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公式汇总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归纳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归纳一、力学公式。
1. 速度公式。
- v = (s)/(t),其中v表示速度(单位:m/s),s表示路程(单位:m),t表示时间(单位:s)。
- 变形公式:s=vt,t=(s)/(v)。
2. 密度公式。
- ρ=(m)/(V),其中ρ表示密度(单位:kg/m^3),m表示质量(单位:kg),V表示体积(单位:m^3)。
- 变形公式:m = ρ V,V=(m)/(ρ)。
3. 重力公式。
- G = mg,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N),m表示质量(单位:kg),g = 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N/kg)。
4. 压强公式。
- 固体压强:p=(F)/(S),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Pa),F表示压力(单位: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m^2)。
- 液体压强:p=ρ gh,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kg/m^3),g = 9.8N/kg,h 表示液体深度(单位:m)。
5. 浮力公式。
- 称重法:F_浮=G - F,其中F_浮表示浮力(单位:N),G表示物体重力(单位:N),F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单位:N)。
- 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gV_排,其中G_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单位:N),ρ_液表示液体密度(单位:kg/m^3),V_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m^3)。
- 漂浮或悬浮时:F_浮=G。
6. 功的公式。
- W = Fs,其中W表示功(单位:J),F表示力(单位:N),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m)。
7. 功率公式。
- P=(W)/(t),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W),W表示功(单位:J),t表示时间(单位:s)。
-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P = Fv(F为牵引力,v为速度)。
二、热学公式。
1. 热量计算公式(比热容)- Q = cmΔ t,其中Q表示热量(单位:J),c表示比热容(单位:J/(kg·^∘C)),m表示质量(单位:kg),Δ t表示温度变化量(单位:^∘C)。
八年级物理所有公式整理

八年级物理所有公式整理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物理常用的公式整理:
1. 速度(v) = 距离(d)/ 时间(t)
2. 加速度(a)= 变化的速度(Δv)/ 时间(t)
3. 动力(F)= 质量(m)× 加速度(a)
4. 动能(KE)= 1/2 × 质量(m)× 速度(v)²
5. 功(W)= 力(F)× 距离(d)× cosθ(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
6. 机械效率(η)= 有用功(W)/ 总功(W)
7. 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8. 压力(P)= 力(F)/ 面积(A)
9. 弹性势能(PE)= 1/2 × 弹性系数(k)× 形变(x)²
10. 电流(I)= 电荷(Q)/ 时间(t)
11. 电阻(R)= 电压(V)/ 电流(I)
12. 电功率(P)= 电流(I)× 电压(V)
13. 阻力(Fr)= 动摩擦系数(μ)× 受力物体的重力(mg)
14. 电能(PE)= 电荷(Q)× 电压(V)
15. 波速(v)= 波长(λ)× 频率(f)
16. 应力(σ)= 力(F)/ 面积(A)
17. 变形(ε)= 形变(ΔL)/ 原始长度(L0)
这些是常见的物理公式,但是请注意在使用公式时要结合具体问题
进行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1. 力的公式:F=ma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力的大小。
2. 动能公式:E=1/2mv²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能的大小。
3. 动量公式:p=mv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量的大小。
4. 动量定理:FΔt=ΔpF表示力,Δt表示时间间隔,Δp表示动量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5. 动能定理:W=ΔE=FdW表示功,ΔE表示动能的变化量,F表示力,d表示位移。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6. 万有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F表示引力,m₁和m₂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
该公式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 热量公式:Q=mcΔT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以及温度变化量有关。
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ΔU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做功的能量。
该公式表明,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功的能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ΔS表示熵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任何封闭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1. 光速公式:c=λν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ν表示频率。
该公式表明,光速与波长和频率成正比。
2.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该公式表明,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备考神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备考神器)着眼基础,脚踏实地,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速度公式:V=S/t (S为路程,t为时间)1m/s=3.6km/h平均速度公式:V=V总/t总火车完全通过隧道公式:S=S火车+S隧道或 S=S隧道-S 火车密度公式:ρ=m/V压强公式:P=F/A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公式:S=S隧道-S火车重力公式:G=mg (g=9.8N/kg)液体压强公式:P=ρgh(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压在水平面上时N=G=mg)滑动摩擦力公式:Fs=μN(静=动,动力变大静摩擦力也变大)若是规则物体压在水平面,P=ρ物gh浮力计算公式:1.称重法:F浮=G-F拉力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3.原理法:F浮=F上-F下4.平衡法:F浮=G物(漂浮或悬浮)若为均匀的实心物体则:ρ物>ρ液下沉,ρ物=ρ液悬浮,ρ物<ρ浮杠杆平衡条件公式:当滑轮组竖直装配时:F拉=G物(不计动滑轮重及绳重和摩擦力)当滑轮组非竖直装配时(克服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拉):F拉=1/f(不计滑轮重)滑轮组公式(不计摩擦力和绳重):F拉=(G物+G动)/nS=nh液上浮(最终漂浮)功公式:W=Fs=Pt功率公式:P=W/t=FV机械效率公式(为比值):η=W有用/W总×100%当滑轮组竖直装配时(不计摩擦力和绳重):η=GG×100%/(FnG+G动)当滑轮组非竖直装配时:η=f×100%/Fn额外功公式(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摩擦力时):W额外=G 动h动能公式:E动=mv²/2斜面公式:W额外=fs(摩擦力乘斜面长)=FS-Gh杠杆公式:克服自身重力吸热公式:Q吸=cm(t-t)放热公式:Q放=cm(t-t)合并成:Q=cm△t燃料燃烧公式:Q放=mq或Q放=Vq炉子烧水效率公式:η=1-mv²/2Q吸重力势能公式:E重=mgh文章中存在的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已经被删除,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各种能量转换的效率。
江苏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江苏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力和压强:1. 力的定义和测量: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位是牛顿(N)。
力的测量使用弹簧秤或天平。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时,可以使用正多边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合力。
力的分解可以使用分解力的方法进行。
3. 力的平衡:当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有静平衡和动平衡之分。
4.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它的计算公式为P=F/A,其中F是力,A是受力面积。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F=ma,其中F 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的高度。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能量的转化与损失: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光能等。
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总能量是守恒的,但有一部分能量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称为能量损失。
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对电流流动的阻力。
3.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描述,公式为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4.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五、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传播特性: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
苏教版初二物理公式总结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3、速度(m/s):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注: 1米/秒=3.6千米/时
4、密度(kg/ m3)定义式ρ=m/V漂浮物体ρ物=(V浸/V物)·ρ液
下沉物体ρ物=G物ρ液/(G物-G视)
5、重力(N): G=mg重力常数g=9.8牛/千克≈牛/千克
6、浮力(N)公式法:F浮=ρ液gV排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
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速度公式:t s v =v st = 、vt s = 密度公式:m V ρ=mV ρ= 、m V ρ= 重力公式:G mg = Gm g=压强公式:F P S = FS P= 、F PS = 浮力计算:称重法:F G F =-浮阿基米德原理:=F G V g ρ=浮排液液排 漂浮或悬浮:F G =浮物体的浮沉条件: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G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杠杆的平衡条件:2211l F l F = 功的公式:Fs W = 功率的公式:tWP =推导:Fv P = 机械效率的公式:00100⨯=总有用W W η 额外有用总W W W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不计绳重、摩擦)nG G F 动+=nh s = 物nv v =Gh W =有用 Fs W =总 h G W 动额外=用斜面提升物体:使用斜面省力但不省功(任何机械都不省功)Gh W =有用 Fs W =总 fs W =额外)(0t t cm Q -=吸 )(0t t cm Q -=放 mq Q =放或Vq Q =放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fv λ=电学公式汇总I 表示电流,单位A U 表示电压,单位V R 表示电阻,单位Ω 欧姆定律:I=U U=IR R=UP 表示电功率,单位W kW t 表示时间,单位s h Q 表示电热,单位JI=U PR=PU 2。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公式速度(v)=距离(s)/时间(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变化的速度(Δv)/时间(t)3.动能公式动能(KE)=1/2x质量(m)x速度²(v²)4.力的公式力(F)=质量(m)x加速度(a)5.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x加速度(a)6.功的公式功(W)= 力(F)x 距离(s)x 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7.功率公式功率(P)=功(W)/时间(t)8.电流公式电流(I)=电荷(Q)/时间(t)9.电阻公式电阻(R)=电压(V)/电流(I)10.欧姆定律电压(V)=电流(I)x电阻(R)11.功率公式(电路中)功率(P)=电压(V)x电流(I)12.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摩擦系数(μ)x法向压力(N)13.密度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14.单位换算公式1千米(km)= 1000米(m)1米(m)= 100厘米(cm)1千克(kg)= 1000克(g)1克(g)= 1000毫克(mg)15.聚焦公式1/焦距(f)=1/物距(u)+1/像距(v)16.放大率公式放大率(A)=图像的高度(Hi)/物体的高度(Ho)=像距(v)/物距(u)17.势能公式势能(PE)=质量(m)x重力加速度(g)x高度(h)18.电能公式电能(E)=电压(V)x电荷(Q)19.压力公式压力(P)=力(F)/面积(A)20.密闭恒温定律初态气体的压强(P1)x初态气体的体积(V1)=终态气体的压强(P2)x终态气体的体积(V2)21.声速公式声速(v)=频率(f)x波长(λ)22.密度公式(声音传播)声速(v)=传播介质的弹性模量(E)/传播介质的密度(ρ)23.折射公式折射率(n)=入射介质的光速(c1)/折射介质的光速(c2)=入射角(θ1)/折射角(θ2)24.拉伸形变公式应变(ε)=变化的长度(Δl)/原始长度(l0)25.机械功公式机械功(W)= 力(F)x 位移(s)x cosθ (θ为力建和位移间的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公式汇总
归纳一:
序号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1机械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的速度有关势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0,但内能不可能为02功
W=FS=Pt
1J=1N·m=1W·s
做功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3功率
P=W/t=Fυ
1KW=103W,
1MW=103KW
υ为平均速度4有用功
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平移动)=W总-W额=ηW总5额外功
W额=W总-W有=G动滑轮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6总功
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W额/(1-η)7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100%定义式η=G/(nF)×100%
=G物/(G物+G动)×100%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8电流
I=Q/t(定义式)I=U/R(欧姆定律)9电功
W=UIt=UQ=Pt
=I2Rt=U2t/R
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P=W/t=UI
=I2R=U2R
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0热量
Q=Cm△t(发生热传递时)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不计热损Q吸=Q放;
C水=4.2×103J/(Kg.℃)
表示:1Kg的水上升(或下降)1℃,需吸收(或放出)4.2×103J 的热Q=qm(固态或液态燃料)
=qV(气态燃料)
q:燃料的热值
定义:完全燃烧1Kg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
电热
Q=I2Rt
=UIt=U2t/R=Pt=uQ/(Q/:为电量)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1炉效
η=Q有/Q总×100%定义式
归纳二:
电路中基本电量的关系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电流I1=I2=...
I=I1+I2+...电压U=U1+U2+...
U1=U2=...电阻R=R1+R2+...
R=nR0(n个等值电阻R0串联)
1/R=1/R1+1/R2+...
R=R1R2/(R1+R2)
(两个电阻并联)
R=R0/n(n个等值电阻R0并联)分压U1∶U2=R1∶R2分流I1∶I2=R2∶R1W1/W2=P1/P2=Q1/Q2
=U1/U2=R1/R2
W1/W2=P1/P2=Q1/Q2
=I1/I2=R2/R1
W=W1+W2+...+WnP=P1+P2+...+PnQ=Q1+Q2+...+Qn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成像性质应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象像距υ同侧异侧u>2f 倒立缩小实像2f>υ>f异侧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υ=2f异侧2f>u>f倒立放大实像υ>2f异侧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象无同侧放大镜像、物移动时的变化规律< style="clear: non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top: 0px; overflow: visible;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top: 0px; table-layout: auto; width: auto; word-break: break-all;" p=""></f正立放大虚象无同
侧放大镜像、物移动时的变化规律<>
凸透镜成实象时,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小(大),像变小(大)凸透镜成虚象时,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大(小),像变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