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测定尿碘的质量控制
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化物

2 0 优级 纯硫 酸 棕 L, 色瓶 中, 冰箱保存 。氯 酸溶液 : 取 5 0 称 0 g氯酸 钾于 2 L烧 杯
中, 加入 9 0 l 1 m 无碘水加热溶解后 , 2~ 以 3滴/ 的速度加 入 s 35 l 7 m 优级纯高氯酸 , 充分 搅拌直 至加完 。加 高氯 酸过 程 并 中以微火加热 , 温度不能过高 , 冷却后将烧 杯封 口, 置于冰箱
21 00年 9月 第2 2卷 下半 月 第 1 8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 ̄ Ju de o m ̄ o hn s e pesHe h fC ie eP o l Mt
Sp 2 1 e .0 0 Vo . 2 S 1 2 HM No 1 .8
【 医学检验与临床 】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尿 中 碘 化 物
加入 0 5 l . m 氯酸溶液 , 混匀 后 于消解仪 中, 消解 温度 控制 在 10C一15 , 1 ̄ 1% 消化 1 , h 至溶液无色透 明, 同时做空 白试验 。
大于 1 00的尿样弃 去不用 , .3 尿样保存 过程 中应 防止碘 的污
14 2 标准 曲线 绘制 ..
取标 准系列 各 0 2 于 消化管 中, . ml
酸铈时严格控制时间 间隔为 3 s 用秒 表计 时。硫酸铈 的浓 0, 度 以 0 0 mo L为最佳 。 .5 l /
过夜 , 然后 用布 氏漏 斗抽 滤 , 到氯酸 溶液 , 存 于棕 色瓶 得 贮 中。冰箱保 存。碘标 准溶 液 : 稀释成标准应用液 。
13 样 品的选取 .
14 实 验方 法 .
I, L 贮存 于棕 色瓶 中 , 冰箱保存 。亚砷 酸溶液 : 2 . g优级 将 50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在尿液分析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通过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来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
1. 引言在尿液分析中,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监测仪器和分析人员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2. 仪器校准和验证2.1 仪器校准校准是确保仪器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根据仪器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包括仪器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精确度等指标的验证。
2.2 仪器验证仪器验证是确保仪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通过验证仪器的性能,可以确定仪器是否满足分析要求。
验证包括仪器的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等指标的评估。
3. 质控样品的使用3.1 内部质控样品内部质控样品是由实验室自行制备的样品,用于评估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内部质控样品应具有与实际样品相似的特性,并且应在每个分析批次中进行测试。
3.2 外部质控样品外部质控样品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4. 质控数据的分析4.1 质控图的绘制质控图是对质控样品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具。
根据质控样品的测试结果,绘制质控图,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4.2 质控数据的分析通过对质控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分析应包括质控样品的均值、标准差、偏差等指标的计算和比较。
5. 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记录和报告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记录和报告系统,包括质控样品的测试结果、质控图的绘制和分析结果等。
6. 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实验室应根据质控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分析过程,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标准值的确定和监测频率等。
1. 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减少结果的偏差,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行进行的质量控制,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监测。
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 标准品的使用: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质控样品的使用:每天分析一定数量的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应在预定范围内,以验证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质控图的绘制:根据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绘制质控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误差。
(2)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由第三方机构或者实验室提供的质量控征服务,通过定期发送质控样品进行检测,评估实验室的分析能力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实验室操作中的问题。
3. 标准值的确定尿液分析的标准值是根据大量的正常人群的尿液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
标准值的确定应基于临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
常用的标准值确定方法包括:- 统计分析法:采集大量正常人群的尿液分析结果,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确定标准范围。
- 参考文献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标准值,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专家共识法:由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根据临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要求,共同制定标准值。
4. 监测频率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应定期进行监测,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的体会

首 先要 消 除有 碘环 境 、 碘标 准 溶 液 、 固体碘 试 剂 、 碘酒、 碘 盐 及碘 伏 , 这些 都会 严 重影 响实 验 室环 境 , 使 得测量结果偏高 ; 其次实验器皿 的清洁与统一及仪器 调试 的最佳状态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 ; 碘标 准使用液也不应存放过久。 在 实验 前 , 一定 要 用 2 % 的硫 代硫 酸 钠溶 液 擦 拭 桌面、 地 面 。将 环 境 中 的碘 单 质 还 原 为 单 价 碘 , 同 时
离子水 冲洗干净 , 至不挂水珠为止 , 晾干备用 。 所 用 玻璃 试管 尽可 能 口径 一致 , 防止 消解 时 受 热 温度 不一 致 , 给实 验结果 造 成误差 。 用温 度计 测量 恒 温 消解 仪 的孔 间温 差 应 <1℃ , 温 差 大 的 孔 应 空 除 不 用 。 消 化 温 度 最 好 控 制 在
水 浴温度要 求 在 3 0℃ ± 0 . 2℃。温 度过 高 , 褪 色 速度过快 ; 温度过低 , 褪 色不 明显 。硫 酸铈 铵应 提前 放 在水浴锅 中温浴 , 防止试 剂温度过低 对结果造成 误差 。 加 入 硫酸铈 铵 溶液 的 时 间间 隔要 一致 , 不 一 定 要 间隔 3 0 s , 1 5 8 也可以, 每 批 能 多测 定 2 5份样 品 。砷 铈 反应 是 褪 色 反 应 , 碘浓度越高 , 褪 色越 快 。在 比 色 过程 中 , 为 了减 少 颜 色 残 留 导致 的误 差 , 应 将 标 准 系 列 溶 液按 碘浓度 从 高到 低进 行 排列 , 每 种试 剂 均 按 此 顺 序加 入 。 每次 实验 一定 要 附带尿 样 标准 物 质进 行 测定 , 做 好 质量 控 制 工 作 , 严把质量 关 , 发 现 问题 及 时 解 决 。 质量控制不仅要针对检测环节 , 而且要贯穿于实验的 全 过程 。 实验证 明 , 标 准系 列零 管 的 吸光 度 控 制在 1 . 6~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1. 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监测仪器的性能、试剂的稳定性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2. 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标准物质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常用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使用质控品、校准曲线和质控图。
2.1.1 质控品质控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用于摹拟真实尿液样本,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质控品应具有稳定性、可追溯性和与真实样本相似的特性。
实验室应定期检测质控品的浓度,并与已知浓度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和变异系数。
2.1.2 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是通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制备的,用于校准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
校准曲线应包含至少三个浓度的标准物质,并覆盖尿液分析的常见浓度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和斜率,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1.3 质控图质控图是用来监测尿液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工具。
质控图应包含每日质控品的测量结果,以及质控品的目标范围和允许范围。
实验室应定期绘制和分析质控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结果。
2.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来评估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计划,提交尿液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和评估。
外部质量控制可以匡助实验室发现潜在的分析误差,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提高尿液分析的质量和可比性。
3. 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是评估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质量控制标准1.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使用和记录等。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稳定性、可追溯性和代表性,以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符合预期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要求。
2. 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参加由权威机构或认可的质量评估组织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估项目。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品收集与保存:正确的样品收集和保存对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采集,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
样品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2. 仪器校准与验证:实验室应定期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应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仪器验证应包括性能验证和方法验证,以确保仪器和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质量控制样品应与临床样品相似,并具有已知的浓度或活性。
实验室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误差。
4. 数据分析与记录:实验室应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和记录。
分析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品的目标范围进行比较,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分析结果的记录应包括样品信息、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和质量控制数据等,以便追溯和审核。
5. 质量控制问题的处理: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问题的处理程序,包括异常结果的确认、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
对于超出质量控制范围的结果,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分析误差,并重新分析或重新校准仪器。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样本质量控制:确保尿液样本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以减少实验误差。
样本应该是新鲜的,不含有外来污染物,并且在分析过程中保持稳定。
2. 仪器质量控制:确保尿液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3. 方法质量控制:确保尿液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应经过验证,并且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熟悉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质量控制物质:使用合适的质量控制物质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物质应具有稳定的成分和浓度,能够模拟真实样本的特性。
二、质量控制步骤1. 准备质量控制物质: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物质,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合适的浓度。
确保质量控制物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
可以根据仪器的性能指标、方法的准确性要求和实验室的经验来确定。
3.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将质量控制物质与待测样本一同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4. 分析质量控制数据:根据质量控制测试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质量控制结果与设定标准的差异,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根据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质量控制结果符合要求,则认为实验结果可靠;如果质量控制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进行故障排除和修正。
6. 质量控制记录和报告:记录质量控制的每一步骤和结果,包括质量控制物质的配制和使用情况,质量控制测试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等。
定期生成质量控制报告,供实验室管理和质量评审使用。
三、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 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评估指标。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提高检测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自身对检测过程进行的质量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日常质量控制和定期质量控制。
(1)日常质量控制:实验室每天都应进行日常质量控制,以监测日常操作的准确性。
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检测,比较测量结果与预期值的差异,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定期质量控制:定期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以评估实验室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般选择稳定性好、与临床样本相似的质控品进行检测,比较测量结果与参考范围的差异,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加由行业组织或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
通过参加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可以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自身的检测水平,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外部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定期发送质控样本给实验室,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反馈给组织或机构,组织或机构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室。
三、质量控制的评估指标1. 准确性准确性是评估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偏倚(bias)、总体偏倚(total bias)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偏倚是指实验室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差异,总体偏倚是指实验室的偏倚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差异,标准差是指实验室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2. 精密度精密度是评估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测定尿碘的质量控制
杨志琼雷航琪万衍罗燕朱万明冯鑫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乐山614000)
尿碘的测定目前我国的标准方法是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该法测定尿碘的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但由于尿碘含量的微量性加上尿碘测定的干扰因素较多。
因此对实验人员和实验条件及实验过程要求严格。
今年由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我们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尿碘样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的质量控制。
1.实验前准备
1.1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人员素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为确保尿碘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尿碘检测工作必须由经过尿碘检测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必须严格熟悉检验标准,掌握相关仪器的性能指标、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实验。
1.2实验室环境的要求实验室环境条件的正常和稳定是检验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也是确保检验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所必需的。
实验室的环境因素是指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采暖、通风、压力、气体污染以及空气悬浮微粒等条件。
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对仪器的性能、或者反应本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环境条件要求:(1)由于尿碘的含量很低,为避免污染,建议采用专用实验室,条件实在不够的情况,必须与碘盐实验室分开且室内不能存放含碘的其他试剂和样品;(2)操作台面用1%的硫代硫酸钠搽洗。
(3)本实验最好保证温度在20℃-30℃之间进行,且波动不能超过1℃,最好在0.5℃之内。
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达不到要求或者温度波动过大时,可采用空调或者超级恒温水浴箱进行温度控制。
1.3仪器设备的要求本实验要求控温消解仪、超级恒温水浴箱、723分光光度计、加样枪等进行了检定,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保证这些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4玻璃器皿的要求本实验所有采用的玻璃器皿:(1)移液管、容量瓶、刻度吸管均需要进行强制检定;(2)浸泡前清洗至不挂水珠,宜用品牌洗衣粉(雕牌、白猫等)洗刷有较好效果,不宜用洗洁精;(3)采用10%左右的盐酸浸泡过夜,必须保证浸泡盐酸浓度足够,也可先采用稀硫代硫酸钠溶液(10%)浸泡。
只要漂洗干净,两种浸泡液处理后没有明显差异。
(4)浸泡后必须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再用纯水冲洗数次;(5)加样枪头建议采用一次性,因为枪头不易清洗,重复使用会导致交叉污染,导致实验失败。
(6)注意切不可与测定碘盐的玻璃器皿混用;另外还要避免和水质检验中氨氮的纳氏比色法、砷的银盐比色法用过的玻璃器皿混用,同时还要避免这些高浓度的碘对分光光度计和比色皿的污染。
1.5实验用水和化学试剂的要求本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最好能满足GB/T6682中一级水的要求。
化学试剂的纯度不能低于标准方法的规定。
其中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有可能会含有较高浓度的碘杂质,宜采用专用的优级纯试剂。
为了保证酸度的准确和少带来杂质,浓硫酸也最好采用优级纯。
1.5.1 过硫酸铵溶液
正常的过硫酸铵固体试剂的颗粒应为透明状晶体,如果受到潮解则不适合使用,否则会导致消化效果大受影响,致使标准曲线的空白管吸光度值偏小,标准曲线的线性和斜率都不理想。
标准中配制过硫酸铵的操作是称取114.1g过硫酸铵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由于过硫酸铵溶解有10%的正体积效应,溶液将变成550ml左右,实际浓度为0.9mol/L,并非标准中
所说的1.0 mol/L。
建议按照标准规定的操作步骤操作,即使用500ml水溶解称量的过硫酸铵。
过硫酸铵溶液容易分解,建议最好现用现配。
标准中规定的放置时间有待商榷。
1.5.2 硫酸铈铵溶液
硫酸铈铵容易受潮而不利于准确称量,如果采用受潮的试剂,则会导致Ce4+浓度偏低,使吸光度值偏小,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硫酸铈铵溶液配制后,其颜色随时间而变化,在新配制的12h内变化最大,此后变化缓慢,因此新配制的硫酸铈铵溶液应放置过夜后使用。
1.5.3亚砷酸溶液
三氧化二砷为剧毒物品在配制时需小心。
三氧化二砷的溶解应在碱性条件下,由于溶解较慢可适当加热、搅拌。
如果产生了废液,要注意废液的处理,避免砷的污染。
2.实验过程
2.1消化过程
消化可以说是尿碘检测的关键步骤,消化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本实验可采用有温控且温度能达到100℃的恒温装置进行。
严格要求恒温装置内各地方的温度差异不大于1℃,温控在100℃-105℃。
使用恒温烤箱时,最好不要打开通风开关,样品的放置也尽量远离通风口。
2.2检测过程
标准规定消化完后放置冷却至室温,可使消化后产生的氧气和氯气充分放出,不建议采用水急冷。
)离子没有催加入亚砷酸后放置15min应准确,不能过长或过短,是由于碘酸根(IO-
3
化能力,只有当碘酸根离子变为碘(I-)离子后才能催化砷铈反应。
一方面除使反应体系温度平衡以外,还要使碘酸根与亚砷酸充分反应,全部变成碘离子;另一方面避免碘离子被空气氧化成碘分子挥发损失。
如果人手不足时,可减少每次测定的样品数量,避免在间隔30s 加入硫酸铈铵时后面的样品放置的时间过长。
加入硫酸铈铵速度要快,而且由于硫酸铈铵溶液附壁,所以在吸取时要注意防止产生气泡,以免影响加入量。
同时最好用干净滤纸擦干吸头外壁,加样时尽量不要靠试管壁。
3.结论
实验室检测在选好检验方法之后,还要做好质量控制。
尿碘检测时一项变异性高、操作复杂的检测,应该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以提高分析检测的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实验室在做好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测得标准曲线的线性、斜率以及空白管的吸光度值都符合要求,内部质控样结果也都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精密度良好。
同时也顺利通过了近几年的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举办的尿碘实验室间结果比对。
参考文献
[1]孙亚维,陈科杰等.尿碘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4):
1016-1020
[2]顾晓燕,等.关于卫生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1577
[3]谭亚芹,等.2000-2006年吉林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外质控考核结果分析[J].中国
地方病学杂志,2007,2(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