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合集下载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标准化措施和方法,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减少施工成本,同时也是施工企业形象展示的重要方面。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2. 环保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扬尘、废水等污染的控制。

推行绿色施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

3. 质量管理:制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标准和验收规程。

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完工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4. 进度管理:制定施工现场进度计划,明确施工进度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进行进度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进度的因素,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

5. 成本管理:制定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措施,明确成本目标和控制策略。

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超出的问题。

6. 现场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现场管理责任,确保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卫生。

进行现场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管理问题。

7. 人员管理:制定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和权益。

进行人员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8. 资料管理:制定施工现场资料管理制度,明确资料分类、归档和查询规程。

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需要施工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和检查,持续改进和提升。

同时,也需要施工人员的高度自觉和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

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

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建筑工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推动建筑行业加快发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障工人的安全生产。

标准化建设是建筑行业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建筑工地的管理水平,规范施工流程,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施工过程,明确施工要求,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通过推行标准化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建筑工程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 提高施工效率: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工地标准化管理将工程分解为不同的工序并予以标准化,让每个工序都能有规范的工作方式和操作要求,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3. 保障工人安全: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施工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要求,保障工人安全。

建筑工地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场所,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标准化建设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4.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标准化建设可以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素质,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只有建筑工地标准化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行业向更规范、更科学、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5. 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国家对建筑工地的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推行标准化建设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以上几点充分说明了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将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1. 安全管理标准化:建筑工地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场所,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标准化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做好现场安全检查等。

2. 环保管理标准化:建筑工地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标准化环保管理包括建立环保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整治等。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标准,统一管理和执行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方法。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和统一各项工作的标准和程序,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程的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标准化的工程设计: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2. 标准化的施工管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组织、材料采购、施工进度、质量检验等。

3. 标准化的设备采购和使用: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的采购、安装和使用,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4. 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和执行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5. 标准化的验收和竣工管理: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和竣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
相关手续和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同时,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标准化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标准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标准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标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各类活动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包括建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

第三条建筑施工现场应依法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建筑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建筑施工单位应设立施工现场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六条监理单位应派驻专业监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和协助施工单位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第七条设计单位应派驻设计师,负责对施工现场的设计方案审核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施工准备第八条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办理相关手续、购置施工材料和设备等。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安全标识,明确施工区域和安全通道。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十一条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日志,定期记录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和安全情况。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岗,负责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警示。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进行材料采购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档案,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施工记录。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标准。

第十八条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配备完备的安全检测设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手册(附图)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手册(附图)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手册第一章总则一、为了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范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及施工现场。

三、本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编制。

四、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工程所在地、市的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文明工地管理标准第一节场容场貌一、施工现场的大门样式要统一,大门的规格尺寸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而定,大门的颜色、字体要统一,门上要统一标明“山西XX公司”字样,门头前要设置企业标志,后面书写项目部名称,施工现场大门设置标准及制作方法见附图1。

1说明:1、门柱、门头、大门刷防锈漆一道,调和漆二道,颜色为建工蓝。

2、外墙面喷刷涂料,压顶为建工蓝,墙顶线与勒脚颜色为建工黄,其余为白色。

3、字体颜色门柱、门头、大门为白色,围墙为红色,字体为综艺体。

4、要求门头设置彩旗。

5、大门可做成二扇或四扇,大门高度为2~4m,可在门扇处开设小门。

2二、大门两侧的围墙形式要求统一。

围墙外侧每隔一定距离设公司企业标志(见图二),临街建筑围墙外侧可设灯箱。

围墙的标语内容要根据国家、行业的要求,结合环保、社会需求、人民生活及工程所在地要求进行编写。

要新颖,有吸引力,有鼓动力,达到宣传企业、扩大影响、提高信誉的目的。

对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统一设置的波形铁皮围档可按附图2形式设置。

施工现场门头及室内图牌按各图要求位置设置山西XX 公司企业标志(见下图)。

注:图形宽高比为3:2三、施工现场要实现场地硬化,没有硬化的空地采取“绿色覆盖”,必须做到“三通一平”,且排水通畅。

四、现场各类材料、机具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划分区域合理堆放布置,作业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应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在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所有的临建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保持场容场貌整洁、有序、文明,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办公室、会议室图表齐全、整洁。

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范文(四篇)

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范文(四篇)

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地建设管理,促进施工工地安全、文明、高效的建设,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和从业人员。

第三条工地建设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文明施工、科学管理、环境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工地建设管理应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可控。

第五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严格培训和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第六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员和职责,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措施。

第七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施工设备和机械的检修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和机械的安全可靠。

第九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强现场巡查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第二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第十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制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第十一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安全保卫部门或职责,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

第十三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消防意识。

第十四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管理,保障安全通行。

第十五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惩罚。

第三章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第十六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和规范,推行文明施工的要求和措施。

第十七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和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

第十八条工地建设管理单位应建立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考核制度,对文明施工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三篇)

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三篇)

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地建设管理,保障施工安全和项目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和工地环境卫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工地建设项目,包括房屋建设、道路建设、桥梁建设等。

第三条工地建设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高效、安全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第四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具备合法施工许可证,并按照施工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施工。

第五条工地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应依法进行监管,配合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六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和环境。

第二章工地建设管理要求第七条工地建设项目应设置施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配备齐全的工作人员。

第八条工地建设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有关部门审核后施工。

第九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

第十条工地建设项目应按照编制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不得擅自延期。

第十一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和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工地安全。

第十二条工地建设项目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供充足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十三条工地建设项目应使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劣质材料和设备。

第十四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第十五条工地建设项目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和扬尘。

第十六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建立和完善工地环境卫生制度,保持工地的整洁和清洁。

第三章工地建设管理措施第十七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制定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工地建设项目应设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第二十条工地建设项目应定期召开工地安全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和安全信息。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化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化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化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化的目的是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和环境卫生等达到一定的标准,并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

以下是一些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内容:
人员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资格管理制度等。

确保施工现场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物资管理: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包括材料验收、存储、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确保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质量合格、存储安全、使用合理、回收有效。

设备管理: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确保施工现场使用的设备性能良好、使用安全、维护及时。

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到位,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环境管理: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评价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和环保要求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确保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确保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和完整。

通过以上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降低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1 总则1.0.1 为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促进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安装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及拆除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

不适用于抢险救灾工程和农民自建房的施工现场管理。

1.0.3本标准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各区域应划分清晰,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0.4 本标准是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各方主体行为,明确建设各方主体的职责和要求,考核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基本依据。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除应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

1.0.5 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

1.0.6 建筑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建筑工程的科学管理。

1.0.7 本标准为管理性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应执行相应的技术标准。

2 文明施工2.1 施工准备2.1.1开工审批。

必须依据政府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办理质量、安全、施工许可等开工手续。

2.1.2技术资料准备。

应根据国家、行业、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等,编制项目机构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清单》,并经企业总工程师审批,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

(见附录B-1)2.1.3文明施工方案编制。

施工前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编制文明施工专项方案。

并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项目总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方案内容应包括施工准备、临时建设、场容场貌、综合治理等主要内容。

2.2 临建设施2.2.1 一般规定2.2.1.1临时建筑设施包括围挡、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生产用房等。

2.2.1.2新建或利用旧建筑物改造的临建设施应统筹安排,合理选址,牢固美观,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防洪、防汛等规定要求。

2.2.1.3临建设施所用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消防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搭设。

室内四壁刷白,门窗齐全,高度不得超过两层,并满足安全、卫生、保温、通风等要求,温暖季节应安装纱门、纱窗。

2.2.1.4临建设施内用电应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未使用安全电压的灯具距地高度应不低于2.4米。

2.2.1.5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临建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使用单位应建立巡查制度和验收、巡查档案,非正常环境条件下必须进行重点检查,确保临建设施安全。

2.2.2围挡2.2.2.1现场围挡2.2.2.1.1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围挡,高度不得小于1.8米。

围挡设置应完整、牢固、安全。

市区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设置不低于2.5米的封闭围挡。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围挡必须使用符合规定要求的彩色喷塑压型钢板。

2.2.2.1.2围挡墙内外保持整洁,禁止依靠围挡墙堆放物料、器具等。

禁止用围挡墙做挡土、挡水墙、机械设备等的支撑体。

2.2.2.1.3市区临街围挡墙应采用彩绘等形式进行美化,符合城市景观要求。

2.2.2.2建筑物围挡2.2.2.2.1施工中的建筑物应按照国家规范规定实施封闭围挡,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

2.2.2.2.2密目式安全网应封闭严密、牢固、平整、美观,封闭高度应保持高出操作层1.5米以上,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2.2.2.3密目式安全网应使用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产品,绑扎在脚手架内侧,不得使用金属丝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绑扎。

2.2.2.2.4脚手架杆件必须涂黄、黑相间色漆,防护栏、安全门及挡脚板必须涂红、白相间警示色,间距50厘米。

2.2.3办公用房2.2.3.1办公用房应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卫生室等。

2.2.3.2办公用房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的活动房。

外部主色调为蓝色。

2.2.3.3职工文化学习活动室,应配备电视、报刊、杂志等学习娱乐用品。

2.2.3.4卫生室应配备担架等急救器材,配备止血药、绷带及其他常用药品。

现场应配备经过培训的急救人员。

2.2.4生活用房生活用房应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盥洗设施等。

2.2.4.1职工宿舍2.2.4.1.1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硬化地面。

室内净高不低于2.5米,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

室内通道宽度不小于0.9米。

2.2.4.1.2宿舍内必须设置单人铺, 床铺的搭设不得超过2层,床铺高于地面0.3米,床铺间距不得小于0.3米。

2.2.4.1.3宿舍内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床上用品整齐统一,个人生活用品存放有序。

2.2.4.1.4宿舍内应设置垃圾桶,禁止摆放与生活无关的物品,严禁私拉乱扯。

2.2.4.1.5宿舍夏季应有防暑降温和防蚊虫叮咬措施,冬季有取暖和防煤气中毒的措施。

2.2.4.1.6宿舍卫生制度、卫生值日表、宿舍负责人标牌应上墙。

2.2.4.2食堂2.2.4.2.1食堂必须符合有关卫生要求,距离厕所、垃圾点、有毒有害等污染源不得小于20米,地面硬化,灶台、墙面必须使用饰面材料,高度不得低于1.5米,食堂应按规定设置“挡鼠板”,高度不低于0.2米。

2.2.4.2.2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保持个人卫生,并定期体检。

2.2.4.2.3食堂炊具、器皿应摆放整齐,定期消毒,保持洁净。

生、熟案分开,食品保管应加盖防蝇罩。

食堂应设餐具洗涤设施,配备必要的排气设施。

排水、排气口应采用金属网封闭,通风、排气良好。

食堂外应设置密闭式泔水桶,并应及时清运。

储藏间食品的贮存要隔地离墙,应有距墙和地面大于0.2米的粮食存放台。

餐厅应设置封闭式餐具柜。

2.2.4.2.4食堂内禁止人员住宿和放置与食堂无关的器品等。

2.2.4.2.5食堂应加强食品、原料的进货管理,严禁购买、出售变质食品。

2.2.4.3厕所2.2.4.3.1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水冲式男、女厕所,地面硬化,墙面、便池应采用饰面材料,高度不低于1.5米,门口悬挂防蝇帘,通气窗口安装窗纱。

2.2.4.3.2厕所应设专人管理,及时冲刷清理、喷洒药物消毒,无蚊蝇孳生。

高层作业区应设置封闭式便桶,及时清理,定期消毒。

2.2.4.4其它设施2.2.4.4.1施工现场应设置淋浴室,注意节约用水。

2.2.4.4.2施工现场应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达到牢固、美观、防雨要求。

2.2.4.4.3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吸烟场所,在施工区域内严禁吸烟。

生活区应设置开水炉或饮用水保温桶,施工区应配备流动保温水桶,有专人管理,定期清洗消毒。

2.2.5生产用房2.2.5.1生产用房包括:配电室、材料库、加工棚等。

2.2.5.2施工现场应专门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配电室。

2.2.5.3搅拌棚应按规范搭设,周围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2.2.5.4材料库必须设置顶棚,材料应分类堆放,整齐统一。

2.2.5.5加工棚必须设置顶棚,周围用密目式安全网围挡,应设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2.2.5.6水泥库必须密闭,地面硬化,并作防雨防潮处理。

2.3 场容场貌2.3.1大门、门岗大门、门岗必须按标准图设置。

2.3.2标识标牌2.3.2.1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按要求设置“六牌两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措施牌、文明施工牌、消防保卫牌、“双创”责任分工牌、农民工维权须知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工程立体效果图。

各类标牌必须设置不锈钢或铝合金架栏,设置牢固、整洁美观,架体高度不低于2米。

2.3.2.2施工现场的作业区、加工区、生活区等醒目位置应设置警示用语牌。

作业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3.3 道路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次要道路应平整无积水。

2.3.4绿化美化办公区、生活区裸露的场地必须采取硬化或绿化措施。

2.3.5材料设备堆放2.3.5.1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和构件、料具等应按照平面布置图规划分类存放,稳定牢固,整齐有序,并设置材料状态标识牌(详见附录B-5)。

2.3.5.2袋装水泥必须入库,分品种标号堆码整齐,离墙不少于100mm,垛底架空垫高,保持通风防潮,垛高不超过10袋,;散装水泥的储存应使用金属散装罐,散装罐周围必须设置密闭的防尘设施。

钢材及金属材料应按规定、品种、型号、规格、长度分别挂牌入棚堆放,底垫木不少于200mm;码放要整齐,一头齐一条线,盘条要靠码整齐;成品半成品及剩余料应分别码放,不得混堆。

机砖码放应成丁(每丁为200块)、成行,高度不超过1.5m,新型墙体材料应成垛、成行,堆码高度不超过1.8m。

木材按树种及材种等级、规格分别一头齐码放,垛基不低于400mm,垛高不超过3m。

周转料具随拆、随整、随保养,码放整齐,组合钢模板扣放(或顶层扣放)大模板对面立放,自稳角控制在17-18º之间;各种扣件、配件应入库堆放。

沙、石入池。

混凝土构件堆放地应坚实、平整,垫土位置要正确,多层构件的垫木要上下对齐,分堆起高。

2.3.6粉尘控制2.3.6.1施工现场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2.3.6.2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工地扬尘治理工作,配洒水设备。

2.3.6.3堆放、装卸、运输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等措施,要注意防止遗洒,风速四级以上天气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并将现场粉尘材料进行覆盖。

2.3.6.4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2.3.7垃圾处理2.3.7.1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池,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堆放,及时清理,严禁生活垃圾和建筑渣土混合运输、消纳。

2.3.7.2作业区人走场净,严禁从建筑物内向外抛扬垃圾。

工程竣工备案前,必须将工地垃圾处理干净。

2.3.7.3严禁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

2.4 综合治理2.4.1噪声治理2.4.1.1施工现场应使用低噪音施工机械,因施工需要必须使用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现场噪声限值及其测量办法》(GB12523-12524)制定降噪措施。

2.4.1.2未经审批,晚10:00至次日早6:00,中、高考期间,晚8:00至次日早6:禁止施工。

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2.4.1.3建设、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扰民,妥善处理与周边居民的关系。

2.4.2防火防毒2.4.2.1施工现场应制定消防管理制度,明确消防责任人。

生活区、仓库、配电室(箱)、木制作区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严禁在施工现场内燃用明火取暖。

2.4.2.2施工现场应制定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放射源等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分类存放,集中管理,购领、运输、保管、发放、使用等环节应设专人负责,并建立台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