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练习(第一章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2.3氧气--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3氧气--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氧气一、单选题1.以下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液化时变为淡蓝色B. 氧气不易溶于水C. 氧气能燃烧,供给呼吸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冒白雾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D. 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会产生白色的碳酸钙3.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B. 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C. 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D. 室内起火时,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B. 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D. 燃烧不一定是化学变化5.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6.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 工厂锅炉用煤被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7.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 )A. 硫B. 木炭C. 铁丝D. 红磷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汽化和液化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

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9.(2018•阜新)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卷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卷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同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原理是使酒精隔绝空气而灭火D.要达到灭火的目的,必须在隔绝空气的同时,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如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如图所示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A.位于液泡的上方,逆时针B.位于液泡的下方,逆时针C.位于液泡的上方,顺时针D.位于液泡的下方,顺时针3.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4.有一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牛奶给他喝。

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暴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B.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C.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D.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5.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6.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的统一体,下列能正确反映四个概念间关系的是()。

A. B.C. D.7.某学校校园中,有柑橘、水绵、葫芦藓和雪松等植物。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图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③是下述植物中的()。

A.柑橘B.水绵C.葫芦藓D.雪松8.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冰块都在熔化,但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3阳光的组成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3阳光的组成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3阳光的组成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2.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B. 爱迪生C. 达·芬奇D. 牛顿3.下列是小明同学对有关光学现象的解释,他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眼近视是因为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B. “猪八戒照镜子,表里如一”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 人在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D.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不可能有紫光4.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A. 黄光B. 橙光C. 紫光D. 蓝光5.下列对不可见光的认识错误的是()A.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B.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C. 利用红外线可以消毒灭菌D. 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6.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 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B. 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C. 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D. 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7.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 将延后B. 将提前C. 不变D.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8.某演员上台跳舞,导演要求她穿上红衣服,黑裙子,而她恰好无红上衣,黑裙子,而有其它颜色的上衣和裙子,最后导演想出了一个正确的办法是()A. 穿白上衣,白裙子,用红追光灯照射B. 穿白上衣,蓝裙子,用红追光灯照射C. 穿蓝上衣,白裙子,用红追光灯照射D. 穿黄上衣,蓝裙子,用白追光灯照射9.以下关于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D.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10.关于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动车组列车主要是靠电动机来驱动前进的,而不是热机驱动的B. 超导体没有电阻,所以不适合做输电线C.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D.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由导体制成的11.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呈黑色,这是因为( )A. 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B. 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C. 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D. 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透过红玻璃1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B. 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 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3.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B. 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C. 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D.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红色光与紫色光都是可见光B. 电视机遥控器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来控制电视机,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C. 医院常用紫外线给手术室、病房杀灭病菌D. 紫外线灭菌灯只能杀伤或杀死细菌等微小生物,对人体不会有影响15.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非典隔离病房里,使用紫外线消毒B. 儿童常晒太阳,接收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合成维生素DC.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容易使照相机底片感光D. 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16.(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屏上的ab范围内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b处色光应是________色。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2水的三态变化(含解析)

水的三态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液②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出现湿润现象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玻璃窗上出现了冰花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民间有一种魔术表演叫"油锅捞铜钱"∶表演者用手从滚烫的"油锅中捞出铜钱而毫发无伤,其中的奥秘是油锅上面漂浮着一层油,下面是另外一种液体。

选择该液体时,应具有的性质是()A. 熔点低B. 熔点高C. 沸点低D. 沸点高3.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

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变为气态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B. 液化C. 凝固D. 熔化4.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

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 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 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 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春天的早晨,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B. 夏天的早晨,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C. 秋天的早晨,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D. 冬天的午后,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6.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科学原理。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中,关于霜的形成。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A. 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 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 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 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7.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_2.5 保护大气圈 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_2.5 保护大气圈 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保护大气圈一、单选题1.下列污染中,属全球性大气污染的是()A. 沙尘暴B. 水土流失C. 草原沙化D. 臭氧层破坏2.今年初,纪录片《穹顶之下》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空气质量的热议.以下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CO2B. SO2C. 可吸入颗粒物D. NO23.臭氧层破坏会导致()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健康.A. 太阳光B. X射线C. 紫外线D. 红外线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物质中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A. 二氧化硫B. 臭氧C. 可吸入颗粒物D. 二氧化碳5.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A. O2B. CO2C. SO2D. N26.厄尔尼诺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CO2剧增,为减缓之,最理想燃料是()A. 优质煤B. 天然气C. 汽油D. 氢气7.下列气体中,能显著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8.卤代烷烃曾用作冰箱制冷剂,但在高空中与某些气体发生反应,破坏臭氧层,而被逐渐淘汰.如氟氯甲烷(CF2Cl2)在高空中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②过程发生的变化是:Cl+O2→ClO+O2B. ③过程发生的变化是:ClO+O→Cl+O2C. Cl反复作用使O3不断转变为O2D. 氟氯甲烷是上述总反应的催化剂9.在地球上空10~50km的大气层中,集结着大量的臭氧分子(O3),形成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辐射的危害.但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以M代表其化学式),逸散到大气中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简示为:M+O3→MO+O2,MO+O→M+O2.据此判断“氟里昂”在破坏臭氧层的反应中是()A. 催化剂B. 还原剂C. 氧化剂D. 稳定剂10.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 生成物有三种C. 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 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11. 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C.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D.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12. 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随意大量燃放鞭炮B. 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C. 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 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13.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 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 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 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 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14. 下列不利于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做法是()A.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B. 道路洒水,空中喷雾C. 焚烧垃圾,扬尘作业D. 加快地铁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15. 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衣:废旧衣服回收在利用B. 食: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C. 住:清洁乡村,美丽贵港D. 行:能走不骑,能骑不开,少开多乘公交车16. 2015年娄底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爱护花草树木B. 随意排放废水C. 分类回收垃圾D. 绿色低碳出行17. 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盐城,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A. 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B. 鼓励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C. 禁止秸杆燃烧,减轻雾霾影响D.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18.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后,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最终达到相当于燃烧3000万吨煤产生的电量。

_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3水是常见的溶剂课堂同步练习

_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3水是常见的溶剂课堂同步练习

1.3水是常见的溶剂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 20℃时,10g 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食盐,所以食盐属于易溶物质D. 25℃时,向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 蔗糖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不变2.下列是关于调节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海洋水可以调节昼夜温差B. 生长素可以调节人的生长C. 温度可以调节许多物质的溶解性大小D. 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电路的电流大小3. 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①氧化钙②硝酸铵③浓盐酸④氯化钠.A. ②③B. ①②C. ①④D. ④②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A. 易溶物质B. 可溶物质C. 微溶物质D. 难溶物质5.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从甲到丙可以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6.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单质的是()A. 碘酒B. 汽水C. 食用醋D. 生理盐水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C. 酒精D. 花生油8.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9.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植物油C. 白糖D. 白酒10.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A. 均一、稳定的B. 澄清、透明的C. 久置不会分层D. 混合物1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 硝酸钾B. 硫酸铜C. 粉笔灰D. 食用油12.现代生活中的饮品各式各样,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A. 果汁B. 牛奶C. 矿泉水D. 豆浆二、填空题13.某5克物质(不含结晶水)溶于10克水中,得12克溶液,则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克.14.如图是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在整理知识时是十分有用的,请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

2020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2阳光的传播

2020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2阳光的传播

第2节__阳光的传播__第1课时光源阳光的直线传播[学生用书A26]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C)A.闪电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2.有下列各种光源:①太阳;②火炬;③白炽灯;④日光灯;⑤节能灯;⑥LED 光源。

其中属于冷光源的是(D)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⑥C.④⑤D.④⑤⑥3.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D)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4.小科在夜里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了一盏路灯,在路灯下,小科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D)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5.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B)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可以透过一切障碍物B.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光没有沿直线传播C.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一盏灯发出的光产生的影子能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明D.无影灯下没有影子,因为无影灯比普通灯亮得多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8.太阳光通过窗帘上的一个小孔射进房间后,在房间里形成了一个小圆斑。

下列关于小圆斑形成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C)A.射进来的太阳光形成一个圆斑,所以可以推断小孔也是圆形B.因为小孔是圆形的,所以成像的原因是小孔成像C.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像,所以像是圆形的D.无法判断9.__能自行发光的物体__叫做光源。

对地球来说,__太阳__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练习(第一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地下水 D.大气水
2.在地球的水量中,陆地水所占比例为()
A.96.5 % B. 3.5 % C.2.5 % D.0.3 %
3.夏天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

它的示数将会()
A、先降低,后升高到原来的位置;
B、降低,不再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升高,不再降低。

4.为确定风向,在手指上蘸些酒或水,竖立在空中,手指感到凉的一侧是()A.迎风一侧 B.背风一侧 C.侧风一侧 D.无法判断
5.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牛奶 C.碘酒 D.啤酒
6.根据水的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包含氢气和氧气 B.水是不纯净的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将来人类可以从水中获得氢气和氧气7.主要是由于水污染而产生的现象是()
A.河中的鱼稀少或绝迹 B.河流断流或干枯
C.城市地表逐渐下沉 D.水土流失
8.下列各种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A.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 B.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不用含磷洗衣粉 D.任意堆放垃圾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凡是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10.下面农作物种子中含水量最大的是()
A.芝麻 B.玉米 C.大豆 D.油菜子
11.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后,温度下降()
A.氢氧化钠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
1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氢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氮气1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断水比断粮更严重。

C.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D.人体内的水约占人体总质量的60% 14.下列物质中混合所得的液体中,不能确定溶质的是()
A.食盐和水 B.蔗糖和水 C.松香和水 D.洒精和乙醚15.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给0。

C的冰加热,冰会融化成水 B、常温下放在容器中的水减少是蒸发现象
C、标准大气压下100。

C的水蒸气冷却后变成水
D、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凝华现象16.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会放出热
C.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17.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见冰棒在冒“白气”,其原因是()
A、冰棒融化产生的小水滴
B、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滴
D、冰棒熔化后蒸发产能的水蒸气
1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
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19、下列事例中,减慢蒸发的是()
A、塑料大棚中的土地比较湿润
B、将粮食摊开晾
C、扇扇子感到凉快
D、锅中加热的水干的快
20、欲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溶质
B、增加溶剂
C、升高温度
D、加入同温度的氯化钾饱和溶液
21、夏天的中午,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凉,而岸上的人却感觉特别热,原因是
()A.岸上的人穿的多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水蒸发要从人体上吸热
C、水中的温度低
D、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水蒸发要从人体上放热
22、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机器所包含的物理道理,说法错误
的是()
A.地湿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看到灯丝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
2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非常浓的溶液
B、非常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4、目前有些厕所安装了热风干手机,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
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25、下图溶解度曲线,能表示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一直增大的是一步()
26、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
盆放在房子里,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二、填空题
1.根据水的存在状态把水分成______水,______水和______水。

2.在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和。

(填物态变化名称)3.水的密度为,读作,其表示的意义为。

4.液体的汽化可分为和两种方式。

其中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是。

5.检验水的存在可用无水的硫酸铜或无水的氯化钴,如果无水的硫酸铜变色,或无水的氯化钴变色,说明有水存在。

6.托盘天平是实验用于测物体的仪器,量筒是用于测量的仪器.7.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 kg/m3,4.8×105mg= kg。

8.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珠和_______生成的小
冰晶所形成的。

9.如右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它
的熔点是0C;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__分钟的时间;在
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
_____________
10 .如图14-3所示,A、B、C分别表示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

①在t3℃时,3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②_______℃时,B和C的溶解度相同。

11.在50克水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
名称是,溶液的质量为克,溶质= 克。

12
13.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是洲,我们宁波属湿润区的带。

14.当水体的污染物超过它的能力,就会造成污染。

15.南水北调把水送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三.绘图题
1、用扇形图来表示下列比例:在图中将圆分成三部分,
用不同的符号将淡水中的冰川(占68.7%)、地下水(占30%)、其
他(占1.3%)表示在圆中
2、固体荼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熔化,下表是荼熔化实验的数据记录表:请你画出它的
熔化曲线。

温度
(℃)
时间(min )
四、提高题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00 Kg / m 3,那么1 m 3的铁的质量是 千克,78千克的铁所占体积为 m 3。

2.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那么在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 克食盐;现有7.2克食盐要全部溶解至少需水 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