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合集下载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平和质(A型)(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2、气虚质(B型)(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2)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阳虚质(C型)(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5)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4、阴虚质(D型)(1)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2)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3)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4)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5)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5、痰湿质(E型)(1)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

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

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一)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平和质:平和质是指体内气血充足、生理功能平衡的体质。

具有平和质的人通常面色红润、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睡眠良好、食欲适中等。

2.气虚质:气虚质是指体质弱,气血不足的体质特征。

气虚质的人常常感到疲乏无力、容易倦怠、易出汗、面色苍白等。

3.阳虚质:阳虚质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的体质特征。

阳虚质的人常感到畏寒、喜欢热饮食、舌苔较厚、容易腹泻等。

4.阴虚质:阴虚质是指体质阴液不足,虚热内生的体质特征。

阴虚质的人常常口燥咽干、容易口腔溃疡、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等。

5.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体内湿气重,内分泌失调的体质特征。

痰湿质的人容易胖、面色黯淡、口苦纳呆、排便不畅等。

6.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相互融合,滞于体内的体质特征。

湿热质的人常感到腹胀口苦、皮肤容易起疹子、尿色发黄等。

7.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的体质特征。

血瘀质的人常感到疼痛、皮肤暗黄、容易瘀伤、经血颜色深红等。

8.气郁质:气郁质是指体内气机郁滞不畅的体质特征。

气郁质的人常感到情绪低落、易烦躁、胸闷气短、口苦秘结等。

9.特禀质:特禀质是指个体对一些特定外界刺激易产生过敏反应的体质特征。

特禀质的人通常对一些食物、药物或环境过敏,皮肤容易发红、瘙痒等。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通过观察、问诊和研究体质特征来判定不同体质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个体体质特征的判定,中医可以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给予个体化的调养方法,助其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体质分类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医生根据个体体质的差异,采取相应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总体来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于个体的健康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公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治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

标准共分为范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差不多分类和特点、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

中医体质学者按照人体形状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打算“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大夫、科研人员及有关治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专门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平和质(A型)总体特点: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最全地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9种体质特征包括pdf文件资料)

最全地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9种体质特征包括pdf文件资料)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9种体质特征)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X4)]X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3、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分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算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以下是pdf的版本:平和质 (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断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年 4 月 9 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正式公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别及与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供给依照,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种类,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错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别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 973 计划“鉴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获取进一步完美。

经过21948 例流行病学检查,该标准拥有指导性、广泛性及可参照性,合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断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照依照。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 个省、市、自治区(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域等)试用。

平易质 (A 型)整体特点:阴阳气血调解,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足等为主要特点。

形体特点:体形均匀强健。

常有表现:面色、肤色滋润,头发浓密有光彩,眼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惫,精力充足,耐受寒热,睡眠优秀,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缓和有力。

心理特点:性格平易爽朗。

发病偏向:向来生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 型)整体特点:元气不足,以疲备、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点。

形体特点:肌肉柔软不实。

常有表现:向来语音低弱,气短懒言,简单疲备,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点: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偏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痊愈迟缓。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 型)整体特点: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点。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有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气虚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1.表现---疲乏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测试: 容易疲乏容易气短心慌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比别人容易感冒喜欢安静懒于说话说话时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就易出虚汗2.分析过劳---劳则气耗疾病造成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营养不足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养生补中益气补脾胃之气山药健脾益气滋润大枣补气养血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汤: 生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党参柴胡甘草当归注意自身精神调整自信有目标阳虚质(C型)1.表现---怕冷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测试: 手脚发凉胃部、背部或膝部怕冷衣服穿的比别人多讨厌冬天,喜欢夏天容易感冒吃凉东西会拉肚子小肚子一吹风马上不舒服2.分析阳气不足不要长时间吹空调—身体要与大自然相互调节适应不要熬夜---损失阳气不要经常使用抗生素—性寒凉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3.养生温阳补气生姜祛风寒温胃散寒暖胃姜丝用可乐煮汤喝韭菜韭菜仔温阳补气核桃温补小桃木敲打背脊督脉生发阳气中成药金匮肾气丸(补肾阳)熟地肉桂附片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注意身体精神的调节舒展、激活内在的动力多晒太阳阴虚质(D型)1.表现----缺水怕热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测试:感到身体或脸上发热手心容易出汗皮肤或口唇干燥讨厌夏天喜欢冬天便秘或大便干燥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想喝水2.分析阴虚内热--生火--水不涵木--发干;肝气旺--易心烦;脾气急躁--爱上火--热情奔放体内水分、津液、血液等阴液不足,阴虚内热,产生各种体液缺乏的表现原因:先天体质;喜欢吃辛辣食物;经常熬夜女人为什么容易是阴虚体质:经—月经—损耗阴液;带—带下;胎—孕育胎儿;产—生产,哺乳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3.养生滋阴降火银耳润肺润肤润肠通便百合滋阴润肺晚上吃三两百合可治疗失眠练津:舌抵上颚—生津赤龙绕海:舌头在口中搅拌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熟地山药山芋茯苓丹皮泽泻精神调养:从容安静宁静痰湿质(E型)1.表现肥胖肚大腰圆油光满面鼾声如雷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测试:感到胸闷腹部胀满感到身体不轻松不爽快腹部肥满松软额头油脂分泌多上眼睑比别人肿嘴里有粘粘的感觉不清爽平时痰多咽部老感觉有痰堵2.分析痰体内津液没有被正常的运化,凝结而成为痰肥胖者:肉人---肌肉结实;脂人---丰满匀称;膏人—肥胖油脂多向心性肥胖脾胃功能不好,导致津液食物、水谷的精微没有运化好,皮下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减肥首要健脾养胃。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3.养生化痰利湿白萝卜顺气消食宽中下气荷叶可煮水喝消暑可揉碎做粥减肥良药摸腹双掌互搓,搓热后按摩腹部中成药化痰利湿方生黄芪苍术茯苓橘红荷叶冬瓜皮湿热质(F型)1.表现长痘皮肤瘙痒口舌生疮大便不爽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测试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易生痤疮或疥疮经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皮肤容易瘙痒大便粘滞有解不尽的感觉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或尿色浓2.分析先天因素;喜吃辛辣食物;久居湿地;经常吹空调;酗酒—酒乃熟谷之物,酿造而出,易产湿热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3.养生清热利湿薏米仁健脾利湿性平和苦丁茶清热祛火降压苦瓜黄连黄芪清热解毒佩兰叶或藿香漱口去除口中异味、口苦口臭茵陈(马齿苋)煮水冲洗治疗皮肤瘙痒中成药三人汤杏仁薏米仁蔻仁厚朴通草淡竹叶半夏滑石精神调理心情淡定宽广悠闲放开眼界去除心烦血瘀质(G型)1.表现长斑面色晦暗失眠淤青黑眼圈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测试皮肤会不知不觉出现淤青两颧部有细微红血丝(钞票纹)身体的某部有疼痛面色晦暗或易出现褐斑容易有黑眼圈容易忘事口唇颜色偏暗(偏紫偏乌)2.分析原因:离经之血(血液应在经络和脉络里面循环)郁结而成血瘀气滞则学滞而成为血瘀血瘀则:营养不足易忘事中风冠心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3.养生活血化瘀山楂片改善心血管循环活血化瘀可5-6片泡水喝不要空腹吃,胃酸多的人少吃葡萄酒葡萄干红酒清除体内代谢产物保持血管畅通刮痧板刮膀胱经(脊柱两侧)从下往上刮改善血瘀情况中成药血府逐瘀汤柴胡枳壳川牛膝桔梗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干地黄血府逐瘀胶囊精神调养心气要通血脉要通肠胃要通气郁质(H型)1.表现郁闷过于担心爱生闷气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测试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容易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情感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勒部或乳房胀痛无缘无故总爱叹气咽部有异物感(吐不出演不下)2.分析气郁的人容易抑郁症乳房胀痛经前期综合症痛经气郁对肝关系密切肝气不舒肝火旺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3.养生疏肝解郁黄花中药叫萱草,令人忘忧情绪烦躁金针20g 煲汤玫瑰花4-5枝花泡水沁人心脾疏肝解郁经常按揉两个太冲穴两个合谷穴中成药逍遥丸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调达肝气开阔情志特禀质(I型)1.表现过敏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测试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没有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因季节变化、异味等原因咳喘对药物、食物、花粉等容易过敏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2.分析卫表不固血热生风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不足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3.养生固表养血祛风何首乌何首乌粉养血灵芝养血祛风平衡调节人体免疫能力煲汤3—6g 中成药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精神调养顺其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