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3单元《微观粒子》复习与巩固课后作业(无答案)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微观粒子常考题目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微观粒子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 微观粒子:物质都是由人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观粒子所构成,通常微观粒子可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2. 微观粒子的性质:①体积小、质量小;②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3. 规律: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观粒子所构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常来讲,像O2、H2O、有机物等都是由分子构成;像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而像NaCl等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例题1 (黑龙江·龙东)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B错误;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错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错误;故正确选项是A。
答案:A点拨:生活中有很多宏观现象都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有关,如分子不断地运动,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等,学会运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宏观现象,学以致用,是学习化学的目的。
例题2 (潍坊)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解析:A.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只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B.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C.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直接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D.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答案:B建构微观模型,破译解题密码以微观图示的形式来呈现试题,将解题的相关信息巧妙蕴藏于物质的微观模型中。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3.3练习题带答案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并不是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2.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N的化学性质不同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X和Y均已形成稳定结构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3.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4.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A.质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5.2018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危机。
3月28日,福岛土壤首现剧毒放射性钚元素。
原子序数为94的钚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6.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石墨B.氨气C.水D.硫酸铜7.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8.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有些花岗岩石材中就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若一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6,相对原子质量为222,这种原子的质子数为()A.86B.136C.222D.669.下列有关电子、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由电子决定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10.下列物质,前者由原子直接构成,后者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硫酸钡B.生铁、干冰C.氢气、高锰酸钾D.金刚石、氯化钠11.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01知识管理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物质的构成: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2)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和温度的影响。
说明:(1)同一物质不同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分子间的间隔。
(2)温度:温度升高,分子间隔,遇冷时。
注意:温度改变,物质的体积改变,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但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
[来源:]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概念:(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关系:分子是由构成的。
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注意:“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而离开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它则不是最小粒子,且可以分为更小的粒子。
02基础题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氧气B.过氧化氢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2.(岳阳中考)“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3.下列事实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结成冰B.水分蒸发C.过氧化氢分解D.水汽化4.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5.(娄底中考)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6.(河南中考)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 000 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第3单元《微观粒子》复习与巩固课后作业(无答案)-精选学习文档

微观粒子综合(课后作业)1.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 .18 g 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D .50 mL 酒精和50 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2.已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其质子数是11,则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3B.34C.11D.123.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原子、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B .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5.2019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B.氯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氯原子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分子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 2和CO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8.有5种微观粒子:①甲烷分子(CH 4);②氯离子(Cl -);③硫酸分子(H 2SO 4);④蔗糖分子(C 12H 12O 11);⑤醋酸分子(CH 3COOH)。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后巩固习题(第一课时)

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后巩固习题(第一课时)一、单选题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2.(2019·山东)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活泼的粒子是( )A.B.C.D.4.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B.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核中D.中子带负电荷5.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
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质子数为34 C.中子数为45 D.相对原子质量为79g 6.关于原子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7.如图所示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原子为金属原子8.某阳离子R2+中含有18个电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那么一个R原子中所含的中子数为( ) A.40 B.20 C.22 D.189.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和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欧洲的科研机构曾宣称已制造出了反氢原子,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两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10.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与a、b、c相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11.已知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有8个质子、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外电子数B.原子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质量D.原子的带电量二、选择填充题12.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3.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漏。
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使其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
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8B.核外电子数为53C.核电荷数为131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 g4.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如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A .质子和电子B .质子和中子C .分子和原子D .电子和中子6.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20~50 mg ,这里标明的碘是指( )。
A .碘单质B .碘原子C .碘元素D .碘离子 7.关于Fe 、Fe 2+、Fe 3+ 三种粒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课后巩固练习(无答案)

Λ.a=b=cB.b=c=d C.a=c=d D.a=b=d8、由于原子核内的数与核外的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的原子,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不同,核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也不同,9、在分子、原子、离子、原子⅛∖电子、版字、中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以下要求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洁物的是(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4)不显电性的是(5)带负电荷的是(6)带正电荷的是(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8)普通氢原子中不含有的是(9)质量与氢原子相当的是(10)质量最小的是 10、根据以下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完成表格中的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种类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1 碳6 氧8 16 钠2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k 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或中子质量的β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12、在氧气+氧气 --------- >水的反响中,被破坏的粒子是、,没有变化的是粒子,生成的新粒子是O13、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akg ,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bkg ,那么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14、n 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g ,相对原子质量为P ,那么一个碳一12原子的质量为。
15、根据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试答复:1个氧原子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个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课后巩固作业2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课题:§班级_______________一、旧知回忆1.物质由、等粒子构成。
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着。
〔3〕分子间有。
二、新课学习【目的一】通过对水的电解等反响的微观分析,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展加工。
〔4〕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
例如:氧分子由构成。
一个氧分子由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
过氧化氢分子由构成。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构成。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_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变化,变成新分子。
3.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最小粒子例: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填“一样〞或者“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填“一样〞或者“不同〞〕。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填“可分〞,“不可再分〞〕,原子〔填“可分〞,“不可再分〞〕。
〔三〕、原子1.原子的特点: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______;原子在不断_______;原子间有______。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最小粒子。
例: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是_______。
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四〕、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____。
〔五〕、化学反响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由分子构成得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氮气由________构成,水由构成,二氧化碳由构成,过氧化氢由构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粒子综合(课后作业)
1.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 .18 g 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 .50 mL 酒精和50 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2.已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其质子数是11,则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3
B.34
C.11
D.12
3.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原子、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 .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5.2019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氯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氯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分子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 2和CO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8.有5种微观粒子:①甲烷分子(CH 4);②氯离子(Cl -);③硫酸分子(H 2SO 4);④蔗糖分子(C 12H 12O 11);
⑤醋酸分子(CH 3COOH)。
它们所涉及的元素种类共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9.有关钠离子(Na +)与钠原子(Na)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两者所带的电荷相等
C.两者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D.两者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10.如图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C.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
D.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
12.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 2中H 的化合价为+1价
B .H 2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D .非金属元素在跟其他元素化合时,一定显负价
13.薄荷醇(化学式为C 10H 20O )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薄荷醇属于氧化物
B .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 .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1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 2、NO 2、NH 3、NO 、N 2O 3、N 2O 4、NaNO 2、NH 4NO 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 )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17.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在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二氧化硫(SO 2)中都含有相同的是
;氧气由 组成,由 构成。
18.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有 (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4)年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
表示 .表示
. H 2S 中的“2”表示 .AlCl 3 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
H 2 中的“2”表示 2N 中的“2”表示 5H 2O 中的“2”表示 Ca 2+中的“2”表示 中的“2”表示 O 2 中的“2”表示
(2)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O Fe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 4H 8O 2)等物质.请回答:
(1)乙酸乙酯中含有 种元素.(2)每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 个氢原子.
(3)乙酸乙酯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