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合集下载

接入网技术--综合业务接入 (3)

接入网技术--综合业务接入 (3)

图11.6 共享式UNI的VP/VC配置示例 如,采用ATM方式的单个UNI可以支持多个逻辑接入。
19
11.1.3-2 业务节点接口SNI
• 接入网AN和一个业务节点SN之间的接口,位于 接入网的业务侧; • SNI使不同的用户业务能与交换机连接,SNI的 类型有: • 对交换机的模拟接口(Z接口) • 数字接口(V接口) • 各种数据及宽带业务接口;
– 业务口监测:故障检测与指示以及性能监测;
44
11.6.2 接入网的管理功能
• 核心功能(CF)的管理:
– 核心功能控制:承载分配、承载适配、协议承载分 配、协议映射等; – 核心功能监测:故障检测与指示以及性能监测;
• 传送功能(TF)的管理:
– 传送功能控制:传送功能配置和保护倒换控制;
– 传送功能监测:故障检测与指示以及性能监测;
17
11.1.3-1 用户网络接口UNI
• UNI在接入网中的用户侧,用于支持多种业务 (如PSTN、ISDN、按需业务、永久租用业务 等)的接入;
– 独立UNI:通过一个UNI接入一个业务节点SN; – 共享UNI:可以通过单个UNI接入一个以上的业务 节点SN;
18
11.1.3-1 用户网络接口UNI
• 具体功能:
– 终结ANI功能; – 将承载通路的需要和即时的管理及操作需要映 射到核心功能; – 特定SNI的协议映射; – SNI的测试和SPF的维护; – 管理和控制功能;
29
11.1.5-3 核心功能CF
• 主要作用:使单个用户端口的承载要求或 业务端口的承载要求与公共传送承载体相 适配; • 具体功能:
11.1.3 接入网的接口类型
• 接入网的基本功能是能支持不同的接入类型来满 足用户的需要; • 接入网的承载业务类型: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前言在电信网络接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处,目前正是硝烟四起、竞争惨烈。

个网络运营商都在“跑马圈地”,竭尽全力争夺更多的用户;各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在“最后一公里”处纷纷登场,显示出各自优良的性能和适应性。

电信网络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

目前,全球都在针对接入网进行电信网历史上最昂贵的升级,有人甚至把这次升级称为第二次电信革命。

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1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信网的最低层,是各运营商电信业务落地的必经之路,是网络运营的基础。

接入网是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和某种业务网网络节点之间的网络设施。

接入网的概念来自电话业务网,现代接入网的特点表现为综合业务的接入,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和IP业务的综合接入。

一般来讲,接入网是业务节点接口和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以及为传送信息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所以说接入网实际就是完成用户终端/网络与业务节点的连接。

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所有,故通常电信网指公用电信网部分。

公用电信网又可划分为三部分,即:长途网(长途端局以上部分)、中继网(即长途端局与市话局之间以及市话局之间的部分)和接入网(即端局至用户之间的部分)。

按照ITU-T G.902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 Node Interface,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IP接入网是IP用户和IP服务提供者之间提供接入能力的实体组成,由这些实体提供承载IP业务的能力。

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全部)

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全部)

选择第1章电信网概述1、电信网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信网络。

2、根据电信网的构成及功能,通常把电信网分为业务网、传输网和支撑网。

3、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第四层为传输层。

4、业务网面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其中包括公用电话交换网、IP 网、移动通信网等。

5、传输网通过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方式为不同服务范围的业务网之间传送信号。

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下三层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第2章固定电话网1、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交换网能为任意一个入网信息流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物理通路。

2、现阶段我国长途网的结构为二级结构。

3、现阶段我们本地网的结构为二级结构。

4、长途网中的DCI间构成网状网。

5、本地网中的端局DL与设在该本地网中的长途局DCX之间应配备呼损小于0.5%的低呼损基干电路群。

5、电路交换通信的过程包括电路建立、通信、电路拆除。

6、交换节点可控制的接续类型有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7、现有的电话网络主要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包括接入网、核心网、用户终端设备。

8、根据组网需要,本地网中的DL以下可接PABX、接入网、远端用户模块等用户接入装置。

9、本地网是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长市中继、用户线、话机终端等所组成的电话网。

第3章分组交换网1、分组传输时延首先取决于节点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用每秒能处理的分组数来表示。

2、数据报方式是将由用户报文拆分的每一个数据分组独立处理。

3、X.25协议包括3个不同的、独立的层。

4、X.25协议是针对同步终端与交换网之间交换数据而制定的通信协议。

5、所谓虚电路是只有在有数据传送时才占有这条逻辑电路。

6、分组是将用户要发送的报文拆分为一定长度的数据段,且在每个数据段前加上目的地址、分组编码、控制比特。

7、X.25协议的层次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

8、分组交换网主要的性能指标有分组传输时延、虚电路建立时间、传输差错率、网络利用率。

接入网

接入网

V5接口的协议结构
AN
网 络 层
LE
PSTN 控制 BCC 链路 保护 协议 协议 协议 控制 协议
Q.920 /Q.921
PSTN 控制 BCC 链路 保护 协议 协议 协议 控制 协议

BCC协议
BCC协议:用来在LE控制下分配承载通路。 业务所需要的多时隙连接,应在V5.2接口内 的一个2M链路上提供。
功能说明

保护协议
支持在适合的物理C通道之间切换逻辑C通 路,以达到协议保护的目的。

定时
提供比特传输、字节定位和帧同步所必需 的定时信息。
常见V5基本概念
通信路径(C路径) 一种信息,为下类信息类型的一种: ——运载控制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链路控制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PSTN信令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保护协议的每个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BCC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 D通路信令 数据 ——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分组数据 ——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帧中继数据
接入网
学习接入网概念及其所使用的原理 和技术
接入网概述

什么是接入网 1. 传统用户接入网 我们可以将接入网看作本地交换机 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部分,主要完成 交叉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含 有交换功能。 其位置如下图所示:
交换机
交接箱
主干 系统
分线盒
用户终端
配线系统
引入 线
接入网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铜缆接入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铜缆网。已经出现了新的技术, 包括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高速数字用户线 (HDSL)等新技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之接入网技术介绍课件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之接入网技术介绍课件
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接 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
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 满足用户高速上网的需求。
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 通话,满足用户通信的需求。
接入网技术的挑战 与未来发展
技术挑战
1
带宽需求:随着数 据通信技术的发展, 带宽需求不断增长, 接入网技术需要不 断升级以满足需求。
6
成本问题:接入网 技术需要解决成本 问题,以满足大规 模部署和普及的需
求。
未来发展趋势
F 接入网技术的节能和环保
E
接入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
接入网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C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B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A
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接入网技术在5G时代的应用
5G网络需要更高 速率、更低时延 的接入网技术
05
电力线通信:利用电力线传 输数据,提供经济、便捷的 上网服务
02
光纤接入:通过光纤传输数 据,提供高速、稳定的上网 服务
04
卫星接入:通过卫星传输数 据,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上网 服务
06
混合接入:结合多种接入技 术,提供稳定、高速的上网 服务
企业网络接入
企业内部网络: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和协同工作
无线接入技术: 如Wi-Fi、 3G/4G/5G等
卫星接入技术: 如卫星互联网 等
电力线通信技 术:如PLC等
混合接入技术: 如HFC、 FTTN等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电话线拨号上网, 速度慢,不稳定
21世纪初:光纤接入技 术(FTTH)逐渐普及, 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 连接

计算机网络之接入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之接入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之接入网技术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

而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一,接入网技术在实现计算机网络广泛连接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接入网技术进行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接入网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类型以及未来趋势。

一、接入网技术的概念接入网技术是指将终端用户连接到广域网或互联网的网络技术。

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入口,为用户提供与互联网交互的通道。

接入网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对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连接需求密切相关。

二、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历程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早期的拨号上网技术是用户通过电话线路连接到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方式,其速度较慢、连接不稳定。

后来,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如ADSL、光纤等,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目前,随着5G技术的应用,无线接入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接入网技术的主要类型1. 宽带接入技术宽带接入技术是指使用宽带传输介质,如光纤、同轴电缆等,提供高速网络接入服务。

其中,光纤接入技术由于其较高的传输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信号将用户连接到网络的方式。

其中,Wi-Fi是最常见的无线接入技术之一,用户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接入网络。

此外,蜂窝网络、卫星网络等也是常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3. 其他接入技术除了宽带和无线接入技术,还存在一些其他接入技术。

例如,以太网接入技术是使用以太网协议实现用户接入的方式,具有成本低、易于扩展等优点。

另外,光纤到户(FTTH)接入技术也是一种高速接入技术。

四、接入网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接入网技术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接入网技术将朝着更高速、更稳定、更安全、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随着5G技术的商用,无线接入网将进一步提速,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带宽。

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接入网技术也需要支持更多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接入网技术复习重点

接入网技术复习重点

第一章G.902对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接入网分层模型:接入网的功能结构:1.用户接口功能 2.业务接口功能 3.核心功能 4.传送功能 5.系统管理功能接入网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Q3接口。

1.用户网络接口:用户网络接口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2.业务节点接口:业务节点接口是接入网和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

3.Q3管理接口:Q3管理接口是操作系统和网络单元之间的接口,Q3接口支持信息传送、管理和控制功能。

接入网的技术比较P21第二章ITU G.902对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Y.1231对IP接入网的定义:IP接入网是由网络实体组成的一个实现,为IP 用户和IP服务提供者之间的IP业务提供所需要的接入能力。

“IP用户”和“IP 服务提供者”都是逻辑实体,它们终止IP层、IP相关功能和可能的底层功能。

用户驻地网(CPN):所谓用户驻地网,一般是指用户终端至用户网络接口所包含的机线设备,由完成通信和控制功能的用户驻地布线系统组成,以使用用户终端可以灵活方便地与接入网连接。

G.902与Y.1231的比较:相同点:IP接入网与用户驻地网(CPN)的接口、IP核心网之间的接口都是参考点(RP),而IP接入网与管理网络的接口依然是参考点。

不同点:(1)IP接入网提供接入能力而不是传送承载能力。

IP接入网处理传送能力外,还提供“IP接入能力”,即对用户接入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力。

(2)提供IP业务并不需要事先建立关联。

(3)Y.1231定义了IP核心网(4)IP接入网具有交换功能。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有哪几个主要功能模块1、用户口功能(UPF)用户口功能直接与UNI相连,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其主要功能有:(1)终结UNI;(2)A/D转换和信令转换;(3)UNI的激活/去激活;(4)处理UNI承载通路及容量;(5)UNI的测试和UPF的维护;(6)管理和控制功能;2、业务口功能(SPF)业务口功能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核心功能进行处理;二是选择有关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其主要功能有:(1)终结SNI;(2)将承载要求、时限管理和操作运行映射进核心功能组;(3)特定SNI所需要的协议映射;(4)SNI的测试和SPF的维护;(5)管理和控制;3、核心功能(CF)核心功能位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用户口承载要求或业务口承载要求适配到公共传送承载体之中,包括对协议承载通路的适配和复用处理,核心功能可在接入网中分配。

其主要功能有:(1)介入承载通路的处理;(2)承载通路的集中;(3)信令和分组信息的复用;(4)ATM传送承载通路的电路模拟;(5)管理和控制;4、传送功能(TF)传送功能为接入网中不同地点之间的公共承载通路提供传输通道,并进行所有传输媒质的适配。

其主要功能有:(1)复用功能;(2)交叉连接功能;(3)管理功能;(4)物理媒质功能;5、AN系统管理功能(SMF)系统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对UPF、SPF、CF和TF功能进行管理,如配置、运行、维护等,进而通过UNI与SNI来协调用户终端盒业务节点的操作。

其主要功能有:(1)配置和控制;(2)业务协调;(3)故障检测和指示;(4)用户信息和性能数据的采集;(5)安全控制;(6)通过SNI协调UPF和SN的时限管理与运行要求;(7)资源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选择题
1、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两大部分组成。

2、V5接口是作为本地交换机和接入网AN的接口
3、光网络单元ONU的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远端的用户侧接口。

4、HFC网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业务网络。

5、同轴电缆的带宽可达1GHz。

6、DSL是在普通双绞线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

7、在ADSL接入系统中,用于用户端的信号分离器,将双绞线上4kHz以下的语音信号分
离出来送给用户的电话机。

8、在ADSL接入系统中,用于用户端的信号分离器,将双绞线上30kHz以上的数据信号送
给ATU-R处理。

9、PHS系统为了在有限频率资源情况下满足城区或近郊小区密集区的大话务量需求而采
取微蜂窝技术来提高频率的利用率。

10、接入网的主要功能有复用、交叉连接、传输。

11、有线接入网可分为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接入网。

12、接入网主要接口有V5接口、用户网络接口、业务网接口、管理接口。

13、光纤接入网OAN主要由光网络单元ONU、适配功能AF、光分配网ODN。

14、ADSL目前主要用于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模拟语音。

15、无线本地接入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基站、用户台、网络侧设备。

16、对于不同局域网的应用环境与需求,无线局域网可采用网桥连接器、基站接入型、Hub
接入型、无中心型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联。

判断题
1、接入网可以认为是网络侧与用户侧之间的机线设施的总和构成。

2、V5.1接口根据需要可由1-16条2Mbit/s的链路构成,链路上的承载通道可动态分配,
AN具有集线(复用)功能。

3、双向HFC网可以提供CATV、语声、数据和其他交互性业务,实现电信网、有线电视网
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

4、VDSL与ADSL相比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接入距离短得多。

5、利用普及率非常高的电力线,把用户的通信终端接入到各种通信网,将实现“三网合一”
(四网合一即电力网、电信核心网、电视广播网、计算机网)。

6、小灵通的定位是对固定电话的补充与延伸。

简答题
1、用户接入网一般是指本地电话端局或远端交换模块与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部分,它主要完成交叉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包括交换部分。

但有时从维护的角度将端局至用户间的部分通称为接入网,而不管是否包含交换功能。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可由三个接口来定界:即网络侧业务网络接口SNI、用户层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和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2、用户接入网接入网有3类主要接口,即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网接口(SNI)和管
理接口(Q3)。

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功能是仅与一个SNI通过支配功能建立固定联系,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口类型。

主要包括模拟二线音频接口、64kbit/s接口、2.048Mbit/s接口、ISDN基本速率接口(BIR)和基群速率接口(PRI)等。

SNI是接入网AN与核心网中各种业务网SN之间的接口(接至本地交换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模拟接口(Z接口),一类是数字接口(V接口)。

Z接口对应于UNI德模拟二线音频接口,提供普通电话业务或模拟租用线业务。

V接口包括V1-V5接口,其中,V1、V2、V3、V4都专用于ISDN而不支持非ISDN接入,且标准化程度都不高;V5接口适应接入网AN范围内多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和业务,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数字接口规范,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AN也在电信管理网TMN的管理范畴之内,AN通过标准管理接U(Q3)TMN相连,接收TMN 的管理。

3、V5.1和V5.2接口的共同点是基本功能相同。

不同点是:V5.1接口由一条2Mbit/s的链路构成,用户端口与V5.1接口内承载通路(时隙)有固定的对应关系,AN具有复用功能;V5.2接口根据需要可由1-16条2Mbit/s的链路构成,链路上的承载通道可动态分配,AN具有集线功能。

4、画出光纤接入网的参考配置示意图。

(附图)
5、根据ONU的位置光纤接入的方式有为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办公室或光纤到家庭(FTTO/FTTH)
6、HFC优点。

HFC网的频带宽,其频带宽带可满足综合业务和高速数据传输需要;HFC 网传输速率高;HFC网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都较好。

7、画出HDSL接入系统的参考模型?(附图)
8、ADSL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信号分离器和信号分离器组、ZTU-C和ATU-R、DSLAM。

信号分离器和信号分离器组分别用于用户端和局端,均由高低通滤波器组成。

用于用户端的信号分离器,将双绞线上4KHZ以下的语音信号分离出来送给用户的电话机,将30kHZ以上的数据信号送给ATU-R处理;用于局端的信号分离器也是完成语音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的作用,将分离出的语音信号送给PSTN电话网络,数据信号送给局端的A TU-C继续处理。

在局端对应多个用户的信号分离器做到一起叫做信号分离器组。

ATU-C和ATU-R分别是局端和用户端ADSL收发器,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和调制解调。

ATU-R与用户驻地网(CPN)接口,俗称ADSL Modem;ATU-C通常与局内的ADSL接入复接设备(DSLAM)做在一起。

DSLAM完成接入、复接和集线等功能,将全部用户信息复用集中到与外部宽带网接口的数据线上,接入宽带数据网。

ADSL目前主要用于因特网接入、视频点播(VOD)等方面,同时兼容模拟语音业务。

9、VDSL与ADSL相比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接入距离短得多。

10、无线局域网一般普遍采用扩频微波技术,主要因为:
第一、它使用的频段有3个,即L频段(902MHZ-928MHZ)、S频段(2.4GHz-2.4835GHz)、C频段(5.725GHz-5.85GHz)。

大多数产品使用S频段,这个频段也叫ISM即工业科学医疗频段,该频段在美国不受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限制,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

第二、采用扩频技术,特别是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方法具有抗干扰、抗噪声能力,抗衰落能力,隐蔽性、保密性强,不干扰同频的系统等性能特点,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11、(无线局域网网络几种结构?)对于不同局域网的应用环境与需求,无线局域网可采用网桥连接型、基站接入型、Hub接入性和无中心型的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连。

12、LMDS系统有基站、终端站和管理中心3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