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会()。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随着水的温度升高,白糖溶解的量将()。

A.增大B.不变C.减小2.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下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 B. C.3.将大小相同的两杯子装等量的水,甲用塑料膜盖住杯口,乙不盖,一起放至通风向阳处2天后的现象是()。

A. B. C.4.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B.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5.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A. B. C.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B.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空气粒子变小了C.水不能被压缩是因为水是固体7.大自然中的风是由()形成的。

A.雷电B.太阳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8.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晒太阳B.用手捂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9.当水温达到()时会慢慢结冰。

A.1℃B.10℃C.0 ℃10.空气和水比较,相同的是()。

A.都有一定的形状B.都可以看见,能感受到它的存在C.都可以流动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热气球是应用了空气()的原理制成的。

2.食盐会()在水中,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3.冰是()态的水,水蒸气是()态的水。

4.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

5.鱼缸中的水放置几天后,我们会发现水(),这是因为鱼缸中的水变成了()。

6.“通榆县今夜到明天阴转多云,北风3-5级,温度-10℃---17℃。

”这份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和()。

7.空气可以占据空间,而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

8.天气预报制作完成后,通过()、()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9.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但可以被压缩。

空气被压缩后体积会(),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具有(),例如:轮胎、篮球、足球。

10.风形成的原因是();热气球能上升是因为()。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全册)

教科版三上第一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练习题一、填空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2.将蔬菜放入塑料袋内,这样做能________________蔬菜所含水分的蒸发。

(填“减慢”或“加快”)3.生活中有许多蒸发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1.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没有关系。

()2.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水能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不能变成水。

()4.我们看到烧水时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5.给水加热时看见的“白汽”是水蒸气。

()6.水在常温的情况下不能蒸发。

()7.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出汗”了是凝结现象。

()8.湿手变干、衣服晾干了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三、选择1.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

A、蒸发B、融化C、凝结2.水在()情况下更容易蒸发成水蒸气。

A.受冷B.受热C.任何3.下面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装了热水的玻璃杯杯口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B.湿衣服晾干了C.早晨草叶上的露珠4.夏天,在棒冰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汽”,这是()。

A、棒冰周围的水蒸气B、棒冰里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C、棒冰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四、简答: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观察到下面描述的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积水,天晴了,地面的积水很快就不见了,积水到哪里去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会有水珠出现,水珠是从哪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蒸发2.减慢3.湿头发变干,水洼里的水变干……(言之有理即可)二、1.×2.√3.×4.×5.×6.×7.×8.√三、1. A2. B3. B4. C四、1.积水变成了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我们把这一现象叫做蒸发。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2.如图,往平衡的天平一端的皮球里打气,皮球这一端会()。

A.上升B.下降C.不变3.通常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A.100℃B.80℃C.60℃4.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是利用了空气()的性质。

A.占据空间B.能被压缩C.可以流动5.代表()。

A.晴朗B.暴雨C.多云二.填空题(共8题,共32分)1.加快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可以用()、()、切碎等方法。

2.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

3.我们通常用()法,分离水和沙子。

4.()和()是天气观察是的重要数据,在天气日历中,要做到每天记录。

5.如图,旗帜招展、柳枝摆动,我们就知道了()的存在。

6.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

它是一种()色、()味、无形状、透明、易(),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很轻,摸不着、看不见的气体。

7.()是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

8.生活中像水一样常见的液体有()、()、()等。

它们跟水一样,都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会()。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因为水是液体,所以冰也是液体。

()2.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3.水和冰有很多共同点,如它们都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4.水遇冷结冰是一种凝结现象。

()5.温度计有不同的种类,我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把各种物品与对应的物质形态用线连接起来。

氧气液体橡皮固体空气气体牛奶石头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1.根据你对空气的认识,填写下表。

六.简答题(共3题,共16分)1.怎样做才能让湿衣服干得更快。

(列举三种方法)2.把纸撕碎和水变成冰有什么不同?3.说说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至少两例)七.综合题(共4题,共36分)1.想用简易天平来测量空气是不是有质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向的观察只能用风向标B.节假日不需要观察天气现象C.分析“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天气变化的规律2.冬天电暖气安装在()比较好。

A.比床低的位置B.比床高的位置C.比床同高的位置3.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A. B. C.4.空气是一种()。

A.单一的气体B.由三种气体组成的气体C.由很多种气体组成的气体5.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0”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6.下列方法中,能够让我们感知空气存在的是()。

A.闻一闻B.扇一扇C.看一看7.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伽利略B.华氏海特C.阿尔伯特8.测量风向的仪器是()。

A.风向标B.风量仪C.风速仪9.下列几组液体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

A.洗发水、食用油B.酒精、花生油C.白醋、酒精10.一杯浓盐水的杯底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B.往杯中加水C.使杯中的水蒸发二.填空题(共10题,共39分)1.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

2.空气占据(),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的。

3.空气的特征有:();很轻;可以使袋子(),但摸起来很软。

4.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中的自然现象。

5.由于()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所以尽量不要燃放。

6.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7.风速仪,它有()个风杯。

8.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能够()很多物质。

9.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或()。

10.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于水。

常见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等,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等。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空气占据空间,但是体积是不会变化的。

()2.孔明灯会一直上升,因此不会有火灾隐患。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把注射器活塞拉至10毫升刻度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小孔后推压活塞,活塞被压缩到1毫升处,松开活塞的手,活塞又会弹回来,这说明()。

A.空气可以被压缩,也会扩散B.空气有固定的体积 C.空气有质量2.下列现象说明要下雨的是()。

A.松果鳞片打开B.蜻蜓低飞C.蜘蛛结网3.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4.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这样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

这是因为()。

A.热空气比冷空气重,会下沉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C.热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而上升5.在用注射器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中,怎么做可以证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力?()A.反复按压活塞B.用力向上拉活塞C.松开按压的活塞,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7.小华观察到红旗飘向北面,感觉到风从南面吹来,他初步判断此时吹的是()。

A.东风B.南风C.北风8.假如20筒空气是2.7克,那么100筒空气是()克。

A.1.35B.13.5C.1359.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①③B.②C.④D.①④10.将食盐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用滤纸过滤B.用筛网分离C.用蒸发的方法分离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水蒸气是()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

2.在两个杯子中倒人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其中A杯中的水不动,用小棒不停地搅拌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有关。

3.水结冰后,重量不变,()变大。

4.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5.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水的三态之间可以()。

6.为了准确地知道某一时间段的气温,我们可以用()进行测量。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全册参考答案注意核对目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全册参考答案注意核对目录

【注意新目录】教科版—上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水舟答案1.1水到哪里去了活动记录工活动记录2潦党练习L (1) C;⑶ A;(3)C 2, B1.2水沸腾了活劫诏录薛觉练习L A 2.C 3.A 4.C13水结水了活动圮录1物庾 赞他 的急奘化 *翱安牝 翼神唾《七水冲外向内L (1) B ⑴ A (3)A 2.0 3.01.4 求融化了活动记录1温度变化出您变化结税变化 控他发现先升蔚,口匚忖融%,弁一4保持 辛。

良肉冗1帚 化后.遥度才叠 啜上升同志f 海态变小冰在融化时,票吸收外界 黑量活动记录2二C 1田 3.A 4.B 5J0实践拓展;W 在泳上搬盐;⑵ 在冰上撒上化冻剂]⑶ 把冰葭碎“小1.5 水能漕解多少物质活动记录:数据暗我的发现:食益和小亦打在水口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比小苏打强. 课觉练王1. B LH 3.0 4.C 5JC 6.B料颗施A1.6加快溶解-果堂练用 课堂维为噩以下Ffr0匚并的潘叠一囿急 ft 球活动记录1:热水快冷水慢活酬记短2:搅拌快不搅拌慢课堂练习1.打打/ ”的有(工)3(3)2.C3. (1)要圈的有:搅拌棒,碎冰糖,冷水,搅拌棒,冰糖快⑵小1.7混合与分离课堂练习1, A Z,B 3, (1)左边二三脚架;右边;酒精灯⑶ G ⑶ A 科学陶读:D-B-A-CL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记录1活动记录2国略:热水中的气球鼓起来,再放入冷水中琏进去“(如杲直接放冷水中变化不大r 课哪练习1. B 2,B 3.A单元练习B C&) A;CL A 2.C 3.⑴ A ⑵用;B ⑶ B ; A (4)Cs(6)C 4. Cl) C (2)B ⑶ C: ⑷① J②区③ J④“⑤ J⑥K 5. U)A;B;DC) A 出C3)C(4)A ;C ⑸ C算二单元《空气》答案1,感受空气。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全册)

1水到哪里去了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其他形态。

2.学会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利用水变成水蒸气这一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知识广场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___________。

它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_,但有一定的___________。

2.生活中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大厅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2.晾衣服是把衣服中的水变成水蒸气。

( )3.若想判断水能不能变成水蒸气蒸发掉,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 )4.水和水蒸气没有任何区别。

( )三、选择乐园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水变成水蒸气的是( )。

A.晾衣服B.烧开水C.结冰2.下列属于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的是( )。

A.水有形状,水蒸气没有B.水看得见,水蒸气看不见C.水有颜色,水蒸气没有3.水是一种( )。

A.固体B.液体C.气体四、连线魔方看不见能看见液体气体水水蒸气五、问题城堡请你说一说把水煮开了,水为什么会变少。

1水到哪里去了参考答案:一.1.液体形状体积2.水洼煮食物晾衣服二.1.X 2 √3.√ 4.X三.1.C 2.B 3.B五、有一部分水变成了水蒸气。

2 水沸腾了学习目标1.知道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及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一、知识广场1.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___________。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___________。

3.温度计___________℃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____________盖灭,不能用___________吹。

二、判断大厅1.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 )2.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 )3.酒精灯是一种加热的工具。

( )4.水沸腾时,水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 )三、选择乐园1.下列属于水沸腾时的现象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会()。

A.偏大B.偏小C.正确7.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俯视读数会()。

A.偏大B.偏小C.正确8.加热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A.提供热量B.支撑烧杯C.受热均匀9.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手拿温度计的中端B.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C.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水面10.在组装实验仪器时,安装顺序是()。

A.从上到下B.从下到上C.没有要求答案解析:1.B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2.B解析:不能用嘴来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3.B解析:水沸腾实验中不需要用到量筒。

4.A解析: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平视。

5.C解析: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

6. B解析:仰视读数会偏小。

7. A解析:俯视读数会偏大。

8. C解析:石棉网的作用是使得受热均匀。

9. A解析: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10. B解析:从下到上安装实验仪器。

教科版科学三上1.2.2水沸腾了判断题5.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6.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锅里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会一直升高。

()7. 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8. 水在沸腾时我们看见水的温度保持在100℃不变。

()9. 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10.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单项选择题7.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吹灭。

A.烧杯B.灯帽C.毛巾8.水在沸腾时气泡由()。

A.不变B.大到小C.小变大9.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种过程叫()。

A.融化B.液化C.汽化10.下列哪个不是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A.温度升高,一直到100℃保持不变。

B.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C.沸腾时气泡由大变小。

答案解析:4. T解析: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5. F解析: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锅里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会保持在100℃不变。

6. T解析: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正确4.T解析:水在沸腾时我们看见水的温度保持在100℃不变。

5.T解析:水泡里面就是水蒸气。

6.F解析: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7. B解析: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8.C解析:水沸腾是气泡由小变大。

9. A解析: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

10.C解析: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教科版科学三上1.3水结冰了判断题11. 水结成冰之后,冰还是水。

()1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13. 水结冰后,冰占据的空间与水占据的空间一样多。

()14. 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冰的描述错误的是()A.冰是固体B.冰不能变成水C.冰不能流动6.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A.变小B.不变C.变大7.水在结冰过程中,与周围的热量交换关系是。

()A.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关系B.向周围吸收热量C.向周围放出热量8.水结成冰实验中,对烧杯外壁有一层白白的东西的解释正确的是()A.看起来白白的其实是烧杯内壁的水珠B.烧杯外的水很多看起来白白的C.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霜9.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A.0℃以上B.0℃以下C.0℃10.一杯100℃热水放置在室内,两个小时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可能是()A.80℃B.室温C.0℃答案解析:7. T解析:水结成冰之后,冰还是水。

8. F解析: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9. F解析:水结成冰,体积变大,占据的空间更多。

4.T解析:正确。

5. B解析:冰能融化成水。

6.C解析: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变大。

7.C解析:向周围放出热量。

8.C解析: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霜。

9.C解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10. B解析:温度会下降到与室温相同。

教科版科学三上1.4冰融化了判断题15. 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冰融化成水的现象。

()16. 冰融化成水之后,体积变大。

()17. 冰融化成水需要放出热量。

()18. 用吹风机吹可以加快冰的融化,是因为吹风机放出的热量可以加快冰融化成水。

()19. 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单项选择题6.冰融化成水之后,体积()A.变小B.不变C.变大7.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与周围的热量交换关系是。

()A.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关B.向周围吸收热量C.向周围放出热量8.下列对冰的描述错误的是()A.冰是固态的水B.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C.冰能转化成水,但不能转化成水蒸气9.下列对水、水蒸气、冰的转化描述错误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加热B.冰变成水蒸气需要加热C.水蒸气变成水需要加热10.下列哪个变化不是冰融化过程中发生的()A.体积减小B.产生气体C.形态从固态变成液态答案解析:10. T解析:冰加热,会融化成水。

11. F解析:体积变小。

12. F解析:需要吸收热量。

4.T解析:正确。

5.T解析:正确。

6.A解析:体积变小。

7.B解析:向周围吸收热量。

8.C解析:冰可以和水、水蒸气相互转化。

9.C解析:水蒸气变成水需要遇冷。

10. B解析:冰融化成水,不会产生气体。

教科版科学三上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判断题20. 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最终食盐不能完全溶解。

()21. 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下去的。

()22. 在相同条件下,一杯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一样的。

()23. 增加食盐的量,不可以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4. 比较50毫升水中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的是做对比实验。

()单项选择题6.一桶水比一杯水溶解的食盐多,这说明()A.食盐在两种容器里的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水越多,溶解量越多。

B.食盐在一桶水中的溶解能力强C.食盐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能力强7.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哪个强()A.小苏打B.食盐C.一样强8.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A.溶解速度B.溶解的量C.在等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的量多9.把食盐和小苏打平均分成8份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B.量筒C.天平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B.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C.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答案解析:13. T解析:正确。

14. F解析:溶解是有限度的。

15. F解析:食盐溶解比小苏打多。

4.T解析:正确。

5.T解析:正确。

6.A解析:食盐在两种容器里的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水越多,溶解量越多。

7.B解析: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强。

8.C解析:比较溶解能力就是比较在等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的量多。

9.C解析:天平。

10. B解析: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差。

教科版科学三上1.6加快溶解判断题25. 冰糖的溶解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26. 是否搅拌对物质的溶解速度影响不大。

()27. 对比实验能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28. 水里面也溶解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29. 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单项选择题6.下列情况属于溶解现象的是()A.水把食盐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B.冰变成了水C.水变成水蒸气7.______可以使得冰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达到最快。

()A.搅拌B.搅拌、用热水C.用热水8.其他条件相同时,溶解得比较快的是。

()A.冰糖B.粗糖C.细糖9.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我们发现()A.食盐会一直溶解B.不一定C.食盐不会一直溶解下去10.一般来说,可以溶解的物质在_____的条件下溶解得快。

A.不搅拌B.快速搅拌,加热C.快速搅拌答案解析:16. T解析:正确。

17. F解析: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18. F解析:对比实验能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4.T解析:正确。

5.T解析:正确。

6.A解析:水把食盐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是溶解现象。

7.B解析:搅拌、用热水两种方法可以最快溶解量8.C解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9.C解析:食盐不会一直溶解下去,溶解是有限度的。

10. B解析:同时快速搅拌,加热,溶解速度最快。

教科版科学三上1.7混合与分离判断题30. 食盐和沙子都难溶解在水中。

()31. 食盐和沙子都是透明的。

()32. 我们可以用滤布或者滤纸来分离食盐和沙子。

()33. 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內焰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