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章同步练习题的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7622α'∠=︒,则α∠的补角是( ).A .10338'︒B .10378'︒C .1338'︒D .1378'︒ 2.若一个角的补角加上20︒后等于这个角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 A .25︒ B .35︒ C .45︒ D .55︒ 3.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下列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补的是( ) A . B . C . D .4.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135∠=︒B .2145∠=︒C .12∠=∠D .12270∠+∠=︒ 5.如果∠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表示∠α的余角的式子中:∠90°﹣∠α;∠∠β﹣90°;∠12(∠α+∠β);∠12(∠β﹣∠α).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6.如图,点A 在点O 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点B 在点O 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那么AOB ∠的大小为( )A .110°B .130°C .140°D .150°7.在如图所示的方位角中,射线OA 表示的方向是( )A .东偏南60°B .南偏东30°C .南偏东60°D .南偏西60°8.如果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14,那么这个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75︒9.如图,直线DE 与BC 相交于点O ,1∠与2∠互余,150BOE ∠=︒,则AOE ∠的度数是( )A .120︒B .130︒C .140︒D .150︒10.已知∠AOB =70°,以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AOC =42°,则∠BOC 的度数为( ) A .28° B .112° C .28°或112° D .68°二、填空题11.将18.25°换算成度、分、秒的结果是__________.1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垂足为O ,∠EOC =35°,则∠AOD 的度数为______.13.如图,在渔船上的渔民在A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 处,在B 处看见灯塔M 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M 与渔船的距离是______海里.14.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且∠1=∠3,∠2=55°,那么∠4=_____度.三、解答题15.如图,AB CD ,连接CA 并延长至点H ,CF 平分ACD ∠,CE CF ⊥,GAH ∠与AFC ∠互余.(1)求证:AG CE ∥;(2)若110GAF ∠=,求AFC ∠的度数.16.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1,点A 在直线l 上,90,BAD AB AD ∠=︒=,过点B 作BC l ⊥于点C ,过点D作DE l ⊥交于点E .由12290D ∠+∠=∠+∠=︒,得1D ∠=∠.又90BCA AED ∠=∠=︒,可以推理得到()ABC DAE AAS ≌.进而得到结论:AC =_____,BC =_____.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 字”模型或“一线三直角”模型;(2)如图2,90,,,BAD MAN AB AD AM AN BM l ∠=∠=︒==⊥于点C ,NG l ⊥于点G ,由(1)易知NG =_______,ND 与直线l 交于点P ,求证:NP DP =.17.南海是我国的南大门,如图所示,某天我国一艘海监执法船在南海海域正在进行常态化巡航,在A 处测得北偏东30°方向上,距离为20海里的B 处有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正在向正东方向航行,便迅速沿北偏东75°的方向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拦截.问:经过多少小时,海监执法船恰好在C 处成功拦截.18.如图,点O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BOC =150°,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DC ,连接OD ,OA .(1)求∠ODC 的度数;(2)试判断AD 与O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OB =2,OC =3,求AO 的长(直接写出结果).参考答案:1.A【分析】直接将180°减去∠α即可.【详解】解:∠∠α=7622︒',∠∠α的补角为180180762210338α︒-∠=︒-︒'=︒',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即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其中一个角就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因此,已知一个角,那么它的补角就等于180°减去这个已知角,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概念和公式等.2.B【分析】可先设这个角为∠α,则根据题意列出关于∠α的方程,问题可解【详解】解:设这个角为∠α,依题意,得180°-∠α+20°=3(90°﹣∠α)解得∠α=3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两角互余和为90°,互补和为180°的性质,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3.D【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和邻补角的定义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 、图中∠α+∠β=180°﹣90°=90°,∠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图中∠α=∠β,不一定互余,故本选项错误;C 、图中∠α+∠β=180°﹣45°+180°﹣45°=270°,不是互余关系,故本选项错误;D 、图中∠α+∠β=180°,互为补角,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如图,根据一副三角板的特征可得∠3=∠4=45°,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1和∠2的度数,进而可排除选项.【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3=∠4=45°,∠13180,24180∠+∠=︒∠+∠=︒,∠12135∠=∠=︒,故A 、C 正确,B 错误;∠12270∠+∠=︒,故D 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补角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由α∠和β∠互补,可得180αβ∠+∠=︒,即:180αβ=︒-∠,119022αβ∠+∠=︒,再用不同的形式表示α∠的余角.【详解】解:α∠和β∠互补, 180αβ∴∠+∠=︒,180αβ∴∠=︒-∠,119022αβ∠+∠=︒ 于是有:α∠的余角为:90α︒-∠,故∠正确,α∠的余角为:9090(180)90αββ︒-∠=︒-︒-∠=∠-︒,故∠正确,α∠的余角为:1111902222ααβαβα︒-∠=∠+∠-∠=∠-∠,故∠正确, 而1()902αβ∠+∠=︒,而α∠不一定是直角,因此∠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有∠∠∠,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意义,熟悉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和整体代入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结合图形,然后求出OA 与西方的夹角的度数,再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点A 在点O 北偏西60°的方向上,∠OA 与西方的夹角为90°-60°=30°,又∠点B 在点O 的南偏东20°的方向上,∠∠AOB =30°+90°+20°=1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图形更形象直观.用方向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向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7.C【分析】表示OA 的方式有两种,东偏南30°;南偏东60°;作出判断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表示OA 的方式有东偏南30°;南偏东60°两种,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的表示法,熟练掌握方位角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C【分析】设这个角是x ︒,根据题意得190(180)4x x -=-,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这个角是x ︒,根据题意得190(180)4x x -=-, 解得x =60,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角度计算,熟练掌握一个角的余角及补角定义,并正确列得方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直接利用互余的定义以及结合平角的定义得出∠AOC 以及∠EOC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与∠2互余,∠1290∠+∠=︒,∠90AOC ∠=°,∠150BOE ∠=︒,∠18015030EOC ∠=︒-︒=°,∠9030120AOE AOC EOC ∠=∠+∠=︒+︒=︒.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邻补角以及余角,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0.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当点C与点C1重合时,∠BOC=∠AOB﹣∠AOC=70°﹣42°=28°;当点C与点C2重合时,∠BOC=∠AOB+∠AOC=70°+42°=1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11.18°15′0″【分析】根据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8.25°=18°+0.25×60=18°15′0″,故答案为18°15′0″.【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掌握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是解题的关键.12.125°【分析】由两直线垂直,求得∠AOE=90°;由∠AOC与∠EOC互余,∠EOC=35°,即可得到∠AOC的度数;再由∠AOD与∠AOC互补,即可得出∠AOD的度数.【详解】解:∠EO∠AB,∠∠AOE=90°,又∠∠EOC=35°,∠∠AOC=∠AOE-∠EOC=90°-35°= 55°,∠∠AOD=180°-∠AOC=180°-55°=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补角、余角和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利用补角、余角关系求角的度数.13.【分析】过点B作BN∠AM于点N,由已知可求得BN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BM的长.×28=14海里,∠MAB=30°,∠ABM=105°.【详解】解:由已知得,AB=12过点B作BN∠AM于点N.∠在直角∠ABN中,∠BAN=30°AB=7海里.∠BN=12在直角∠BNM中,∠MBN=45°,则直角∠BN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BN=MN=7海里,∠B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正确标注方向角、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55【分析】根据余角的定义及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1与∠2互余,∠∠1+∠2=90°,∠∠3与∠4互余,∠∠3+∠4=90°,又∠1=∠3,∠∠2=∠4=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定义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计算过程中细心即可.15.(1)见解析(2)20AFC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CF F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FC FCD ∠∠=,然后利用各角之间的关系得出GAH ECA ∠∠=,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AF ACD ∠∠=,GAH ECA ∠∠=.结合图形利用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20∠︒=FCD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1)证明:∠CF 平分ACD ∠,∠ACF FCD ∠∠=.∠AB ∠CD ,∠AFC FCD ∠∠=,∠ACF AFC ∠∠=,∠GAH ∠与AFC ∠互余,即90GAH AFC ∠+∠︒=,∠90GAH ACF ∠+∠︒=.∠CE CF ⊥,∠90ECF ECA ACF ∠∠+∠︒==,∠GAH ECA ∠∠=,∠AG ∠CE(2)解:∠AB ∠CD ,AG ∠CE ,∠HAF ACD ∠∠=,GAH ECA ∠∠=.∠HAF GAH ACD ECA ∠+∠∠+∠=,即GAF ECD ∠∠=.∠110GAF ∠︒=,∠110ECD ∠︒=.∠90ECF ∠︒=,∠1109020FCD ECD ECF ∠∠∠︒︒=-=-=.∠AB ∠CD ,∠20AFC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各角之间的等量代换,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16.(1)DE ,AE ;(2)AC .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AAS)≌ABC DAE ,得出AC =DE ,BC =AE 即可;(2)过D 作DE ∠直线l 于E ,先证∠MCA ∠∠AGN (AAS ),得出AC =NG ,由(1)知(AAS)≌ABC DAE ,得出AC =DE ,再证∠NGP ∠∠DEP (AAS )即可.(1)解:∠(AAS)≌ABC DAE ,∠AC =DE ,BC =AE ,故答案为DE ,AE ;(2)证明:过D 作DE ∠直线l 于E ,∠90MAN ∠=︒,∠∠CAM +∠NAG =90°,∠BM ∠l ,∠∠MCA =90°,∠∠M +∠CAM =90°,∠∠M =∠NAG ,∠NG l ⊥,∠∠AGN =90°,在∠MCA 和∠AGN 中,MCA AGN M GAN MA AN ∠=∠⎧⎪∠=∠⎨⎪=⎩,∠∠MCA ∠∠AGN (AAS ),∠AC =NG ,由(1)知(AAS)≌ABC DAE ,∠AC =DE ,∠NG =DE ,在∠NGP 和∠DEP 中,90NGP DEP GPN EPDNG DE ∠=∠=︒⎧⎪∠=∠⎨⎪=⎩, ∠∠NGP ∠∠DEP (AAS )∠NP =DP ,故答案为AC .【点睛】本题考查一线三直角全等问题,掌握余角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7【分析】过点C 作CD ∠AB 交线段AB 延长线于点D ,证∠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D =CD ,由勾股定理得AC,AD =CD,然后由AD −BD =AB 求出BD ,进而求出AC ,再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交线段AB 延长线于点D ,∠∠BAC =75°−30°=45°,∠∠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CD ,∠ACCD ,∠∠DBC =∠BAE =90°−30°=60°,∠∠BCD =30°,∠BC =2BD ,AD =CD =, ∠AD −BD =AB ,20BD -= 海里,解得:BD =10)1 海里,∠CD (30=+ 海里,∠AC =(海里),∠t ==C 处成功拦截.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1)60°(2)AD OD ⊥,见解析(3)AO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三角形ODC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解;(2)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DC ,可知∠ADC =∠BOC =150°,即得∠ADO =∠ADC -∠ODC =90°,故AD ∠OD ;(3)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O 的长.(1)由旋转的性质得:CD CO =,OCB DCA ∠=∠.∠ACO OCB ACO DCA ∠+∠=∠+∠,即ACB DCO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CB ∠=︒.∠60DCO ∠=︒.∠OCD 为等边三角形,60ODC ∠=︒.(2)由旋转的性质得,150BOC ADC ∠=∠=︒.∠60ODC ∠=︒,∠90ADO ADC ODC ∠=∠-∠=︒.即AD OD ⊥.(3)由旋转的性质得,AD =OB =2,∠∠OCD 为等边三角形,∠OD =OC =3,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AO【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中的旋转变换,涉及直角三角形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A.3 B.2 C.3或5 D.2或62.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AD的长为()A.2cm B.3cm C.4cm D.6cm3.如图,OA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射线OB与射线OA垂直,则OB的方位角是()A.北偏西30° B.北偏西60° C.东偏北30° D.东偏北60°4.若一个60°的角绕顶点旋转15°,则重叠部分的角的大小是()A.15° B.30° C.45° D.75°5.如图,OB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COE的角平分线,如果∠AOB=40°,∠COE=60°,则∠BOD的度数为()A.50 B.60 C.65 D.706.已知线段AB=16cm,O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O的中点,N是BO的中点,则MN=()A.10cm B.6cm C.8cm D.9cm7.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BC=3CD,若A、D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5和6,点E为BD的中点,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BD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A.-1 B.0 C.1 D.28.时钟在3点半时,分针与时针所夹的角的度数是()A.67.5° B.75° C.82.5° D.90°9.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145° B.110° C.70° D.35°10.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一列往返于北京和广州的火车,沿途要经过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四站,铁路部门要为这趟列车准备印制()种车票. A.6 B.12 C.15 D.3011.如图,点A、B、C顺次在直线l上,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若想求出MN的长度,那么只需条件()A.AB=12 B.BC=4 C.AM=5 D. CN=212.如图,地图上A地位于B地的正北方,C地位于B地的北偏东50°方向,且C地到A地、B地的距离相等,那么C地位于A地的()A.南偏东50°方向 B.北偏西50°方向 C.南偏东40°方向 D.北偏西40°方向13.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A.2 cm B.3 cm C.4 cm D.6 cm14.如图,如果在阳光下你的身影的方向北偏东60°方向,那么太阳相对于你的方向是()A.南偏西60°B.南偏西30°C.北偏东60°D.北偏东30°15.如图,小明在操场上从A点出发,先沿南偏东30°方向走到B点,再沿南偏东60°方向走到C点.这时,∠ABC的度数是()A.120° B.135° C.150° D.160°16.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则∠ACB等于()A .40°B .75°C .85°D .140°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18.如图,C 、B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若AB=CD ,BC=2AC ,那么AC 与CD 的关系是为( )A .CD=2ACB .CD=3AC C .CD=4BD D .不能确定19.用一副三角板画角,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A .15°B .75°C .145°D .165°20.求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时,可以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将五边形分成三角形,那么三角形个数是( )A .6 B .5 C .4 D .321.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C+∠DOB=( )A .120° B .180° C .150° D .135°22.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若CB=4cm ,DB=7cm ,且D 是AC的中点,则AC 的长等于( ) A .3cm B .6cm C .11cm D .14cm23.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若EH=5,则FG 的长度是( )A .2.5B .5C .6D .102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若∠BOC=80°,则∠AOE 的度数是( )A .40° B .50° C .80° D .100°25.已知一条射线OA ,若从点O 再引两条射线OB 和OC ,使∠AOB=80°,∠BOC=40°,则∠AOC 等于( )水所走路程之和最小,可以选择的地点应在( )A .B 楼 B .C 楼 C .D 楼 D .E 楼 27.如图,甲顺着大半圆从A 地到B 地,乙顺着两个小半圆从A 地到B 地,设甲、乙走过的路程分别为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 .a=b B .a <b C .a >b D .不能确定28.如图,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点将线段MB 分成MC :CB=1:2,则线段AC 的长度为( )A .2cmB .8cmC .6cmD .4cm29.已知线段AB=8,延长AB 到C ,使BC=21AB ,若D 为AC 的中点,则BD 等于( )A .1 B .2 C .3 D .430.如图,已知∠AOC=90°,∠COB=α,OD 平分∠AOB ,则∠COD 等于( )A .2α B .45°-2α C .45°-α D .90°-α。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以下是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归纳: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3. 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

三国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曹魏实力最强,占据北方,蜀汉和东吴偏据西南和东南一隅。

4. 三国经济的发展: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造船业发达;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东吴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第15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影响:大量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果树、家畜等南北交流增多;建康(今南京)成为经济中心。

意义: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 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到南方,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表现:宋元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南方海外贸易超过北方;建康(今南京)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等。

结果:到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长江流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通常会聚焦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单元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1.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
-诸侯争霸的局面,各个诸侯国的兴起和衰落。

-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战国时期的变革:
-战国七雄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变革。

-郡县制的初步形成和实施。

3.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特点。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秦国的统一:
-秦国如何兼并其他六国,实现对中国的统一。

-统一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1和∠2互为余角,且∠2与∠3互补,∠1=60°,则∠3为( )A .120°B .60°C .30°D .150°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个.∠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是锐角;∠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点D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DB ∠=∠ B .2CD AD BD =C .··AC BC ABCD = D .2·BC AD AB = 4.如果90αβ∠+∠=︒,且β∠与γ∠互余,那么α∠与γ∠的关系为( ).A .互余B .互补C .相等D .不能确定 5.在ABC 中,60C ∠=°,按图中虚线将C ∠剪去后,12∠+∠等于( ).A .120︒B .220︒C .240︒D .300︒ 6.如图,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90AOB ∠=︒,则OB 的方向角是( )A .北偏西30B .北偏西60︒C .东偏北30D .东偏北60︒ 7.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OA 方向是北偏东20︒B .OB 方向是北偏西15︒C .OC 方向是南偏西30︒D .OD 方向是东南方向8.若1∠与2∠互为余角,1∠与3∠互为补角,则下列结论:∠3290∠-∠=︒;∠3227021∠+∠=︒-∠;∠3122∠-∠=∠;∠312∠<∠+∠.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9.如图所示,已知//AB CD ,则( ).A .123∠=∠+∠B .123∠∠∠>+C .213∠=∠+∠D .123∠∠∠<+10.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4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和原来相比较将( )A .减小40︒B .减小10︒C .减小20︒D .不变二、填空题11.若∠B 的余角为57.12°,则∠B=_____°_____’_____”12.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若60BOC ∠=︒,则CO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13.如图,B 处在A 处的南偏西45°方向,C 处在A 处的南偏东15°方向,∠ACB =85°,则C 处在B 处的_____ 度方向.14.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M ∠AB ,若∠DOM =55°,则∠AOC =______°.三、解答题15.小宋对三角板在平行线间的摆放进行了探究(1)如图(1),已知a b ∥,小宋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 上.若140∠=︒,直接写出2∠的度数;若1m ∠=︒,直接写出2∠的度数(用含m 的式子表示).(2)如图(2),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45°角的顶点重合于点A ,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b 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另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a 上,求1∠的度数.16.李华同学用11块高度都是1cm 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正方形ABCD (∠ABC =90°,AB =BC ),点B 在EF 上,点A 和C 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EF .17.如图,B 处在A 处的南偏西45°方向,C 处在B 处的北偏东80°方向.(1)求ABC ∠;(2)若//CD AB ,则D 处应在C 处的什么方向?并说明理由.18.如图,在ABC 中,75A ∠=︒,45C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BD 是边AC 上的高.(1)求CBE ∠的度数;(2)求DBE ∠的度数.参考答案:1.D【分析】根据∠1和∠2互为余角,可得230∠=︒ ,再由∠2与∠3互补,即可求解.【详解】解:∠∠1和∠2互为余角,∠1=60°,∠∠2=90°﹣∠1=90°﹣60°=30°,∠∠2与∠3互补,∠∠3=180°﹣∠2=180°﹣30°=150°.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互为余角的两角之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2.C【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垂线的性质定理判断即可,【详解】∠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是锐角,理由:钝角的补角是锐角,故∠正确.∠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理由:两条平行直线之间距离的定义,故∠正确.∠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理由:垂线的性质定理,故∠正确. ∠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3.D【分析】A .利用同角的余角即可推出结果;B .证∠ADC∠∠CDB ,由性质得AD CD =CD BD 即可;C .利用三角形面积两种求法相等即可;D .证∠ABC∠∠CBD ,由性质得BC AB =BD BC即可.【详解】解:A .90ACB ∠=︒,90ACD BCD ∴∠+∠=︒, CD AB ⊥,90B BCD ∴∠+∠=︒,ACD B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90ACB ∠=︒,CD AB ⊥,∠∠A+∠B=90º,∠A+∠ACD=90º,∠ADC=∠CDB=90º,∠∠ACD=∠B ,∠△ADC∠△CDB ,AD CD =CD BD, 2·CD AD BD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1 (22)AC BC AB CD =, ··AC BC ABCD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90ACB ∠=︒,CD AB ⊥,∠∠A+∠B=90º,∠BCD+∠B =90º,∠ACB=∠CDB =90º,∠∠A=∠BCD ,∠∠ABC∠∠CBD , ∠BC AB =BD BC. 2·BC BD AB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本题考查同角的余角性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比例中项问题,掌握同角的余角性质,会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证等积式,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证比例中项问题是解题关键.4.C【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β与∠γ互余,∠∠β+∠γ=90°,又∠∠α+∠β=90°,∠∠α=∠γ,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角的余角相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概念. 5.C【分析】利用补角的定义可知:1180∠+∠=︒DEC ,2180ED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 180120∠+∠=︒-∠=︒DEC EDC C ,代入即可求出12=240∠+∠︒.【详解】解:假设虚线为DE ,∠1180∠+∠=︒DEC ,2180EDC ∠+∠=︒,∠12360∠+∠+∠+∠=︒DEC EDC ,∠60C ∠=°,∠18060=120∠+∠=︒-︒︒DEC EDC ,∠()12360=240∠+∠=︒-∠+∠︒DEC ED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补角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补角的定义,找出12360∠+∠+∠+∠=︒DEC EDC 是解题的关键.6.B【分析】利用已知得出∠1的度数,进而得出OB 的方向角.【详解】解:如图所示:∠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AOB=90°,∠∠1=90°-30°=60°,∠OB 的方向角是北偏西60°.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正确利用互余的性质得出∠1度数是解题关键. 7.A【分析】由方位角的含义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OA 方向是北偏东70︒,故A 错误;OB 方向是北偏西15︒,故B 正确;OC 方向是南偏西30︒,故C 正确;OD 方向是东南方向,故D 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位角,掌握方位角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8.B【分析】根据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即可求出有关的结论.【详解】解:∠∠1+∠2=90°(1),∠1+∠3=180°(2),∠(2)−(1)得,∠3−∠2=90°,∠∠正确.(1)+(2)得,∠3+∠2=270°−2∠1,∠∠正确.(2)−(1)×2得,∠3−∠1=2∠2,∠∠正确.由∠1+∠3=180°,∠1+∠2=90°,得,∠3=180°−∠1=2∠1+2∠2−∠1=∠1+2∠2,∠∠3>∠1+∠2,∠∠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互余互补的有关定义,掌握在不同题型中的变式应用,每一问中的运算所用的运算方法是解题关键.9.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3ABO ∠=∠;根据补角的性质,得1801AOB ∠=-∠;根据角的和差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123∠=∠+∠,从而完成求解.【详解】∠//AB CD∠3ABO ∠=∠∠1801AOB ∠=-∠又∠1802ABO ABO ∠=-∠-∠∠312∠=∠-∠∠12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角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补角、角的和差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0.C【分析】要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详解】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40︒,所以入射角为9040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5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00︒.入射角减小10︒,变为501040︒-︒=︒,所以反射角也变为40︒,此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8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比较将减小2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角的计算,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它们都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11. 32 52 48【分析】根据互为余角列式,再进行度分秒换算,求出结果.【详解】57.12°='''57712︒ 根据题意得:∠B=90°-'''57712︒='''895960︒-'''57712︒=()8957︒-()'597-''(60-12) ='''325248︒故答案为'''325248︒.【点睛】本题考查余角的定义,正确进行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2.150°【分析】根据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BOC =60︒,∠∠AOD =∠BOC =60︒.∠∠AOC =180︒−60︒=120︒,∠OE 平分∠AOD∠∠AOE =12∠AOD =12×6030︒︒=. ∠∠AOC +12030150AOE COE ∠∠︒︒︒==+=,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13.80【分析】方向角是从正北或正南方向到目标方向所形成的小于90︒的角.【详解】解:B 处在A 处的南偏西45︒方向,C 处在A 处的南偏东15︒方向,451560BAC ∴∠=︒+︒=︒,85ACB ∠=︒,180608535ABC ∴∠=︒-︒-︒=︒,C ∴处在B 处的北偏东4535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4.35【分析】根据垂线的定义,求一个角的余角即可求解.【详解】解:∠OM ∠AB ,∠∠BOM =90°,∠∠DOM =55°,∠∠BOD =90°﹣55°=35°,∠∠AOC =∠BOD =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个角的余角,掌握垂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5.(1)130º,(90+m )º(2)15º【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平角的定义来解决此题;(2)如图,先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DBA+∠FCA=180º,再根据三角板中各角的度数计算拼接后图形中有关角的度数,再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计算即可.(1)∥,解:∠a b∠∠2+∠3=180°,由题意和图知,∠1+∠3=90º,∠1=40º∠∠2=180º-(90º-∠1)=90º+∠1=90º+40º=130º;∠=︒,那么若1m∠2=(90+m)º(2)解:如图,把图中各点标上字母,延长CA交直线a于点B,由题意知,∥,∠a b∠∠DBA+∠FCA=180º,∠∠FCA=60º,∠∠DBA=120º,∠∠DAE=45º,∠F AC=90º,∠∠BAD=180º-∠DAE-∠F AC=45º△中,∠1+∠DBA+∠BAD=180º,在ABD∠∠1=180º-45º-120º=15º;【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板中的角度计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16.11cm【分析】根据∠ABE的余角相等求出∠EAB=∠CBF,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E和∠BC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BF,BE=CF,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AE ∠EF ,CF ∠EF ,∠∠AEB =∠BFC =90°,∠∠EAB +∠ABE =90°,∠∠ABC =90°,∠∠ABE +∠CBF =90°,∠∠EAB =∠CBF ,在∠ABE 和∠BCF 中,90EAB CBF AEB BFC AB BC ︒∠=∠⎧⎪∠=∠=⎨⎪=⎩,∠∠ABE ∠∠BCF (AAS ),∠AE =BF =5cm ,BE =CF =6cm ,∠EF =5+6=11(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1)35ABC ∠=︒;(2)D 处应在C 处的南偏西45°的方向上,见解析【分析】(1)根据方位角的定义,可知由已知得:45A ∠=,80EBC ∠=,再根据AF ∠BE 得到45EBA A ∠=∠=,即可求解;(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CG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由已知得:45A ∠=︒,80EBC ∠=︒.∠AF ∠BE∠45EBA A ∠=∠=,∠804535ABC EBC EBA ∠=∠-∠=-=(2)D 处应在C 处的南偏西45°的方向上理由如下:∠CG ∠BE ,∠80BCG EBC ∠=∠=∠CD ∠AB ,∠35BCD ABC ∠=∠=∠803545DCG BCG BCD ∠=∠-∠=-=.故D 处应在C 处的南偏西45°的方向上【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位角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8.(1)∠CBE =30;(2)∠DBE =15°.【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求∠ABC =180°-∠A -∠C =180°-75°-45°=6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CBE =11603022ABC ∠=⨯︒=︒; (2)先求∠DBC =90°-∠C=90°-45°=45°,再利用两角之差计算即可.【详解】解:(1)∠∠ABC +∠A +∠C =180°,75A ∠=︒,45C ∠=︒,∠∠ABC =180°-∠A -∠C =180°-75°-45°=60°,∠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BE =11603022ABC ∠=⨯︒=︒; (2)∠BD ∠AC ,∠∠BDC =90°,∠∠DBC +∠C =90°,∠45C ∠=︒∠∠DBC =90°-∠C=90°-45°=45°,∠∠DBE =∠DBC -∠CBE =45°-30°=1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的和差,掌握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的和差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点、线、面、体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点、线、面、体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1.线动成面
【分析】利用雨刷可看成线,扇面是面,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这说明线动成面的数学原理.
故答案为:线动成面.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此题较简单,解题时要灵活应用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2.②
【分析】易得此几何体为两个底面相同且相连的圆锥的组合体,主视图是从几何体正面看到的图形.
8.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形成6条线,直线有5条,曲线有1条.
【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由4个面围成;
面与面相交形成6条线,直线有5条,曲线有1条.
【点睛】本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的知识,比较简单,注意基本知识的掌握.
9.见解析.
12.将图所示的Rt△ABC绕AB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图中的________(只填序号).
参考答案:
1.C
【分析】观察截面形状可发现,长方体内部的圆自上而下由大圆逐渐变成小圆、点,符合圆锥截面的性质.
【详解】解:观察截面形状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内部构造是长方体中间有一圆锥状空洞,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解答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的几何体的截面,由截面的形状想象复杂几何体的组成.
【详解】解:Rt△ABC绕斜边AB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是两个底面相等相连的圆锥,圆锥的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所以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两个底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相连,并且上面的等腰三角形较大,故为图②.
故答案为②.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及几何体的三视图;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确定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形状是关键.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的特征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选择题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君主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武王伐纣C.盘庚迁殷D.禹传启,家天下3.这件事后,商朝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的景象。

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色”的动荡岁月,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指( )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平王东迁D.盘庚迁殷4.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与之有关的统治者是()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厉王D.周幽王5.小强淘到一本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书,名叫《牧野之战》,小强通过它可以了解到牧野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周文王—商汤B.周武王—商汤C.周文王—商纣D.周武王—商纣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D.《禹刑》极为残忍7.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9.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10.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历史学习的主要能力之一。

下列属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的是( )A.诸侯反叛B.末代暴君的残暴统治C.国人暴动D.少数民族的打击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章同步练习题的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章同步练习题的总结
1.下列对东汉末年的描述,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①群雄并起②军阀混战③名存实亡④皇权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3.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照,其中反映官渡之战的图片是()。

5.“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6.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