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合集下载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科室每月需要进行院感自查记录。

二、自查内容1. 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穿戴防护设备、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执行情况。

2.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包括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维护情况。

3. 患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

4. 医疗废物管理: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采集、储存和处理情况。

5. 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情况:包括院内感染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情况。

三、自查记录格式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 日期:记录自查的日期。

2. 自查项目:列出自查的项目,如手卫生、穿戴防护设备、医疗器械管理等。

3. 自查内容:详细描述每一个项目的自查内容,如手卫生是否按规定执行、医疗器械是否经过正确的清洗和消毒等。

4. 自查结果:根据自查内容,记录自查结果,如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 异常情况:如有发现自查项目存在异常情况,应详细描述异常情况的具体情况。

6. 处理措施:针对异常情况,记录采取的处理措施,如整改措施、培训措施等。

7. 负责人签名:记录自查的负责人签名,以示确认。

四、自查记录的使用1. 监督改进:通过每月的自查记录,可以及时发现科室在院感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审查评估:自查记录是科室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用于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确保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经验总结:通过自查记录的积累和分析,可以总结科室在院感防控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自查记录的保密性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属于内部文件,应严格保密,不得随意外传。

惟独相关人员和机构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干查阅。

六、总结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是科室进行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详细记录自查内容和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科室感控自查报告_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感控自查报告_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感控自查报告_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篇一:科室院感监控自查总结20__年第一季度科室院感监控自查总结20__年 2 月,院感办联合护理部对各临床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有手卫生、无菌原则、消毒隔离、标准预防、医疗废物等管理。

按《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进行打分。

现将本季度情况总结如下:存在问题1、无菌原则:牙科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

妇科无菌物品标识不清。

骨伤科、针灸科、五官科无菌槽无标启用日期,无菌药液及消毒剂未注明启用日期。

门诊治疗室一次性吸痰管过期。

2、消毒隔离方面: 内儿科、门诊治疗室氧气湿化瓶存放不符合要求,未单独包装。

3、标准预防方面: 牙科室一次性锐器用后未及时入利器合。

4、医疗废物方面:门诊治疗室登记本无废物交接时间。

二、改进措施1、强调各临床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应加强对科室感染管理质量的督查、落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每项记录的登记工作;2、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p ,各科自查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确保工作整改到位。

3、护士长要加强对护士的监管,对质控工作随时督查、督导。

对感染质量薄弱的环节要加强督查的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整改到位。

三、追踪:上述存在问题已整改落实。

20__年第二季度科室院感监控自查总结20__年 6 月 3 日,院感办联合护理部按《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对各临床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有手卫生、无菌原则、消毒隔离、标准预防、医疗废物等管理。

现将本季度情况总结如下:一、存在问题1、无菌原则:、肛肠科、针灸科敷料槽、棉球无标启用日期,消毒剂未注明启用日期。

检验科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标识不清晰。

肛肠科肛漏包过期。

2、消毒隔离方面: 骨伤科氧气湿化瓶存放不符合要求。

内儿科姚映勤紫外线消毒漏登。

3、标准预防方面: 针灸科一次性锐器用后未及时入利器合。

4、医疗废物方面:肛肠科医疗垃圾混放,检验科医疗废物未分类放置,废物交接未及时登记,垃圾桶脏、未及时清洁消毒。

科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科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

科室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一、引言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室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环节,院感管理更是必须重视的方面。

本文旨在记录本科室的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以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科室院感管理水平。

二、自查问题1. 无标准的院感管理制度:目前科室缺乏一套完备的院感管理制度,无法保障规范的操作流程。

2. 院感培训不到位:科室人员对院感防控的意识较低,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3. 工作区域卫生不规范:科室内有垃圾未及时清理,一些工作区域整洁度不高。

4. 手卫生不规范:部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操作不规范,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

5. 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科室对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及维护方面存在不足。

6. 医疗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废弃医疗物品存放和处理不规范,容易成为院感传播的途径之一。

三、整改措施1. 建立完备的院感管理制度:制定科室院感管理制度,包括院感防控的操作流程、责任人的职责以及不同人员的培训要求等内容,确保科室工作按照规范进行。

2. 加强院感培训:组织院感培训,提高科室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院感防控的基本知识、手卫生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要求等方面。

3. 加强工作区域卫生管理:科室将制订工作区域卫生管理方案,明确清洁工作的频次和具体内容。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减少废弃物的堆放。

4. 加强手卫生规范培训:通过培训和工作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操作规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定期组织手卫生操作的演练,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正确操作。

5.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制定医疗设备清洁、消毒和维护操作规范,明确责任人和频次,确保医疗设备的清洁和安全使用。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6.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科室将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和处理要求。

配备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定期对废弃物存放区进行清理和消毒。

四、效果评估1. 建立整改措施的评估指标:制定一系列评估指标,包括制度的实施情况、培训的覆盖率、工作区域卫生的保持情况等。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
摘要:
1.引言
2.院感科室自查问题
3.整改措施
4.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是针对医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整改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整理相关信息,为医院院感科室提供有效的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

二、院感科室自查问题
1.环境布局不合理:实验室环境脏乱差,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不明确,可能导致人员、院内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2.规范无菌物品的消毒:无菌物品的消毒流程不规范,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感染防控意识薄弱:部分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

4.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院感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足,导致院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整改措施
1.优化环境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确保各区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交叉感染。

2.规范无菌物品消毒:加强无菌物品消毒流程的培训,确保所有无菌物品的消毒符合规范要求。

3.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切实落实院感防控措施。

4.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院感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确保院感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结论
通过对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探讨,希望能为医院院感科室提供有益的参考。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质量,科室每月需要进行院感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院感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二、自查目的1. 及时发现和解决院感问题,预防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2.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 评估科室的院感管理水平,为改进提供参考。

三、自查内容1. 医疗设施和环境- 检查科室内的空气质量,确保通风良好。

- 检查手卫生设施和洗手液的供应情况,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能够正确洗手。

- 检查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 检查科室内的废弃物处理情况,确保废弃物分类和处理符合规定。

2. 医务人员管理- 检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是否规范,包括正确佩戴手套、洗手等。

- 检查医务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 检查医务人员的穿戴是否整洁、规范,如白大褂、工作鞋等。

- 检查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如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报告。

3. 患者管理- 检查患者的隔离情况,确保有传染病的患者得到适当的隔离。

- 检查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如洗澡、更换衣物等。

- 检查患者的手卫生情况,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等。

- 检查患者的访客管理,确保访客遵守院感管理规定。

4. 医疗操作管理- 检查手术室和操作室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手术和操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 检查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和卫生。

- 检查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如手术准备、手术操作等。

- 检查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记录和术后处理情况,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四、自查方法1. 制定自查计划,明确自查的时间和频次。

2. 成立自查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组织医务人员参与自查。

3. 制定自查表格,明确自查内容和评分标准。

4. 按照自查计划进行自查,记录自查结果。

5. 自查结束后,组织自查小组成员讨论自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科室每月需要进行院感自查记录。

二、自查目的1. 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查意识;2. 及时发现和纠正科室内存在的院感问题,减少院感发生的风险;3. 为科室制定和实施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自查内容1.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核查医务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记录;2. 消毒措施:检查科室内的消毒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包括手术器械、床铺、洗手间等地方的消毒情况,并记录;3. 患者隔离:核实科室内隔离病房的设置和使用情况,检查是否有未及时隔离的患者,并进行记录;4. 医疗废物处理:检查科室内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情况,核实是否符合规定,并进行记录;5. 患者教育:了解科室内是否进行患者感染预防教育,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等,记录教育情况;6. 感染监测:核查科室内感染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院感报告、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等,并进行记录。

四、自查方法1. 随机抽查:每月从科室内抽取一定比例的床位或病案进行自查,确保自查结果具有代表性;2. 现场检查:自查人员应实地查看各项自查内容,核实情况,并记录;3. 记录方式:可使用纸质记录表格或电子记录表格,记录自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4. 自查周期:每月一次,确保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自查记录的处理1. 自查记录应及时上报给科室主管护士或感控人员,供其分析和处理;2. 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记录整改措施和结果;3. 自查记录应妥善保存,作为科室内部评估和外部检查的依据;4. 定期总结自查记录,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六、自查记录的效果评估1. 每月自查记录应与前期记录进行对比,评估科室内院感防控工作的改进情况;2. 自查记录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以提高其对院感防控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自查内容和方法,提高自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感染的现象。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保障患者的安全,科室每月需要进行院感自查记录。

本文将详细介绍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二、标准格式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应按照以下标准格式进行填写:1. 标题: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2. 日期:填写自查记录的日期3. 自查人员:填写进行自查的人员姓名,可包括科室负责人、护士长等相关人员4. 自查内容:将自查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录:a. 感染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环境清洁消毒等方面的情况记录。

b. 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记录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情况、有效期等信息。

c. 患者隔离管理:记录患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隔离患者的房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情况。

d. 废弃物管理:记录废弃物的分类、存放和处理情况。

e. 消毒液使用情况:记录消毒液的配制、使用和储存情况。

f. 院感事件报告:记录科室内发生的院感事件,包括感染种类、发生原因、处理措施等信息。

5. 自查结果:根据自查内容,对每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以下几个等级:a. 优秀:自查内容全部符合标准要求,无任何问题。

b. 良好:自查内容大部分符合标准要求,个别问题需要改进。

c. 一般:自查内容部分符合标准要求,需要加强改进。

d. 不合格:自查内容多数不符合标准要求,需要立即整改。

6. 自查人员签字:自查人员在自查记录的最后签字确认。

三、内容要求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的内容应具体、详细,包括以下要求:1. 感染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记录每个科室成员在工作中是否按照规定执行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是否规范、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正确等。

2. 医疗器械使用情况:记录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情况,如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等。

3. 患者隔离管理:记录患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如隔离患者的房间是否符合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正确等。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
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表是医疗机构加强感染防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科室内部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及时进行整改,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院感科室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一、问题概述
根据院感科室自查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不足、感染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感控硬件设施不完善、手卫生设施及用品配置不足、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
1.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预防感染。

2.感染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感染防控措施执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3.感控硬件设施不完善:部分科室感控硬件设施不足,如手卫生设施、消毒设备等,影响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

4.手卫生设施及用品配置不足: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部分科室缺乏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3、药物现用现配,配制的无菌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药液开启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4、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在治疗台前、处理无菌物品、加药、注射等操作时戴口罩,手卫生符合要求。
5、进行无菌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连续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6、进行无菌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连续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7、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8、一次性灭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区域,无过期,无破损。




30分
1、治疗室每日消毒一次,记录规范;紫外线灯管定期清洁和监测强度,每周用95%酒精至少擦试一次并记录。
2、各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督促院感科做好监测,监测回执保存完好。
5、雾化器、螺纹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前加药,雾化器用后水槽及雾化罐干燥放置。
6、晨/晚间护理湿式扫床,严格执行一套一桌一巾,病人被服清洁无污染。
7、按要求进行床单终末消毒处理;不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被服,不得混用被褥。
8、拖把、抹布区分使用,标记清楚,定点放置,用后消毒处理晾干备用,容器清洁。
9每日进行紫外线灯消毒,有消毒记录。
科室每月院感自查记录
科室:巡查者:时间:年月日
项目
感院控制措施


备注



1、水龙头功能良好,能正常使用。
2、医疗科室洗手池配有净手用品。
3、手依从性强,在操作过程中能遵循手卫生指征。




1、治疗室、换药室分区合理,清洁整齐;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楚,无菌包干燥、外观清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指示卡合格0分
1、了解标准预防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2、掌握隔离技术,合理使用各类防护用品
3、掌握洗手指征自觉执行七步洗手法
4、规范使用利器盒,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入利器合
5、掌握预防利器伤的方法及利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




20分
1、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垃圾袋、利器盒使用规范,专物专用。
2、传染性废物双层垃圾袋,并注明“传染性”字样。
5、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做到标准预防。如发生感染时应接受合适的治疗,采取措施防止将自身感染传播给其他人,特别是病人。讨论解决方案,提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签名:
2、督促本科医生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卡报告;发现漏报病例及时报补。
3、定期向科主任汇报本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动态,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除上报科主任外,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4、负责本科室医师医院感染培训、考核,督促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6、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7、一次性灭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区域,无过期,无破损。




1、治疗室每日消毒一次,记录规范。
2、各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并有监测记录,按要求定时监测。
3、止血带、体温计、氧气湿化瓶、吸引瓶等用后消毒、存放符合要求。
4、氧气湿化瓶、吸氧管一人一用,长期使用每周更换一次,湿化液用蒸馏水,每日更换,鼻导管(面罩)清洁。
3、治疗室、换药车、查房车等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手。
4、止血带、体温计、氧气湿化瓶、吸引瓶等用后消毒、存放符合要求。
5、氧气湿化瓶、吸氧管一人一用,长期使用每周更换一次,湿化液用蒸馏水,每日更换,鼻导管(面罩)清洁。
6、查房、换药一病人一洗手(双手无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
项目
感院控制措施
扣分
备注



10分
1、水龙头功能良好,能正常使用(特别是暂存间)。
2、洗手、干手设施(设备),能满足正常需要。
3、配备有液体洗手皂液和快速手消毒液
4、手依从性强,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能遵循手卫生指征




30分
1、治疗室、换药室分区合理,清洁整齐;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楚,无菌包干燥、外观清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




1、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垃圾袋、利器盒使用规范,专物专用。
2、传染性废物双层垃圾袋,并注明“传染性”字样。
3、包装、称重、封口、标识贴、交接、存放、运送等环节规范
4、登记本记录规范,无漏项代签字等,按时上交
5、各垃圾桶加盖、清洁,每天消毒。
存在的问题:
整改意见:
确认签字:
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表
2、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3、药物现用现配,配制的无菌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药液开启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4、酒精、安尔碘等消毒剂在规定时限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瓶盖严密。
5、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在治疗台前、处理无菌物品、加药、注射等操作时戴口罩,手卫生符合要求。
7、雾化器、螺纹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前加药,雾化器用后水槽及雾化罐干燥放置。
8、晨/晚间护理湿式扫床,严格执行一套一桌一巾,病人被服清洁无污染。
9、按要求进行床单终末消毒处理;不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被服,不得混用被褥。
10、护工护理病患之间严格督查手卫生,用品固定不得混用。
11、拖把、抹布区分使用,标记清楚,定点放置,用后消毒处理晾干备用,容器清洁。
3、包装、称重、封口、标识贴、交接、存放、运送等环节规范
4、登记本记录规范,无漏项代签字等,按时上交
5、各垃圾桶加盖、清洁,每天消毒。
科室:巡查者:时间:年月日
院感学习记录
学习时间:2021-6-25
学习内容:兼职监控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的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开展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