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读书笔记
《半生缘》读书笔记:情感的复杂和开放

《半生缘》读书笔记:情感的复杂和开放
《半生缘》是一部让人难忘的著作,它深刻地描述了一个女性对于爱情、家庭和生活的变迁。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芭芭拉,历经复杂的困境,在爱情、家庭与职业之间取得平衡,也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从而得到了成长和解脱。
芭芭拉是一个拥有聪明才智的华裔女性,经历了复杂的情感纠葛。
她的夫妻关系受到各种紊乱,男友对她的爱情又算不上彻底,家庭内部也有着矛盾,职场上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这些复杂的情感纠葛让芭芭拉感到痛苦和无助,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把痛苦和情感压抑在心底,最终导致她的情感崩溃。
然而,芭芭拉的故事也展示了情感的开放和接纳,当她接受了自己的复杂情感之后,她开始接纳复杂情感并学会让它们发挥作用,最终发现了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长和自由。
她也学会了接纳他人,放弃自我,去爱他人,去关心他人,去包容他人,而不是去改变他人,这是一种真正的爱。
小说《半生缘》深刻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性和开放性。
人们在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可以学会接纳,去接受自己和他人,这也是一种成长和解脱。
它也让我们明白,在复杂的情感中,只有接受自己和他人,才能放下包袱,找到自我,获得真正的爱。
半生缘阅读笔记3篇_应用文

半生缘阅读笔记3篇半生缘阅读笔记1前些天,我读了张爱玲的一部小说——《半生缘》。
其实之前电视里也有热播过,但是由于对张爱玲的敬仰和对这部小说的喜爱,我还是把原著读了一遍。
有时我还真觉得文字比电视更有吸引力,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气息总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
《半生缘》是以一种最朴实平凡的语言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用“残缺的完美”去形容《半生缘》是再贴切不过了。
《半生缘》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被人们所赞称,或许并不仅因为张爱玲这个作者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还因为它能以悲剧的形式打动人心。
笔者很喜欢女主角曼桢,而她是当时受社会迫害的典范;被姐姐出卖——借腹生子;母亲却袒护姐姐,认为姐姐求子心切的做法也情有可原;被姐姐从中阻碍,使她与她当时的未婚夫相隔十四年后再相见。
可结局已定,哪怕两人再相爱,却再也不能回到那一段已失去的岁月。
而我喜欢她并不仅仅是同情她,更是敬佩她,她每时每刻都在和当时社会上可悲的制度作斗争,每时每刻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尽管她这一生已注定成为悲剧,但她至少竭力地争取过。
我作为一个读者只能说,在当时社会中像她这样的人太少,而她自己也能力有限,因此才没有化悲为喜。
但是她的精神是可嘉的。
当十四年后曼桢与男主角相见时,尽管他提出与他妻子离婚再与她结婚的提议,但曼桢还1 / 6是没有答应。
并不是她不爱他,而是因为太爱他,不想因为自己而使对方原来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更是因为道德与良心的缘故,毕竟男方是有家室的人,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逼着人家妻离子散是不是太残忍了!曼桢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折服;或许这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敢不敢”,而是“能不能”了,如果一段感情没有道德作底线,没有责任作保证,又何谈“爱”呢?红尘中浮沉着太多个梦,又到底多少个梦能生死与共?《半生缘》这段爱情故事也有其“可喜”的二面,至少曼桢这辈子能如此轰轰烈烈地爱过一回,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半生匆匆,半生如梦。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七、八年如同过往云烟,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二、三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半生缘》读书笔记

《半生缘》读书笔记《半生缘》读书笔记(精选11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半生缘》读书笔记(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半生缘》读书笔记1其实真的读完了这本书,也就这样了。
被之前的情节牵绊,心境也跟着起伏跌宕,好在最后结局也算完满,先前的遗憾在时间流逝中随着烟消云散了。
我一定要夸一夸张爱玲的文笔!无论是比喻还是细节,仿佛不能再找到一个更好的描述了。
她的立足点总是新颖脱俗又十分贴切,实在让人佩服。
只是一想到她对曼桢遭遇的勾勒,就不免惋惜。
爱玲人似乎是淡淡的,心也有些冷冷的。
在她作品中的体现应该就是曼桢与世钧,叔惠与翠芝的错过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豫瑾,他有担当、有勇气,对于曼璐,他付出过真心,惋惜她的遭遇。
对于曼桢,他总是给予关心,也是比起前者,曼桢应该才是他心里的一抹白月光。
对于妻子,或许缺少爱情,但他们“看起来很幸福”,他给了妻子一个家和一个家该有的丈夫。
这个开放式的结局:他去重庆了。
我很庆幸他没有被写死,我相信这样的人总该有一个美好的后半生。
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想着,我一定有很多话要来总结。
可是零零碎碎的情感在书完结时也不想再捡起来拼凑了。
也是看完了这本书,才大致明白所谓半生缘,大概就是:今生有幸遇到你,陪你走过“半生”,在分叉口告别,很多年后回头,你依然在那,只是我不能回去找你了。
《半生缘》读书笔记2张爱玲比较著名的小说当属《倾城之恋》,有机会要拜读一下,之前没有看过她的小说,这次碰见《半生缘》这本,就毫不犹豫的借来一看。
从书名上隐约就能看出这是一出不完美的爱情故事。
之前总是想只要两个人相爱应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两人在一起的,看了这本书后使我相信了有缘无份的真实存在,大概命运的捉弄是谁也摆脱不了的,怪不得时常听人说要尽人事听天命。
故事是说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你侬我侬,但遭人算计,包括亲人,当彼此再相见时已经是物是人非,套用书中的话是“再也回不去了”。
半生缘读书笔记5篇

半生缘读书笔记5篇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份完美的幸福,总想时时、事事都随人愿,工作、金钱、家庭、房子等等,无不令人趋之若鹜。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是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好像在时时考验着人们,打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觉不到完美,就像俗语说的“人生不如意十有”,或许这就是生活给人们的令样的美的享受吧。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半生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半生缘读后感1生命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张爱玲小说《半生缘》读后感。
缘却又是对相爱的人的极大讽刺与愚弄。
——引子张爱玲,这个文坛小女子用她一贯的冷色调勾画出3对男女的爱“缘”,是孽缘?还是无缘?顾曼桢与沈世均的缘=时间的沉淀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她那倔强、坚忍、执着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后的日子,她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与世均平淡而又真实的爱中,她在忙碌中找到一丝慰藉,为了家人,她作出了感情方面的牺牲,在世均的体谅中这个“弱女子”感到了幸福与快乐。
在默默中,她撑起了一个家,然而曼璐在祝鸿才身边的日渐失宠,在她的私心与母亲和用人合谋草草将妹妹送入自己丈夫的怀中,在被实施暴行之后的曼璐被囚禁了,无颜面对自己深爱着的他。
在坚忍的她终于又一次挺了过来,在病友帮助下,成功逃脱,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她离开了一切,包括深爱着的他,她淡淡地平静;而世均则在曼璐的误导下单纯地以为她变心,仓皇地与一个自己不爱并且不爱自己的人——翠芝结了婚,读后感《张爱玲小说《半生缘》读后感》。
14年后的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又回到了祝的`身边,但此时的她已心如止水,14年后的当再见他时已是物是人非,只有一句“他们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场。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这沉默也就成为一种答复了,因道:“我只要你幸福。
”两人默然,深沉的爱在时间这慢慢沉淀,任由缘尽……留下的只有痛……石翠芝与许叔惠的缘=无声的报复缘,妙不可言。
《半生缘》读后感

《半生缘》读后感
《半生缘》是巴金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主要讲述了人物顾纯年的人生遭遇和成长历程。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半生缘》后,我深刻感受到作品中展现出的人性沧桑和现实残酷。
小说中的
角色在生活中经历各种挫折和困难,但他们依然坚强地活着,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出了人们对于爱情、友情、家庭以及社会的种
种矛盾和挣扎。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小说中传达的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幸福的追求。
作品
中的人物经历了种种不幸,但他们依然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痛苦中坚持向前。
这种
对生命的坚守和对幸福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半生缘》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情感温暖的作品,它引人深思生命的意
义和价值,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和感悟。
半生缘读书笔记5篇

半生缘读书笔记5篇《半生缘》这本书很让人感动。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阅读《半生缘》有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半生缘读后感1假期读完了张爱玲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周日又在书店选了一本张的长篇小说“半生缘”。
读起来发现这个曾被拍成过电视剧的作品,自己上学时也曾读过。
记得在学生时代,在图书室借来看到一半时,感到作品写得悲惨,便没有读下去。
现在读起来,仍然觉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可悲可气。
“半生缘”中展现了旧上海的一类人的生活。
故事以世钧与曼桢的情缘为线索,记录了他们相识、相许、分离和相遇的过程。
故事快结束时,他们相遇话别。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幸福的,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只有放手。
“他们回不去了。
”读完很为他们的情缘感到悲哀。
作品中没有我喜欢的女性,一个人也不喜欢。
作品中我认为最可气的人是曼桢的母亲。
不论一个母亲有没有文化,她都但当着家庭统帅的责任。
特别是曼桢的父亲不在了,母亲便是家中唯一的统帅。
而这个“统帅”允许她的长女曼璐去当歌女,来供养全家及弟弟妹妹们读书。
读书重要吗?比起做人,读书是可以放弃的。
如果曼璐是一个丑女,也许只能像曼璐的佣人阿宝那样当一个小保姆,那么曼璐的人生或许会好一些。
起码这样的工作可以在阳光下说起。
英国的王妃戴安娜17岁时也给他人做过保姆。
夺得全国模特大赛桂冠的阿根廷女孩妲妮拉曾经是一个捡垃圾的女孩。
若生活还是无法继续,那么把孩子送他人抚养,送一个无子女的好人家去生活总比让一个子女去做见不得人的事情要强。
我想多数成家的男子都不会希望在自己消逝后,儿女去过那样的生活。
这样的母亲我不赞同。
曼璐天天在做什么,她知道,曼桢被囚禁在曼璐家她也知道。
她可以忍受曼桢被囚禁那么久而不见。
她听大女儿的,也怕大女儿。
我认为她在花曼璐那样获得的钱开始,她便在儿女面前矮了一大截,也就开始怕儿女了。
我心里在想,这样的母亲,不如把孩子送人吧!母亲了解自己未成年的儿女天天在做什么,这是必须的,管不住自己孩子的母亲,将不被儿女所尊重。
有关于《半生缘》2019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5篇范文赏析

有关于《半生缘》2019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5篇范文赏析《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半生缘》2019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5篇范文赏析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半生缘》2019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5篇范文赏析(一)利用空闲时间终于把《半生缘》读完了,张爱玲的文字细腻的可以,描写出神,仿佛她笔下的物可以动起来,读完一句话,脑海里会有画面,很立体,而且是连续性的,实在是妙!小说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和生活经历可谓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半生缘》多次被改编翻拍,电视、电影都有不错的口碑!小说是读完了,但主人公多舛的命运始终紧紧的揪着我的心,有同情也有敬佩,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要我说,时代决定命运也不无道理!下面以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读者的视角说一下自己的读后感。
曼桢——旧上海三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家企业里做内勤工作,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并且做两份兼职希望多赚点钱贴补家用,在这期间收获了爱情,曼桢和沈世钧彼此相爱,并且有结婚的打算,然而,噩运来自自己的亲姐姐曼璐,舞女出身的曼璐为了拴住祝鸿才(一个花天酒地的暴发户),不惜设计使曼桢遭受凌辱并怀了祝家的孩子,直到生孩子之前,曼桢被姐姐软禁,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在这期间,曼桢抗争过,努力过,自救过,但得了主人好处的家佣,不但不帮曼桢,反而转身便把曼桢的一切向主人告密,以此获得主人更多的赏钱。
曼桢难产住进了医院,挣脱牢笼的曼桢在邻床金芳的帮助下逃出了医院,获得了自由身,多方辗转,曼桢重新找了工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新女性的风采),然而命运如此捉弄人,几年之后,姐姐曼璐重病不久于人世,多方打听找到曼桢,为了不使孩子落入晚娘手里,希望自己死后,曼桢能抚养孩子。
再次偶遇原来的女佣,曼桢得知姐姐曼璐已不在人世,随后得知儿子荣宝被传染猩红热,出于母爱的天性,她还是回到了祝家,并与其结婚,(只是形式上结婚,祝鸿才只有这一儿子了,曼桢要带走荣宝是万万不答应的)即使现在的祝鸿才已经落魄。
2021年《半生缘》读书笔记(精选10篇)

Do what you say,say what you do.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半生缘》读书笔记(精选10篇)《半生缘》读书笔记1先说一下过了挺久后留下的一点点记忆。
曼桢和世钧,有一段是曼桢在做家庭教师,世钧送她的路上,世钧在想,“也许今天天气不好,曼桢就不用去了呢”,“我在楼下等一会儿,兴许今天学生有事,曼桢一会儿下来,我好送她回去”,在这一段漫长又短暂,凄凉又美丽的爱情里,我的回忆,和替主人公的欢喜,留在了那个普普通通的夜晚。
我知道那一段有描写灯光和星光,我能想象出来它描述的光,却记不清它如何描述,想来,这其实是我心中的光。
张爱玲用陈旧而迷糊描写月光,这真是一个极美的词,用在这本书里感觉很合适,这月光是陈旧而迷糊的,这么漫长的一段时光,我经历起来,觉得一眼望不到将来,觉得浑浑噩噩,觉得难以忍受,居然心中有气又无可奈何,等到我见到了你,我们隔着茫茫人群,那陈旧的时光,好像就在眼前,好像又很遥远,好像我一伸手触碰到的雾气,但是它又与我隔着一层膜,好像我想对你诉说这岁月,却又无言可说。
看过张爱玲的书以后就很喜欢下雨天,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张爱玲的文字,像蒙蒙烟雨,它繁琐而美丽,我看到它,能想到雨后脚下踩着的,脏的,甩不掉的泥土,但是这烦闷,淡淡的蒙在我脑海的最边缘,我最能想到的,还是那青草的香气。
最后的相见是我看来这本书最惊艳的部分。
你应是我唇上的胭脂色,衣襟的桃花绣,腕间的叮当镯,是心口的朱砂痣,是点点情丝化作眼中的万丈红霞,可是当我提起你时,你只是山间清冽的水,是青天疏淡的云,要有多缱绻,值得我折腰月下,拱手相送;要有多温柔,颠倒我庄生梦里,天光垂落;如今在这陆离斑驳的世间辗转,好似拉火的风箱,一时炽热过后,伤口重启靠时间舔舐闭合,清风一生吹雪,相思入骨可消。
怎奈我长发还未及腰,高绾不成髻,敌不过红尘相扰。
想来一程疏阔,历历烟树,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我为我不能给予你爱情最契合的描述而沮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生缘读书笔记
半生缘读书笔记红尘中,浮沉多少个梦?太匆匆,转眼又是一个秋。
回首半生,恍如一梦,何处停留?迷蒙中,化作一只风筝,在天涯尽头,擦身而过,注定的结果。
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鲜有的几个没有戾气的女子之一,外表看似柔弱易碎,实则坚实勇敢,与世钧的爱情像缓缓流淌的乐章,沁人心脾,也像陈年老酒,愈沉淀愈香醇。
秋日,在世钧目光中,踩着落叶甜蜜地离开,缠满绒线的红宝石戒指就是一生的约定,原本以为这就是她全部的故事,平静,浪漫,温馨,怎奈何,阴错阳差的一个转身,天翻地覆,空余半生缘,半生泪。
提起曼桢,不得不提起曼璐。
虽说曼桢是曼璐的牺牲品,可是对于曼璐,实在不忍多说什么。
醉生梦死,流光溢彩的大上海,永远是强者的天下,卑微的人在强势的压迫下战战兢兢,如蝼蚁般生活着。
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背景的女孩子,声色场所陪舞卖笑,迎来送往,辛苦支撑着一个庞大的家庭。
直到错过了最好的年华,才猛然惊觉韶光已逝,美人迟暮,像盛极的花渐趋凋落。
当年美好的初恋成了心口的朱砂痣,挥之不去,亦无可奈何。
这不是她能选择的。
贫苦人家的女儿在冲突与矛盾的年代又能怎样做?曼桢可以理解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
要说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和妓女谁更不道德。
”可那些自诩正派的人会理
解她吗?道貌岸然的人太多,能设身处地为他人想的人太少。
后来的她陷入癫狂又悲哀地死去,她最美好的时光定格在与豫瑾约会的晚上,紫色旗袍,青春明媚,只是这终究还是抓不住的过往。
其实,早就怀疑就算没有曼璐的“借腹生子”,曼桢与世钧就能走到一起,厮守一生吗?社会地位的差异新式青年可以不管不顾,世钧家人能接受吗?世钧的母亲,一个中产阶级的贵太太,表面上是正室,风光无限,却在与姨太太的争宠斗争中输得一败涂地,内心渴望丈夫回归却强作满不在乎,将全盘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尽管物质生活富足无忧,人性早已扭曲,自私,虚伪,贪婪。
一方面拼命制造自己的豪门优越感,另一方面竭力讨好大户石太太,这样的人能接受来自贫寒之家、有个舞女姐姐的曼桢吗?就算进了沈家门,曼桢又该承受多少压力与白眼?阴晴不定的寡妇大嫂,势利眼的下人,哪一个是好惹的,哪一个不想看她的笑话?长此以往,夹在其中的世钧不会厌烦吗?
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畸形社会下悲剧酿成的催化剂,一抹很重的底色,渲染了卑微、可怜的生命。
充满着高尚与卑鄙,新潮与顽固的年代,嫖客可以一边花天酒地,一边一本正经地大谈时局政治,一边接受别人的谄媚与敬重;而妓女就只能永远背着沉重的道德枷锁,受人歧视,祸及家人。
当新式青年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时,借腹生子,门当户对的
旧习俗旧观念却硬生生冲散了原本相爱的人们,曼桢与世钧,翠芝与叔惠,他们挡不住的是命运的翻云覆雨还是内心的怯懦与退让?如果当初能勇敢一点,决绝一点,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可惜早已没有如果,没有了当初。
十四年后,兜兜转转再次相见,早已为人父母,结局已定,只能叹一声:我们,回不去了,无悲无喜。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束,世钧继续着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曼桢守着当初心花无涯的惊艳,耐得住寂寞终老。
十四年物转星移,不复当年模样,各自需寻各自路。
半生匆匆,就当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醒了,泪干了,曲终人散,天各一方。
半生缘读书笔记静谧的夜晚,关上门,推开窗,打开音乐,翻开书,心情瞬间平静下来,只随着爱玲的思绪流连在一段段悲戚的爱情故事之中。
半生的缘分,一生的思念和遗憾!这是我看过最悲的一部小说,还记得每晚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入眠,同情曼桢的凄惨命运,埋怨世钧的懦弱和对曼桢的不信任,更痛恨曼璐的荒唐可笑和祝鸿才的良心泯灭。
顾曼桢,对于她,我既喜欢又敬佩,有同情也有气愤。
一个出生清贫的女子,坚忍、倔强,在姐姐出嫁后毅然扛起家庭的重担,为了亲情牺牲自己的感情。
在被姐姐和母亲私心合谋下,遭到姐夫的强暴,囚禁。
而坚强的她又一次挺了过来,在病友的帮助下逃离医院,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这是一个有气节有思想的女子,可偏偏还是在命运面前犯了糊涂。
关键的时候,她的善良懦弱又一次将自己拖进命运的漩涡。
她恨祝鸿才,曾咬牙切齿的说不会嫁给他,可最后仍然忍气吞声的嫁了。
即使她想这一切是为了孩子,可终归是不值的、错误的决定。
可喜的是最后的最后,她再一次走了出来,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她最好的结局了吧。
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错别只能怪老天对他们的捉弄和这个时代的遗憾,当然还有我对世钧的懦弱所不满。
他没有一点男人的气魄,不敢像父母坦诚和曼桢的关系,怀疑曼桢对自己的感情,是他的多疑和不信任毁掉了自己和曼桢的幸福。
甚至,他一再低头和翠之结婚,维系着他们不幸的婚姻。
14年后,再次遇到曼桢,那一句再也回不去了让无数人心痛。
两人默然,让这深沉的爱情在时间里沉淀,任由缘灭.....这是一个失败者,可又能把所有的过错全推到他身上么?终究都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
顾曼璐,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子。
从单纯少女到妖媚的舞女,再到无耻毒妇,最后可悲的死去。
她的一生就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她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抛弃和慕瑾的爱情,钻进灯红酒绿的舞厅,陷入了浑浊的人生,变的市侩和狠毒。
她是可恨的,又是那样的可悲。
一个柔弱单纯的女子,要不是生活命运的捉弄又何至于此?当初的有情人又怎能一个堕落、离世,一个选择离开故土。
正如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于时间无涯的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惟有这一句:"哦是你吗?而曼桢和世均,叔惠和翠芝,曼璐和豫谨等等终究在那个束缚思想的年代是晚了一步或早了一步于千万人海中错过。
人生如雾亦如梦,缘生缘灭还自在。
浮生若梦,只叹情深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