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病理

合集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2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2

第八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A11、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内特征性的管型是:A、胶样管型B、透明管型C、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色素管型2、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系膜区IgA和C3沉积B、复发性血尿C、弥漫性系膜增生D、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E、呈膜性肾炎病变3、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A、系膜细胞增生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4、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B、壁层上皮细胞C、脏层上皮细胞D、系膜细胞E、以上都不是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肉眼病变是:A、大红肾B、大白肾C、多囊肾D、固缩肾E、分叶状肾6、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呈颗粒性固缩肾B、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C、肾小球纤维化D、肾小动脉壁常有纤维素样坏死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7、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A、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B、肾小球萎缩C、肾小球节段性玻璃样变D、肾小球肥大E、脏层上皮细胞增生8、膜性肾炎的光镜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B、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D、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E、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或融合9、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A、IgA肾病B、膜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E、膜性增生性肾炎10、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B、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节段性坏死C、局灶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呈节段性硬化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E、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11、新月体性肾炎的主要病变是:A、血管内皮细胞坏死B、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D、单核细胞的渗出E、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12、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A、新月体性肾炎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炎E、膜性肾炎13、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A、膜性肾炎B、新月体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D、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E、膜性增生性肾炎14、下列有关肾盂肾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发病率较高B、多由细菌感染引起C、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D、表现为化脓性间质性肾炎E、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15、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最可能的诊断为A、良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萎缩肾B、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晚期肾小球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16、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A、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B、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C、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E、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17、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改变为A、颗粒性固缩肾B、大瘢痕性固缩肾C、大白肾D、蚤咬肾E、大红肾18、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纤维瘢痕组织B、纤维化肾小球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D、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E、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19、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包括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C、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二、A21、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银染色见肾小球基底膜呈车轨状。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肾透明细胞癌
绿色:残留的肾小球。红色:透明细胞,癌细胞。黑色:血管
蓝色:新月体。绿色:管型。
急进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绿色:新月体。右逐渐纤维化。红色:管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
红色:纤维化或玻变。
慢性肾盂肾炎
红色:炎性细胞。绿色:病灶周围肾小球尚完好或代偿性肥大。 黄色:病灶纤维化或玻变。肾间质和肾盂粘膜纤维组织增生。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绿色:血管充血扩张,部分区域间质水肿。红色:癌细胞,弥 漫分布。
慢性肾盂肾炎
肾体积缩小,表面高低不平,有浅而不规则下陷区即瘢痕收缩 所致。肾盂肾盏因瘢痕收缩而变形。
膀胱癌
绿色:膀胱底部有一球形实性肿瘤,表面粗糙不平,呈乳头状 或菜花状或扁平。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红色:肾小球囊腔狭窄。蓝色: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明 显增多。
急进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蚤 咬肾)
红色:弥漫散在的针尖大小出血点=蚤咬肾。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大白肾、弥 漫性新月体性肾炎)
大白肾。又名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蓝色:少量出血点。
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颗粒性固 缩肾、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肾脏体积缩小,质硬,颜色苍白,表面 高低不平,呈细颗粒状。

病理考试泌尿系统疾病 (NXPowerLite)

病理考试泌尿系统疾病 (NXPowerLite)
63
膜性肾小球肾炎
64
膜性肾小球肾炎
65
膜性肾小球肾炎
66
膜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荧光显示IgG或C3呈颗粒性荧光
67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68 68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2)肾小管:
细胞水肿、脂肪变和玻璃样变性。 晚期:肾小管萎缩。
3)肾间质:
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较轻。
69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20
2. 植入性抗原
非肾小球抗原+肾小球某一固有成分→→植入 性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形 成→肾小球损伤 成 分: 免疫球蛋白。
21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产物,药物,
抗GBM性肾炎形成机制
免疫荧光呈连续线性
22
3)细胞免疫在肾小球肾炎发生中的作用
致敏T细胞、巨噬细胞产物→→ 肾炎发生发展
系膜内
17
免疫荧光
沿基底膜或在系膜区出现颗粒状荧光
18
(2)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致病机制 Ab + Ag( 肾 小 球
性、植入性)→→肾
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
形成→→肾小球损伤
19
1. 肾小球性抗原
① 肾小球基膜抗原→抗GBM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成分:层粘连蛋白、胶原的α链、Ⅳ型胶原α3链羧 基端的非胶原区(NCI)、蛋白聚糖、巢蛋白等 ② β1整合素等上皮细胞抗原 →→膜性肾小球肾炎 ③ 系膜抗原(系膜基质抗原、细胞表面抗原Thy1.1)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④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抗原 →→ 抗内皮细胞抗体
硬化 1、病理变化
光镜:局灶分布,皮髓质交界处的部分肾小球呈 节段性硬化,部分毛细血管袢内系膜基质增多、纤维 素样坏死或硬化 免疫荧光:肾小球硬化区有IgM和补体C3沉积。

泌尿系统解剖病理学

泌尿系统解剖病理学

透析治疗的优点:可以迅速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减轻患者症状
透析治疗的注意事项:需要定期进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基因治疗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的原理:通过修改患者的基因,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基因治疗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如肾病综合征、膀胱癌等
基因治疗的挑战: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伦理问题
基因治疗的优势:精准治疗,副作用小,长期疗效好
膀胱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膀胱损伤:外力作用导致膀胱壁破裂、出血
膀胱癌:肿瘤细胞侵犯膀胱壁,导致膀胱壁增厚、变形
膀胱结石:结石形成,导致膀胱壁损伤、出血
膀胱炎:炎症反应,导致膀胱壁充血、水肿、渗出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5
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尿液检查可以反映肾脏、膀胱、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器官的功能状态
手术治疗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
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和联合应用
透析治疗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透析治疗的原理: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透析治疗的适应症:适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疾病
3
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肾脏通过过滤血液,形成尿液,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肾脏的排泄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液流量、血压、尿液的酸碱度等
肾脏的排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肾炎、肾衰竭等
肾脏的调节功能
肾脏是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主要器官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18)、简述题(23)、填空题(8)及单项选择题(24)。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疾病第二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第三节肾和膀胱常见肿瘤重点难点掌握: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间质肾炎的基本概念、主要病理变化和分型,各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了解:泌尿系统疾病常见肿瘤的基本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一、名词解释(18)1、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是指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简称肾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的改变(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一般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两类。

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肾小球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在血液循环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流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沉积于肾小球内,在补体等参与下,引起肾小球损伤。

3、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是指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或经血液循环植入的非肾性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直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

4、肾小球基膜抗原:是指在感染或某些因素作用下,肾小球基膜的结构发生改变,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某些生物病原体与肾小球基膜有共同的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肾小球基膜起交叉免疫反应。

5、植入性抗原:是指一些内源性和外源性非肾性抗原首先与肾小球内的成分结合,形成植入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植入性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

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泌尿系统是人体中一组重要的器官,负责排除代谢产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

而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指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结构的异常变化和功能障碍。

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以及膀胱癌等,详细介绍它们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影响。

一、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是肾脏的过滤器,由弥漫分布在其表面的毛细血管网络组成。

肾小球滤过物质从血浆中被筛选出来,并形成初尿。

而在发生了免疫反应或其他损伤后,可引起肾小球上皮细胞、基底膜及系膜区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1. 组织学改变:在光镜下观察,患者可出现大量凝集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成分在肾小球沉积,形成兔伤寒菌反应所呈现的“颗粒状草酸钙样物质”。

另外,在电镜下可见到基底膜厚度增加、均质或电子致密物沉积。

2. 生理改变:由于炎症反应引起了基底膜的纤维化以及系膜细胞增生等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同时,血尿、蛋白尿以及高血压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二、肾结石肾结石是指由尿中溶解物质析出而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在泌尿系统中逐渐增大并引起不适。

泌尿道阻塞、感染等因素可能促使结晶发展为肾结石,并引起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1. 组织学改变:根据组织学观察,可以发现结晶堆积在肾盏或输尿管内,形成一个固体结构。

而具体类型的结石则取决于其主要组成物质,如草酸盐、磷酸钙、尿酸等。

2. 生理改变:当结石阻塞尿路时,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腹痛、恶心以及频繁排尿等症状。

此外,结晶物质与泌尿道黏膜发生摩擦作用,导致下方组织水肿、溃疡形成及感染风险增加。

三、膀胱癌膀胱癌是指来源于膀胱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

而关于膀胱癌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涉及到黏膜免疫系统和组织损伤等方面。

1. 组织学改变:在早期阶段,基底层上皮的不规则增殖会导致粟粒样突出或乳头样结构形成。

随着肿瘤进展,可见组织坏死和弥散浸润,并逐渐侵入深层组织。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
•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病原微生物感染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病原体为A族B 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
发病机制:
急性增生性肾炎由免疫复合物引起。有研究显示C3先于IgG 沉积于肾小球基膜,提示最初的损伤可能由补体引起。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GBM和肾小囊基底膜均断裂,新月体 形成。
图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细线状沉积(直接免疫荧光)。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进展快,预后差,一般认为病人预后与出现新 月体的肾小球的比例有关;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血尿明显,蛋白尿较轻, 迅速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可于数周、数月 内死于肾衰。
•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 细胞免疫性肾小球肾炎 •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GN病因发病机制
原位IC
(抗GBM等)
循环IC
原位IC
(抗植入抗原)
肾小球
炎症细胞
激活炎症介质
凝血系统
血管活性物质
(组织胺,5羟色胺) ET等)
激活补体
(C3a,C5a,C567,C5b-9)
细胞因子
(IL,TNF,TGF,
GN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 病理变化
大体表现:
• 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见黄白色条纹。
光镜表现:
• 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大量脂质沉积; • 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
电镜表现:
• 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图注: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无明显病变(PASM染色)。

病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带答案)

病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带答案)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名词解释1 新月体(crescents)2 蚤咬肾(punctate petechiae over the renal surface and cortices or flea-bitten kidney)3 大红肾(large red kidney)4 大白肾(large white kidney)5 马鞍肾(saddle kidney)6 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upward infectious pyelonephritis)7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8 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9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secondary granular and contracted kidney)10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11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12 下行性(血源性)感染的肾盂肾炎(downward infectious pyelonephritis or hematogenous infectious pyelonephritis)13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14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 or Wilms, tumor)问答题1 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 简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3 简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4 阐述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5 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6 临床病理讨论患者,女,45岁。

因“间断性眼睑浮肿5年,血压持续性增高2年,多尿、夜尿1+年,尿量明显减少伴呕吐5天”入院。

自述10岁时曾患过“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

体格检查:血压25.6/18.0kPa(192/135mmHg)。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病理
[单项选择题]
1、患儿,5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电镜下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诊断为()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炎
C.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脂性肾病
E.IgA肾病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2、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A.多途径感染
B.血源性感染
C.上行性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外伤性感染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关于肾母细胞瘤说法错误的是()
A.儿童肾脏最常见肿瘤
B.肿瘤起源于后肾胚基组织
C.多数为遗传性,散发性少见
D.多为单个实性肿物
E.镜下见肾脏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学结构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
A.乳头状癌
B.透明细胞癌
C.嫌色细胞癌
D.鳞状细胞癌
E.腺癌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
A.真菌
B.病毒
C.大肠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草绿色链球菌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6、急性肾盂肾炎的本质是()
A.过敏反应性炎
B.浆液性炎
C.出血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化脓性炎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7、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
A.系膜基质增生
B.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C.单核细胞浸润
D.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E.中性粒细胞浸润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8、六胺银和PAS染色显示为双轨征的是()
A.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D.膜性肾小球病
E.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9、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为()
A.肾小球萎缩
B.肾小球坏死
C.肾小管变性坏死
D.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
E.系膜细胞增生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0、下列哪种疾病肾小球基膜是完整的()
A.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病
C.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11、免疫荧光呈线性改变的是()
A.急性肾炎
B.脂性肾病
C.IgA肾病
D.Goodpasture综合征
E.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2、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为()
A.壁层上皮细胞
B.渗出的单核细胞
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E.肾小球各种细胞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3、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肾炎()
A.膜性肾病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