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水稻缺素症诊断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作物缺素症状田间识别,附相应措施

如何进行作物缺素症状田间识别,附相应措施

如何进行作物缺素症状田间识别,附相应措施回答1、缺氮:植矮小瘦弱,老叶发黄失绿,并且会逐渐向上扩展。

2、缺硫:植株生长慢,叶脉和叶肉开始失色,全株叶片为淡黄绿色。

3、缺铁:顶端失绿,叶片、叶脉间失绿黄化,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坏死斑,植株逐渐枯死。

4、缺锌:节间缩短,植株矮小,叶片生长受阻,新叶呈灰绿色。

5、缺钼:植株矮小,出现杯状叶、尾状叶。

6、缺铜:茎秆开裂,顶枯,幼叶褪绿或坏死,叶尖枯死。

一、如何进行作物缺素症状田间识别1、缺氮(1)老叶开始发黄失绿,之后慢慢向上扩展。

(2)植矮小瘦弱,果实小且较少,颜色淡。

2、缺硫(1)植株的生长速度较慢,叶脉、叶肉出现失色情况。

(2)全株叶片呈淡黄绿色,严重缺素时老叶变成黄白色。

3、缺铁(1)顶端幼嫩部分失绿,叶片、叶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依旧呈深绿色。

(2)双子叶作物的叶片出现网状花纹,单子叶作物的叶片出现条纹花纹。

(3)情况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坏死斑,植株也会慢慢枯死。

4、缺锌(1)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叶片生长受阻,但会长出小叶。

(2)新叶呈灰绿色、黄白色,中脉附近出现失绿情况。

5、缺钼(1)植株矮小,生长不良。

(2)叶片变为杯状叶、尾状叶、黄斑叶。

6、缺铜(1)植株枯顶,茎秆开裂,果实较小。

(2)幼叶褪绿、坏死、畸形,叶尖枯死。

7、缺锰嫩叶失绿发黄,叶脉、叶面周围呈绿色,脉纹清晰。

二、作物缺素相应措施1、缺氮亩施尿素7.5-10公斤,或用0.5-1%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雾。

2、缺硫亩施硫酸铵10公斤,或过磷酸钙20公斤。

3、缺铁每亩地用50-75公斤0.2-0.5%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缺锌亩施硫酸锌1公斤,或亩用50-75公斤0.1-0.2%硫酸锌溶液进行喷雾,连喷2-3次,喷施时可添加0.2%熟石灰(调整酸碱度),避免蔬菜被灼伤。

5、缺钼叶面喷施0.05-0.1%钼酸铵溶液,连喷1-2次。

6、缺铜每亩地用50-75公斤0.02-0.04%硫酸铜溶液进行叶面喷雾。

水稻缺素症的诊断及预防

水稻缺素症的诊断及预防

水稻缺素症的诊断及预防作者:王紫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第11期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从土壤里吸取多种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

这些营养元素即氮、磷、钾、硅、镁、钙、硫、铁、锌、锰、硼、铜、钼和氯。

水稻如果缺乏任何一种或者几种营养元素,在外部形态上就会表现出特有的病状,这种病状就叫做缺素症,水稻得了缺素症,植株就会生长发育不良,叶黄株瘦、穗小粒轻,导致减产,严重时甚至基本无收。

一、缺素症状诊断1、缺钙:植株矮,组织老化,病症先发生于根及地上幼嫩部分,植株呈现未老先衰。

幼叶卷曲、干枯。

定型的新生叶片前端及叶缘枯黄,老叶仍保持绿色,结实少,秕粒多。

2、缺硫:返青慢,不分蘖或分蘖少,植株瘦矮,叶片薄,幼叶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尖有水浸状的圆形褐色斑点,叶尖焦枯,根系呈暗褐色,白根少,生育期延迟。

3、缺氮:缺氮症状首先出现在主茎的下位叶,以后逐渐向上部发展。

症状表现为叶色从叶尖开始由绿变黄,沿中脉呈倒“v”字型向叶基部扩展,直至全叶失绿,枯黄,上部绿叶少,叶片小、窄、直立:分蘖少或无分蘖,稻株下部枯叶多,不封行或迟封行,穗小粒少。

4、缺磷:缺磷症状首先出现在主茎的下位叶,以后逐渐向上部发展。

症状表现为先下位叶呈暗绿色,逐渐向上位叶发展,继而老叶枯黄,严重时下位叶纵向卷缩,叶面上有青紫褐色或赤褐色斑点;植株长势与正常情况下差异不明显,但叶片直立,细窄,缺磷僵苗是苗期常见生理病害之一,表现为栽后生长缓慢,株型直立,不分蘖或小分蘖,群众称为“一柱香”,缺磷除土壤供磷不足外,低温与阴湿的气候条件也是诱因之一。

5、缺钾:叶片从下位叶开始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景观稻面发红如火燎状。

株高降低,叶色灰暗,抽穗不齐,成穗率低,穗形小,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

由于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不同,症状有差异。

一类是返青分蘖期发生缺钾性赤枯病,或称“青铜病”。

第二类是缺钾性褐斑病。

第三类是缺钾性胡麻叶斑病。

水稻缺素症状及补救方法

水稻缺素症状及补救方法

症状表现
叶片边缘黄化,沿叶脉出现纵 向的细条纹,叶片尖端逐渐枯 萎,严重时整片叶子枯黄。
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茎 秆细弱,抽穗后籽粒不饱满, 空壳率增加。
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下降 ,导致植株抗逆性减弱,易受 病菌侵袭。
补救方法
及时追施钾肥,如硫酸钾、氯 化钾等,每亩用量根据土壤肥
力和水稻生长状况确定。
系发育不良,分蘖受阻。
补救方法
锌缺乏
可叶面喷施硫酸锌溶液或 硫酸锌与复合微肥混合液 。
硼缺乏
可叶面喷施硼砂溶液或硼 砂与复合微肥混合液。
锰缺乏
可叶面喷施硫酸锰溶液或 与复合微肥混合液。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补救措施前,应先进行土 壤和叶片的营养诊断,明确缺素 症状及原因,再采取相应的补救
措施。
在进行叶面喷施时,应选择天气 晴好的日子进行,并确保喷施的
浓度和次数符合要求。
在进行土壤施肥时,应遵循“少 量多次”的原则,并注意与有机 肥配合使用,以避免过度施肥导
致其他问题。ຫໍສະໝຸດ 06水稻缺素症状的综合防治 建议
农业防治建议
轮作
实施轮作制度,避免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种作物,以降 低土壤中某一元素的过度消耗。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 基本肥料,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以免 造成作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障碍。
01
02
03
增施氮肥
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如尿 素、硫酸铵等,以满足水 稻对氮素的需求。
调整施肥比例
在施肥时,适当增加氮肥 的用量,并配合其他营养 元素的施用,以促进水稻 的正常生长。
根外追肥
在生长期间,可采用根外 追肥的方法,喷施尿素等 含氮肥料,提高叶片光合 作用效率。

农作物缺素症的外观诊断

农作物缺素症的外观诊断

农作物缺素症的外观诊断一、氮:农作物缺氮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新叶变成黄绿色,老叶死亡,根茎细小,变得木质化,开花迟后,结果很小而且有脱落现象。

二、磷:农作物缺磷植株细小,水稻表现为分蘖少。

植株的叶片发紫红色,老叶衰老的快,侧根稀少,生长缓慢,种果畸形,花开的少,且果粒、籽不饱满。

三、钾:缺钾的农作物植株瘦弱易倒伏,老叶的尖端卷曲、枯焦,分出的蘖纤细而稀少,抽穗少,收回的农作物不饱满。

四、钙:缺钙的植物未老植株先衰,幼叶边黄、卷曲、枯粘,根尖细胞先腐烂而后逐渐死亡。

植株萎蔫,茄果烂掉。

五、铁:缺铁的植株矮小,顶尖的绿色先失掉,新生的叶子黄枯,果树稍焦干。

六、锌:农作物缺锌植株细小,新生的叶片黄白色,根茎畸形,细小不正常,籽实小,颜色同正常的不一样。

七、硫:缺硫的农作物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受到抑制,幼叶叶脉变黄,老叶变白,根生长少,茎细长,结实少,而且生长期长,通常到秋后不能上来。

八、镁:缺镁时老叶变褐黄色,花的颜色苍白不鲜艳,到生长后期植株变黄,同时影响植株的根、茎生长不正常。

九、铜:缺铜的植株发黄、变形、叶呈现黄色,幼尖打蔫,根茎生长受到抑制,树冒胶状物质,植物抽穗困难。

植株喷铜制剂要注意稀释,防止中毒。

十、锰:缺锰的植物绿色逐渐失去,植株畸形,幼叶黄白色且有斑点。

茎细弱脆,变得木质化,花稀少,果小、轻。

十一、硼:植物缺硼时株尖变白,不爱长,新生的叶粗红有焦斑生成。

根空心,根尖逐渐死亡,开花多但结的果实少。

十二、钼:植株缺钼时,变得矮小,幼叶黄色,老叶肉厚向下卷曲,豆类植物枝稀,根瘤少,小麦表现为迟迟不灌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教大家如何识别作物缺素

教教大家如何识别作物缺素

教教大家如何识别作物缺素作物营养失调表现部位示意图表示作物缺少营养元素易表现的部位,缺氮、磷、钾、镁元素时主要表现在作物老叶片上,缺氯、硫、钙、硼、铁、铜、锌、锰、钼表现在嫩叶片上。

作物缺氮症状氮不足时植株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少,叶色变淡,呈浅绿或黄绿,色泽均一,尤其是基部叶片。

因氮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黄化,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黄叶脱落提早。

株型也发生改变,瘦小、直立,茎杆细瘦。

根量少、细长而色白。

侧芽呈休眠状态或枯萎。

花和果实少。

成熟提早。

产量、品质下降。

作物缺磷症状植物缺磷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苍老、茎细直立,分枝或分蘖较少,叶小,呈暗绿或灰绿色而无光泽,茎叶常因积累花青苷而带紫红色。

根系发育差,易老化。

由于磷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故症状从较老叶片开始向上扩展。

缺磷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少而小。

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

轻度缺磷外表形态不易表现。

不同作物症状表现有所差异。

作物缺钾症状作物缺钾时纤维素等细胞壁组成物质减少,厚壁细胞木质化程度也较低,因而影响茎的强度,易倒伏。

蛋白质合成受阻。

氮代谢的正常进行被破坏,常引起腐胺积累,使叶片出现坏死斑点。

因为钾在植株体中容易被再利用,所以新叶上症状后出现,症状首先从较老叶片上出现,一般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似灼烧,叶片出现褐斑,病变部与正常部界限比较清楚,尤其是供氮丰富时,健康部分绿色深浓,病部赤褐焦枯,反差明显。

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根系少而短活力低,早衰。

作物缺硫症状缺硫植物生长受阻,尤其是营养生长,症状类似缺氮。

植株矮小,分枝、分蘖减少,全株体色褪淡,呈浅绿色或黄绿色。

叶片失绿或黄化,褪绿均匀,幼叶较老叶明显,叶小而薄,向上卷曲,变硬,易碎,脱落提早。

茎生长受阻,株矮、僵直。

梢木栓化。

生长期延迟。

缺硫症状常表现在幼嫩部位,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硫的移动性较小,不易被再利用。

浅析水稻缺素症状及白叶枯病的防治

浅析水稻缺素症状及白叶枯病的防治


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 , 易脱落 。 很 水 稻自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 在分蘖期 开始 出现 , 株 病 心叶或心叶 以下 1 2层叶出现失水 、 - 卷筒 、 枯等症状 , 青 最 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 ,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 卷 缩, 最后全株枯死 , 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 病叶, 用力挤压 , 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 出, 即病原菌菌脓 , 别 于大螟 、 二化螟及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 2 叶枯型 、 主要为害叶片 , 严重时也为害叶鞘 , 发病先从叶尖或叶 缘开始 , 先出现 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 , 很快 沿线状斑形成黄 白色病斑 , 然后 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 , 变成黄褐色 , 最后 呈枯 白色 , 病斑边缘界限明显。 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 规则波纹状。感病 品种上病叶灰绿色 , 失水快 , 内卷呈青 枯 状, 多表现在叶片上部。 3 传播途径 、 带菌种子 、带病稻草和残留 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 侵染源。 氏禾等 田边杂草也 能传病 。 李 细菌在种子 内越冬 , 播后 由叶片水孔 、 口侵 入 , 伤 形成 中心病株 , 病株上分泌带 菌的黄色小球 , 借风雨 、 露水 、 灌水 、 昆虫 、 人为等因素传 播。 病菌借灌溉水 、 风雨传播距离较远 , 低洼积水 、 雨涝 以及 灌 漫灌 可引起连片发病。
①适 当调施 中、 微量元素肥料。钙肥常用 品种有石灰 、 石膏 、 普通过磷酸钙 、 钙镁磷 肥。 镁肥的品种有钙镁磷肥 、 硫 酸镁 、 氯化镁 、 白云石粉等。 硫肥主要品种为普通过磷酸钙 、 硫酸铵 、 硫酸镁 和硫酸钾 。 ②广开 粪源 , 增施农 肥 , 提高土壤有 机质含量 , 增加土 壤中可 吸收 的中 、 微量营养元素。
浅析水稻 缺素症状及 白叶枯病 的防治

水稻生长特性及缺素症状

水稻生长特性及缺素症状
一、水稻生长特性 水稻是禾本科作物,喜高温、多湿,短日照作物。 水稻对土壤 条件要求不是十分严,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 1、温度 水稻喜高温不耐寒,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适宜种子 发芽的温度为 28-32℃,当温度低于 10℃不发芽。 温度低于 20℃ 或高于 40℃时,也会影响发芽;适宜分蘖的温度为 20℃以上,适 宜穗分化的温度为 29-31℃;适宜抽穗的温度为 25-35℃;适宜 开花的温度为 30℃左右,花期遇到低温或高温直接影响授粉效 果;温度与灌浆效果关系密切,适宜的灌浆温度,可延长营养物 质的积累时间,对提高米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温和低温都不 利于水稻籽粒正常灌浆。 适宜灌浆的温度为 20-22℃,灌浆前 15 天白天温度 28-29℃、夜间温度 19-20℃、日均温度为 23-24℃为 宜。 灌浆期后 15 天白天温度 20℃-21,夜间温度 15-16℃,日均 温为 18-19℃为宜。 2、水分 水稻喜多湿,田间相对湿度宜在 50-90%。 分蘖期是水稻对 水最敏感的时期,此期宜浅水,以利于分蘖。 如水层超过田 8cm 深水灌溉,会降低分蘖节的光照度,降低透气性、吸氧率,使分蘖 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减产。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水稻需水最多的 阶段,此阶段田间持水量要保持在 90%以上,如缺水颖花发育不 良;灌浆期的水份次于分蘖期,保证灌浆期水分的供应,是促进 灌浆、提高光合作用、增加产量的关键。 如水份不足会影响叶片 同化能力和灌浆物质的运输,导致灌浆不足,使产量有所下降。 3、光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 适宜的光照条件是提高产量的基础条 件之一。 苗期至分蘖期阳光要充足,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促 进有效分蘖。 经试验表明,光照适宜时返青后 3 天开始分蘖。 如 光照不足,返青 13 天才分蘖;拔节孕穗期有适宜的光照条件,有 利于幼穗分化,增加大穗、粒多的稻谷。 反之易出现小穗、粒少; 抽穗结实期, 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和碳水 化合物向谷粒的转运, 也就是说灌浆期的光合作用将直接影响 水稻产量,因此,一定要保证此阶段的光照,为怎产增收奠定基 础。 4、土壤及养分 水稻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十分严, 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多种 微量元素,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底肥要充足。 分蘖 期要保证养分均衡,以促进有效分蘖,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 拔节孕穗期是水稻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稻穗开始分化、拔 节孕穗、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追肥,以满足稻株 生长需要;灌浆期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时期,如养分不足、出 现缺肥,会出现早衰,直接影响灌浆质量,导致减产。 因此,要及 时追肥、叶面追肥。 二、水稻缺素症状及相应措施 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吸收氮、磷、钾三大主肥的同时,还 要吸收钙、锌、硫、铜、硼、锰、镁等微量元素,缺少哪种元素都会 出现相应的缺素症状。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时植株的症状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时植株的症状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时植株的症状【摘要】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非常高。

但是当营养元素缺乏或者过量时,会导致水稻植株出现各种症状,影响着其生长和产量。

氮素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缓慢;氮素过量则会造成叶片发绿、生长异常。

磷素缺乏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变紫;磷素过量则导致叶片发黑、叶尖烧焦。

钾素缺乏会使叶片边缘出现焦枯、生长受阻;钾素过量则引起植株生长不良、果实变形。

硒素缺乏导致叶片出现斑点、生长异常;硒素过量会使叶片变黄、枯萎。

镁素缺乏会出现叶片老化、果实畸形;镁素过量则引起叶片变黄、干缩。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都会对植株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合理施肥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稻、营养元素、缺乏、过量、植株、症状、氮素、磷素、钾素、硒素、镁素、总结1. 引言1.1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时植株的症状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支持。

当水稻缺乏或者过量某些营养元素时,会导致植株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时植株的症状表现为叶片颜色异常、叶片形态异常、植株生长不良、生理代谢异常等。

氮素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生长缓慢;氮素过量则会导致植株长势旺盛,但易倒伏。

磷素缺乏会引起叶片紫色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磷素过量则会导致叶片变形,影响根系生长。

钾素缺乏会导致叶缘焦枯、叶片变黄;钾素过量则会导致叶片边缘焦枯,影响果实发育。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时植株的症状丰富多样且具有一定的特点。

为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农民需及时识别并处理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的问题。

的详细内容将在接下来的正文中详细探讨。

2. 正文2.1 氮素缺乏和过量引起的症状氮素是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在氮素缺乏或过量的情况下,会导致水稻植株出现各种症状。

氮素缺乏会导致水稻植株叶片变黄,特别是老叶沿边缘出现黄化,同时新叶生长缓慢且呈现矮小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种水稻缺素症诊断
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大特点:一是该元素是所有作物完成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二是缺少这种元素时作物表现出缺素症状,唯有补充它后才能恢复正常,要预防缺素症;三是必需的元素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长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以上三条是判断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标准。

下面主要介绍氮、磷、钾、锌、硫、硅、铁等七种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氮素
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合理施用氮素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主要通过根吸收氮素,叶片也能吸收部分氮素营养。

当温度高且通风良好时,根吸收作用增强,会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

所以,适时晒田很重要。

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会导致细胞体积小而细胞壁增厚,细胞分裂减少,植物生长缓慢,长相矮小,茎杆短而纤细,叶片少且小,叶片颜色逐渐变浅发黄绿,最后干枯。

这种症状开始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再向上扩展。

与受干旱造成的枯叶不同的是,干旱植株叶片是上下同时发黄。

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按叶片长出的先后顺序,后出的叶片逐渐短小,且叶片呈直立趋势,分蘖少,穗轴短小,虽能略早成熟,但
灌浆不好,瘪粒较多,空瘪率高。

氮素过剩时(磷、钾配比恰当时除外),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植株徒长。

植株变得柔软多汁,降低了茎杆的抗倒伏能力,植株茎杆的壁薄,病菌极易侵入,稻株抗病虫害能力不强。

2、磷素
磷是构成水稻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在作物的生育早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

磷在植物体内的活动性很强,生长初期所吸收的磷,能在水稻一生中反复参与新组织的形成和代谢作用;同时作物前期缺磷所受到的损失,即使后期大量补施也不能补偿过来。

因此,早期施磷,尤其是苗期施磷,是提高磷肥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另外,在水稻开花后,进行根外追磷,有利于淀粉的积累,使籽粒饱满。

水稻缺磷表现为水稻形成僵苗,返青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不分蘖或迟延分蘖;叶型狭长,叶面积小,但叶片直立呈一柱香状,叶身纵向稍呈环状卷曲,叶色暗绿苍老,心叶以下第2、3叶叶尖枯萎呈黄褐色;老根变黄,新根少而纤细;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

磷素过多时,强烈地促进作物的吸收作用,消耗大量的糖分,淀粉积累少,瘪粒增加;无效分蘖多,叶肥厚而密集,植株矮小,早熟;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早衰,而且阻碍对硅的吸收,水稻容易发生稻瘟病。

另外,降低了锌、铁、
镁等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引发因缺铁、锌、锰而带来的失绿症。

沿着叶中筋逐渐向边缘变为黄白色,老叶出现褐斑,生长后期整个叶片呈褐色,根系伸长缓慢,易被误以为稻瘟病。

在多年大量施用二铵的水田,磷积累较重,近年来已表现出磷害症状。

很多农户只要得稻瘟病,就以为是氮素过多造成的,越是不敢正常使用氮肥,用二铵越多,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3、钾素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提高抗寒性,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

水稻缺钾,可引起植物体内代谢紊乱,失调。

由于钾在作于体内再利用能力强,所以缺钾症在生长后期才表现出来,从老叶逐渐显现出来。

如果新叶也表现缺钾,表明水稻已严重缺钾。

叶脉上出现赤褐色斑点,这种现象由下叶往上叶发展。

首先老叶尖端发黄变褐,而后老叶呈火烧状枯死。

同时分蘖数减少,植株矮,叶色较正常植株绿,植株下部叶片下垂。

沙土地很容易缺钾。

4、锌
锌在作物体内参与生长素的合成。

当水稻缺锌时,不严重的情况下于分蘖基部出现少量褐色斑点,半个月左右消失。

严重情况下,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蘖显著降低。

土壤缺锌严重时,在移栽后两周到一
个月出现失绿条斑,棕色锈状条点,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约为1-3mm,严重时形成条纹。

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

5、硫
硫在水稻体内参与新陈代谢作用,硫是作物体内许多物质的成分。

硫还能促进根系的生长。

作物缺硫时,首先从幼嫩部位表现出来,幼叶黄化;严重缺硫时,老叶变黄甚至变白,植株黄瘦,矮小,叶片细,茎细长支根少,开花结实少,且推迟。

作物对硫素的吸收在幼穗形成期最多,后期减弱。

所以硫肥应在抽穗前施入。

近年来,由于尿素和磷酸铵的大量应用,代替了含较高硫元素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硫酸根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渐减少,土壤逐渐表现出缺硫的症状。

6、硅
水稻是需硅较多的作物。

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水稻的抗病力。

硅使水稻的叶片、叶鞘、茎、根、表皮形成硅胶层从而阻止病害侵入。

提高抗旱性。

叶片角质层与硅酸层发达,能明显减少叶片的蒸腾强度。

提早成熟。

水稻施用硅肥千粒重增加,植株增高。

硅能降低水稻土中过量的铁、锰对稻根的毒害作用。

一般轻质土壤易缺硅,使用含硅矿渣(例如粉煤灰)、钙镁磷肥、硅镁肥等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除含硅化肥和矿渣外,有机肥料中也含一定数量的硅。

水稻缺硅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和受病害侵染。

在水
稻生长前期缺硅时有效穗数减少,在水稻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

7、铁
稻株缺铁时,首先在叶子的叶脉之间出现缺绿病,之后,叶脉本身开始变黄,因而,整个叶子开始染上缺绿病。

诊断缺铁现象方法是,老叶仍然呈绿,只有新叶变黄。

如果把可溶铁盐喷在叶子上,喷过的地方从缺铁的情况下恢复过来,叶子变成绿色。

(作者单位:152300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