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63)

合集下载

精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精短文言文翻译练习

精短文言文翻译练习精短文言文翻译练习1.教学相长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2.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多多益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5.宋人或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6.许由出逃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逃之,舍于人家,家人藏其皮冠。

夫弃天下而家人藏其皮冠,是不知许由者也。

7.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

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8.冯妇搏虎孟子曰: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笑其不知止也。

9.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0.共工触怒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道题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道题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高考复习备考: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高考复习备考: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高考复习备考: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全国卷文言文翻译五十练(103张PPT)

全国卷文言文翻译五十练(103张PPT)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 (2)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
[参考译文]提升为参政,历任左、右布政使,其任都在河南。 过了一段时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 务。陶谐上疏说:“知府、知县官员任命升调太快,任职应 以六年为期。谏议官违背皇上旨意,应当予以优待宽容。对 于有才干能胜任职务在家养病的官员,不要弃之不用。” (5分。 “忤”“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定语后置句、 “毋”各1分,句意1分) 琼山县沙湾洞贼盗黎佛二等人杀害本县典史,陶谐又前往 讨平剿灭盗贼。陶谐任总督两广军务三年,俘获斩杀盗贼累近 万名。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服满后起用为兵部左侍郎。九庙 火灾,陶谐自陈有罪辞官回乡。去世后,追赠兵部尚书。隆庆 初年,谥号庄敏。 (5分,“母忧”“起”“灾”活用、“致仕”各1分,句意1分)
回到故乡督察军政既没有给别人什么特别的恩惠又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并且厌恶宦官不与他们交往联系于是朝廷内外的人都怨恨他就一同诬陷皇甫规用财物贿赂各支羌人使他们虚言假意投降
全国卷文言文翻译
五十练
【练习一】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父汝明,金大安元年经义 进士,官至治书侍御史。 昉性缜密,遇事敢言,确然有守,以任子试补吏部令史。 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 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 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时兵后,吏曹杂进,不习文法, 东平辖郡邑五十四,民众事繁,簿书填委,漫无统纪。昉坐 曹,躬阅案牍,左酬右答,咸得其当,事无留滞。初,有将 校死事,以弟袭其职者,至是革去。昉辨明,复之,持金夜 馈昉,昉却之,惭谢而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 僚佐莫敢言。 (2)昉辨明,复之,持金夜馈昉,昉却之,惭谢而去。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

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帝怒,令左右戋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鼬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寝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及莫屿知州,希宰相旨,至则倨受庭参。

德廉不能堪,出怨言,屿衔之。

适有言德晓至郡为文讪上者,崎召德球与语,潜遣吏给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短,具状以闻0太祖贷其菲,削籍优灵武。

淳化二年,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于秘书省校书邨孝先内乱,帝素怜德仁,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德赚坐失教,责投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投衡州团练副使。

德麒因惭情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常德魂传》,有删改)(1)适有言德骥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骥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

(2)帝素怜德骥,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委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分其军为十,以正月旦为始,日轮一军攻城,聚十军并攻,期以三旬必拔。

唐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

港使人一而出,焚其攻具,金人存而却•食尽,武豆以啖其下,而取汁自饮。

娄宿雅寺彦仙才,妻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

金益兵急攻,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狠,左臂中刃不断,战愈力。

金人情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唐仙易敝衣走渡河。

至城陷,民无贰心,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金人怒,房其城,全陕遂没。

(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1)潜使人缱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

(2)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比。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

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

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

精短文言文翻译训练

精短文言文翻译训练

夫文言者,古之遗言也。

自秦汉以降,历经千载,语言变迁,然文言文之精髓,仍存于今。

夫学文言,非一日之功,需勤学苦练,方能通其义理。

今以精短文言文为材,试作翻译训练,以飨读者。

原文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一:山中有树木,树木有枝叶,我心悦君,而君却不知。

原文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二:月亮升起明亮,美丽之人娇媚,体态柔美,令人心中忧伤。

原文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三: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心。

只因思念君,沉思至今。

原文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四:昔日之人已乘黄鹤飞去,此地只留下黄鹤楼。

原文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五:桃花潭水深达千尺,不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

原文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译文六: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回答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

原文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七:千山之中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径之上人踪已绝。

原文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译文八: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处处能听到鸟儿的鸣叫。

通过以上精短文言文的翻译训练,可见文言文之美,虽简短,却意蕴深远。

翻译文言文,不仅要通晓字面意思,更要领悟其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夫学文言,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渐入佳境。

愿读者通过此训练,得以提升文言文翻译水平,领略古人之智慧。

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

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

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大木植于山巅,其根深固,百草莫能拔之。

孔子曰:“木之所以能坚,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然,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翻译练习】【原文】子路问曰:“君子之所以贵乎道者何也?”孔子曰:“君子之学道也,如渴者之饮河,如饥者之啜菽。

非道不行,非道不利,非道不成。

故君子贵道。

”【翻译练习】【答案】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大木植于山巅,其根深固,百草莫能拔之。

孔子曰:“木之所以能坚,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然,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昔孔子游于太山,睹大树植于山顶,其根深固,众草莫能拔之。

孔子言:“树之所以坚者,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如此,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子路问曰:“君子之所以贵乎道者何也?”孔子曰:“君子之学道也,如渴者之饮河,如饥者之啜菽。

非道不行,非道不利,非道不成。

故君子贵道。

”子路请问:“君子之所以重视道德之原因何在?”孔子答曰:“君子学习道德,如同口渴之人饮于河流,如同饥饿之人啜食豆类。

非道德不能行,非道德不利,非道德不能成就。

故君子重视道德。

”【译文】昔孔子游于太山,睹大树植于山顶,其根深固,众草莫能拔之。

孔子言:“树之所以坚者,以其根深固也。

人亦如此,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古时孔子游历于太山,看到一棵大树扎根山顶,其根深固,众草无法拔除。

孔子说:“树木之所以能够坚韧,是因为其根深固。

人也是如此,所以君子必须谨慎独处。

”子路请问:“君子之所以重视道德之原因何在?”孔子答曰:“君子学习道德,如同口渴之人饮于河流,如同饥饿之人啜食豆类。

非道德不能行,非道德不利,非道德不能成就。

故君子重视道德。

”子路请教说:“君子之所以重视道德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学习道德,就像口渴的人饮水,就像饥饿的人吃豆。

没有道德就无法行动,没有道德就不会有利,没有道德就不能成就。

因此,君子重视道德。

”【练习解析】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尽量保持文言文的韵味。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高祖论“三杰”
原文: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
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
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
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
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
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
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
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
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
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
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
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
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
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
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
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
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
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
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
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