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 讲义19 第4讲[1].尖子班.教师版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20第4讲[1].尖子班.学生版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20第4讲[1].尖子班.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9167d20b1c59eef9c7b46b.png)
第4讲我发现了……(下篇)1.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2.从人和事两方面为文章选材。
3.选材要新颖,立意要明确。
4.修改自己的文章。
填地名成语(下)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把填入的部分读一读,原来组成了我国的城市名,你知道这些城市吗?重于泰山再起同舟共来北往人山人辕北辙五湖四是心非跃然纸阔天空人定胜津乐道掌上明市蜃楼一技之华秋实口若悬腔北调万古长枯石烂见多识官放火风卷残柯一梦不三不流不息声东击居乐业来日方鸥翔集荣华富关大道奇怪的作业老师说:“明天(星期天)给大家留个作业,每人做个小褥垫。
”我心想:“真奇怪,老师怎么留这样的作业?”第二天,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做褥垫。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选中了两块带有花和蝴蝶的蓝布,纫上针就缝起来。
谁知,刚缝了几针,妈妈就在一旁说:“不对,缝错了,你把面儿露在外边,一翻过来,不就反了吗?”我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拆了重缝。
我缝啊,缝啊,终于缝上了两个边。
一激动,手被针扎了一下,我“啊”一声,鲜红的血流出来了。
妈妈赶紧拿来一块药棉,一边擦血,一边说:“刚拿针,没有不挨扎的,针尖扎一下没事。
”我捏捏手指头,点点头,继续缝起来。
当我正要缝第四个边时,妈妈说:“别缝了。
全缝上,从哪儿放棉花?”“对呀!”我把缝合的两块布翻过来,嘿,缝的边儿光溜溜的。
我拿起棉花,小心地往里塞。
呀! 褥垫里鼓起一个大包,怎么也拍不平。
一气之下,我真想不做了,但一想,这是作业,学生怎能不做作业?我叫妈妈看,妈妈说:“往里塞棉花,不会平。
”说着,她把棉花全取了出来,又把缝的布翻过来。
妈妈叫我把一小块一小块棉花弄平后,一块一块放在布上,然后留个口,把布连棉花翻过来。
妈妈说:“这叫絮棉花。
”我一看,这回棉花包没了。
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又把第四个边的毛茬儿缝在里面。
嘿,小垫做好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拿起来就想往高处扔,妈妈说:“这哪行?棉花还不得滚套了!还缺一道工序,得绗。
”于是,我又重新纫上针绗起来。
虽然针脚很大,但终于绗完了。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3第1讲[1].竞赛班.教师版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3第1讲[1].竞赛班.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8063b1a5e9856a57126050.png)
第1讲重返校园,我的新发现(上篇)1.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肯定都有些变化,你发现了新的变化了吗?2.除了发现身边同学的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变化呢?3.学会从多方面寻找变化。
【讲义使用参考】本学期的整体教学思路较之前有所调整,“本课导引”取代了原来每课前的“学习目标”,不再是一些枯燥的话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带有启示性的话题,选文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如“写人类”、“记事类”等),而是从本课的话题说开去,联系到更多的内容,由之前的分类教学逐渐过渡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希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向学生讲解我们的教材安排。
辨“然”字成语(上)这些成语你都掌握了吗?比一比,看谁填得正确,填得快,注意不要重复。
____然处之 ____然挺立____然不动 ____然大物 ____然成风____然一体 ____然一新 ____然无存 ____然开朗 ____然大怒____然大悟 ____然自得 ____然无恙 ____然起敬 ____然不同【参考答案】泰然处之傲然挺立岿(kuī)然不动庞然大物蔚然成风浑然一体焕然一新荡然无存豁然开朗勃然大怒恍然大悟怡然自得安然无恙肃然起敬截然不同能力提高训练(一) 我的书包当我们第一次跨进小学的大门时,我们的肩头就有了一个忠实的朋友——书包。
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生命点燃我们求知的欲望。
我也有这样一个书包,它已陪伴我工作了快两年了。
每天早晨,它伴随我迎朝阳、踏露水,去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战;每天晚上,它陪着我送夕阳、数落灯,满载着知识踏上归途。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成了我最贴心的宝贝,最知心的伴侣,最亲密的朋友。
我的书包与大家的一样,是从商店里买来的。
那好似在刚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第二个书包光荣“退休”了,于是,我便和爸爸到商店去买新书包。
站在箱包柜前,五颜六色,各不相同的书包使我眼花缭乱了。
我不断地找着,希望能有个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终于,在柜台正中,我找到了它——一个普通的帆布书包,一个令我称心如意的书包。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9课主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19课主要内容《语文课》是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读课文《阿凡提的牛》、学习短文并领会其中的道理,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察能力。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阿凡提的人如何靠骗术获取财富的故事。
在短短的几段故事中,语言简洁明了,词句生动有趣,深受小学生喜爱。
阿凡提通过搬砖头、治好病人、唱戏等手段,不仅赚取了利润,还收获了大家的赞誉。
他将骗术当成了一种行为准则,通过自己的小聪明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但是,坏事做多了,他却失去了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针对这篇课文,老师布置了一些学习任务。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导入讨论,让学生了解到阿凡提的骗人行为并不可取,不要效仿他的做法。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阿凡提是因为他擅长骗术而获得了财富,还是因为他用心工作而成功?通过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成功与努力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老师要求学生写一个结尾,让他们自己想象阿凡提遭受到了惩罚,并对他的行为进行反思。
这时,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阿凡提的所作所为,并从反面教材获取教育。
此外,老师还通过听写阅读课文、细读课文、体验课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这些阶段性的学习,学生将对阿凡提的牛骗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用自己的观察力去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人物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的来说,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第19课《阿凡提的牛》通过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观察能力。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1].尖子班.教师版.doc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1].尖子班.教师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1bc5f59eff9aef8941e06ef.png)
第1 讲重返校园,我的新发现(上篇)1.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肯定都有些变化,你发现了新的变化了吗?2.除了发现身边同学的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变化呢?3.学会从多方面寻找变化。
【讲义使用参考】本学期的整体教学思路较之前有所调整,“本课导引”取代了原来每课前的“学习目标”,不再是一些枯燥的话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带有启示性的话题,选文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如“写人类”、“记事类”等),而是从本课的话题说开去,联系到更多的内容,由之前的分类教学逐渐过渡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希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向学生讲解我们的教材安排。
辨“然”字成语(上)这些成语你都掌握了吗?比一比,看谁填得正确,填得快,注意不要重复。
____ 然处之____然挺立____然不动____然大物____然成风____ 然一体____然一新____然无存____然开朗____ 然大怒____ 然大悟____ 然自得____然无恙____然起敬____然不同【参考答案】泰然处之傲然挺立岿(kuī)然不动庞然大物蔚然成风浑然一体焕然一新荡然无存豁然开朗勃然大怒恍然大悟怡然自得安然无恙肃然起敬截然不同能力提高训练( 一 )我的书包当我们第一次跨进小学的大门时,我们的肩头就有了一个忠实的朋友——书包。
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生命点燃我们求知的欲望。
我也有这样一个书包,它已陪伴我工作了快两年了。
每天早晨,它伴随我迎朝阳、踏露水,去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战;每天晚上,它陪着我送夕阳、数落灯,满载着知识踏上归途。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成了我最贴心的宝贝,最知心的伴侣,最亲密的朋友。
我的书包与大家的一样,是从商店里买来的。
那好似在刚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第二个书包光荣“退休”了,于是,我便和爸爸到商店去买新书包。
站在箱包柜前,五颜六色,各不相同的书包使我眼花缭乱了。
我不断地找着,希望能有个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终于,在柜台正中,我找到了它——一个普通的帆布书包,一个令我称心如意的书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优秀课件

◇ 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为什么会这样说?
课文品读
第2课时
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 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开门见山,直入 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胆量小
☆小沙对剃头的抗拒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 进理发店的,而且, 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 督• ,否则,小沙 准会夺门而逃。 被动进理发店
被动进理发店头充满恐惧小沙对剃头的抗拒害人精剃头的老师傅是害人精原因小沙头发长长不愿去理发店受折磨小沙答应付给我五块钱小沙把头发交给我随便处置我给小沙剃头一拍即合我的心情摆出剃头大师的架势技术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头发越修越糟糕得意紧张慌张坐在凳子上看我找出剪刀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连忙摸耳朵耳朵还在有些慌高兴无所谓一照镜子大叫一声惊吓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剃头大师剃头动作随意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像剃头大师剃头技术糟糕倒霉层层梯田嗬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 优秀的顾客了”?
文中“闯了祸”“随意乱剪”“长长短 短”,体现出“我”完全不会剃头;“哎 呀”“坏了”连续两声惊叫体现出“我”的 慌张,而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
就无所谓了”。在年幼的小沙看来“我” 剪得非常流畅,不痛也不痒,又没有伤到 他的耳朵,就比老剃头师傅强太多了。小 沙对头型是否漂亮是不太在意的,所以 “我”才会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 优秀的顾客了”。
lǐ
表duó 胆mà 鬼 理 夺 骂
chóu chà
fù
bèi
仇suī 差 付 jiàn 倍 虽 件
dǎn lǐ chóu fù bèi jiàn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精品课件(共83张PPT)

词语解释 死对头,指有冤仇的人。 闪光耀眼。 引起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 不在乎,没什么关系。 情况紧急,慌忙逃走。
初读课文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7
8 1
2
9
3
10
11
4
讲述了老剃头师傅
12
5给小沙剃头的经历。13
14
6
15
16
17 18
写“我”给小沙 剃头的过程。
品读课文
第2课时
7 17
8
1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我” 剃头工具:
剪刀
品读课文
剃头的过程: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 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 一堆头发。
“我”的剃头天分主要表现 在架势上,看起来好像动作娴熟, 实则非常随意。
品读课文 说明了什么?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 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 头发。
7 17
8
1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得意 紧张
品读课文 小沙的态度是怎样的? 天真可爱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
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
优秀的顾客了。 说明小沙还没有意识到“我”
这个“理发师”带来的严重后果, 更突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品读课文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
品读课文
老剃头师傅让小沙吃尽了苦头,为什么姑 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老剃头师傅?
虽然老剃头师傅每次给小沙剃头都让小沙 吃尽苦头,但是因为小沙仇视剃头师傅,无人 愿意给小沙剃头,只有这个老师傅因为耳朵不 好,听不见小沙的抗议甚至咒骂,所以愿意给 他剃头。这双倍的理发钱里面包含着姑父的多 少无奈呀!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完整版)⼩学五年级语⽂讲义1第1讲.尖⼦班.教师版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的,童年是多梦的。
⼀张糖纸、⼀次争执、⼀句话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学习本讲内容,感受⽂章的中⼼;通过对重点词语、句⼦的理解、品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成语万花筒]1.请在下⾯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误。
试⼀试,你准⾏。
()劳永逸()⾯三⼑()顾茅庐()⾯楚歌()光⼗⾊()亲不认()零⼋落()⾯玲珑()⽜⼀⽑()万⽕急()⽆聊赖()篇⼀律()马齐喑【参考答案】依次填⼊:⼀、⼆、三、四、五、六、七、⼋、九、⼗、百、千、万2.填数词组成语。
()穷()⽩()⽇()⾥()全()美()⽬()⾏()落()丈()⼼()意()上()下()头()臂()死()⽣()⽄()两()⼭()⽔()⾔()语【参考答案】⼀穷⼆⽩⼀⽇千⾥⼗全⼗美⼀⽬⼗⾏⼀落千丈三⼼⼆意七上⼋下三头六臂九死⼀⽣半⽄⼋两千⼭万⽔千⾔万语第1讲我们的童年(上)讲义使⽤参考[快乐热⾝]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积累。
[读⽂章试⾝⼿]环节选⽤了三篇关于童年的⽂章。
《餐桌上的谜底》中,作者的童年虽然尝过了酸甜苦辣,却也得到了⼈⽣启⽰;《会飞的蒲公英》写了⼀个⼤⼭⾥的孩⼦在母亲的教导下梦想成真的故事;《⼀千张糖纸》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了⼀个关于“诺⾔”“童⼼”的故事,有⼀定难度,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式引导学⽣讨论、理解⽂章的中⼼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每篇⽂章后都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问题。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阅读⽂章,教师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分析讨论。
教师在学⽣讨论中进⼀步引导,帮助学⽣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做⽂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法,订正答案。
(⼀)餐桌上的谜底⼩时候,每晚⼊⿊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家门⼝,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
那时,我家半个⽉才吃⼀次⾁,我实在是太馋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19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19课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备课笔记一、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见过海滨小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海滨小城的课文。
板书课题:海滨小城。
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海滨小城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些什么特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指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读。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大海和沙滩)作者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来写?(色彩绚丽、场景壮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第4-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庭院、公园、街道)作者又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来写?(树多、花美、清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7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总结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体会“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的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讨论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如:感受到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等)教师小结:这篇课文按照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地名成语(下)
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把填入的部分读一读,原来组成了我国的城市名,你知道这些城市吗?
重于泰 山再起 同舟共 来北往 人山人 辕北辙 五湖四 是心非 跃然纸 阔天空 人定胜 津乐道 掌上明 市蜃楼 一技之 华秋实
口若悬 腔北调 万古长 枯石烂 见多识 官放火 风卷残 柯一梦 不三不 流不息 声东击 居乐业 来日方 鸥翔集 荣华富 关大道
【参考答案】(竖着排列)山东 上海 河南 四川 济南 天津 青海 西安 海南 珠海 广州 长沙
海口 长春 云南 贵阳
奇怪的作业
老师说:“明天(星期天)给大家留个作业,每人做个小褥垫。
”我心想:“真奇怪,老师怎么留这样的作业?” 第二天,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做褥垫。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选中了两块带有花和蝴蝶的蓝布,纫上第4讲
我发现了……(下篇)
针就缝起来。
谁知,刚缝了几针,妈妈就在一旁说:“不对,缝错了,你把面儿露在外边,一翻过来,不就反了吗?”我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拆了重缝。
我缝啊,缝啊,终于缝上了两个边。
一激动,手被针扎了一下,我“啊”一声,鲜红的血流出来了。
妈妈赶紧拿来一块药棉,一边擦血,一边说:“刚拿针,没有不挨扎的,针尖扎一下没事。
”我捏捏手指头,点点头,继续缝起来。
当我正要缝第四个边时,妈妈说:“别缝了。
全缝上,从哪儿放棉花?”“对呀!”我把缝合的两块布翻过来,嘿,缝的边儿光溜溜的。
我拿起棉花,小心地往里塞。
呀! 褥垫里鼓起一个大包,怎么也拍不平。
一气之下,我真想不做了,但一想,这是作业,学生怎能不做作业?我叫妈妈看,妈妈说:“往里塞棉花,不会平。
”说着,她把棉花全取了出来,又把缝的布翻过来。
妈妈叫我把一小块一小块棉花弄平后,一块一块放在布上,然后留个口,把布连棉花翻过来。
妈妈说:“这叫絮棉花。
”我一看,这回棉花包没了。
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又把第四个边的毛茬儿缝在里面。
嘿,小垫做好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拿起来就想往高处扔,妈妈说:“这哪行?棉花还不得滚套了!还缺一道工序,得绗。
”于是,我又重新纫上针绗起来。
虽然针脚很大,但终于绗完了。
我一连把褥垫向空中扔了好几次,嘴里不断喊:“成功了,成功了!”然后一会儿把小垫拿到椅子上坐坐,一会儿把小垫放在炕上躺躺,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星期一,我带着小褥垫去上学。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叫拿着小垫讲讲做的经过。
哦,我明白了:做褥垫是为了作文呀!我想:这个“文”太好写了……
思考
1.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参考答案】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写的是我怎样在妈妈的指导下完成奇怪的作业——做小褥
垫的事。
2.文章最后写“做褥垫是为了作文呀!我想:这个‘文’太好写了……”为什么作者说“这个‘文’太好写了”?
【参考答案】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自己亲手实践的,自己亲历的过程,所以作者说“这个‘文’太好写了”。
【美文赏析】
老师给小作者留的这次作业真“奇怪”,奇怪在不是读读写写,抄抄算算,而是做个小褥垫,确实与众不同。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疑问——“真奇怪,老师怎么留这样的作业?”接着重点叙述了小作者在缝制褥垫过程中的种种波折:面儿露在外边缝——一激动,手让针扎了一下——四个边全缝上——塞棉花——缺了一道工序(绗)。
在妈妈细心指点下,终于完成了。
全文紧扣题目构思,围绕着奇怪的作业——做小褥垫行文。
最后指出老师布置这次作业的用意:“做褥垫是为了作文呀!我想:这个‘文’太好写了……”由此看来,作业真是奇而不怪。
文章叙事清楚,中心突出,结构合理。
【教学思路导引】
文章难度适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
主要分析的是妈妈指导我完成这个奇怪作业的过程——即我做小褥垫的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还比较差,为了避免有些学生读不懂文章,教师可以在第三节课课后留作业让学生回去预习这篇文章,不懂的可以问问妈妈,甚至可以让家长带着学生亲手动手做一做,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无法带着学生动手做,学生自己动手做,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动手”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在作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主要强调的是作者的动作、作者与妈妈的对话、通过完成这次作业,作者的收获。
当然,教师还是要强调文章的结构,带着学生去分析。
完成作文:一件新鲜事(一件有趣的事)
追逐
非洲马拉河两岸,青草鲜嫩,一群群羚羊在那儿无忧无虑地享受。
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草丛中,准备向羚羊进攻。
它悄悄地向羚羊逼近,突然,羚羊察觉到危险降临,开始四下奔命。
非洲豹猛地一跃,箭一般地射向羚羊群。
它盯住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
羚羊跑得飞快,非洲豹更快。
在追赶过程中,一只又一只的羚羊站在旁边观看,可非洲豹从未改变方向去追离它更近的羚羊,它朝着那只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赶,羚羊跑累了,非洲豹也跑累了,二者展开了耐力的较量。
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倒下了。
非洲豹的聪明就在于它追未成年的羚羊,而且只追这一只。
如果它追成年的、身强力壮的,必然难于成功;如果它改追别的羚羊,它已经累了,羚羊正有劲儿,跑得飞快,它怎能追得上呢?到头来,它会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