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合集下载

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

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更好的推动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根据《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石卫办医政函〔2020〕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际情况,制订我院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诊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重要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确定其职责。

(一)组织体系:1、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质管办、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技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等职责:(1)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对单病种管理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2)对科室单病种质控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提供监督指导。

(3)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4)对单病种管理人员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知识培训。

2.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组长:科主任、护士长成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职责:(1)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一、单病种选择标准1、单一病种: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按照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对某一特定疾病进行全过程诊疗的疾病。

2、质量控制标准:指针对单一病种在诊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医疗行为、医疗流程、医疗结果等进行评价和监测的标准。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1、依据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2、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标准: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的相关检查、检验及诊断流程。

(2)治疗标准: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相关药物、手术、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流程。

(3)护理标准:对疾病进行护理的流程及规范,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

(4)感染控制标准:对疾病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感染预防及控制的相关流程及规范。

(5)健康宣教标准:对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流程及规范。

(6)随访标准:对疾病治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流程及规范。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1、医疗机构应按照制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对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并遵循标准。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包括考核、奖惩等,确保标准的实施。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与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最新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保持一致。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监督与评估1、医疗机构应设立单病种质量控制监督小组,负责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监督小组应定期对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遵循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3、对于发现的问题,监督小组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科室及人员整改。

4、医疗机构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和指导。

五、总结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是医疗机构提高诊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并实施针对单一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医疗机构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20xx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一、目的及意义: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本院所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需遵守本制度,参照本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单病种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原则:单病种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专家指导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五、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并将此纳入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附件1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各医疗机构登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操作说明,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一、信息采集方式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上报。

(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能够采用院内前置机对接平台全部接口的,对接后平台可以自动采集信息;(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只能对接平台部分接口的,采用自动采集信息和手工补充上报方式;(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数据接口对接的,采用手工上报方式。

二、信息上报及补报时间(一)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上报,需补报2020年1月1日及之后的出院病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梗死(首次住院)(ST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首次住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髋关节置换术(THR)、膝关节置换术(TKR)、剖宫产(CS)、肺癌(手术治疗)(LC)、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乳腺癌(手术治疗)(BC)、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住院精神疾病(HBIPS)、房颤(AF)、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房间隔缺损手术(ASD)、室间隔缺损手术(VSD)、出血性卒中(ICH)、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帕金森病(PD)、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胃癌(手术治疗)(GC)、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SEP)早期治疗。

[原创]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pdf

[原创]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pdf

[原创]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了进一步强化医疗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有关要求~医院决定继续在全院开展部分单病种疾病诊治质量的控制工作。

特制定《安康市中心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探索医院管理有效方法~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医改~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单病种管理~规范单病种疾病临床路径~可以对部分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用药、效果评价以及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的监控~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着重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医疗成本、治愈好转率等指标~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为目的。

三、工作内容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我院在原单病种管理基础上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8个疾病或手术列入单病种疾病管理的范围。

,三,依据卫生部已公布的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及我院制定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实施科室制订出实施细则和诊疗常规进行执行。

,四,质量控制指标:按卫生部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临床标准执行。

,五,单病种质量控制病种同属临床路径试点病种者~实施临床路径表单以卫生部公布的临床路径表单为准。

,六,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单病种质量管理规定、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控制无效住院日。

3、使用适宜与成熟的医疗技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过度医疗。

4、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合理检查~不断改善和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及技术项目。

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一)为实现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按照原国家卫生部文件及省卫健委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项目内容1.开展病种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医院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要求相关科室严格执行,并逐步推行到各主要临床科室前3位住院病种及临床常见病种。

2.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天)、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天)(2)效果指标:病种死亡率(%)、治愈率(%)、好转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14日再住院率(%)、31日再住院率(%)、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前三位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率(%)。

(3)工作量指标:住院患者总人次数、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入路径的患者总人数、完成路径的人次数)出现变异的患者数。

(4)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患者比例(%)、抗生素使用的平均天数(天)。

(5)卫生经济学指标:单病种次均费用(总费用和总药费)、单病种日均费用(总费用药费)、单病种抗菌药物费用比例(%)、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

(三)任务要求1.医院在对上述规定住院病种开展质量和费用控制基础上,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质量和费用控制病种数。

2.各科室根据实际,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单病种平均医疗费用,作为医院单病种费用控制标准。

(四)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规定的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患者和围术期患者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五)操作方法1.各临床科室按照方案要求,对本科室控制病种的相关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并负责具体操作和执行。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附件1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各医疗机构登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操作说明,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一、信息采集方式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上报。

(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能够采用院内前置机对接平台全部接口的,对接后平台可以自动采集信息;(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只能对接平台部分接口的,采用自动采集信息和手工补充上报方式;(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数据接口对接的,采用手工上报方式。

二、信息上报及补报时间(一)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上报,需补报2020年1月1日及之后的出院病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梗死(首次住院)(ST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首次住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髋关节置换术(THR)、膝关节置换术(TKR)、剖宫产(CS)、肺癌(手术治疗)(LC)、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乳腺癌(手术治疗)(BC)、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住院精神疾病(HBIPS)、房颤(AF)、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房间隔缺损手术(ASD)、室间隔缺损手术(VSD)、出血性卒中(ICH)、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帕金森病(PD)、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胃癌(手术治疗)(GC)、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SEP)早期治疗。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按照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卫办医政函[2009]425号)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一、标准参照第一、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内容:单病种质量管理病种种类如下。

(一)急性心肌梗死;(二)心力衰竭;(三)肺炎;(四)脑梗死;(五)髋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术;(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七)围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八)肺炎(儿童、住院)质量控制指标。

二、实施科室和病种目标管理:医院开展单病种管理的科室和病种符合相关要求;医院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对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医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单病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单病种管理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单病种管理质量。

三、监测单病种质量管理病例: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对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进行疗效、费用及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对实单病种质量管理病种的依从性进行监控。

四、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与上报:医院有专人负责建立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和上报单病种质量信息指标,确保上报信息准确、可靠、及时;上报病例与实际相符,无漏报与不报,尤其是死亡病例;由临床副主任医师或专职质量控制人员负责上报信息的最后确认。

单病种指标信息能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自动提取。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卫生部《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卫生部《关于印发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376号)等文件,结合我院实际,将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儿童肺炎共×个病种纳入单病种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各医疗机构登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操作说明,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一、信息采集方式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上报。

(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能够采用院内前置机对接平台全部接口的,对接后平台可以自动采集信息;(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只能对接平台部分接口的,采用自动采集信息和手工补充上报方式;(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数据接口对接的,采用手工上报方式。

二、信息上报及补报时间(一)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上报,需补报2020年1月1日及之后的出院病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梗死(首次住院)(ST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首次住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髋关节置换术(THR)、膝关节置换术(TKR)、剖宫产(CS)、肺癌(手术治疗)(LC)、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乳腺癌(手术治疗)(BC)、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住院精神疾病(HBIPS)、房颤(AF)、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房间隔缺损手术(ASD)、室间隔缺损手术(VSD)、出血性卒中(ICH)、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帕金森病(PD)、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胃癌(手术治疗)(GC)、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SEP)早期治疗。

(二)第二批病种/手术(15个),自2021年1月1日起上报。

包括:哮喘(儿童,住院)(CAC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DDH)、结肠癌(手术治疗)(CoC)、糖尿病肾病(DKD)、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化疗)(ALL)、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始化疗)(APL)、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ESRD-PD)、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PACG)、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D)、腮腺肿瘤(手术治疗)(PT)、舌鳞状细胞癌(手术治疗)(TCSS)、口腔种植术(OIT)、宫颈癌(手术治疗)(CC)、HBV感染母婴阻断。

三、其他要求(一)我委将统一分配“单病种质量监测平台”省级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并适时开展平台操作技术培训。

各单位在使用平台过程中发现技术相关问题,可以按照网站提示咨询平台技术支持人员。

(二)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完成每例相关病种诊疗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本机构开展的全部监测病种的数据信息,并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相关病例信息补报。

(三)平台不接受来自医疗机构之外的服务器对接。

各平台运维和使用单位要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和管理,防止数据泄露,保障信息安全。

附件2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年版)目录一、心血管系统疾病/手术 (1)(一)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 (1)(二)心力衰竭(HF) (2)(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3)(四)房颤(AF) (5)(五)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手术治疗) (6)(六)二尖瓣置换术(MVR)(手术治疗) (7)(七)房间隔缺损手术(ASD)(手术治疗) (8)(八)室间隔缺损手术(VSD)(手术治疗) (9)二、神经系统疾病/手术 (10)(九)脑梗死(首次住院)(STK) (10)(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2)(十一)脑出血(ICH) (13)(十二)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 (14)(十三)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 (15)(十四)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 (17)(十五)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初发,手术治疗)(aSAH) (18)(十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 (20)(十七)帕金森病(PD) (21)三、呼吸系统疾病 (22)(十八)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首次住院)(CAP) (22)(十九)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 (23)(二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 (24)(二十一)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 (25)(二十二)哮喘(儿童,住院)(CAC2) (27)四、运动系统疾病/手术 (28)(二十三)髋关节置换术(THR) (28)(二十四)膝关节置换术(TKR) (29)(二十五)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DDH) (30)五、生殖系统疾病/手术 (31)(二十六)剖宫产(CS) (31)(二十七)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 (33)(二十八)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 (34)六、肿瘤(手术治疗) (35)(二十九)肺癌(手术治疗)(LC) (35)(三十)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 (37)(三十一)乳腺癌(手术治疗)(BC) (38)(三十二)胃癌(手术治疗)(GC) (39)(三十三)宫颈癌(手术治疗)(CC) (41)(三十四)结肠癌(手术治疗)(CoC) (42)七、泌尿系统疾病/操作 (44)(三十五)糖尿病肾病(DKD) (44)(三十六)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 (45)(三十七)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ESRD-PD) (46)八、口腔系统疾病/手术 (47)(三十八)舌鳞状细胞癌(手术治疗)(TSCC) (47)(三十九)腮腺肿瘤(手术治疗)(PT) (48)(四十)口腔种植术(OIT) (49)九、眼科系统疾病/手术 (51)(四十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PACG) (51)(四十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RD) (52)十、其他疾病/手术 (53)(四十三)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 (53)(四十四)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 (55)(四十五)住院精神疾病(HBIPS) (58)(四十六)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59)(四十七)感染性休克(SEP)早期治疗 (60)(四十八)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化疗)(ALL) (61)(四十九)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始化疗)(APL) (62)(五十)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 (63)(五十一)HBV感染分娩母婴阻断 (64)一、心血管系统疾病/手术(一)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主要诊断ICD-10编码:I21.0至I21.3、I21.9的出院患者。

1.质量控制STEMI-1到达医院后首剂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STEMI-2左心室射血分数STEMI-3.1急诊心电图确诊STEMI时间至溶栓药物注射时间(分钟)★STEMI-3.2急诊心电图确诊STEMI时间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导丝通过梗死相关动脉时间(分钟)★STEMI-4到达医院后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STEMI-5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STEMI-6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双联抗血小板药物、ACEI 或ARB、他汀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STEMI-7血脂评价实施情况STEMI-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与出院时提供教育告知五要素情况STEMI-9离院方式STEMI-10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2.资源消耗STEMI-21住院天数STEMI-22住院总费用(元)STEMI-23其中,药费(元)STEMI-24其中,手术治疗费用(元)STEMI-25其中,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元)(二)心力衰竭(HF)主要诊断原发病ICD-10编码:I05至I09、或I11至I13、或I20至I21、或I40至I41、或I42至I43伴第二诊断为I50的出院患者。

1.质量控制HF-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B型利钠肽检测实施情况★HF-2到达医院后利尿剂及钾剂使用情况HF-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使用情况★HF-4到达医院后β受体阻滞剂情况HF-5到达医院后醛固酮拮抗剂使用情况HF-6住院期间利尿剂+钾、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使用情况★HF-7出院时利尿剂+钾、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使用情况★HF-8离院方式HF-9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与出院时提供教育告知五要素情况HF-10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HF-11心衰的非药物治疗2.资源消耗HF-21住院天数HF-22住院总费用(元)HF-23其中,药费(元)HF-24其中,手术治疗费用(元)HF-25其中,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元)(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主要手术ICD-9-CM-3编码:36.1的手术出院患者。

1.质量控制CABG-1术前评估CABG-2手术适应证与急症手术指征CABG-3首根血管桥材料选择★CABG-4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CABG-4.1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选择★CABG-4.2首剂抗菌药物使用起始时间★CABG-4.3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情况★CABG-4.4预防性抗菌药物停药时间★CABG-5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CABG-6术后发生活动性出血、血肿,再手术情况★CABG-7术后并发症★CABG-8出院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CABG-9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术前、术后健康教育与出院时提供教育告知五要素情况CABG-10手术切口愈合情况CABG-11离院方式CABG-12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2.资源消耗CABG-21住院天数CABG-22住院费用(元)CABG-23其中,药费(元)CABG-24其中,手术治疗费用(元)CABG-25其中,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元)CABG-26其中,血液及血制品费用(元)(四)房颤(AF)主要诊断ICD-10编码:I48的出院患者。

1.质量控制AF-1风险评估★AF-2抗凝药物使用情况★AF-3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AF-4ACEI/ARB、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醛固酮拮抗剂药物使用情况AF-5房颤患者接受非药物治疗情况AF-6出院时抗凝药物使用情况★AF-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与出院时提供教育告知五要素情况AF-8离院方式AF-9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2.资源消耗AF-21住院天数AF-22住院总费用(元)AF-23其中,药费(元)AF-24其中,手术治疗费用(元)AF-25其中,手术用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元)(五)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手术治疗)主要手术ICD-9-CM-3编码:35.0、35.2的手术出院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