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十大弟子(备课参考)
孔子的弟子介绍

孔子的弟子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孔子主要弟子介绍

孔子主要弟子介绍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
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
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
字子游,又称叔氏。
常熟人。
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
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
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
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
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
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
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
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
33岁时去世。
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
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
人们尊称为曾子。
孔子弟子。
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
孔子的这十位学生各有风采,你最喜欢谁?

孔子的这十位学生各有风采,你最喜欢谁?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孔子有这样十位著名的学生,他们各有风采,也各有主张,在社会上有的一路顺风,也有的到处碰壁。
傅佩荣的《孔子十弟子》是这样说的,我们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个,自己更像哪个?1.勤奋好学的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
孔子说,我有三千个弟子,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个人,其中最好学的就是颜回。
孔子评价颜回是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他不把自己的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一个地方犯个错误之后,他坚决在同样的地方不会犯第二次。
这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孔子说他教书三十年,才做到了“不迁怒”,可见难度有多大。
颜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克己复礼”,那就是要管好自己。
孔子说,颜回非常贤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说明颜回的生活欲望很低,所以,他才能过得快乐。
2.勇猛果敢的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一个喜欢打架、好勇斗狠的少年,他个性最鲜明,有什么事就出来保护老师。
在周游列国中,孔子一路碰壁,他对学生们说:我的理想没有地方实行,我要乘一个木筏子,移民国外算了,我看到时候能跟着我的,也只有子路了。
子路听后,很高兴,觉得老师还是信任他的。
在《论语》里边有个小故事,那就是“子见南子”。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是一个风流的美女。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南子给她下了个帖子,希望能见见孔子的面。
因为南子名声不好,子路就劝阻老师最好别去。
孔子说,我是一个学者,去见见一个美女还能怎么样?这样孔子不但去见了南子,而且还坐在她的车子后面,在卫国国都转了一圈。
回去之后,子路对就对老师说:怎么样,您被她利用了吧?子路向孔子讨教为政的秘诀,孔子对他说:首先要身先士卒,这样就会有表率作用,身边的官员自然就会向你学习;再一点,就是无倦,就是为老百姓服务不能倦怠,要持之以恒。
子路听到了,也做到了,果真仕途发展不错。
3.好学深思的子夏子夏这个人比较内向,也很爱学习。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冉有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他很能带兵打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季路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
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
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
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
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
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子游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
言偃长于文学。
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
有一天,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对着他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听了回答说:“从前我常听老师说‘在位的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孔子听后,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子路受教
据《史记》载,子路与孔子初次见面的时候,两 人曾有过冲突,子路曾持勇力“陵暴孔子”(“陵暴” 有动手打人的味道),被孔子“设礼稍诱”之,收归 门下。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 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 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 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换上一身戎 服,身配甲胄,佩带宝剑进来,然后拔出长剑,在 庭中舞弄一番。舞罢,向孔子说,古时的君子,没 有不配剑以自卫的吗?夫子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 先业。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卫 身,因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而以力服人, 不是心服啊!”子路敬而受之,马上换下戎服,穿
冉有
冉有,名求(前522~?),字子 有,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 冉耕、冉雍同宗,皆在孔门十哲之 列,世称“一门三贤”,又称“三 冉”。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家臣, 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冉求精通六艺, 长于政事,深沉谦退,志在足民, 孔子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 可使为之宰也”。其后,季康子继 掌国权,招冉求辅政,孔子欣然曰: “鲁人招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 也。”冉求遂回国为季氏宰。鲁哀 公
子路的伉直好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 《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 路好勇,故冠之。”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 路的好勇之态,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 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但子路“志 伉直” ,他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 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 弱的成分。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 忠的舍身取义精神,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孔子弟子资料卡

孔子弟子资料卡孔门十哲简介孔门十哲指得就是孔子门下最优秀得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得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
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就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闵损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
她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
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得孩子做棉衣,而给她得棉衣填得就是芦花。
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她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得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
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得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路。
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就是闵子骞当年登高避祸得所在。
冉耕冉耕,冉氏,字伯牛。
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鲁国人,就是孔子得学生之一,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同属孔门十哲得德行科哲人。
孔子及其弟子

终南隐士
《空谷幽兰》
•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 波 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 隐之旅"。他通过二十世纪 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 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 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 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 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 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 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 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 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 发展的希望。
孔 子 及 其 弟 子
孔子
•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 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 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 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 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 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 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 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 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 为儒家文化圈。
七十二贤?
孔门十哲
•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 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 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 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孔门十哲 • 德行▪ 颜回 ▪ 闵子骞 ▪ 冉耕 ▪ 冉雍 • 政事▪ 冉有 ▪ 仲由 • 言语▪ 宰予 ▪ 端木赐 • 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 子路
子路
颜回
前542年—前480 年
前521~前481年
颜回 子路 性格之比较
• 在孔门弟子中,仲由和颜回是两个不同的、最具 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又都 是孔子的高徒 • 性格方面:仲由率直、刚猛,颜回温顺、阴柔 • 仲由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是孔门弟子中最有个 性、最生动活泼的人物。 • 论语· 子路》孔子问仲由、颜回、子贡如何待人, 仲由不假思索地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 善我,我不善之。”这种回答,显然与颜回“人 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韩 诗外传· 卷九中》)的回答在“仁”的思想上有差 距,但其率直的性格是多么坦荡、可爱啊。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孔门十哲介绍)doc资料41页PPT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