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精编高中生物曲线图专题复习总结(经典版)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图像图形曲线表格分析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图像图形曲线表格分析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0.4
0.6
81
56
0.6
0.4
98
32
0.8
0.2
105 13
例3:下表是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热带雨 温带草 温带落叶 北方针叶 冻





净光合生产
(t·ha-
50
7.5
11.5
1·y-1)
7.5
1.5
枯叶输入
(t·ha-
45
6.0
10.0
是单向的
3.饼图: 饼图最主要的用于反映各成分所占比例关系(例题略) 4.柱形图和条形图: ※要认真读图,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要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联系相关基础知识进 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
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上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
※用生物专业术语准确描述图形的含义
※用生物学知识准确描述各部分、各环节、 各步骤的关系
例1: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 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
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
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 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
1.种群数量-时间 (在无环境阻力时) 2.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总数 -时间 3.二分裂产生的细菌总数- 时间
1.杂合子数量-杂合体自交 代数 2.无氧呼吸-氧浓度 3.可再利用元素-叶龄 4.恒温动物耗氧量-温度 5.早期胚胎细胞体积-细胞 数目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二图表分析题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二图表分析题

专题二曲线、柱形图和表格题一、解题方法及例析(一)曲线图题坐标曲线题实质就是借助曲线、折线或直线来分析解释生命活动中某些现象、原理和规律。

通常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解此类试题的一般方法:(1)先仔细阅读题干,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坐标曲线,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键,也就是纵、横坐标各代表什么意思,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找出关键的数,即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顶点、交叉点和终点).这些特殊的点各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3)分析坐标曲线的形,即变化趋势及其含义,如每一曲线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曲线是怎样升降的?为什么升?为什么降?与此曲线代表的生命现象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相关的?谁是因?谁是果?主要原因又是什么?(4)总结规律,做出解答。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或者说明了“横轴”对“纵轴”的什么影响,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的语言。

【例1】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数量。

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生理过程和森林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A.吸收矿质元素的量,8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4C.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6D.蒸腾作用失水量,2[答案] C[解析] 设叶面积指数为6所对应的光合作用实际量变化曲线的点为A,所对应的干物质量变化曲线的点为B。

由图可知,达到A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实际量不再增加。

OB段,干物质量不断增加,到达B点后,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因呼吸作用不断加强,干物质量不仅不再增加,反而下降。

因此,叶面积指数为6时,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时期。

(二)表格题表格类选择题中常见的表格图有两种,一种是对现象或过程的分析,另一种是对数据的分析。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曲线坐标名师精编课件全国通用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曲线坐标名师精编课件全国通用

时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D
相 对
XE F
B曲线

Y
A曲线
( B)
Z
ab C
O2浓度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例8:下图为植物在恒定光照下光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条曲线。
度(mol/L)之间的关系的是( C )
DNA
DNA






DNA
溶 解 度
A 0.14 NaCl浓度
DNA
溶 解 度
0.14
B
NaCl浓度
0.14 NaCl浓度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0.14 NaCl浓度
例2:下列图示中能反映DNA析出量与NaCl溶液浓
度(mol/L)之间的关系的是( B )
DNA
DNA

A.叶绿素的含量 C.Ca2+的含量
叶龄
B.K+的含量 D.单位时间内光合
作用生成量
例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出动物组织内 ATP的生成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的关系为:
( B)
ATP
ATP
ATP
ATP












0 O2供应量 0 O2供应量 0 O2供应量 0 O2供应量
A
B
C
D
例7、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

最新高中生物:生物坐标曲线图专题复习

最新高中生物:生物坐标曲线图专题复习

最新高中生物:生物坐标曲线图专题复习坐标曲线题可以考查多个知识点,涉及到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坐标曲线题具有情景新、重能力、区分度高的特点。

解题时,严格按照“三看”要求识图。

一看坐标轴:横轴、纵轴代表什么变量?二看曲线的变化趋势:①上升(直线上升,逐渐上升)?②下降(直线下降,逐渐下降)?③还是保持稳定?④先上升后下降?先下降后上升?三看关键点:①曲线的起点、终点;②曲线的交点(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与纵轴的交点、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③曲线的顶点、转折点、最低点等。

一、解题突破口──分析坐标轴和一些特殊点的生物学含义(一)坐标轴的含义下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

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乙图中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B.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C.由图乙中细胞分裂方式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D.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解析:图1中曲线与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极相似,实际上BC段对应的是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2个DNA分子)的时期,也就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或者是减数分裂的减Ⅰ前期至减Ⅱ中期,DE段为每个染色体只有1个DNA 分子的时期。

答案D。

(二)起始点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在蒸馏水、0.3mol·L-1的蔗糖溶液和0.5mol·L-1的尿素溶液中,观察其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的曲线中A、B、C表示的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在蔗糖溶液中的是;在尿素溶液中的是。

解析:细胞的起始体积为1,曲线A的细胞体积比原来的大,呈吸水状态,表示浸在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低的蒸馏水中;曲线B的细胞体积先变小后又恢复到与原体积一样,表示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是浸入尿素中的结果;曲线C的细胞体积比原来的小,呈失水状态,表示细胞处于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高的蔗糖溶液中。

答案A;C;B。

(三)顶点从海洋的不同深度采集到四种类型浮游植物(Ⅰ、Ⅱ、Ⅲ、Ⅳ),测定每种类型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效率,如图所示,在最深的海域采集到的应是()A.Ⅰ B.ⅡC.Ⅲ D.Ⅳ解析:海洋中水深不同,生活的藻类也不同,因为水层深度可以改变光照强度和光质。

高中生物坐标曲线图表类专题复习公开课PPT课件

高中生物坐标曲线图表类专题复习公开课PPT课件

二、明点
3. 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 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 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
点的选项是 (D)
A.若a点在a,b点b2时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三、析线
2、描点(找最高点)
3、绘图(宽度相同、高度准确,注明各图代表的
名称)
数100 量 (80 % )60
甲拟谷盗 乙拟谷盗
40
20
0
湿冷 干冷 湿温 干温 湿热 干热 环境条件
两种拟谷盗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量百分比
归纳总结
三:调查记录表的设计
1.标题:关于…的调查记录表 2.表头 行:分组或编号 列:调查对象、观察指标或表现型 3.调查结果
复习专题课件
坐标曲线、图表类试题及解题策略
【一】坐标曲线类试题及解题策略
知识网络构建
一、识标
1.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作用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 C)
C 2.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C.甲图在DE段 D.丙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2:1
a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b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请简述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先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 摇匀;再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最后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
(3)实验过程中,试管1、2还要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其目的 是 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对颜色的观察 。

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曲线图专题

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曲线图专题

课题1:蛋白质分泌过程相关图示的解读出处:必修1P48①图甲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图甲表明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从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化可推知,分泌小泡来自高尔基体。

②图乙和图丙都表示膜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内质网面积减小,高尔基体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但最终内质网和细胞膜面积将恢复到原来状态,原因内质网和细胞膜是直接联系的),只是图乙表示的是前后两个时间点,而图丙表示的是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

在上述过程中,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的成分均实现了更新。

课题2:探究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分析出处:必修1P70-72课题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出处:必修1P78-85①酶的作用原理②酶的高效性③酶的专一性①:a.酶只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不作反应物,不提供能量。

②:a.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b.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c.因此,酶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③:a.酶A催化底物参加反应;b.酶B不催化底物参加反应。

④探究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图A:低温只是抑制酶活性,温度升高可恢复;(故:低温下,曲线不与横坐标相交);高温使酶失活,降低温度不可恢复。

(故:高温下,曲线将与横坐标相交)。

图B:过酸过碱均会使酶失活,调整到最适pH,不可恢复;(故:过酸过碱时,曲线将与横坐标相交)图C: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图D:0—a,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受制因素:底物浓度;a之后,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受制因素:酶的数量。

图E: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时,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比;底物有限时,0—a,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受制因素:酶浓度;a之后,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受制因素:底物浓度。

课题4: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出处:必修1P91-95 温度O2含水量CO2浓度温度:①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a.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b.超过最适温度时,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细胞呼吸受到抑制;c.低于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到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精编高中生物曲线图专题复习总结(经典版) 1 / 5 精编高中生物曲线图专题复习 曲线图 (1)识图:识图的关键是三看(既识标、明点、析线)。 ①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自变量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②看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了什么生物学意义。 ③看曲线的走势(走向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变化等)及其含义。 (2)析图 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联想:通过联想,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析图〗解题策略 1、联想: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找准理论原理。 2、信息转换: 对坐标轴或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转换,转换成自己较熟悉的形式,类似于“同等变形”。通过信息转换,将自变量(横坐标)与因变量(纵坐标)真正“挂上钩”。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化繁为简: 如果有多条曲线,可能会有多个自变量。可进行“分别分析”(先单独分析其中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再单独分析第二个自变量);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分别分析”时逐一分析每条曲线,或做出必要的“辅助线”。

(1)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达到最大;以后稳定不变。 (3)〖说图〗答题策略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在充分识图、析图基础上扣题作答。 2、运用生物学理论原理,正确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根据曲线的变化情况,将曲线分成若干段,分别叙述,防止缺漏或混为一谈。 4、要用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尽量运用课本上的语句表达,或对课本语句作适当修改后运用。 5、用词要恰当:可从题干中分析要用的词,或根据曲线的变化情况确定要用的词。如: 促进、抑制; 正比、反比(定量,有一具体的斜率) 正相关、负相关(定性,无具体的斜率) 加强、减弱;过强;过快;“逐渐……”等, 对这些词要用心比较,领悟其中的差异。 6、语言简炼、流畅,突出重点和得分点,不拖泥带水。书写工整清晰,不乱涂乱改,无错2014精编高中生物曲线图专题复习总结(经典版) 2 / 5 别字。 (4)用图 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用图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与培养)。 联想:通过联想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迁移: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 应用: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5) 构图:文字信息转变成坐标曲线 构建坐标曲线图的原则:抓住“二标一线一名称”。“二标”,即横、纵坐标的表达含义、刻度和单位;“一线”,即曲线的变化走势,特别应抓住曲线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一名称”,即要准确命名“坐标曲线图”。 一看坐标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 二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①上升(直线上升,逐渐上升)?②下降(直线下降,逐渐下降)? ③还是保持稳定?④先上升后下降?先下降后上升? 三看关键点: ①曲线的起点、终点; ②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与纵轴的交点、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 ③曲线的顶点、转折点、最低点等。 1、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B.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性个体,而B点时,害虫存在抗药性个体 C.丙图表示肠脂肪酶受pH影响的示意图 D.丁图曲线A点时,人的胰岛A细胞兴奋性增强,胰岛B细胞的兴奋性随后增强 2.下列对有关图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阶段的淋巴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中都有图2a中的①②③ B.图2b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C.图2c是某狗的尿液中Na+、K+和尿素浓度变化,其中在a时给该狗注射的某种物质最可能是胰岛素 D.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与氧气浓度变化的关系可由图2d来表示 3. 在淡水池中,若只有金鱼藻生存,则下图曲线中最能代表池水中CO2浓度变化的是

A B C 2014精编高中生物曲线图专题复习总结(经典版)

3 / 5

4、针、阔叶林混交,对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逐年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行榉存

有量的比值记作Y值,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马尾松与山毛榉存在竞争关 系 B.a、d年份的优势种分别是山毛榉和马尾松 C.根据曲线能推出结论:混交林中的山毛榉比马尾松更适应当地的环境 D.混交后的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 5.关于下图及其表述的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a曲线表示玉米离体叶片光下利用14CO2进行光合作用时14C含量变化的情况 B.图b曲线表示酵母菌随氧气浓度增加产生CO2的浓度变化的情况

C.图c曲线表示生态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 D.图d曲线表示小鼠由30℃→10℃环境耗氧气量变化情况

6.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 . 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 .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 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7.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二中(1)、(2)、 (3)、 (4)所发生的生理结果相对应的选项是( )

a b c d e Y值

时间 b e a h d c g f CO2 释 放

CO2 吸 收

(1) (2) (3) (4) 叶绿体 线粒体 O2 CO2 叶绿体 线粒体 CO2 O2 叶绿体 线粒体 O2 CO2 CO2 O2 O2 CO2 叶绿体

线粒体 O2 CO2

图一 图二 2014精编高中生物曲线图专题复习总结(经典版) 4 / 5 A. d e f g B. d c b a C. e g a h D. f c b d 8.在群落发展过程中,群落中一些种群兴旺了,一些种群衰落以至 消失了。群落的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 变化称为演替。下图为从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 变化曲线。它们表示的是 A.I曲线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Ⅱ曲线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重量) B.I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Ⅱ表示草本植物的各类数量 C.I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Ⅱ表示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I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Ⅱ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9.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动物A和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将它们置于某一相对独立的环 境并通过实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A、B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作为被捕食者,营养级较低,所含总能量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故总个体数较多 B.B的突然增加,A会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而B由于缺乏食物也会减少 C.物种B在第7d时比在第90d时能量传递效率高 D.在实验条件下两者分别在116d和120d后死亡,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也是如此 11.(上海高考题)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下图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Y和Z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的关系。 (1)图中X1、X2、X3的差异是由于某种原因 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所导致。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由X3增加为X1,最常采取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是 。 (2)图中Y1、Y2、Y3的差异是由于 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所致。 (3)图中Z1、Z2、Z3的差异表现在光合作用中 反应的不同,如果Z因素代表植物生长发育期,则代表幼苗期、营养生长和现蕾开花期的曲线依次是 2014精编高中生物曲线图专题复习总结(经典版) 5 / 5 12.右图是一坐标曲线图,据图回答: (1).若纵坐标代表一个初级消费者种群,横坐标代表时间,那么出现AB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纵坐标代表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那么B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值表示 。

(3).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正常人饭后的时间,从糖代谢的角度考虑,出现BC段的原因是 。 (4).若纵坐标代表植物某一器官的生长情况,横坐标代表生长素浓度的变化,那么,该图反映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

曲线图 1---10 BCCBB CBAAD 11.二氧化碳和温度 暗反应 施放干冰,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燃烧柴草)或适当升温 光波长(或光质) 光反应 光反应和暗 Z3、Z2、Z1

12.(1)食物丰富,天敌较少,气候条件适宜 (2)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3)C6H12O6

氧化分解;C6H12O6转变成肝糖元、肌糖元、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