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5).doc
精选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复习重点总结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复习重点总结1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汉代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诗经》。
2.《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
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3. 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
4.屈原是我国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性意象。
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6.《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7. 中国历史散文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这正是中国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
8.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博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致的艺术形式更为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
面对动乱的社会和苦短的人生,诗人们大胆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悲哀”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10.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新诗体,在诗歌发展有重要地位。
12.所谓“田园文学”,是指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自成一派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形式。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其诗风自然朴素清简平淡。
13.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该诗以“月”之升落为线索。
14.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
15.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其母,施及庄公。
施:影响,推广。
《课文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来了妻子,名叫武姜。
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逆生难产,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就很讨厌他,而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她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郑庄公继了位,姜氏首先为共叔段请求以“制”为封地,庄公回答说:“制这个地方,是非常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要其他的城邑我都从命。
”于是姜氏要了“京”这个地方,庄公让共叔段居守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对郑庄公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二百雉(高一丈,长三丈为二雉),那可是国家的祸害呀。
古代圣王的规定:大的都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不合法度,不是古代圣王的制度,您将要承受不住了。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样做,我怎么能躲避这灾祸呢?”祭仲回答:“‘姜氏有什么满足!不如及早给共叔段安排个地方,别让他的势力发展蔓延。
一旦蔓延起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杂草尚且不能根除,何况是国君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了不道义的事,一定会自蹈死地的,你姑且等着瞧他栽跟头吧。
”不久,大叔又使京城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明属庄公暗属自己。
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忍受有两个君主,您将要对他怎么办呢?要把君位让给大叔的话,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他,那我请求除掉他,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
”庄公说:“用不着,他将要自己赶上灾祸。
”大叔又将原来两属的地方公开作为自己的郡邑,扩大领地一直到廪延。
子封说:“可以(动手)了,地盘扩大了;将会得到更多的百姓。
”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即使地盘扩大也将要垮台的。
”大叔修治城郭,聚集百姓,打造了盔甲兵器,装备好步兵战车,准备袭击郑国国都,夫人武姜将为共叔段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听说了他们行动的日期,说:“可以啦。
”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
京的百姓背叛了大叔段。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季氏将伐颛臾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1、作家作品:(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具体来说,他提倡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他主张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
2、课文要点:(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
(2)文章主旨:文章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3)文章各段要点:文章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对颛臾发动战争这件事所发表的三段谈话。
第一段:冉有报告季氏将对颛臾发动战争这个事实“季氏将有事于颛臾”,阐明了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三个理由: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且在邦域之中矣,c.是社稷之臣也。
第二段:冉有推卸责任“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第三段:冉有为季氏辩护“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正面阐发他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治国观点。
(4)驳论论点:冉有的三段话是驳论论点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c.“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5)驳论方法: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
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是反驳论点。
第三自然段反驳论据。
(6)立论内容:本文主要是驳论,但破中有立。
立论内容:第一段: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三个理由;第二段中史官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第三段中孔子的文教德化的治国主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既来之,则安之。
”这些立论,都使驳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论证方法:①演绎法、②类比法。
①演绎法:a.孔子用史官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是演绎法。
b.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是演绎法。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重点复习

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要求」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1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常常苏辛并称。
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2、陆游的诗歌艺术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
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
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6、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2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1、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精选5篇)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精选5篇)成人高考高起专和高起本都要考语文,语文可以说是我们从小学到大的一门学科,而且也是最好拿分的一门科目。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高频易混词语俗语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 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 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 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 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 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 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 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 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 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 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 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 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2018-2019-201X成人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成人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要想在大学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还得做好对相应知识点的复习。
那么关于成人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长亭送别》王实甫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本篇选自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2.人物分析本折通过大段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
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对功名利禄表示鄙弃,她视科举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唱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而张生的形象则主要是从侧面来加以表现的,他与莺莺一样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同样为离别在即而满怀伤感,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比较软弱,迫于老夫人的压力赴京应试,而又热衷于“青霄有路纵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主题思想反映了恋爱自由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斗争,和女主人公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精神。
4.修辞方法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现主人公的离愁别恨。
例如,对偶:“碧云天,黄花地。
”使曲词显得优雅秀美,含蓄蕴藉。
夸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比喻:“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将酒明喻为水,表现莺莺无心饮酒;暗喻为泪,表现别离之恨。
还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比喻极微小的功名利禄。
排比:“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沈沈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韫做重重叠叠的泪。
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易错字括号里面才是正确的写法001.爱带(戴) 002.白晰(皙)003.爆乱(暴) 004.报筹(酬)005.暴炸(爆)006.卑却(怯)007.辩析(辨) 008.恶耗(噩)009.材华(才) 010.喝采(彩)011.翱游(遨) 012.娘两(俩)013.更叠(迭) 014.恰商(洽)015.起迄(讫)016.沾辱(玷)017.中裁(仲) 018.雕彻(砌)019.陷井(阱) 020.劈谣(辟)021.明片(名) 022.梦餍(魇)023.缈视(藐) 024.募然(蓦)025.蓦捐(募)026.通辑(缉)027.杂踏(沓) 028.奕棋(弈)029.疏峻(浚) 030.吉详(祥)057.煤碳(炭) 058.编篡(纂)059.按磨(摩) 060.爆躁(暴)061.蜇居(蛰) 062.下功夫(工)063.显象管(像) 064.爆发户(暴)065.造事者(肇)066.纹身(文)067.座标系(坐) 068.照像机(相)069.暖哄哄(烘) 070.明信片(名)071.坐右铭(座) 072.天然汽(气)073.煤汽机(气) 074.引伸义(申)075.雄纠纠(纠)076.冷不妨(防)077.裨官野史(稗) 078.百练成钢(炼)079.火山暴发(爆) 080.和霭可亲(蔼)081.爱不失手(释) 082.爱乌及屋(屋乌)083.安份守己(分) 084.按居乐业(安)085.暗然泪下(黯)086.黯无天日(暗)087.敖敖待哺(嗷) 088.飞扬拔扈(跋)089.绝不罢休(决) 090.白壁微瑕(璧)091.英雄倍出(辈) 092.半途而费(废)093.哀声叹气(唉) 094.山洪爆发(暴)095.武装爆动(暴)096.五色斑澜(斓)097.百步串杨(穿) 098.百尺杆头(竿)099.罢绌百家(黜) 100.百战不贻(殆)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2高频易混词语熟语1. 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5) 《苦恼》
契诃夫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契诃夫是 19 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
面的成就而著称。
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
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鳏居多年,又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想找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痛,但却屡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后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得向自己的老马诉说内心的哀痛与苦恼。
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沙俄社会里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对黑暗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3.苦恼的主要原因
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的儿子又死了。
他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最后姚纳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倾诉。
姚纳的苦恼主要是心中的苦恼和痛苦无处诉说。
作者写的是小人物的苦恼。
姚纳的苦恼主要折射出整个社会残酷无情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悲剧。
整部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在沙皇等级制度的压迫下,社会底层人民从物质上被剥夺到精神上被摧残,他们处处受压抑,甚至连诉说心声的最低愿望都无法实现,这是时代的悲哀。
正如作品中作者写姚纳的一段独白:“连买燕
麦的都没到呢⋯⋯就是我会么苦的故了。
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
事⋯⋯自己吃得的,自己的也吃得的,那他就会永心平气和。
”姚的
段独自是小人物的心声,也是沙皇**** 社会的有力控。
4.心理描写
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作者在小中采用内外合的方式,既通境景物来托
人物心理,通刻画神情、言和作来表人物的心理,又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人物叙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取得了烈的效果。
小开部分首先描写充冷寂与孤独感的都市夜景,
在暮色晦暗中湿雪的景主要托夫姚因子而抑郁的心情。
小中有多
刻画人物神情、言和作的。
如夫姚在雪之夜,“孤独一人,在街
呆,他下腰,坐在赶的座位上一也不,周身被落下的雪花覆盖,看上
去像个幽灵。
” 的描写主要表人物痛苦到了极致、已近乎麻木的心情。
此外,作品中有一情写姚内心郁痛苦到了
极点,不吐露出来就会憋死,来了三位年人,只愿付 20 戈比的不公道价姚送他去很的地方。
而姚不但没有不公道的
价抱屈,也没有他的粗野辱和手打他而感到痛苦,反倒是:“看到几
个人,孤的感就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在里,无法排遣孤独痛苦感的姚元式的羞辱人的都能接受,个反常从面表他内心渴望与人交
流、心声的迫切的心理状。
最后,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
人称人物叙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如姚在寒冷的雪
之夜特想找人衷,果接二三遭到冷眼和辱,他立在街,打量着街
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
作者在此以第三人称姚的心理活行叙的
勾画。
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姚、愿意听他衷曲。
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来形容此姚在面奔走不停的人群的
内心感受和他所体到的极度孤
独的悲哀,即这时的姚纳因痛苦胸膛快要裂开,他的苦恼已变得无边无际,恰似一江流水,要冲溢出来,一泻千里,淹没全世界。
作者的议论和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了人物内心苦恼之深,以及无处诉说的极度悲哀感。
这为结束部分姚纳向马倾诉衷肠,以第一人称内心独自形式展示人物心理埋下了伏笔。
5.细节描写
小说中,马车夫姚纳想对人倾诉儿子怎样死亡的细节,反反复复多次出现,尤其是结束部分对马倾诉衷肠的细节描写十分感人。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主要揭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穷和得不到关心又无处诉说的悲惨处境。
这些细节描写把马车夫姚纳为自己因贫穷而无力挽救儿子的生命所感到的那种万般无奈的无助感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把马车夫姚纳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未能如愿以偿、只得对马倾诉衷肠的孤苦伶仃的心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6.对比手法
这部小说出色地使用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马’’的关系加以对照、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人情冷漠的批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