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终审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笔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笔记一、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 第1课: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决策的过程。
- 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 教学过程。
-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学校课外活动的图片,如跳绳、踢毽子、打篮球等,提问学生想知道每个活动有多少同学参加吗?引出数据收集的话题。
- 新授。
- 教师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为例进行讲解。
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知道大家最喜欢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可以一个一个地问同学。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记录方法,用“正”字来记录每个同学的回答。
例如,有一个同学说喜欢跳绳,就在跳绳对应的地方画一笔,当有5个同学喜欢跳绳时,就写成一个“正”字。
- 在收集完数据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
统计表的表头分别是“活动项目”和“人数”,然后将跳绳、踢毽子、打篮球等活动项目对应的人数填写进去。
- 练习。
-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调查问题,如“你最喜欢的颜色”,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调查,并用“正”字记录,然后整理成统计表。
- 课堂小结。
- 教师强调数据收集整理的步骤:确定调查对象和内容、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如调查法)、用“正”字等方法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到统计表中。
2. 第2课: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 教学过程。
- 导入。
- 教师展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关于“最喜欢的颜色”的统计表,提问学生从这个表中能知道什么。
- 新授。
- 教师以一个关于班级同学一周内吃水果情况的统计表为例。
统计表中列出了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以及对应的吃这些水果的人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问题,如“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吃苹果的人数比吃香蕉的人数多多少?”等。
-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例如,根据这个星期吃水果的情况,预测下星期学校食堂应该多准备哪种水果。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理解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理解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年级听课记录数学

二年级听课记录数学一、听课基本信息。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 授课内容:[章节名称,例如“100以内的加减法”]二、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篮子小棒。
老师说:“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玩个小棒的游戏好不好呀?”小朋友们都特别兴奋,眼睛亮晶晶的,大声说:“好!”老师就像个魔法大师一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呢。
- 老师接着说:“我先给大家出个小问题哦。
假如我有10根小棒,又拿来了5根,那我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呀?”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有个小朋友还没等老师点名就大声说:“15根!”老师笑着说:“对啦,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呀?”这个小朋友有点害羞地说:“10加上5就是15呀。
”老师表扬他说:“真聪明!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更多关于小棒的数学知识哦。
”2. 新授(20分钟)- 老师开始在黑板上画小棒图,一边画一边说:“小朋友们,咱们现在用小棒来表示数字。
比如说1捆小棒是10根,那2捆小棒是多少根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20根!”老师又在2捆小棒旁边画了3根小棒,问:“那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这时候有些小朋友有点迷糊了,皱着小眉头。
老师就引导说:“咱们先看整捆的小棒,有2捆就是20根,再加上单独的3根,那一共就是……”这时候有个机灵的小朋友举手说:“23根!”老师特别高兴,给这个小朋友奖励了一个小贴纸,说:“太棒了!那如果我有35根小棒,拿走5根,还剩多少根呢?”然后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3捆小棒和5根小棒,再划掉5根小棒的图。
好多小朋友都开始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画小棒来计算,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举手回答:“30根!”老师问:“你是怎么算的呀?”小朋友说:“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拿走5个一,就剩下3个十了,就是30。
”老师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得又清楚又准确,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哦。
”-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小朋友老是走神,老师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小声地说:“小朋友,要认真听讲哦,小棒可有趣啦。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第七周期:钫镭锕----很简单了~就是----防雷啊!
★以上是个人背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以前在一个什么超常记忆里面学的~至于简写的英文要怎么背现在还未研究过~大家也不妨来讨论讨论~或许有更好的办法~^_^碳是C、磷是P、铅的符号是Pb Cu铜、Ca钙、钨的符号W H氢、S硫、硅的符号Si金Au、银Ag、镁的符号Mg钠Na、氖Ne、汞的符号Hg硼是B、钡Ba、铁的符号Fe锌Zn、锰Mn、锡的符号Sn钾是K、碘是I、氟的符号是F氧是O、氮是N、溴的符号是Br Al铝、Cl氯、钅弟的符号Sb第一周期:氢氦----侵害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流露绿牙)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嫁改康太反革命铁钴镍铜锌镓锗----铁姑捏痛新嫁者砷硒溴氪----生气休克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如此一告你钼锝钌----不得了铑钯银镉铟锡锑----老把银哥印西堤碲碘氙----地点仙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2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
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二、新授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师:一共有几个果子?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
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分享一下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吧!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课人:xxx时间:20xx.9.21 ,上午第二节地点:五小多媒体教室教学设计:一、复习1、口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
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35+37=?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
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听课有感: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
课记录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
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
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