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合集下载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通过对人体体质特点的综合分析,判断出人体的体质类型,从而为中医的治疗和调理提供指导。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包括了多个方面的指标,下面将从体质分类的原理、判定标准的内容和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体质分类原理中医体质分类是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它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差异以及体质与疾病关系的密切性。

中医体质分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理:阴阳五行理论:中医体质分类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行相对应,体质类型与五行属性相关。

人体特征:中医体质分类关注人体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特点、病理反应等方面的表现。

病理倾向:中医体质分类考虑个体在面对不同环境刺激时,容易出现的病理倾向,从而预测可能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二、判定标准的内容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包括了多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形态特征:包括身材、面色、舌质、唇色、指甲等方面的特点。

生理功能:包括睡眠质量、食欲、排便情况、体温调节等方面的表现。

心理特点:包括情绪稳定性、性格特点、应激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病理倾向:包括易患疾病类型、易患疾病的部位、疾病的发生频率等方面的情况。

代谢功能:包括新陈代谢速度、能量消耗情况、体温调节等方面的指标。

三、应用方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问诊法:通过对患者的详细询问,了解其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再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望诊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唇色、指甲等形态特征,判断其体质类型。

口腔检查法:通过检查患者口腔的湿润度、舌苔情况等指标,判断其体质类型。

实验室检查法: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唾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获取生理功能、代谢功能等方面的指标,从而判断其体质类型。

四、意义与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中医的治疗和调理提供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性化治疗:通过判定患者的体质类型,可以根据其个体差异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

精心整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平和质(A 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力。

脉弱。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脉滑。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表1体质类型特征表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1.2.3.4.5.6.7.8.1.2.3.4.5.您比别人容易感冒吗?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7.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阳虚质1.您手脚发凉吗?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4.您冬天更怕冷,夏天不喜欢吹电扇、空调吗?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怕吃(喝)凉的吗?7.您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1.2.3.4.5.6.7.8.1.2.3.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吗?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感到咽喉部总有痰堵着吗?8.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湿热质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2.您脸上容易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吗?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4.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7.您的阴囊潮湿吗?(限男性回答)1.2.3.4.5.6.7.1.2.3.4.5.您胁肋部或乳房胀痛吗?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特禀质1.您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吗?2.您没有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吗?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4.您容易过敏(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交替时、气候变化等)吗?5.您的皮肤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6.您的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吗?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附:9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平和质特征:正常的体质。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体质类型条件平和体质转化分≧60分判定结果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平和质平和体质转化分≧60分基本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不满足上述条件者转化分≧40分偏颇体质转化分30~39分转化分﹤30分否是倾向是否3.示例示例2: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阳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根本不)(1)您手脚发凉吗(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4)您比一般人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1111(有一点)22(有些)33(相当)44(非常)55234523452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根本不)(1)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6)您面部两潮红或偏红吗111111(有一点)2(有些)3(相当)4(非常)5234522334455234523453。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标准)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标准)

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
3.示例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
阳虚质
血瘀质
特禀质
气郁质
平和质
阴虚质
(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平和质:平和质是指体内气血充足、生理功能平衡的体质。

具有平和质的人通常面色红润、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睡眠良好、食欲适中等。

2.气虚质:气虚质是指体质弱,气血不足的体质特征。

气虚质的人常常感到疲乏无力、容易倦怠、易出汗、面色苍白等。

3.阳虚质:阳虚质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的体质特征。

阳虚质的人常感到畏寒、喜欢热饮食、舌苔较厚、容易腹泻等。

4.阴虚质:阴虚质是指体质阴液不足,虚热内生的体质特征。

阴虚质的人常常口燥咽干、容易口腔溃疡、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等。

5.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体内湿气重,内分泌失调的体质特征。

痰湿质的人容易胖、面色黯淡、口苦纳呆、排便不畅等。

6.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相互融合,滞于体内的体质特征。

湿热质的人常感到腹胀口苦、皮肤容易起疹子、尿色发黄等。

7.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的体质特征。

血瘀质的人常感到疼痛、皮肤暗黄、容易瘀伤、经血颜色深红等。

8.气郁质:气郁质是指体内气机郁滞不畅的体质特征。

气郁质的人常感到情绪低落、易烦躁、胸闷气短、口苦秘结等。

9.特禀质:特禀质是指个体对一些特定外界刺激易产生过敏反应的体质特征。

特禀质的人通常对一些食物、药物或环境过敏,皮肤容易发红、瘙痒等。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通过观察、问诊和研究体质特征来判定不同体质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个体体质特征的判定,中医可以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给予个体化的调养方法,助其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体质分类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医生根据个体体质的差异,采取相应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总体来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于个体的健康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

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

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发布的,用于指导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的标准化工具。

该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九类,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以下是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的具体内容:
1. 平和质:身体健康,无明显不适症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饮食睡眠正常。

2. 气虚质:容易疲乏乏力,精神不振,声音低弱,容易出汗,食欲减退。

3. 阳虚质:手脚发凉,怕冷喜暖,腰膝酸软,尿频尿急,性功能减退。

4. 阴虚质: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间盗汗,失眠健忘,眼睛干涩。

5. 痰湿质:体重偏重,肢体沉重,容易疲劳,胸闷腹胀,皮肤油腻。

6. 湿热质:口苦口臭,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赤,皮肤瘙痒湿疹。

7. 血瘀质:皮肤暗沉,容易出现瘀斑、瘀点和淤血现象,月经不调或痛经。

8. 气郁质:情绪低落易怒,胸闷胁痛,食欲不振,舌苔薄白。

9. 特禀质:对某些物质过敏反应明显,如花粉、尘螨等。

以上是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的内容,通过填写问卷可以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有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气虚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公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治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

标准共分为范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差不多分类和特点、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

中医体质学者按照人体形状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打算“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大夫、科研人员及有关治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专门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点: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点:性格随和爽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点: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点: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点: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点: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点: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点:性情急躁,外向好动,爽朗。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
总体特点: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点:性格偏温顺、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
总体特点: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点: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
总体特点: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显现瘀斑,口唇黯然,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点: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
总体特点:气机郁滞,以表情抑郁、担忧脆弱等气郁表现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表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点:性格内向不稳固、敏锐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I型)
总体特点: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要紧特点。

形体特点:过敏体质者一样无专门;先天禀赋专门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点;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阻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有关疾病特点。

心理特点:随禀质不同情形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咨询题,每一咨询题按5级评分,运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4 )〕×100
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按照判定标准,尽管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按照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为差不多是平和质,同时,痰湿质转化分
在30~39分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差不多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专家答疑
判定出体质后如何调理?
中医体质课题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副教授:体质是能够调整的。

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

体质的稳固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不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固性。

然而,体质的稳固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锤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阻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

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

这种特点是体质可调的基础。

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

例如我们创制的化痰祛湿方能减少体内脂肪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痰湿体质,使病理性脂肪肝得到逆转,并能防止肝纤维性变。

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按照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觉、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

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