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鉴赏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之鉴赏叙事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之鉴赏叙事技巧

小说:鉴赏叙事技巧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鉴赏叙事技巧表达技巧这个概念比较宽泛,一般在命题时很少直接用到这个概念,我们在审题时要明确到底考查的是什么技巧,确定答题方向,再调动相关知识储备,结合命题所涉及的作品内容,对号入座。

一般而言,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叙事技巧(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描写技巧(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节安排、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问:1.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5.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二)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小说鉴赏之艺术手法

小说鉴赏之艺术手法

(四)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 设问、反问。
五表现手法
1、伏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 物或发生的事情作某种暗示,在文章的后 面再作回应、说明,这是增强文章内容前 后联系的一种重要的谋篇技巧。 它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有伏必应;二是要 伏得巧妙,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切忌 刻意、显露,这是伏笔与悬念的区别;三 是伏笔的照应,前后不宜过紧。
人知道换一件体面的衣服。我说:“宝山,我们先吃饭去。”
“好的,我已经订了包厢。”
“你订了包厢?” 他点点头说:“在粤港大酒店。我问过人,那里的海鲜 做得最地道。” “哈哈哈,想吃一回海鲜?行啦,我请你吃一回海鲜。”
我不好断了人家的念头。都知道,全城要数粤港大酒店吃饭
价位最高。看来这陈宝山真要把海鲜当泥鳅吃。也许陈宝山 看出了一点什么,马上咧嘴一笑:“今天是我请您吃饭。”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吗?” 快下班时,一个电话让我呆了一下,便想起了这个陈宝山。 几年前,我曾到一个叫陈家岔的村里蹲点扶贫,有一个帮扶对象 叫陈宝山。一听手机里的声音就知道是他。陈宝山当时给我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就是他这名字挺好,可家里境况太不好了。帮扶 一年后,他这家还是村里一个贫困户。我回城里时很真诚地跟他 说:“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直接来找我。”
我们从整体理解文章。
5、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
分为映衬和反衬两种。与对比有些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 区
别:衬托主体只有一个,使用衬托手法使这个主体更鲜明、突 出;而对比的两个方面都是主体,使用对比手法, 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衬托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看来陈宝山没忘记我这个交代。 也正是这样,我走出办公楼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 要请陈宝山吃一顿饭。因为我也记得陈宝山当年说过的一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全]文学类文本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其他方面偶有涉及。

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1.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

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2.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分)(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

(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1)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3.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6分)(1)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

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2)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课时59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知识清单(十二)艺术技巧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一、描写艺术1.人物描写艺术2.景物描写艺术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景物描写作用参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57“自然环境题”的“点拨关键”)3.场景描写艺术场景描写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

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

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

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

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描写的作用:①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⑤作为一种象征。

二、语言艺术1.小说语言分类2.语言特点3.语言风格及其形成因素或手法柔婉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含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华丽典雅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庄重与诙谐庄重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庄重与诙谐诙谐语气→轻松幽默修辞手法→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三、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同散文艺术技巧“知识清单(十六)”]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构建小说艺术技巧知识网络,重点掌握人物描写和语言两大艺术技巧。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含语言)
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 乱敲;又把脑门儿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 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 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 了回来。
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2)明确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3)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好处或效 果。
二、结构方式 小说的结构指小说布局谋篇的技巧,指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
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例3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1”例3) 题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2011·浙江)阅读《第9车厢》,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3”课堂训练1) 题目: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开头是“我”,结尾两段也是“我”,只有中间 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表达效果根据人称不同而不同。第三 人称的特点是更客观,表达更自由。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 某种暗示性的铺排,穿插的情节为后文出现的情节做前兆,当事 情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 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 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 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 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例如,《社戏》 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苗,为后文看戏归来偷 豆吃埋下伏笔。《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的 伏笔。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 2.人物描写技巧 • 人物描写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白描以及间接描写等,详细内容参见“学案四”。 • 3.环境描写技巧 • 环境描写技巧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技巧,详细内容 参见“学案三”
• 4.叙事方式技巧 • (1)叙述人称 •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 实生动之感。 •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 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2)叙述角度 • 如从表达效果切入,则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表达者的“表 达视角”考虑,分析其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 这样写能对读者的阅读产生怎样的积极效果。
•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 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 事情,全都忘记了。 •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 坐在船舱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 “他们呢?” •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 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 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 的事情吗?…… •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 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 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 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奔”与“逸”比较,哪个用得好 些?
• 2.“践死”“毙”“死”“杀”各含 什么意思?
• 答案 1.“逸”比“奔”好:“奔”指跑得 急快;“逸”有逃失、纵奔、奔不能止之 意,写出了马受惊失控、恣肆狂驰的状态。
• 2.“践死”写出了死的状态和责任; “毙”“死”都是失去生命的意思;“杀” 是使之失去生命,更能表现出犬死的责任 在马。
• 高考“鉴赏表现手法题”主要包括以下 的考查范围: • 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 烘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等手法,分析其作用。
【答题方法】
•1.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现手法(若 问“哪些”,切不可只答出一种)。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3.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紧扣内容、文 句作答。
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体现浪漫主义色彩;
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 引用
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 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
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命题揭秘】
• 高考“鉴赏表达方式题”主要包括以下 的考查范围: • 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 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 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 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
景物描写 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

和思想。

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
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对话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 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 发展。
通过烘托使某一事物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 激发人的想象力;节省笔墨,
富有感染力。
描 写
白描
运用简洁质朴的文字勾勒事物, 不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 表达效果。
【知识精要】
表现手 法
表达特点
表达作用
联想,就是由感
知的事物想起另 一有关的事物。
想象,就是凭借 使文章内容更为丰 联想想 文字、符号、标 富,形象更丰满、
象 记的示意,在脑 生动,增添文章
使某种抽象化为具 全篇比喻即为象征, 体,给读者以深
即通过某一具体 刻印象;表达含 象征 事物来表现与之 蓄,给读者以回
有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点 借代
代面。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 排比
缕析;长于抒情。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 反复
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 设问
理解。 用疑问句表确定意思,加强语气,增强 反问
表达效果;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
设问 反复 对比
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强了……语 势(加强了……语气)。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 考。
强调了……加强语气。 通过……和……的对比,强调了……
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精要】
修辞手 法
表达效果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 比喻
为具体。
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 比拟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不已也。”
• 根据上述记载,关于“逸马杀犬”的事, 就有六种写法:
• ①有奔马践死一犬。(沈括)②马逸,有 犬 遇 蹄 而 毙 。 ( 穆 修 )③ 有 犬 死 奔 马 之 下 。 (张景)④有奔马毙犬于道。(《唐宋八家丛 话》)⑤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同院) ⑥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
通过对人物的外 形、行为、心 理、语言或事
渲染 件、环境、景 物等作多方面 的挥洒铺陈, 集中描写。
抑扬
先抑后扬或先扬 后抑。
•续 表
突出人或事物的 本质特点,加 深主题。
使文章不平铺直 叙,形成起伏 对照,突出喜 欢或批评的感
托物言 志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 来表达作者特定 的主张或哲理。
含蓄、富有哲理和 暗示性,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独 特的美感享受。
• 【答题方法】
• 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 作具体解析。即答题格式为:方式方法+ 解析。
• 【知识精要】
表达方式
表达效果
第一 人 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人 称
第二 人 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 感情交流。
第三 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 3.⑤(以“犬卧”可看出犬死的责任完全 在马)
【命题揭秘】
• 高考“鉴赏修辞手法题”主要包括以下的 考查范围:
• 能够辨析各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对比、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设问、反问、引用等;明晓各种修辞手法 的一般作用;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赏析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常见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格式:
有某种联系的概 味;使文章内涵 念、思想感情。 丰富,富有哲理,
给人以启迪。
不直接描写,而是
对其背景、与之 利用反差对比使主
衬托
相关的人或事物 加以描绘,烘托
要形象更加鲜明, 使文章曲折含蓄,
出主体事物所要 独具风格。
表达的思想感情。
铺垫
为主要情节做准备 或酝酿高潮到来 之前的情节。
显示情节发展的必 然性,增强作品 说服力;制造悬 念,引起兴趣。
鉴赏表达技巧
• 关于“逸马杀犬”事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
有这载:“穆
(修)、张(景)尝同
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

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
以较工拙。”《唐宋八家丛话》中另有一
说:“欧公(指欧阳修)在翰林,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
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
人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

比较灵活自由。
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 进行记叙。
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对主要情节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插叙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
实丰满。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 做某些交代。
• 续表
肖像、动作、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 性格特征。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静 描写角度 结合(以动写静)、由远到近(或
由近到远)。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
情 间接抒情 或喜或悲的情感或在叙事
中包含喜恶褒贬。
记叙中的 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

议论
和意义。

记叙、议论交叉运用,使文
【命题揭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