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合集下载

格律诗禁忌

格律诗禁忌
义异,同一个字,含义不同,又有虚实之分。在作诗押韵时, 尽量避开不同意义却字相同的情况。如:一东韵之“风”字,不能 用作“风(同讽 fěng 旧读去声 fèng)刺”意义的“风”字押。如 果用了会有出韵、失粘等问题。 六、格律诗的四忌 律诗的四忌,有四个“不”,即:一曰不工,二曰不贯,三曰不自然, 四曰不典雅。 (一)不工 不工,是要求律诗重视对偶。比如常见的五、七律中间两联一般是 要求对偶的。倘若对偶句子字词配搭不合理,就叫不工。如李白的 《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如果变成“山随平野 尽,江浪大荒流”,“山随”是主谓词组,一名一动,而“江浪”都 是名词,就不工啦。 (二)不贯
10 / 24
加两字不行,七绝减两字不可,这样才符合要求。 (二)可多可少 诗中如果一意分成四句表述,或者四句仍然归于一个意思,说多了 少了都可以。这样的就不算是好的绝句。 (三)可彼可此 就是说特点没说出,诗句放哪里都行。咏梅的句子可以拿来咏菊; 咏山水的诗,可以咏风月。共性是挺强,好像放哪都行,但缺乏个 性,这样的绝句不是好诗。 (四)可上可下 是指在写绝句时是起承转合中,要求起句的“开始”的特点与合句 的“结束”的特点一定要突出,虽然这种绝句格式“起句”与“合 句”的平仄一样,但因句子章法具有特点不同而不能互相换位。因 为七绝仄起押韵的句子,与第四句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诗句 分不出层次,这两句位置可以互换,就是犯了'可上可下"的忌 讳。 八、格律诗的四声八病 四声和八病是两个永明声律说的主要内容,除了具体内容之外,二者 的本质也有所差异,此差异影响了二者价值意义上的深浅程度。 八病说是诗歌界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来源与实践,是对
1 / 24
下联上句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③失 替:要求一句内 2、4、6 字平仄交替。没有交替,就是失替。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 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 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 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七忌直白:格律是要偏于雅致文言,太过直白,就不是格律诗了。 二、七个尽量避免 一避免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本句句 式中除外。不过也有许多好的格律诗诗也有重字,尽可能避免。 二避免挤韵:也称犯韵、冒韵,是指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 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三避免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 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四避免重韵: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这个是几个避免中的 较为重要的,切记。 五避免七律的三同头(含三平头、三仄头): 六避免七律的三仄尾

王力教授《诗词格律》

王力教授《诗词格律》

王力教授《诗词格律》目录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韵第二节四声第三节平仄第四节对仗第二章诗律第一节诗的种类第二节律诗的韵第三节律诗的平仄第四节律诗的对仗第五节绝句第六节古体诗第三章词律第一节词的种类第二节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第三节词谱第四章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第一节诗词的节奏第二节诗词的语法特点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拚成g ng,其中g 是声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 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ng,"聪"c ng 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什么叫“押韵”?

什么叫“押韵”?

什么叫“押韵”?展开全文什么叫押韵?要回答这个问题,需从基本概念谈起。

一、什么叫韵1、韵的现代定义:指汉语语音单位(附录一)的韵母(附录二)中不包括韵头(介音)的部分。

如ang、iang、uang是三个韵母,除去韵头“i、u”后,ang就是韵。

2、韵的古代定义:除现代定义所规定的以外,韵还包括声调(附录二)的成分。

在古代,声调不同,又分别属于不同的韵。

二、有关韵的几个名词1、韵部、韵目韵部就是可以彼此押韵的汉字分成的类别。

韵部是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大类。

为了押韵的需要,我们把汉字归纳成若干部,叫做韵部。

韵目是韵部的名称。

2、韵脚(韵字)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韵脚是作品句末押韵字的语音,需要用韵母来表达。

3、同韵字现代,凡是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叫同韵字。

古代,还须考虑同声调。

4、韵式指押韵的位置和方式,包括哪句用韵、哪句不用韵,用什么性质的韵(平韵还是仄韵等)。

5、单韵一次只用一个韵,这种韵式叫做单韵。

6、转韵如果韵脚不是同部也不是邻韵,通常称为转韵。

7、白脚诗词里不用韵的句尾字。

8、通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

通韵可以互押。

二、什么叫押韵1、押韵的定义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具体而言,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使作品更具有节奏,使声调更谐和。

2、押韵的种类①偶句为韵句,隔句押韵,叫押偶韵。

在现代诗歌最常见。

②诗歌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叫押排韵,可以使诗歌更显大气。

③诗歌上下两句押韵,两句一换韵,这叫押随韵,由于不断的变换韵脚,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加快。

④诗歌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这叫押交韵。

⑤诗歌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这叫押抱韵。

三、各种韵文体押韵的特点1、古体诗古体诗押韵要求不严格。

①其韵脚可以押平声,也可以押仄声。

②一般都是隔句押韵,单数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偶数句则必须押韵。

③可以换韵。

例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中华新韵(十八韵)

中华新韵(十八韵)

四、街斜韵 ie,üe , 【街斜韵:平声】车奢遮爹阶皆街些靴耶蛇 街斜韵:平声】 斜邪谐携爷茄伽瘪憋鳖跌疙节结接秸捏瞥切 缺帖楔歇削薛噎曰约别德得迭谍喋牒叠碟革 格隔阂核劫杰洁桔捷截决诀抉角珏觉绝倔掘 爵壳咳舌叶协胁挟穴学则责择咋泽折哲蛰辙 街斜韵:上声】 【街斜韵:上声】蟹瘪扯恶姐解咧且惹舍写 也冶野者蹶咧撇血雪铁帖
十三、 十三、寒山韵 an,uan , 【寒山韵:平声】安氨庵谙鞍扳班颁斑般搬 寒山韵:平声】 参骖餐搀川穿丹担单耽郸端帆番藩干甘杆肝 柑竿尴关观纶官冠矜棺酣憨欢刊看勘龛堪宽 番潘攀三叁山杉删衫姗珊栅扇煽拴栓酸坍贪 摊滩湍弯湾豌占沾毡粘瞻专砖钻寒残蚕惭馋 谗禅缠蝉传船椽凡矾烦蕃樊繁汗邯含函晗涵 韩还环桓兰岚拦栏婪阑蓝谰澜褴篮峦孪蛮谩 馒瞒男南难楠胖般盘磐然燃坛昙谈弹潭痰团 咱丸完玩顽
【人文韵:上声】本粉辊滚很狠仅尽紧锦谨肯 人文韵:上声】 垦恳啃捆凛皿抿闽悯敏品寝忍损笋沈审婶吮 吻紊稳尹引饮蚓殷隐瘾允陨怎诊枕疹准 人文韵:去声】 【人文韵:去声】奔笨摈殡鬓衬称赴趁寸囤钝 吨盾顿遁分份奋忿粪亘棍恨诨混仅妗尽进近 劲晋烬浸靳禁俊菌郡峻浚骏竣困吝赁淋闷嫩 论喷聘沁亲刃认任纫韧妊润闰肾甚渗慎顺舜 瞬问信衅训汛迅讯驯逊殉浚印饮孕运晕酝韵 蕴圳阵振震镇
【先天韵:上声】贬扁匾典点碘拣茧柬俭 先天韵:上声】 检捡减剪简研碱蹇卷敛脸免黾勉娩冕湎缅 捻碾撵浅遣谴犬腆舔显险铣鲜选癣奄俨衍 掩眼演远 先天韵:去声】 【先天韵:去声】卞变便遍辨辩辫电佃甸 店垫淀惦殿奠靛见件间饯建荐健贱剑涧监 舰渐谏践鉴键槛箭卷倦隽绢圈眷练炼恋链 面廿念片骗欠堑嵌歉劝券县现宪限线陷馅 羡献腺绚眩旋渲厌砚咽彦艳唁宴验谚堰雁 焰燕苑怨院愿
十六、 十六、江阳韵 ang,iang,uang , , 【江阳韵:平声】肮邦帮仓苍沧舱昌倡猖 江阳韵:平声】 创疮窗当方坊芳冈岗扛刚杠肛纲钢缸光夯 荒慌江将姜浆僵疆康慷糠匡筐乓枪羌枪腔 锵嚷丧桑伤汤商墒双霜螳汤汪望乡相香厢 湘箱央殃秧赃脏张章彰妆庄桩装昂藏长场 肠尝常偿裳床防坊妨肪房行吭杭航皇黄凰 惶煌蝗磺簧扛狂郎狼琅榔廊良凉梁量粮芒 忙氓茫娘庞旁膀磅螃强蔷墙瓤唐堂棠塘搪 糖膛螳亡王详降翔扬阳羊杨佯疡洋

王力《诗词格律》

王力《诗词格律》

王力•《诗词格律》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凈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中华今韵》(十九韵)韵部表

《中华今韵》(十九韵)韵部表

中华今韵发兴编著中华诗词目录《中华今韵》(修订版)序3不满中的追求——序发兴先生《中华今韵》11凡例17《中华今韵》(十九韵)韵部韵母表20一【啊韵】 a,ia,ua21二【喔韵】 o,uo22三【鹅韵】 e23四【衣韵】 i24五【迂韵】ü26六【乌韵】 u27七【耶韵】ê,ie,üe29八【儿韵】 er30九【思韵】 -i[ɿ](前)31十【知韵】 -i[ʅ](后)32十一【哀韵】 ai,uai33十二【欸韵】 ei,ui34十三【熬韵】 ao,iao35十四【欧韵】 ou,iou37十五【安韵】 an,ian,uan,üan38十六【恩韵】 en,in,un,ün41十七【昂韵】 ang,iang,uang43十八【亨韵】 eng,ing,ueng45十九【轰韵】 ong,iong47后记48修订后记53《中华今韵》(修订版)序彤星年初,发兴先生告我要对所编《中华今韵》进行修订,我深表赞成;考虑到老已届八十七岁,劝其不可过劳。

没想到,6月末老就来电说,全书已修订大半,嘱我写篇序言。

我深为其老而弥勤的忘我精神所感动,更念与神交十年的情谊,便痛快地应承下来。

新时期以来,随着传统诗词的复兴,诗韵改革的呼声日高。

起初,老因不满于所谓的“新韵书”而编成《中华今韵简编》,时在2001年。

不久,《中华诗词》2002年第1期刊发星汉教授编的《中华今韵简表》和诗词学会编的《中华新韵府简表》,用来征求意见。

2003年,老又印行《中华今韵简编》(修订本)。

2004年6月中华诗词学会通过《中华诗词》公布了京战主编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以下简称“十四韵”),推荐试行。

对“十四韵”,老和我都是赞成的,但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

正是以此为契机,我得以结识老,书电往来,引为同道。

出于对“十四韵”的不满,老在《中华今韵简编》(修订本)的基础上,又废寝忘食地编成《中华今韵》,由中华诗词于2006年4月出版。

填诗词禁忌 写诗词最忌什么

填诗词禁忌 写诗词最忌什么

填诗词禁忌写诗词最忌什么今天给各位分享填诗词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写诗词最忌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写诗、填词、作对联要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吗?写诗、填词、作对联要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吗?在诗词对联的严格要求下,三平尾、三斜尾不仅不符合韵律要求,还会破坏大声朗读的美感。

用对联写诗词成为禁忌。

在写诗、写词、写对联的过程中,平仄的美感通常是通过交替或对称分布来达到的。

所以在诗词和对联这样比较严格的要求下,三平尾和三仄尾,不但不符合他们的格律要求,反而会破坏朗读时的美感。

成为写诗填词作对联中的大忌。

可以用,但要慎用。

下边是关于三平尾的说法,也可通用于三仄尾。

三平尾并无特别美感,是否用它,全看是否切合诗境。

至于有人特意用三平尾而“追求高古格调”,这个属个人偏好,就不好说了。

忌三仄尾/三平尾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

诗词创作刘坡公学诗百法中,绝句四忌是忌讳什么?诗词创作刘坡公学诗百法中,绝句四忌是忌讳什么?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

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最简单的回旋诗,就是一个诗句从头念到尾,再反着念回来就是一句诗。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_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_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

(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

(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

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

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

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

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

诗句的意义结构必
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

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风起天末”,
“平平仄平仄”
王维的《观猎》的尾联出句
“回看射雕处”,
“平平仄平仄”
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
“仄仄平平仄平仄”
都属于这种情况。
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近体诗之押韵,尚有几种戒忌,宜需注意: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二:戒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一些特定的格式,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的一种。但由于比较常用,自然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示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二句的“近却无”。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也可来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示例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在7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里,如果第3字用了仄声字,也是犯了孤平。为了避免孤平,就必须在本句的第5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这第3字拗,第5字救,也是“本句自救”。
刘禹锡《纥(ge)那曲》“竹枝无限情”,苏颋ting《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都是第1字拗,第3字救的例句。贾岛《三月晦日送春》的“明月有光人有情”,曹邺(ye4)《送人归南海》“十二玉楼非我乡”,都是第3字拗,第5字救。小菜鸟文集《遥思》清风逐月浮云飞,手按长箫寂寞吹。迢迢汉河九霄处,乡思千里人未归。
白居易的《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对句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即“吹”救“不”)、
陆游《夜泊水村》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第五个字变成平声,“无”救“万”)
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所以“孤平拗救”就是在救句中的“三”“五”位置上补平!
两救
③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残’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寒”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示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挤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挤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最后的‘岸’是个浅意开口音字,从而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同样,这里‘岸’字还撞韵了。但作者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了“活韵”,同样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
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则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拗救”。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一)、本句拗救:
本句自救又称“孤平拗救”。在7言的第4字或者5言的第2字是平声,而它的前后都是仄声字,成为“仄平仄”时,就是犯“孤平”了。具体用法如下:
在5言“平平仄仄平”的句型里,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就犯了孤平。为了避免出现孤平,就只能在本句的第3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平平仄平”的句式。这样的句式没有违反格律的要求。这个句型中,第1字拗,第3字救,所以叫“本句自救”。
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游《夜泊水村》的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孤平拗救),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
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五: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七: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出句自救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