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Linux环境软RAID5教程

建立Linux环境软RAID5教程
建立Linux环境软RAID5教程

1:Raid定义

RAID,全称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名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可分为软RAID和硬RAID,软RAID是通过软件实现多块硬盘冗余的.而硬RAID是一般通过RAID卡来实现RAID的.前者配置简单,管理也比较灵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最佳选择.硬RAID 往往花费比较贵.不过,在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RAID分类

RAID可分为以下几种,做个表格认识下:

RAID 0存取速度最快没有容错

RAID 1完全容错成本高,硬盘使用率低.

RAID 3写入性能最好没有多任务功能

RAID 4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Parity 磁盘驱动器造成性能瓶颈

RAID 5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写入时有overhead

RAID 0+1速度快、完全容错成本高

3:Linux RAID 5实验详解

假设我有4块硬盘,(没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用虚拟机设置出4块硬盘出来).分别为/dev/sd a /dev/sdb /dev/sdc /dev/sdd.首先做的就是分区了.

其它分区照这样做全部分出一个区出来.下面是总分区信息:

fdisk -l

下一步就是创建RAID了.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5 --raid-devices=3 --spare-devices=1 /dev/sd[a-d]1

OK,初步建立了RAID了,我们看下具体情况吧.

mdadm --detail /dev/md0

让RAID开机启动.配置RIAD配置文件吧.默认名字为mdadm.conf,这个文件默认是不存在的,要自己建立.该配置文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系统启动的时候能够自动加载软RAID,同时也方便日后管理.

说明下,mdadm.conf文件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DEVICES选项制定组成RAID所有设备, ARRA Y选项指定阵列的设备名、RAID级别、阵列中活动设备的数目以及设备的UUID号. mdadm --detail --scan > /etc/mdadm.conf

vi /etc/mdadm.conf

将/dev/md0创建文件系统,

mkfs.ext3 /dev/md0

内容

挂载/dev/md0到系统中去,我们实验是否可用:

好了,如果其中某个硬盘坏了会怎么样呢?系统会自动停止这块硬盘的工作,然后让后备的那块硬盘顶上去工作.我们可以实验下.

如果我要移除一块坏的硬盘或添加一块硬盘呢?

mdadm /dev/md0 --remove /dev/sdc1

mdadm /dev/md0 --add /dev/sdc1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1. 总体原则 1.开发与测试环境单独搭建,开发与测试环境的分离便于利于重现开发环境无法重现的BUG 以及便于开发人员并行地修复BUG ,如果选择开发环境来进行测试,开发人员进行某项误操作后发生系统崩溃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意外,此时测试工作也不得不停止。 2.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保证测试数据库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以及今后性能测试指标值的准确性。 3.开发环境与开发数据库共用一台,由于开发环境对及其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应用与数据库采用共用。 4.测试环境WEB 应用部署与生产环境相同,测试数据库的配置(用户、表空间、表)也需与生产环境一致。 2. 环境管理 2.1. 系统架构 开发环境构架: 测试环境系统构架: 2.2. 硬件配置 从上述的系统架构图分析需要3台服务器组建开发与测试环境,机型选择普 通的PC Server 机器即可。 2.3. 安装软件 建议方案中给出是环境搭建的主要软件,其他的工具未在罗列中,根据具体 需要自行安装。 服务器 内存 CPU 硬盘 备注 开发服务器 2G 到4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数据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500G 左右

3. 权限管理 3.1. 开发环境 开发人员均可访问开发服务器应用代码与开发数据库,可以修改代码与数据 以及发布部署开发版本以便自测。 3.2.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由版本管理员管理,负责整个测试环境的管理,包括版本部署、服 务启停、数据变更等,测试环境对开发人员只开发查询权限,仅可查询应用日志,服务运行、测试数据。 4. 版本管理 开发与测试环境安装 SVN 版本管理软件,由版本管理员负责对开发与测 试环境的版本管理工作。 5. 备份管理 1.备份主要包括开发与测试环境的代码与配置,备份方式暂为全量备份。 2.每日凌晨3点系统自动对每个项目的代码已经配置文件自动备份,备份文件名:项目名称_code_yyyymmdd.tar ,备份完成后传至备份服务器(服务器待定)。 3.每当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春节)前期,需手工对开发与测试环境进行全量备份。 4. 服务器 操作系统 中间件 数据库 测试工具 版本管理 工具 开发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Oracle 10 无 SVN 测试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无 JIRA SVN 测试数据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无 Oracle 10

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各种缺陷管理工具比较 mantis 1.概述 缺陷管理平台Mantis,也做MantisBT,全称Mantis Bug Tracker。Mantis是一个基于PHP技术的轻量级的开源缺陷跟踪系统,以Web操作的形式提供项目管理及缺陷跟踪服务。在功能上、实用性上足以满足中小型项目的管理及跟踪。更重要的是其开源,不需要负担任何费用。 Mantis是一个缺陷跟踪系统具有多特性包括:易于安装,易于操作,基于Web,支持任何可运行PHP的平台(Windows,Linux,Mac,Solaris,AS400/i5等)。已经被翻译成68种语言,支持多个项目,为每一个项目设置不同的用户访问级别,跟踪缺陷变更历史,定制我的视图页面,提供全文搜索功能,内置报表生成功能(包括图形报表),通过Email报告缺陷,用户可以监视特殊的Bug,附件可以保存在web服务器上或数据库中(还可以备份到FTP服务器上),自定义缺陷处理工作流,支持输出格包括csv、MicrosoftExcel、MicrosoftWord,集成源代码控制(SVN与CVS),集成wiki知识库与聊天工具(可选/可不选),支持多种数据库(MySQL、MSSQL、PostgreSQL、Oracle、DB2),提供WebService(SOAP)接口,提供Wap访问。 2 .优点 1,流程定制方便且符合标准,满足一般的缺陷跟踪; 2,安装简单; 3 .缺点 1.只能简单的对缺陷进行管理,不能管理整个测试流程:测试需求-测试计 划-测试案例-执行测试案例-提交缺陷-测试总结报告;

2.界面比较简单,有些功能不能实现(如上传附件) QC 1.概述 Quality Center 是一个基于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 (J2EE) 技术的企业级应用程序。Quality Center 可以帮助您组织和管理应用程序测试流程的所有阶段,包括制定测试需求,计划测试,执行测试和跟踪缺陷。 2.优点 1,QC能够帮助你组织和管理软件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包括测试需求管理、测试计划、测试案例、测试执行和缺陷跟踪。 2,QC执行对测试用例执行统计情况,对bug的统计,分析等功能比较强大; 3.缺点 1,安装比较复杂 2,收费软件。 JIRA 1.概述 JIRA是集项目计划、任务分配、需求管理、错误跟踪于一体的商业软件。JIRA创建的问题类型包括New Feature(新功能)、Bug、Task(任务)和Improvement(增加或修改)四种,还可以自己定义,所以它也一是过程管理系统。JIRA融合了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和缺陷管理,许多著名的开源项目都采用了JIRA。

lamp环境搭建_自己整理完整版

一、准备工作 在lamp环境中搭载网站 1.用winsp将网站目录copy到linux的php系统文件目录下/usr/local/apache2/htdocs 给runtime文件夹可写权限chmod 777 -R runtime 2.修改apache配置文件,修改网站首页 /usr/local/apache2/etc/http.conf 修改Directory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重启apache:/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restart 3.用小海豚(SQLyog) 文件/新建连接

将网页中的sql脚本导入到linux下的mysql数据库中启动mysql: 启动MySQL服务 1.用原本源代码的方式去使用和启动mysql /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user=mysql & 2.重启以后还要生效: Vi /etc/rc.local /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user=mysql & 进入mysql命令行 /usr/local/mysql/bin/mysql -u root -p550120

4.在windows下用浏览器访问192.168.1.1/网站目录 ============================================= 注意: 先创建/lamp文件夹 使用WinSCP 把要安装的压缩文件放到/lamp文件夹下 ./configure 执行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有换行 Appche安装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之前的安装已经卸载 http://192.168.255.1/index.html 这个地址要改成192.168.80.8 /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 有时候要用start有时候要用restart /usr/local/memcache/bin/memcached -umemcache & 中的-可能会有问题,要注意 1、安装编译工具gcc、gcc-c++、make 注意解决依赖关系,推荐使用yum安装,若不能联网可使用安装光盘做为yum源—— 1)编辑yum配置文件: Mount /dev/cdrom /media vi /etc/yum.repos.d/CentOS-Media.repo [c5-media] name=CentOS-$releasever - Media baseurl=file:///media * 修改为光盘挂载点 enabled=1 * 改为1意为启用 gpgcheck=0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5 2)设置alias值: Vi /etc/bashrc alias yum="yum --disablerepo=\* --enablerepo=c5-media" 3)依次安装gcc、gcc-c++ Yum -y install gcc* 2、卸载系统Apache、MySQL和PHP的RPM安装包 下载前需关闭启动的服务,如httpd、mysqld service httpd stop service mysqld stop 卸载RPM包的Apache、MySQL、PHP yum remove httpd yum remove mysql 建议使用rpm –e http-1.2.3.rpm --nodeps (截断这个rpm包的依赖性) 3、关闭SELinux,允许防火墙80端口访问 1)关闭SELinux vi /etc/selinux/config SELINUX=disabled * 若安装时没有禁用SELinux ,将enforcing改为disabled 修改后需重新启动Linux方可生效! 2)关闭防火墙Netfilter/iptables 因尚未做防火墙讲解,直接简单的关闭所有防火墙设置: iptables -F * 如果没有禁用防火墙,默认80端口禁止访问 service iptables save 防火墙策略写到/etc/sysconfig/iptables,以后计算机重启再加载这个文件时,防火墙策略就会永久清空.

测试环境搭建及测试基础

测试环境搭建及测试基础 一、建立测试环境 用来进行单板测试的房间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尽量独立一个房间,因为测试中很容易受到其他设备的干扰; 2、如果需要准确测试的电压低于1mV,必须对房间进行金属屏蔽; 3、房间必须有独立接地系统接往本层楼层保护地入口; 4、房间必须有接地汇流排,截面积不得小于6平方毫米; 5、房间最好有独立的防静电地; 6、房间交流电源必须使用两路总空气开关,一路供测试设备使用,一路供EUT 使用,防止EUT故障引起断电,导致测试设备需要多次重启; 7、测试房间必须至少具备1台隔离变压器; 8、测试设备带宽高于500MHz的位置,房间必须设有EPA区; 9、有EPA区的房间必须设置人体电阻测试仪和防静电鞋帽; 10、测试人员在测试实验室必须遵守ESD防护程序; 11、待测设备要有“正在测试”的警示标牌; 12、放置待测设备和测试仪器的桌面必须铺设防静电台布,和手腕带接地插座; 13、测试实验室必须对不同的测试范围划定功能区,固定测试设备位置,制定设备责任人,放置实验设备和配件移动导致结果实验错误; 14、不同测试平台之间不能共用接地汇流排。 设备摆放参考以下: 配电方式建议如下,采用专用地线、零、火线,降低同楼层干扰。 二、示波器选择与使用要求: 1、测里前保证测试仪器(仪表)和被测单板或系统共地。如果不共地,地线浮空,可能会得到错误的测试结果; 2、测里前需要校准仪器; 3、为确保测试数据的精度,应尽举采用高输入阻抗、小电容值、高带宽的有源探头和高带宽的示波器;

4、示波器的带宽:描述了示波器固有的上升时间(即时延)。探头和示波器的带宽要超过信号带宽的3-5倍以上; 5、示波器的采样速率:表示为样点数每秒〔S/s ),指数字示波器对信号采样的频率。为了准确再现信号,根据香农(Shannon )定律,示波器的采样速率至少需为信号最高频率成分的2信; 6、程应尽星小,波形尽量展开,以方使观察波形变化的细节,并准确测量其幅值; 7、测量信号边沿时,应选用合适的边沿触发; 8、高档示波器都具有毛刺捕捉模式,可以用于捕捉毛刺; 三、探头选择与使用要求: 1、不允许在探头还连接着被测试电路时插拔探头; 2、有源探头和差分探头、电流探头等是很昂贵的设备,注意保护。插拔探头时必须先关示波器。无源探头一般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出于可靠考虑,建议所有探头都不能热插拔,热插拔任何探头时都必须先关闭示波器; 3、探头地线只能接电路板上的地线,不可以搭接在电路板的正、负电源端。否则,可能会造成电路板器件损坏,甚至会烧坏探头的小夹子和探头木身; 4、探头电容越小,它对对电路的负载就越小,测试结果就更精确。选用时请根据情况仔细考虑; 5、探头是有测量幅度的,不要用于测大信号,以免造成探头损坏。例如:信号幅度超过+/-40V时,用有源探头P6245和P6243测量会造成探头的损坏; 6、差分探头能够测量差分电压范围是有限的。例如,差分探头P6247,其上的开关打在÷10档位时,能测的差分电压范围是+/ V,打在÷1档位时只有+/-850mV 差分信号峰峰值超过850rnV时(比如测公司常用的平衡线传输信号+/-5V),要注意选用÷10档,否则会因输入过大而使显示的波形发生错误; 7、使用电流探头需先校准。每测试一个信号都需要校准一次; 8、使用时,探针尽量垂直于测试表面。但不可用力按压,以免探针受损; 四、测试点的选择: 1、一般只测试单板接收到的信号,不测试发送的信号; 2、信号质量测试点要求在信号在末端测量〔根据当前信号流向决定测试点)。尽里在芯片的输 入管脚上测量,或者尽量靠近输入管脚;

建立Linux环境软RAID5教程

1:Raid定义 RAID,全称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名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可分为软RAID和硬RAID,软RAID是通过软件实现多块硬盘冗余的.而硬RAID是一般通过RAID卡来实现RAID的.前者配置简单,管理也比较灵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最佳选择.硬RAID 往往花费比较贵.不过,在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RAID分类 RAID可分为以下几种,做个表格认识下: RAID 0存取速度最快没有容错 RAID 1完全容错成本高,硬盘使用率低. RAID 3写入性能最好没有多任务功能 RAID 4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Parity 磁盘驱动器造成性能瓶颈 RAID 5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写入时有overhead RAID 0+1速度快、完全容错成本高 3:Linux RAID 5实验详解 假设我有4块硬盘,(没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用虚拟机设置出4块硬盘出来).分别为/dev/sd a /dev/sdb /dev/sdc /dev/sdd.首先做的就是分区了. 其它分区照这样做全部分出一个区出来.下面是总分区信息: fdisk -l 下一步就是创建RAID了.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5 --raid-devices=3 --spare-devices=1 /dev/sd[a-d]1 OK,初步建立了RAID了,我们看下具体情况吧. mdadm --detail /dev/md0 让RAID开机启动.配置RIAD配置文件吧.默认名字为mdadm.conf,这个文件默认是不存在的,要自己建立.该配置文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系统启动的时候能够自动加载软RAID,同时也方便日后管理. 说明下,mdadm.conf文件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DEVICES选项制定组成RAID所有设备, ARRA Y选项指定阵列的设备名、RAID级别、阵列中活动设备的数目以及设备的UUID号. mdadm --detail --scan > /etc/mdadm.conf vi /etc/mdadm.conf 将/dev/md0创建文件系统, mkfs.ext3 /dev/md0 内容 挂载/dev/md0到系统中去,我们实验是否可用: 好了,如果其中某个硬盘坏了会怎么样呢?系统会自动停止这块硬盘的工作,然后让后备的那块硬盘顶上去工作.我们可以实验下. 如果我要移除一块坏的硬盘或添加一块硬盘呢? mdadm /dev/md0 --remove /dev/sdc1

命令行下配置RAID磁盘阵列(centos)

Linux下配置软件磁盘阵列(RAID) 磁盘阵列的特点是提高数据存储性能跟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会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性能跟数据安全性的需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等级去配置,一般在光盘上会有比较方便的配置界面,但是既然学习linux还是建议要熟悉下使用命令还的方式去配置. 一、磁盘阵列的不同等级 1.RAID-0(等量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使用多块磁盘组成,然后RAID会把磁盘划分为等量的区块,然后把数据按该区块切割成好,依次存放到各个磁盘中,这个等级的RAID性能是最好的,但是只要有一个磁盘损坏数据就损坏了,安全性较低. 2.RAID-1(备份模式) 这种模式模式一般由两块磁盘组成,存储数据时两块磁盘都会存储同样的数据,所以性能上是相对较差的(针对软件磁盘阵列),但是在数据安全方面是比较安全的,因为相当于备份了一份数据. 3.RAID-5 这种模式是综合了性能跟数据安全性的产物,至少由三块磁盘构成,这各等级的数据写入类似RAID-0这种模式,但是在每个写入的循环中都给其中一个磁盘写入的是一个同位检查数据(Parity),用于当有磁盘损坏的时候进行数据救援,这种模式是允许损坏一个磁盘,当然也有更高级的模式RAID-6等事允许两个磁盘损坏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磁盘阵列的设置 1.磁盘阵列的配置命令 Mdadm --create --auto=yes /dev/md[0-9] --raid-devices=N --level=[015] --spare-devices=n /dev/sdx /dev/hdx …… 命令解释: --create:表示新建RAID --auto=yes:决定新建后面的磁盘阵列/dev/md1 /dev/md2…..等等 --raid-devices=N:使用几个磁盘做为磁盘阵列的设备 --level=[015]:设置该磁盘阵列的等级,一般为0、1、5中的一种就可以了 --spare-devices=n:使用几个磁盘作为备用设备 2.磁盘阵列查询 Mdadm –detail /dev/md[0-9]#该命令会得到已经存在的RAID的详细信息 3.Spare Disk:预备磁盘功能 这个预备磁盘就是上在—spare-devices=n这里指定的,这回使得主机上的磁盘又n块是用来作为预备磁盘的,有了这个spare disk当我们的主机有磁盘坏了,也不需要我们手动来更换,系统会把预备磁盘纳入RAID中,把坏的磁盘划出来. 4.RAID可针对磁盘也可针对分区 也就是说在配置命令最后面的/dev/sdx、/dev/hdx……这些要纳入RAID中的设备可以多块磁盘,也可以是多个分区.

linux lamp环境搭建教程

linux 环境搭建教程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url] 一、系统约定 软件源代码包存放位置:/usr/local/src 源码包编译安装位置(prefix):/usr/local/software_name 脚本以及维护程序存放位置:/usr/local/sbin MySQL 数据库位置:/var/lib/mysql(可按情况设置) Apache 网站根目录:/var/www/wwwroot(可按情况设置) Apache 虚拟主机日志根目录:/var/logs/httpd/(可按情况设置) Apache 运行账户:apache:apache 二、系统环境部署及调整 1. 检查系统是否正常 # more /var/log/messages(检查有无系统级错误信息) # dmesg(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有错误信息) # ifconfig(检查网卡设置是否正确) # ping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url](检查网络是否正常) 2. 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 ntsysv 以下仅列出需要启动的服务,未列出的服务一律推荐关闭: atd crond irqbalance microcode_ctl network sendmail sshd syslog 3. 重新启动系统 # init 6 4. 配置vim # vi /root/.bashrc 在alias mv='mv -i' 下面添加一行:alias vi='vim' 保存退出。 # echo 'syntax on' > /root/.vimrc 5. 使用yum 程序安装所需开发包(以下为标准的RPM 包名称) # yum install ntp vim-enhanced gcc gcc-c++ gcc-g77 flex bison autoconf automake bzip2-devel ncurses-devel libjpeg-devel libpng-devel libtiff-devel freetype-devel pam-devel kernel 6. 定时校正服务器时钟,定时与中国国家授时中心授时服务器同步 # crontab -e 加入一行: */30 * * * * ntpdate 210.72.145.44 7. 源码编译安装所需包(Source) (1) GD2 # cd /usr/local/src

Linux下搭建C#开发环境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articles/116249.htm 如果平时主要开发控制台类、组件、后端服务等程序,可以尝试在Linux类操作系统下搭建C#.Net 开发环境,好处是在Linux环境里你不用担心朋友或同事拿你的电脑来玩魔兽世界或者一不小心被装了一大堆流氓软件;-)先看看本篇文章最终效果:在Ubuntu里跑的开发环境MonoDevelop: 1、Linux发行版的选择 在Linuxux操作系统里只要安装Mono环境就可以开发C#程序,Linux的众多发行版 RedHat/CentOS/Fedora、OpenSuse、Debian、Ubuntu都可以安装 Mono。 鉴于目前Ubuntu 容易安装、界面漂亮而且比较多人用作桌面环境,所以这里推荐使 用Ubuntu 10.04 。官方网站是: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 在官方网站下载回来的是一个光盘映像文件(ISO格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Ubuntu 共有4个不同版本的ISO文件:Desktop版、Alternative版、Netbook版、 Server版。一般下载Desktop 就可以了。如果你想通过网络启动安装程序或者使用硬盘安装则需要下载Alternative版。 如果你的电脑硬件配置比较低(内存少于等于 512MB),还可以下载一个轻量级的衍生版:Xubuntu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如果你的电脑只有256MB内存,那还可以下载另一个衍生版Lubuntu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这个更加轻量级,平时系统启动后只占用 70~100MB内存。 2、安装Ubuntu 安装Ubuntu 的方法非常简单,跟装 WinXP差不多,只需点5,6次“下一步”过10来分钟就可以

测试环境搭建与部署

测试环境搭建与部署 1.目的 1.1.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稳定 和可控的测试环境,可以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无需为测试用例、测试过程的维护花费额外的时间,并且可以保证每一个被提交的缺陷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准确的重现。 2.适用范围 2.1.硬件环境搭建:指测试必须的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连接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辅助 设备所构成的环境;若要求的硬件配置种类较多,可以定义一些基本硬件配置; 2.2.软件环境搭建:指测试软件运行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他应用软件构成的环境;2. 3.利用辅助测试环境进行的测试: 兼容性测试:在满足软件运行要求的范围内,可选择一些典型的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对其进行主要功能的验证。 2.4.网络环境:指被测软件运行时的网络系统、网络结构以及其他网络设备构成的环境、网 络设备、网络结构、网络系统等。 2.5.对测试环境的要求: 尽可能真实的环境 符合软件运行的最低要求 选用比较普及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 营造纯净、独立的测试环境 无毒的环境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 4.1.技术部测试组成员 4.1.1.负载规划、建立和维护软件测试管理流程并持续优化 4.1.2.组织环境搭建工作的实施 4.1.3.在搭建环境中进行的工作分批写入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中 4.1.4.对应环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追踪

5.部署和管理测试环境 5.1.确定测试环境的组成 5.1.1.所需要的计算机的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内存 和硬盘的容量、网卡所支持的速度、打印机的型号等; 5.1.2.部署被测应用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 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1.3.用来保存各种测试工作中生成的文档和数据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 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1.4.用来执行测试工作的计算机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 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1.5.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境的备份; 5.1. 6.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例如,如果测试结果同接入Internet的线路的稳定 性有关,那么应该考虑为测试环境租用单独的线路;如果测试结果与局域网内的网络速度有关,那么应该保证计算机的网卡、网线以及用到的集线器、交换机都不会成为瓶颈; 5.2.管理测试环境 5.2.1.设置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角色:职责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 库、中间件、WEB服务器等必须软件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的编写;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的硬件配置、IP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测试环境各项变更的执行及记录;测试环境的备份及恢复;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中所需的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的管理; 5.2.2.记录好测试环境管理所需的各种文档: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的硬件环境文档,测试环 境的备份和恢复方法手册,并记录每次备份的时间、备份人、备份原因以及所形成的备份文件的文件名和获取方式;用户权限管理文档,记录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时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以及各用户的权限,并对每次变更进行记录; 5.2.3.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的管理:为每个访问测试环境的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设置单独的用 户名和密码。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等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权限,由测试环境管理员统一管理;测试环境管理员拥有全部的权限,开发人员

linux centOS 软raid1 制作图解

linux centOS 软raid1 制作图解 RAID 1又称为Mirror或Mirroring,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数据的可用性和可修复性。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户写入硬盘的数据百分之百地自动复制到另外一个硬盘上。由于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百分之百的备份,在所有RAID级别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数据安全保障。同样,由于数据的百分之百备份,备份数据占了总存储空间的一半,因而,Mirror的磁盘空间利用率低,存储成本高。 在服务器上安装两块硬盘,或者在虚拟机上新建两个虚拟硬盘,由光驱启动,开始安装。 按着平时的安装方法,直到以下一步的时候,选择Create custom layout 自定义创建分区,

下一步是文章的核心了,点击RAID 强出一个新窗口,选择Create a software RAID partition 建立一个软RAID分区

File System Type 中选择software RAID(系统文件类型为软Raid)在Allowable Drives 中把hdb 的硬盘选项去掉(许可硬盘选择hda) Size中输入你要求的分区大小 其它不用修改,点击OK

同样的方法,在hdb 中也新建一个同样大小的分区,再次点击RAID 这里和之前的方法一样,除了Allowable Drives 中把hda 去掉,留下hdb (因为刚刚划分了hda , 现在要划分hdb ),完成后点击OK 同样的方法,再划分出你喜欢的空间,切记hda和hdb划分出来的空间要完全一样。

这次实验划分如下 /boot 100M / 10G swap 1G 除以上三个分区外还有一些空间未划分,因为在后面的教程会教大家如何划分未划分的分区,和在已有的系统中建立raid,如有需要,请关注我的BLOG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914903.html,/buypc_hao/ hda和hdb 分区划分完成后,开始建立raid1 了!点击RAID,弹出新窗口中选择Create a Raid Device, 建立RAID设备

LAMP环境搭建

Linux牛逼命令大全 ?壹、底层辅助支持软件的安装 o1、安装OpenSSL o2、安装Curl库 o3、安装expat o4、安装libxml2 o5、安装libxslt o6、安装libmcrypt o7、安装mhash o8、安装mcrypt o9、安装zlib o10、安装libpng o11、安装jpeg o12、安装freetype o13、安装m4

o14、安装autoconf o15、安装libiconv o16、安装bzip2 o17、安装GD库 ?贰、安装Apache方法一 o18、安装apr o19、安装apr-util o20、安装pcre o21、安装apache方法一 ?叁、安装Apache方法二 o18、处理apr o19、处理apr-util o20、安装pcre o21、安装apache方法二 ?Apache启动管理方式 o I、手工管理apache o II、chkconfig管理apache ?肆、安装MySQL o22、安装cmake o23、安装bison o24、安装ncurses o25、安装MySQL ?MySQL启动管理方式 o I、手工管理MySQL o II、chkconfig管理MySQL ?伍、安装PHP o26、安装PHP o27、安装memcached服务器端 o28、安装php扩展功能memcache o29、安装php扩展memcached o30、安装Zend加速器 Linux+Apache+Mysql/MariaDB+Perl/PHP/Python一组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本身都是各自独立的程序,但是因为常被放在一起使用,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兼容度,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 的Web应用程序平台。随着开源潮流的蓬勃发展,开放源代码的LAMP已经与J2EE和.Net商业软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且该软件开发的项目在软件方面的投资成本较低,因此受到整个IT界的关注。从网站的流量上来说,70%以上的访问流量是LAMP来提供的,LAMP是最强大的网站解决方案. 本实验采用64位CentOS6.8进行部署,系统最小化安装,apache选用httpd-2.4.7,mysql选用mysql-5.6.32,php选用php-5.6.26。 软件包列表如下 ?1、openssl-1.0.2j.tar.gz2、curl-7.50.3.tar.gz3、expat-2.2.0.tar.bz2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总体原则 1.开发与测试环境单独搭建,开发与测试环境的分离便于利于重现开发环境无法重现的BUG 以及便于开发人员并行地修复BUG ,如果选择开发环境来进行测试,开发人员进行某项误操作后发生系统崩溃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意外,此时测试工作也不得不停止。 2.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库分离保证测试数据库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以及今后性能测试指标值的准确性。 3.开发环境与开发数据库共用一台,由于开发环境对及其性能要求不高,因此应用与数据库采用共用。 4.测试环境WEB 应用部署与生产环境相同,测试数据库的配置(用户、表空间、表)也需与生产环境一致。 环境管理 1.1. 系统架构 开发环境构架: 测试环境系统构架: 1.2. 硬件配置 从上述的系统架构图分析需要3台服务器组建开发与测试环境,机型选择普 通的PC Server 机器即可。 1.3. 安装软件 建议方案中给出是环境搭建的主要软件,其他的工具未在罗列中,根据具体 需要自行安装。 服务器 内存 CPU 硬盘 备注 开发服务器 2G 到4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300G 左右 测试数据服务器 8G-16G 之间 4C ,主频2G 以上 500G 左右

权限管理 1.4. 开发环境 开发人员均可访问开发服务器应用代码与开发数据库,可以修改代码与数据 以及发布部署开发版本以便自测。 1.5.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由版本管理员管理,负责整个测试环境的管理,包括版本部署、服 务启停、数据变更等,测试环境对开发人员只开发查询权限,仅可查询应用日志,服务运行、测试数据。 2. 版本管理 开发与测试环境安装 SVN 版本管理软件,由版本管理员负责对开发与测 试环境的版本管理工作。 3. 备份管理 1.备份主要包括开发与测试环境的代码与配置,备份方式暂为全量备份。 2.每日凌晨3点系统自动对每个项目的代码已经配置文件自动备份,备份文件名:项目名称_code_yyyymmdd.tar ,备份完成后传至备份服务器(服务器待定)。 3.每当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春节)前期,需手工对开发与测试环境进行全量备份。 4. 服务器 操作系统 中间件 数据库 测试工具 版本管理 工具 开发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Oracle 10 无 SVN 测试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Weblogic 9 无 JIRA SVN 测试数据服务器 RedHat Linux 5.4 64位 无 Oracle 10

Linux平台硬RAID配置方法说明

1.1.1.创建硬RAID 1.1.1.1.查看raid卡 先查看硬raid卡情况,了解raid卡下面的磁盘编号。 # MegaCli –PdList -aAll 参数解释: -PdList Pd代表物理盘,即raid卡连接的硬盘,List 列出物理盘信息 -aALL 选择所有适配器,每个raid卡一个适配器。 -a0表示第一个raid卡。 磁盘状态: Firmware state: Online RAID配置成功且磁盘在线 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good), Spun Up RAID未配置或该磁盘还未被RAID使用 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bad)该磁盘未被RAID使用,但是有问题 Firmware state: copyed 该磁盘处于数据回拷状态,比如在raid5中用新盘替换坏盘时,新盘自动处于copy状态 磁盘状态在MegaCli -Pdlist -aALL 的输出信息里面查看。 1.1.1. 2.创建raid1 命令如下: # MegaCli –CfgLdAdd –r1 [252:0, 252:1] Direct –a0 Note [252:0]中252为硬raid卡的enclosure Device Id,0为该卡接的硬盘编号Slot Number。可以通过MegaCli –PdList –aALL查看 查看配置后的RAID信息: # MegaCli –CfgDsply -a0 若硬raid创建成功后,会在系统设备节点下新增一设备 /dev/sdX, X根据具体而定。1.1.1.3.初始化raid

复习题-测试环境搭建 (附答案)

1、Apache服务器进程配置文件是httpd.conf 。 2、在 Linux系统中,压缩文件后生成后缀为.gz文件的命令是gzip。 3、检查已安装的文件系统/dev/had5是否正常,若检查有错则自动修复,其命令及参数是fsck –a /dev/had5。 4、在vi编辑环境下,使用 esc 键进行模式转换。 5、Sendmail邮件系统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SMTP和POP,前者用来发送邮 件,后者用来接收邮件。 6、rm命令可以删除文件或目录。 7、增加一个用户的命令是:adduser。 8、/bin 目录用来存放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9、 nfs 协议用于实现Unix(/linux)主机之间的文件系统共享。 10、在Linux系统中,以文件方式访问设备。 11、编写的Shell程序运行前必须赋予该脚本文件执行权限。 12、唯一标识每一个用户的是用户 Id 和用户名。 13、DHCP可以实现动态 Ip 地址分配。 14、 ping 命令可测试网络中本机系统是否能到达一台远程主机,常常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 15、vi编辑器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命令模式,文本输入模式和末行模式。 16、进行远程登录的命令是 telnet 。 1.终止一个前台进程可能用到的命令和操作( B ) 。 A kill B + C C shut down D halt 2.一台主机要实现通过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通信,需要做的工作是 ( C )。 A 配置域名服务器 B 定义一条本机指向所在网络的路由 C 定义一条本机指向所在网络网关的路由 D 定义一条本机指向目标网络网关的路由 3.下列提法中,不属于ifconfig命令作用范围的是( A )。 A 配置本地回环地址 B 配置网卡的IP地址 C 激活网络适配器 D 加载网卡到内核中 4. 在日常管理中,通常CPU会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是:( A)。 A CPU已满负荷地运转 B CPU的运行效率为30% C CPU的运行效率为50% D CPU的运行效率为80% 5.在TCP/IP模型中,应用层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在下列的一些应用协议中,

linux下raid配置详解

Linux Raid实现 在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如何妥善有效地保护数据是存储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可以忍受计算机宕机,所有应用程序重新启动或者硬件损坏,但是他们要求信息永远不会丢失。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技术是各种企业信息系统和个人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案,一般的中高档服务器多使用硬件RAID控制器,但是由于硬件RAID控制器的价格昂贵,导致系统成本大大增加。而随着处理器的性能快速发展,使得软件RAID的解决方法得到人们的重视。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在Linux系统中软件RAID的配臵和使用方法,它既降低了系统的总投资,也能满足系统应用的需要。 一.简介 在Linux系统中目前以MD (Multiple Devices)虚拟块设备的方式实现软件RAID,利用多个底层的块设备虚拟出一个新的虚拟块设备,并且利用条带化(stripping)技术将数据块均匀分布到多个磁盘上来提高虚拟设备的读写性能,利用不同的数据冗余算法来保护用户数据不会因为某个块设备的故障而完全丢失,而且还能在设备被替换后将丢失的数据恢复到新的设备上。关于不同冗余级别的定义和数据块以及校验块的分布示意图可以参考存储专业委员会给出的参考资料“Common RAID Disk Data Format Specification ”。目前MD支持linear, multipath, raid0 (stripping), raid1 (mirror), raid4, raid5, raid6, raid10等不同的冗余级别和组成方式,当然也能支持多个RAID阵列的层叠组成raid1+0, raid5+1等类型的阵列。在参考资料“Software RAID HOWTO”中介绍了早期软件RAID阵列功能特点和使用方式,但是因为软件RAID程序的功能不断增加,因此很有必要写份新的使用介绍。 本文主要先讲解用户层mdadm如何管理软件RAID以及使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流行的Linux的发布版中,如FedoraCore,Gentoo, Ubuntu,Debian,SuseLinux系

Centos6.5下安装Apache_mysql_php源码包安装(LAMP环境搭建图文教程)

Centos6.5下安装Apache_mysql_php源码包安装(LAMP环境搭建图文教程) Centos6.5_Apache_mysql_php(LAMP环境搭建图文教程)安装内容详细介绍: 编译安装过程介绍 一、解压tar.gz为后缀的压缩软件包 二、在Centos系统中源代码包安装过程 配置(configure) 编译(make) 安装(make install) 各个软件编译安装顺序 搭建LAMP环境时,需要安装的所有软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装,我们按 Apache->MySQL->PHP顺序安装。但在安装PHP之前,应先安装PHP5需要的最新版本库文件,例如libxml2、libmcrypt以及GD2库等文件。安装GD2库是为了让PHP5支持GIF、PNG和JPEG图片格式,所以在安装GD2库之前还要先安装最新的zlib、libpng、freetype 和jpegsrc等库文件。而且中间还会穿插安装一些软件。读者可以按照本节提供的顺序安装 检查安装时使用的编译工具是否存在 Gcc -v 如果发现gcc没有安装。可用下面三种方式进行安装: Gcc安装方法1: yum -y install gcc yum -y install gcc-c++ yum install make Gcc安装方法2: -- 或者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一般用这个就好 Gcc安装方法3: -- 或者 yum install gcc gcc-c++ kernel-devel 卸载默认的低版本环境 目前发行的Centos操作系统版本中,如果选择默认全部安装,就已经安装了LAMP环境,但是版本相对都比较低。我们可以再安装一个LAMP环境和原来的并存,但是这样做没有必要,因为同时只能开启一个LAMP环境。所要我们要在安装之前,先应检查一下系统中是否已经安装了低版本的环境,如果已经安装过了,停止原来的服务运行,或者把原来的环境卸载掉。 检查make gcc gcc-c++是否安装: [root@WebSrv tools]# rpm -q make make-3.81-20.el6.i686 [root@WebSrv tools]# rpm -q gcc package gcc is not installed

Linux系统中制作Raid(磁盘阵列)

Linux系统中制作软Raid(磁盘阵列) 以raid5为例: 1、添加4块磁盘 要求:容量、转速、接口一样的硬盘。 2、创建分区并修改ID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c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d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e 注意:修改ID为fd(支持raid) 3、创建Raid5 [root@localhost ~]# mdadm –version [root@localhost ~]# cat /proc/devices | grep md [root@localhost ~]# ls /dev/md* [root@localhost ~]# mdadm -C /dev/md0 -l5 -n3 -x1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root@localhost ~]# cat /proc/mdstat [root@localhost ~]# mdadm –Ds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3 /dev/md0 [root@localhost ~]# mkdir /md0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md0 /md0/ [root@localhost ~]#df -hT [root@localhost ~]#mdadm -Ds > /etc/mdadm.conf 4、修复Raid5磁盘阵列 [root@localhost ~]# mdadm -Ds /dev/md0 [root@localhost ~]#mdadm -f /dev/md0 /dev/sdc1 [root@localhost ~]#mdadm -Ds /dev/md0 [root@localhost ~]#mdadm -r /dev/md0 /dev/sdc1 [root@localhost ~]#mdadm -Ds /dev/md0 [root@localhost ~]#mdadm -a /dev/md0 /dev/sdc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