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理念与原则
民用航空适航理念和原则

适航性责任
• 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单位:从设计图纸、 原材料的选用到试验制造、组装生产,直 到取得型号合格批准和生产许可,要对航 空器的初始适航性负主要责任。
• 航空器的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要对其使 用和维修的航空器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即对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负主要责任。
• 适航管理部门:对航空器的适航性进行技 术鉴定和监督检查。
25
适航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
• 3、现代民用飞机的实践活动所表现的安全 水平
– 北美,百万分之0.2左右。 – 欧洲,百万分之0.3左右。 – 我国和欧洲基本相当。 – 非洲百万分之一。
26
适航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
• 3、现代民用飞机的实践活动所表现的安全 水平
– 适航标准要求的是最低安全水平,国际民用航 空实践(设计、制造、生产、运营、维修)表 现的安全水平高于适航标准要求的最低安全水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提纲
• 概述
– 民航发展 – 适航性与民航安全 – 适航理念的来源和发展
• 适航标准 • 适航管理
2
• 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 管道
– 铁路运输下降(中国例外) – 公路运输迅速发展 – 水路运输作用明显 – 管道运输日益扩大 – 航空运输突飞猛进
安全性要求 • 航空产品的维修保养 • 机场设施 • 空中交通管理 • 空中保安措施 • 环境:气象 • 维修站、运输公司的资格
12
适航性与民用航空安全的关系
• 适航性是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的物质基础 • 适航性在民用航空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全过
程影响民航安全 • 适航性要求确保民用航空安全的最低安全
标准
和有关部件的可靠性设计要求
• 适航要求规定即维修性的评审是民用航空 器型号设计审定的一部分
第一章 飞行器适航基础

适航的起源及其发展
y 6、我国适航审定的发展历史简介。
y 70年代末,民航局成立了工程司,开始着手适航审定管理。 y 从1985年开始到1992年参照FAR逐步制定CCAR25部、23部、35
部、33部、27部、29部、21部等。到1992年基本建立了和FAR相 当的适航审定规章体系。 y 1985年和FAA合作对MD82在中国的转包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y 1985年给Y12II型飞机颁发了型号合格证。并开始对进口中国的 国外飞机进行认可审定。
y 第八章 我国适航认证、管理中存在的挑战 y 适航管理机构、技术储备、适航审查人才等方面的问题; y 航空制造业适航意识薄弱,技术水平较低。
课程参考资料
y 【1】适航性:航空器合格审定引论,张曙光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第一版.
y 【2】中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器适航司,1994, 中国民航 出版社.
y 2003年开始对ARJ21飞机进行适航审定。 y 2007年建立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 y 到目前,适航审定司已颁发了30个左右的型号合格证,近200
个认可型号合格证。
适航的起源及其发展
y 7、小结
y 适航来源于公众利益的需求,以及航空工业发展的需求。 y 适航随着航空工业的进步而发展,航空工业是适航发展的基
环境 人员
航空器
适航覆盖领域
飞 行 器
设计
结构 动力 飞控 测控 环控 能源
…
加工
在飞行器的整个寿命周期
内对飞行器的各部件、各
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修 进行有效管理。
制造
使用
维护
课程简介
y 建立和了解适航相关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y 了解适航要求、适航法规、适航认证、型号合格审定管理、
民用飞机设计人为因素适航关键点解析

人为因素设计工作在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关键工作点
人为因素适航审查的重点:新颖设计特征
波音和空客两大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在新技术使用方面都很谨慎。
与人为因素相关的新颖设计特征是人为因素适航审查(下转第
解决广西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3页)的重点关注项,
也是需要申请人详细描述和进行验证的重要内容,
人为因素设计开发中采用的适航验证方法一般有:作性分析、相似性分析、重要事故针对性分析、操作信息完整性分析、任务分析、故障模式和故障树分析、操作程序分析、工作量分析等。
对
于成熟的传统设计特征,可能采用一种或者二种方法进行验证就能获
得局方的认可,但是对于新颖设计局方通常都需要进行全程关注,
行系统的验证。
新颖设计特征的判断是新颖设计人为因素适航验证的辨别新颖设计不能单纯的判断是否是第一次使用的设备或者技术,而要通过回答一下几个问题来判断:(1)是否改变了操作方式是否改变了操作程序?(3)是否改变了飞行机组与设备的交互)是否改变了飞行任务和飞行机组的职责?差错管理
处理飞行机组与设备交流而导致的
(在服役中可合理预期的)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目标,差错管理主要包括纠错、容错和防错三种处理方法。
差错管理的适航要求来源于对服役中人机界面交流差错案例统计分析,适航条款和咨询通告并未对需要进行差错管理的人机界
本文提出了人为因素适航审查和符合性验证关键点,
希望能为我国民用飞机人为因素适航相关从业者提供些许帮助。
图1多功能运动轮椅设计简图
防撞圈改进设计。
经过广泛调研及分析发现,现有的防撞圈有CATIA 所示。
. All Rights Reserved.。
适航的重点

1. 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环境和设备。
2. 适航的定义:适航,即适航性的简称,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
3. 航空器适航应满足的两个条件:○1 航空器必须始终满足符合其型号设计要求。
○2航空器必须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4. 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单位,从设计图纸、原材料的选用到试验制造、组装生产,直至取得型号合格批准和生产许可,要对航空器的初始适航性负主要责任。
航空器的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包括所属的各类航空人员——飞行人员、维修人员、检验人员等),要对其使用和维修的航空器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即对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负主要责任。
5. 适航管理,就是适航控制。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为目标的技术管理,是政府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
6. 我国政府明确规定: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宗旨是:保障民航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7.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分为: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两大类。
8. 初始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交付使用之前,适航部门依据各类适航标准和规范,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所进行的型号合格审定和生产许可审定,以确保航空器和航空器部件的设计、制造是按照适航部门的规定进行的。
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设计、制造的控制。
持续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满足初始适航标准和规范、满足型号设计要求、符合型号合格审定基础,获得适航证、投入运行后,为保持它在设计制造时的基本安全标准或适航水平,为保证航空器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而进行的管理。
持续适航管理是对设计、制造的控制。
9. 民用航空器是适航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终目标。
10. 适航管理的特点:○1权威性或法规性。
适航部门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因此必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读新版“金科玉律” 保飞行持续安全

读新版“金科玉律” 保飞行持续安全□刘清贵众所周知,空客公司在安全理念上提出了非常著名的“金科玉律”。
经过长期实践和大量运用,它已经成为众多空客飞机飞行员的安全行为准则。
随着新的飞行技术和设备的广泛应用,这些“金科玉律”已经不能准确、精炼地与当今安全飞行的核心理念同步。
近期,空客公司删除了其中4条。
最后,按照主次划分,形成了4条新的“金科玉律”。
为行文简洁,笔者将自己的一点解读浅见,直接狗尾续貂。
1.操纵飞机、导航、通讯,按此顺序并适当分工——操纵飞机,操纵飞机,操纵飞机——不允许任何事情影响PF (操纵飞行员)和PNF (不操纵飞行员)的任务分工 ——PNF 必须主动监控飞行参数并且重视任何的不正常偏差——两位飞行员作为机组必须保持自己的情景意识并且立刻解决任何的不确定因素老飞行员们常说,飞行其实就是飞“状态”。
“状态”者,不外乎就是飞机的姿态、速度、高度、推力、方位等关键参数。
所以,不论是正常还是不正常情况下,首要的是操纵飞机,控制飞行状态。
不论是原始飞机还是现代飞机,甚至将来的智能飞机,操纵飞机的原则一定会被放在首位。
现代飞机已经非常先进,从工作强度来说,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整个航段的飞行任务。
但从交叉检查、互为备份和分工共济来说,为了提升机组安全绩效的可靠性,必须明确机组两人PF 和PNF 的分工。
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防止两人都去关注同一事件,抢着忙乎同一个动作,导致出现“该看的没有看到、该动的没有动上”等注意力监控死角。
因此,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机组都必须按照特定的分工和程序,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特定职责。
在多数情况下,PNF是由技术等级相对较低的飞行员来担任的。
其职责除了交叉检查PF的动作之外,很重要的就是主动监控飞行参数并且重视任何的不正常偏差。
PNF必须按照监控流程,巡视飞行参数,一旦发现不正常偏差,必须警醒,并立即报告PF。
空客公司提出:“两位飞行员作为机组必须保持自己的情景意识并且立刻解决任何的不确定因素。
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

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近年来,航空产业迅猛发展,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成为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航性,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了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
本文将着重介绍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标准,以期加强对航空器设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的基本原则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的制定,旨在确保飞机安全、可靠地进行飞行。
基本原则如下:1. 安全第一:航空器设计必须以安全为首要考虑,确保飞机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适航性和飞行稳定性。
2. 性能优良:航空器设计必须具备出色的动力系统、操纵系统和结构系统,以确保飞机具备优秀的飞行性能和操作性能。
3. 可靠性高:航空器设计必须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装备来保障飞机的可靠性。
4. 经济性合理:航空器设计必须兼顾飞机的成本、燃油效率和维护费用,尽可能降低飞机的运营成本。
二、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的程序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设计方案审定:设计团队向适航审定机构提交初步设计方案,并接受适航审定机构的评审和审查。
审定机构将针对方案的安全性、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2. 试验验证:设计团队根据审定机构的要求进行航空器模拟试验和地面试验,验证飞机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结果将提交给适航审定机构进行评估。
3. 材料和零部件审定:航空器材料和零部件的选择和审定必须符合适航审定机构的要求,包括耐久性、可靠性和性能要求等。
4. 生产监管:适航审定机构将对航空器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审定规定的要求,并对生产线进行跟踪检验和产品抽检。
5. 首飞和适航证书颁发:设计团队完成飞机的制造后,进行首飞试验,并申请适航证书。
适航审定机构将根据飞机的试飞数据和设计符合情况,对飞机进行最后的评估,然后颁发适航证书。
三、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的标准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规定通常遵循以下标准:1. ICAO标准: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航空器设计适航审定的国际标准,各国航空管理部门通常会根据这些标准进行本国航空器设计的审定。
航空器适航管理

航空器适航管理2009-06-18 17:27:44|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1.适航适航是适航性的简称,是民用航空器一种属性的专用词,其英文字词是“Airworthiness"。
英国牛津字典对适航的解释是“fit to fly”,意思是适于飞行。
1980年美国科学院在《改进航空安全性》的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适航性是“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和在经申明并被核准的使用限制之内运行时,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和子系统,性能和操纵特点)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
”1983年日本《航空宇宙辞典》中对适航性的定义是:“从确保安全的立场出发,民用航空器的性能、强度及构造特性、装备程度、方法的总称。
”1992年德国联邦航空局对适航性的定义是:“航空器的设计、制造符合于可接受的安全标准和达到适当的要求(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和在经申明并被核准的使用限制下),并具有与可接受的大纲一致的维修。
”总之,适航性这个专有词的出现是出于维护公众利益的民用航空立法的需要。
因此,适航性总是与政府机构对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性的控制联系在一起。
2.适航标准适航标准是一类特别的技术性标准。
它是为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适航标准与其它标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适航标准是国家法规(Regulations)的一部份,具有强制性。
适航标准的法规性体现在原本就是为政府管理部门或授权管理部门对航空器的安全性进行控制而制定的,本身就是法规或被纳入法规体系。
所谓最低安全标准,一是表明为保障飞行安全、该标准是基本的起码的;二是表明该标准是经济负担最轻的。
适航标准中处处都体现着这种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适航标准的制定又是务实的,即适航标准的制订是以民用航空的实践,特别是以空难事故的调查结果为背景的。
因此适航性标准中所规定的符合性方法也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总之,适航标准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标准。
按照适航标准所进行的适航性审定工作,既不同于科研成果的鉴定,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检验或验收。
国外民机EWIS设计先进理念的介绍与探讨

于对 E S规 章 的理解 和审 定原则 把 握 的讨 论过 程 WI 中, 更为详 细 的局 方 政 策 性 指 导 文 件 ( 咨 询 通 告 如 等) 以及业 界 的设计 规范 均还 在制定 完善 中 。 2 2 对 国 内民机 项 目的影 响 . 国内 , 国商 用 飞 机有 限公 司 的 A J 17 0和 中 R 2 -0
( 海飞 机设计研 究 院 电气 系统设 计研 究部 , 上 上海 20 3 ) 0 25
Xio Qin a a Yu Xis e g nhn Yu nZh n a e g ( l tc1 n l t ncS s ms e a m n , Ee r a adEe r i yt pr e t ci co e D t S ag a A ̄rfD s nadR sa hIs te S ag a 2 03 ) hn hi i a ei n eer ntu ,h hi 0 2 5 i g c it n
b y ia f u x m p e n ic se h i i c n eo sn hsf rr fr n e a d t e r l e u g si n w a i e sw e1 Th y ia x mp e n l d y t p clo re a lsa d ds u s d t e s f a c fu i g t i o ee e c n h ea d s g e t sgv n a l n g i t o . e tp c l a lsi cu e: e E I i o t i es c ri c t n,EW I o p n n sr h bl y a ay i ,E I n tl to ei tn ad e tbi m e ta d E I e e a y u ei W S ar r n s e f ai w h ti o S c m o e t e a i t n l s i s W S i sal i n d sg s d r sa l h a n a s n n W S g n r l o td s l a n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航的理念与原则适航性是按公众批准的最低安全要求继续飞行的航空器固有品质,公众要求设计人员严格按照适航要求设计飞机,保证飞机符合最低安全要求,并向局方(局方指中国民航总局及其地方管理局)表明其符合性。
公众还要求局方确认设计人的设计确实符合最低安全要求。
适航审定的宗旨是:维护公众利益,保证航空安全,促进航空工业的发展。
但是飞机的安全性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审查出来的,审查是公众派来的“第三只眼”,通过运用适航标准进行审查。
一.适航的来源、发展及现状适航是航空器能在预期的环境中安全飞行(包括起飞和着陆)的固有品质,这种品质是通过合格的维修而持续保持。
适航来源于公众利益的需求,以及航空工业发展的需求。
适航随着航空工业的进步而发展,航空工业是适航发展的基石,适航为航空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从SEA-WORTHINESS到AIR-WORTHINESS,公众要求政府对空中飞行活动进行管理,以保证公众利益。
从对航线、飞行员的管理,到对航空器的管理,要求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维修达到一定的安全水平。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FAA(美国联邦航空局)、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应运而生,不断的改造调整其组织机构和布局,形成了当今比较丰富、比较强大的适航当局。
1.FAA、EASA的适航审定发展FAA具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当今世界经验最丰富、最强大的适航当局。
随着设计技术的进步、对运营故障和事故的研究,FAA的适航要求在不断修订。
随着工业的发展,FAA不断地改造调整其组织机构和布局。
随着欧盟国家一体化步伐的迈进,以及欧洲民用航空竞争的需要,2002年欧盟决定成立具有法律权限的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
对AIRBUS的产品其生产制造全部由EASA审查颁证和管理。
对其他产品,设计由EASA审查批准,制造由所在国适航当局审查批准。
2.我国适航审定的发展我国从70年代末,民航局成立了工程司,开始着手适航审定管理,从85年到92年我国参照FAR逐步制定CCAR25部、23部、35部、33部、27部、29部、21部等。
03年在六个地区管理局建立适航审定处。
随着航空产业的逐步发展,适航认证成为民机产业供应商必须开展的认证项目,越来越多的民机研制单位将与国内外适航当局开展密切合作,适航认证服务必将促进民用航空产业链的建设和上海民机集聚效应的形成。
适航取证对于国内整个民机产业仍是一个新的课题,上海目前并不具备适航取证服务的能力。
但是,随着ARJ21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发展,适航取证已被中国商飞列入重点发展的核心能力,这必将给其带来飞速的发展。
二.适航标准1、适航标准的特点适航标准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性标准,它是为了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适航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同,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同时适航标准又是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吸取了历次飞行事故的教训,不断修订而成的。
如1996年7月17日,美国一架具有25年机龄的B747-100系列飞机(TWA800航班),由于一条电线绝缘皮出现破损,其火花放电引爆了油罐内的气体,酿成飞机爆炸和坠毁事件,并致使230人丧生。
一系列燃油箱的航空事故,一连串血的教训,引起了民众的高度警惕,为了保证安全问题,经过必要的验证、论证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引发了对燃油箱适航条例的修订。
适航标准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民机产业宝贵知识,是我国民机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知识源泉之一,是民用航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目前,各国适航标准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的FAR、英国的BCAR、欧洲联合航空局的CS。
我国主要参考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美国适航标准,结合国情而制定,并作为《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的组成部分。
2.适航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在60年代制定适航规章时,确定了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水平应等同于人的自然意外死亡率,比如喝水呛死、走路摔死、洗澡淹死等自然意外死亡率---百万飞行小时发生低于一次的机毁人亡事故。
这是一个公众、乘客、飞机设计制造人、运营商都能接受的安全水平,但以公众的态度为主。
假设一架飞机有100个主要系统或100种主要造成机毁人亡的故障状态,每个系统或每个状态造成机毁人亡的概率为10-9,由于设计制造原因引起的机毁人亡概率为10-7。
再给运营维修一个犯错误的安全余度,从而保证百万飞行小时的安全水平。
安全水平是无止境的,可以把安全水平确定为千万飞行小时,但设计的飞机就会非常昂贵,从而造成公众无法乘坐飞机。
如果安全水平确定的过低,比如说十万飞行小时。
这样公众也无法接受。
适航标准要求的是最低安全水平,国际民用航空实践(设计、制造、生产、运营、维修)表现的安全水平高于适航标准要求的最低安全水平要求。
三.申请人/持证人和局方的责任和义务申请人/持证人的责任义务是:按适航要求设计制造飞机,保证其符合要求,向公众表明其符合性。
局方的责任是:确认、监督、检查申请人/持证人的设计制造符合要求。
共同为公众、社会提供安全的、经济的、舒适的航空运输工具。
1、申请人如何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申请人/持证人是飞机适航性的第一责任人,对飞机适航性负直接责任。
申请人/持证人要深入研究安全标准,组织有效的适航机构,组建完整的内部审核机制,制定有效的设计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保证切实可行的符合性验证计划,建立内部审核监督机制,和局方密切的合作。
图一 申请人如何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2、申请人应积极配合局方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局方确认、监督检查申请人/持证人设计制造的飞机符合公众批准或认可的最低安全标准。
确认,具有抽样的概念。
监督检查,就有被检查者要自己有内部监督检查的机制,在提交局方检查前,自己应首先保证符合的概念。
局方作为国家的政府部门,则是在制定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定、监督和管理。
局方负责对航空器的适航性进行技术鉴定和监督检查,负责对航空器适航性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他人员的监督检查,并客观地进行控制和评估。
切实可行的符合性 和局方密切的合作 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内部审查监督机制 有效的设计制造质量完整的CS 和AS 机制 有效的适航组织机构 深入研究安全标准 责任义务局方及其成员要对其影响适航性的所有工作负责,申请人应提供足够的证据,以便局方对适航性进行判断批准。
图二 局方落实其适航责任和义务四.适航法规体系的特点适航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适航规章(CCAR )、适航管理程序、适航咨询通告等。
中国的适航法规体系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拟、可交换性,基本上与国际通用的标准和做法相衔接,这一适航管理法规体系的建立,使适航管理工作有了法律依据。
适航法规要求是人类航空安全活动共同的财富,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宝贵知识。
其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适航法规体系的上位法是《民航法》,任何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人必须严格遵守。
2、国际性:它体现了整个人类对航空安全的祈求,反映了100多年人类航空实践的安全成果,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宝贵知识成果。
随深入研究安全标准 有效的审定、监督检查 按使用结果、技术进步 和工业界良好的 敏锐公正的 审查判断能力和工业布局相适应严格立法 责任义务着FAA 和EASA (JAA )进行了10多年的协调,目前各国适航要求基本等同。
3、完整性:适航法规体系贯穿于材料、设计、制造、运营整个过程,也贯穿于和航空活动相关的各个专业领域。
4、公开性:全面对公众开放。
5、动态性:适航要求在不断持续地修订和完善,仅FAR25部目前就修订了127次,新申请的项目要适时符合新修订的标准。
每一次修订都由设计技术进步或航空事故结论推动,每一次修订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是没有知识产权限制的宝贵知识成果。
6、案例性:适航标准属于海洋法系,以案例为基础。
7、基本性:最低安全要求。
目前,国际上的设计制造商在设计制造中基本都高于适航要求,航空活动的安全纪录也证明了这一点。
8、实时性:可追溯条款、适航指令。
图三 适航法规体系特点五.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趋势和适航发展趋势1.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的阶段及发展趋势 国际性 公开性 案例性 实时性基本性 动态性 完整性 强制性 法规体系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结构简单,仅考虑元件安全性的阶段;结构系统较复杂,关注系统级安全性的阶段;结构系统复杂,关注飞机安全性的阶段;结构上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系统上采用高度综合的复杂系统,要结合过程控制来保证飞机安全性的阶段。
运输类飞机的发展趋势:从设计模式上讲,主设计人和系统供应商对飞机联合定义,系统供应商按联合定义的要求负责系统的具体设计,主设计人对供应商进行有效控制并负责系统综合。
从技术上讲,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突破了过去的结构设计包线,使飞机更轻,更便于维修。
采用高度综合的复杂系统,使飞机自身系统和空管、运营、维修、机场管理、娱乐等高度综合,全面提高安全性和可运营性。
系统安全性设计引入了过程控制的理念。
2.适航的发展趋势为了飞行安全,在适航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申请人与局方全面合作。
使用PSCP、CP对符合性验证等活动进行全面规划,更加注重过程控制。
局方注重对申请人机构的授权,申请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并获得更大的权力。
局方全面加强对复杂系统、复合材料、软件、安全性评估的审定。
现代飞机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在于供应商控制和系统综合,除飞机的结构外,飞机的系统、发动机、设备等都不是申请人/持证人的。
申请人把精力放在对供应商的控制、要求,系统综合,飞机结构使用新材料等方面。
六.适航工作的基本理念与原则1.安全适航安全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在为公众的安全工作,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紧密关注航空工业的发展趋势,明确适航工作的机遇和挑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和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管理者、局方、设计工程人员、航空公司、公众等)共享和适航安全相关的资料,筹划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适航工作中尽早发现不安全征兆,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用风险评估的原则优化我们的工作,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贯彻系统适航的理念。
2.正直诚实正直诚实是适航安全工作的特点,哪怕是没有人检查我们的工作,我们仍然要正直诚实。
开放、诚实建设性地沟通;实现我们对适航安全的承诺;为我们的决定和行为负责;清晰明了地分享信息和观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参与决策过程并为目标努力工作。
3.以人为本想要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互相之间永远公平对待并永远尊重对方。
在适航工作中要主动听取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充分发挥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的才智,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充分认可别人的成就。
4.质量按客户的需求满足情况来评估我们的工作,在整个组织体系内沟通,寻求完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