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3节吸收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0414

第3节吸收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2、阐述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
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4、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氮、磷、钾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难点: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三、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在教师引导和学生思考、讨论、发疑和解惑的过程中, 再辅以演示实验、幻灯片和讲授等方法, 促进课堂教学活跃、有序的进行。
五、教学反思。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第3单元5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word教案 (1)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一、复习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3.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解释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4.通过实验观察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5.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6.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7.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8.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二、复习提纲第一节光合作用*1、叶片的结构(丛书P24)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
起保护、透光和保水作用(上、下)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细胞内有叶绿体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紧密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具有支撑作用*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2—73)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叶肉 具有输导作用—— 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 , 筛管:输送有机物 叶脉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3—74)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4—75)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5.3吸收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5.3吸收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说明植物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设计“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设计表格记录细胞吸水失水的现象。
三、情感目标
1、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模拟制作萝卜“花”的活动,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2、领悟科学实验中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的讲解、演示实验与学生模拟制作、观察、讨论、设计实验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图片等
演示实验相关材料用具等
学生模拟制作萝卜“花”的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
【内容要点】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吸水
周围环境浓度 〉 细胞液浓度时 〈 细胞失水 【教学过程】。
02.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3节吸收作用教案 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
提出问题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作出假设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 胞就吸水;反之就失水.
实验材料
萝卜、海带、烧杯、盐水、清水等
实验现象
海带:硬挺、胀大
萝卜:软缩
他(她)们在做什么?
观察比较
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 液培养的玉米幼苗
1.什么是无土栽培?有哪些主要的方法? 2.无土栽培依据的是什么原理? 3.无土栽培与传统作物栽培相比较有什么 优势? 4.进行无土栽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无土栽培就是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
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有水培、沙培和砾培等 多种栽培形式。
生 活 中 的 无 土 栽 培
根 —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观察根尖的结构分区和根毛
成熟区 (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 冠
根毛
根毛吸水的原理
1、根毛吸水的前提条件: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 液的浓度 2、根毛有哪些特点使它易于吸水:
(1)数量多,吸收面积大 (2)细胞壁薄
水
(3)细胞质少
(4)液泡大
1、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 会 造成“烧苗”现象?
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合作讨论
1.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植物细胞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植物体吸水和 失水与植物体周围溶液浓度有关
2.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
水往高处流 (浓度高)
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课堂精练新版北师大版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课堂·精要1.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1)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①成熟区细胞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根毛的数目多,增大了吸水的______,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_________大,有利于吸水。
②根毛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当土壤溶液的浓度________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2)根吸收水分的途径和运输到其他器官的途径3.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1)植物吸收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并且是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无机盐。
(2)植物生活需要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4.无土栽培是不依赖于土壤的作物栽培方式(1)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
(2)优点:①节约土地;②可育出优质、无污染的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和饲料等;③提高产量;④可用于工厂化、自动化生产。
提示:表面积液泡大于大于种类数量比例课堂·精解例农民给水稻幼苗施肥时,若一次性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幼苗枯萎,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幼苗根毛细胞失水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幼苗根毛细胞吸水C.土壤溶液浓度过低,幼苗根毛细胞失水D.土壤溶液浓度过低,幼苗根毛细胞吸水【解析】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
一次性施肥过多,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幼苗根毛细胞失水过多,从而因过度失水而枯萎,甚至死亡。
【答案】A课堂·精练基础验收1.一般情况下,水分能够从根毛细胞层层渗入内部细胞,是因为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大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小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C.等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D.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无关2.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A.细胞壁厚,细胞质少,液泡很大B.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很大C.细胞壁厚,细胞质多,液泡很小D.细胞壁薄,细胞质多,液泡很小3.氮能促进植物体的()A.枝叶繁茂B.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提早C.茎秆健壮D.果实、种子早熟4.绿色植物不需要从外界摄取的物质是()A.无机盐B.有机物C.二氧化碳D.氧气5.小明将一根新鲜的黄瓜切成若干薄片后,分别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如图所示),则哪种液体中的黄瓜薄片会失水变软?()A.只有清水B.只有浓盐水C.两者都会D.两者都不会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
【精品课件】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

A.15% B.10% C.20% D.30%
3、下列哪种情况下植物细胞吸水( D )
A.向干枯的草叶上洒水 B.把煮熟的土豆放在清水中 C.把新鲜的黄瓜放在浓盐水中 D.向略显萎蔫的莱叶上洒水
4、用盐腌萝卜时,萝卜发生的变化是( D )
A.细胞吸水,萝卜硬挺 B.细胞吸水,萝卜软缩 C.细胞失水,萝卜硬挺 D.细胞失水,萝卜软缩
萝卜:软缩、硬挺、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
活动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黄瓜条
清水
盐水
实验现象:
泡在清水中的黄瓜条 更加坚挺,泡在盐水 中的黄瓜条变得软缩
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可以吸 水,也可以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吸收和失去水 分的原理
吸水:细胞液浓度 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碎,埋入农田中,使其腐烂变为有机物,增加 土壤的肥力. 总的来说:施肥不仅要让植物长的健壮,增产增收, 而且也要使土地可持续发展。
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 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 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 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 培。
无土栽培的优点
⑴ 不受地方限制:沙漠、山区、居室都可; ⑵ 可立体种植: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⑶ 减少繁重体力劳动:免去锄草、松土、施肥……; ⑷ 减少病虫害:许多病虫害都通过土壤; ⑸ 不受季节、气候限制:可人为控制光照、温度、水 分…… ⑹ 适于工厂化生产
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 > 周围溶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 < 周围溶液的浓度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1.植物生活不仅需要水,而且还需要无机盐; 2.氮、磷、钾等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3.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 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如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共同完成光合作用过程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情境创设亮点: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问题导向亮点: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2.强调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地球生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学生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提高学术素养。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培养创新和探究能力,能够设计探究性作业并独立完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的重要性。
3.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场所在哪里?产物有哪些?”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学案 北师大版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一、知识导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二、重难疑点突破(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绿色部位的叶绿体,反应过程的条件是光照,所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植物所有活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
例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 h 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故白天光合作用进行时,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降低,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升高。
从0点到6点,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升高;6点到18点,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其浓度逐渐下降;18点到24点,由于太阳降落,又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升高。
对比题中4幅图,只有C 图能正确反应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
解答:C(二)吸收作用和运输作用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毛的成熟区。
当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光叶绿体 线粒体时,细胞吸水,反之则失水。
根毛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送到植物的茎和叶,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茎和根。
例2 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来自 ( )A.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无机盐B.叶从大气中吸收的无机盐C.根从土壤颗粒内部吸收的无机盐D.植物体自身产生的无机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各种无机盐,如氮、磷、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
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3、描述根尖的组织结构,说明根尖四个分区的结构特点及其基本功能。
二、能力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2、通过绘制根吸收水分的概念图,明确根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三、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麦幼根、幼根根尖纵切的观察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及根尖的组织结构
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
进行观察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观察与教师讲授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和培养小麦幼根、拍摄
小麦幼根显微观察照片、根尖模型、
制作教学用ppt。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
图
技术应
用 创设情境
播放生活在荒漠中的拟态植
物“石生花”的视频,引发学生兴
趣和思考。
观看视频,并感受水分对于
绿色植物生存、繁殖的重要性。
并思考水分如何到达植物体
内?
引发兴
趣
播放视频资源 温故知新
出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
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并思考进行吸收作用的主要器官。
回顾已学的植物体的结构
层次部分的知识,说出根是植物
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回顾已
学知识 图片展
示
新课讲解
通过回顾叶适于进行光合作
用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根完成吸收作用的结构。
思考
通过已
知尝试
解答新
问题
实践操作
【活动1】根的结构推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能够扩大根对水
分吸收的面积?”,在黑板上画出根的一部分。
【活动2】观察小麦的幼根: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对小麦幼根进行观察,重点观察根毛的结构。
出示根毛数据的表格
依据推测,尝试在根的结构
上继续画出适于吸收水分的结
构。
观察小麦的根尖,注意根尖
的范围,并尝试对根尖分区
通过根毛数据地分析,得出a 、
根毛数量多,表面积大的利于水
分吸收的特点。
通过对
结构的
猜测和
对植物
根尖的
观察探
究根的
结构。
板书绘
图、实验材料根尖、幼根纵切永久切片、显微图片。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内容为根的吸收作用,植物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而且结合生活经验及光合作用的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水分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根有哪些结构能够完成吸收作用,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自主获得相关知识。
本节课共设计了3个学生活动,即根的结构推测、小麦幼根的观察、植物幼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观察。
后两个活动为教材中的常规活动,可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有清晰认识。
第一个活动为教师考察学生已有知识和推理能力而设计,通过问题“根如何扩大对于吸收水分的面积”的提出,请学生猜测根的结构。
事实表明,学生能够在黑板上画出从主根分出的多条侧根,这与学生的生活常识是一致的。
但对于每一个根尖所具备的结构,学生的概念是空白的。
这就需要后两个活动来进一步支持。
借助于概念图,使学生对根的吸收部分的知识加以巩固。
从学期初开始,教师便注重概念图教学。
如生态因素、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知识点都使用概念图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巩固。
因此学生对绘制概念图的基本方法有了较熟练地掌握,如果绘制出结构合理、概念全面、概念间关系科学的概念图,说明学生对此知识点已经掌握。
本节课通过绘制根吸收水分的概念图,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