谎 言 中降格的 两 难
上世 纪九 十年代 我 国女性 作家 如陈染 、 林 白的 “ 私人 化 写作 ” 和“ 身体 写作 ” . 其 初衷 是对 父权 统治 下女 性历 史被 遮 蔽 和拆解 的抗 争 。对 男性话 语 霸权和 理性 叙事 的颠 覆 和消
评 论 自惭形 秽 。

次精神 的探险之旅 。
追究 女性写作 两难 境遇 背后 的原 因 , 女性 作家 对 于“ 身 体” 敞开 的大胆 轻率 和“ 欲望 化 ” 的叙 事倾 向确 实难 辞其 咎 。 但 相 比之下 , 同时期男 性 作家 的“ 欲望 ” 文 本 同样层 出不 穷 。
解 。从 我 国女性 写作 的现状来 看 , 女性 作家 的“ 身 体写作 ” 对
男权 伦理 道德 、欲望 特权 和阅读 经验 的确 构成 了极 大 的冲 击 和挑战 。但 女性 大胆 突破 男权对 女性 的性 欲禁 忌 , 在 打开 自己的身 体企 图冲破 男权 传统 、解构 菲勒 斯 中心 主义 的同 时却 落入 了被 男性窥 视 的圈套 。间接 迎合 和满 足 了男性 窥 视 欲 的需 求 。再 次跌 落在男 性 审美 视 野 的陷 阱中成 为被 观 赏 的风景 和欲望代 码 ,最终 陷入一 种 敞开 与被 看 的两难境 地 。有 学者 分析个 中原 因 : “ 女性 在张扬 自我决 斗宣 言 的时 候, 因不 慎而成 为男性 眼 中又一 道奇 异 的风景 。 独 白变 成展 览, 平等 、 自由的争 取演 变 为话语 实践 。商 业主 义 的叙 事 策 略和 西方新 潮理论 来 到中 国 , 因新奇 而 急于诉 诸 实践 , 总会 结 出意想不 到 的畸形果 实 。” 川 面对 社会 商业化 进程 的加 速 和男 性写作 对女性 形象 妖魔 化界 定 的双重 挤压 .女性 写作 仿佛 在夹缝 中艰难 地 生存 .她 们所 进行 的 努力 绝不亚 于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