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8章 互联网接入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堂PPT)

准备工具和材料
UTP
RJ45接头
护套
压线钳
简易测线仪 28
连接UTP和RJ45接头(2)
29
连接UTP和RJ45接头(3)
30
(2)光纤
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抗干扰能力强; 保密性好;
重量轻、体积小; 节省有色金属, 抗腐蚀能力强 。
31
光纤的结构
32
用光纤来传输电信号时,在发送端先要将其 转换成光信号,而在接收端又要由光检波 器还原成电信号,其传送过程如图。光源 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发光管:发光二 极管和注入型激光二极管。从而形成了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6
三、网络的组成
1 .广域网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1) 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网络中承担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
统。具有完善的管理能力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2) 终端 直接面对用户,如键盘显示器、智能终端、会
话型终端、图形终端等等。 (3) 通信控制处理机 (4) 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
7
2 .局域网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局域网的基本组成与广域网相似,但由于局域
3
怎么上网?
上网意味着选择一种方式和手段把你 的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连起来,使你的计 算机能够与其他连在网上的计算机进行通 信、交流信息、共享资源。
常用的上网工具有浏览器、聊天工具、 下载工具、网络视频播放器、电子邮件、 CUTE-FTP上传工具等等。
4
5
二、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且有独立 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 路互相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 件(包括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较大范围的高速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徐立新第8章IPv6技术新

2021/1/28
4
8.1 IPv4的局限性
• 3.性能问题
– IPv4数据包首部的长度是可变的,因此中间路 由器要花费资源来判断首部的长度;为弥补 IPv4地址不足而设计的NAT技术破坏了端到端 的应用模型,导致网络性能受到影响也阻止了 端到端的网络安全。
2021/1/28
5
8.1 IPv4的局限性
展必须是不需要网络软件升级就可实现的; – 协议必须支持可移动主机和网络。
2021/1/28
9
8.2 IPv6的发展
• 一、发展历程
– 1992年,IETF成立IPNG工作组 – 1994年,IPNG工作组提出IPv6的推荐版本 – 1995年,IPNG工作组完成了IPv6的协议文本 – 1995-1999年完成了IETF要求的协议审定和测试,IPv6
• M位:M=1表示后面还有数据报分片,M=0则表示这已经是最 后一片。
• 标识符(32位):由源点产生,用来唯一标识数据报文的32 位数,以便于将来分片重组时作为依据。
2021/1/28
21
8.5 IPv6地址
• 一、IPv6地址的表示
– IPv6地址有3种格式:首选格式、压缩表示和 内嵌IPv4的IPv6地址表示。
2021/1/28
11
8.2 IPv6的发展
– 1.IPng(IPv6)工作组
• 工作始于1992年。从接收最早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提案,到 1995年正式确定IPv6基础协议经过3年的历程。这也是IPng制 定的第一个协议。该协议的作者即该工作组的两主席为Cisco 公司的Steve Deering,以及Nokia公司的R.Hinden。IPng是 IETF中比较活跃的工作组之一,每次会议都有许多标准的提案 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有53项已经成为RFC,17项成为互联 网草案(Internet Draft)。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把提供并管理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______。
2. 计算机网络按通信距离来划分,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因特网属于______。
3. 为了实现网络互联,需要配置相关的网络连接器,主要包括中继器、网桥、______和网关组成。
4. 在因特网中,电子公告板的英文缩写是______。
5. 典型的电子邮件地址一般由______和主机域名组成。
6. 局域网是一种在小区域内使用的网络,其英文缩写为______。
7. Internet用______协议实现各网络之问的互联。
8. 在传输数字信号时,为了便于传输、减少干扰和易于放大,在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字信号变换成为模拟信号,这种变换称为______。
9. 提供网络通讯和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统称为…。
10.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和计算机互联距离的远近,大体上分为局域网和~。
二、单项选择题1. 网络互联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内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网络之间要有通信链路,二是提供()。
A. 协议转换功能B. 数据库管理功能C. 安全保密功能D. 信息传输功能2.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第四层是()。
A. 传输层B. 网络层C. 物理层D. 应用层3. 因特网l0BASET代表的含义是()。
A. 10Mb/s基带传输的粗缆因特网B. 10Kb/s宽带传输的双绞线因特网C. 10Mb/s基带传输的细缆因特网D. 10Mb/s基带传输的双绞线因特网4. 互联网上的服务都是基于一一种协议,则WWW服务基于()。
A. HTML协议B. TELNE'1、协议C. HTTP协议D. SMIP协议5.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 数据处理B. 文献检索C. 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D. 信息传输6. 在下列任务中,哪些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
①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差异;②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③管理网络系统的共享资源;④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课件第8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的发展历程
• 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 计算机网络的成熟 • 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 远程终端:使用电话线将不在同一物理位置的终 端和主机连接起来。 – 解决了异地访问计算机主机的问题 – 由于电话线路最初面向语音传输,和计算机通 信存在这很大的不同,因此这种通信方式存在 很多问题。
层提供 数据和讯息的语法表示变换方法。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的管理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端到端传输 –网络层(Network Layer):提供路由和寻址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将物理层提供的资
料改 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介质和连接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要内容 • 8.1 计算机网络概述 • 8.2 计算机网络系统 • 8.3 局域网 • 8.4 Internet 概述 • 8.5 Internet 应用
8.1计算机网络概述
•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网络的发展历程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指使用同一种技术互联的计算机集合 。 –例如用以太网卡+ HUB/ 交换机
– 如果发生冲突,则各站点会执行一个(截止) 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解决冲突问题。
以太网的发展
• 802.3u,100Mbps • 802.3z,1Gbps • 802.3ae、802.3ak、802.3an和802.3aq, 10Gbps,分别支持不同的介质。 • 802.3ba,目的是支持40Gbps和100Gbps的 局域网。 • 共享以太网到交换式以太网,将共享信道改造 为独立信道,大大提高了带宽,且无须改变客户 端的软硬件。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第8章 广域网技术概论

(4)传输安全可靠。 (5)网络运行管理简便。
8.3.5 网络新技术介绍
1.ATM技术 技术
1)ATM的概念 (1)ATM的概念 CCITT(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给ATM 的定义是:ATM是一种交换模式,在这一模式中 信息被组织成信元,而包含一段信息的信元并不 需要周期性地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传输 模式是异步的。
VPN的发展趋势: 的发展趋势: 的发展趋势
(1)多种VPN技术集成。如在MPLS VPN网络 的基础上再部署IPSec VPN,以满足对保密和可用 性要求极高的银行、证券公司用户的需求。 (2)多种VPN业务整合与互补。如企业主干网络 互联采用基于网络的MPLS VPN,以保证安全性、 可靠性和高性能。 (3)越来越高的VPN产品集成。 (4)SSL VPN受到青睐。VPN技术不再局限于第 二层和第三层。目前,基于第四层的SSL VPN作为 安全的远程访问技术,也得到应用。
8.2 广域网的组网方式
广域网的组网方式主要有两种选择:点到点 的连接和通过分组交换方式的连接。
8.2.1点对点式的连接 点对点式的连接
若以点对点连接的方式组建广域网,有两种 情况:一种是组成全连通式的网络,所有路由器 节点互相连通。第二种是可用网桥或Modem进 行点到点连接。
8.2.2分组交换式的连接 分组交换式的连接
4.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智能卡中的芯片存储了使用者的信息,通过 智能的读卡器将信息识别,来实现用户的身份认 证。 生物认证方式考虑使用合法用户的独有且不 能被复制的特征,比如,使用指纹、面部扫描、 视网膜血管分布图、语音识别等生物信息来认证。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在有高安全要求的环境。
图8-10 VPN实际解决方案 实际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互联网接入技术介绍课件

互联网接入技术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接入技术的分类
拨号上网:通过电话线拨号连接互联网,如ADSL、ISDN等。
专线上网:通过专用线路连接互联网,如光纤、卫星等。
局域网接入:通过局域网连接互联网,如校园网、企业网等。
无线上网: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互联网,如Wi-Fi、3G/4G/5G等。
互联网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宽带化:高速、大容量、低时延的宽带接入技术成为主流
无线化:无线接入技术不断发展,如Wi-Fi、4G/5G等
融合化:多种接入技术相互融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接入需求
智能化:接入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智能路由器、智能网关等
常见互联网接入技术
ADSL接入技术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一种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它允许在现有的电话线上同时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
蓝牙: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蜂窝网络:通过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如4G、5G等
卫星通信:通过卫星提供网络连接,适用于偏远地区或海上通信
互联网接入技术的应用
家庭网络接入
ADSL:通过电话线进行宽带上网,速度较慢,但普及率高
光纤:通过光纤进行宽带上网,速度快,但安装成本较高
无线网络:通过无线路由器进行无线上网,方便移动设备接入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融合技术的发展,实现多种网络技术的融合和协同
谢谢
光纤接入技术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光纤接入技术包括FTTH(光纤到户)、FTTB(光纤到楼)、FTTC(光纤到路边)等多种形式。
第8章 网络互联

RFCl918指明的专用地址是:
(1)10.0.0.0到10.255.255.255(或记为l0/8, 是一个24位块)。 (2)172.16.0.0到172.31.255.255(或记为 172.16/12,是一个20位块)。 (3)192.168.0.0到192.168.255.255(或记为 192.168/16,是一个16位块)。 上面的三个地址块分别相当于一个A类网络、 16个连续的B类网络和256个连续的C类网络。A 类地址本来早已用完了,地址10.0.0.0本来是 分配给ARPANET的。出于ARPANET已经关闭停止 运行,因此这个地址就用作了专用地址。
(7)在图8-9中单击“完成”按钮,显示如图8-10所示 的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此对话框告诉读者设 置完成VPN服务器后,还要再指定DHCP服务器的IP地址。 系统会自动建立128个PPTP端口和128个L2TP端口,如 图8-11所示,每个端口可供一个VPN客户端用来建立 VPN。如果要增加或减少VPN的数量,可以右击“端 口”,选择“属性”命令,打开如图8-12所示的对话 框,双击“WAN微型端口(PPTP)”或“WAN微型端口 (L2TP)”,单击“配置”按钮,打开如图8-13所示 的对话框,可以修改VPN端口的数量。
8.2 网络地址转换NAT
8.2.1 NAT工作原理 下面讨论另一种情况,就是在专用网内部的一 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但现在 又想和Internet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 密),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设法再申请一些全球IP地址。 但这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全球 IP地址已所剩不多了。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方法 是采用网络地址转换。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0 1 2 3 4
8
16
24
31
网络号(21bit) 1 1 0 网络号
主机号(8bit) 主机号
第0、1、2位为110,后边紧跟21位网络标识 位网络标识,最后剩下8位为主机标识 C类IP地址范围: 192.0.0.1 - 223.255.255.254 C类网络最多可容纳网络数: 221 = 2097152 每个C类网络可容纳主机数: 28 - 2 = 254 C类地址适用于小型网络。
缺省子网掩码: 缺省子网掩码: 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 255.0.0.0 B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0.0 C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255.0
例:
IP 地址: 192.3.1.100 子网掩码: 255.255.255.224 11000000 00000011 00000001 0110010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 11100000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11 0000000 01100000 000001 192.3.1.96 4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1 Internet基础 基础 2 网络地址 3 Internet的基本服务 的基本服务 4 网络配置与操作
Internet基础 基础
Internet概述 概述
1. Internet起源: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1968年建立的ARPANET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2. 下一代互联网
环回地址
所有网络
全“0” 全“1” 1”
广播地址
255.255.255.25
由于分配不合理以及本身存在的局限,现在互联网的 现在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越来越 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A、B、C类地址的一部分保留下来 类地址的一部分保留下来,留作 局域网使用的IP地址空间,专门供不能大量获得 专门供不能大量获得IP地址的局域网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T转换表
10.1.1.10:2000 20.1.1.1:1024 10.1.1.20:2001 20.1.1.1:1025
8.3 ICS服务
ICS服务
ICS(Internet Connection Share,因特网连接共享)是 Windows 7/XP为家庭网络或小型办公网络接入Internet提供的 一种Internet连接共享服务。ICS允许网络中有一台计算机通过 接入设备接入Internet,通过启用这台计算机上的ICS服务,网 络中的其他计算机就可以共享这个连接来访问Internet上的资 源。
不同之处在于虚拟拨号用户每次上网前需要通过账号 和密码的验证;专线用户则只需一次设置好IP地址、 子网掩码、DNS与网关后,即可一直在线。
8.1.3 HFC接入
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不仅可以提供原 来的有线电视业务,而且可以提供语音、数 据以及其它交互型业务。
在城市有线电视光缆和同轴电缆混合网上, 使用Cable Modem进行数据传输构成宽带接入 网。
第8章 互联网接入技术
项目1 双机互连对等网络的组建
【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技术。 理解代理服务器和网络地址转换的工作过程。 掌握局域网通过宽带路由器接入Internet的设置
方法。 掌握局域网通过ICS服.1 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技术
8.1.1 PSTN电话拨号接入
(2)NAT将数据包中的端口号和私有IP地址转换成它自 己的端口号和公用IP地址,然后将数据包发送给外部 网络的目的主机,同时记录一个跟踪信息在映像表中, 以便向客户机回送应答信息。
(3)外部网络发送应答信息给NAT。
(4)NAT将所收到的数据包的端口号和公用IP地址转换 为客户机的端口号和内部网络使用的私有IP地址并转 发给客户机。
① 光纤到路边(FTTC,Fiber To The Curb)。 ② 光纤到大楼(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 ③ 光纤到办公室(FTTO,Fiber To The Office)。 ④ 光纤到楼层(FTTF,Fiber To The Floor)。 ⑤ 光纤到小区(FTTZ,Fiber To The Zone)。 ⑥ 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
HFC采用非对称数据传输速率。上行速率为 10Mbps左右,下行速率为10~40Mbps。
8.1.4 光纤接入
光纤接入技术就是在接入网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传输介质, 构成光纤用户环路,实现用户高性能宽带接入的一种方案。
光纤接入技术可为用户提供10Mbps以上的共享带宽,并可以根 据用户的需求升级到100Mbps以上。
利用ADSL调制解调器,数据传输可分为上行 和下行两个通道。上行速率为640Kbps~ 1Mbps,下行速率为1~8Mbps。下行通道的数 据传输速率远远大于上行的数据传输速率(非 对称)。
① ADSL的优点。ADSL是在一条电话线上同时提供了电 话和高速数据服务,电话与数据服务互不影响。
② ADSL的接入方式。ADSL的接入方式主要有虚拟拨号 和专线两种方式。
连接ISP的网卡要设置ISP提供的公有网络IP地址,用来在互联 网上进行路由。
而连接内部局域网的网卡要设置私有IP地址,这些私有IP地址 主要是用于实现内部网络的通信,不能在互联网上进行路由。
8.2 网络地址转换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属接入广域网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换 成公用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 的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虚拟拨号并非是真正的电话拨号,而是用户在计算机 上运行一个专用客户端软件,当通过身份验证时,获 得一个动态的IP,即可连通网络,也可以随时断开与 网络的连接,费用也与电话服务无关。
专线方式是指分配给用户1个固定的IP地址,不需拔 号即可将用户局域网接入,24小时在线。
③ 连接结构图。虚拟拨号用户与专线用户的物理连接 结构都是一样的,如图8-1所示。
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 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 内部的计算机。
虽然NAT可以借助于某些代理服务器来实现,但考虑 到运算成本和网络性能,有时候是在路由器或防火墙 上来实现的。
NAT的工作过程主要有以下四步。
(1)客户机将数据包发送给运行NAT的计算机。
ICS实际上相当于一种网络地址转换器。有了网络地址转换器, 家庭网络或小型办公网络中的计算机就可以使用私有IP地址, 并且通过网络地址转换器将私有IP地址转换成ISP分配的公用IP 地址,从而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ICS使用私有网络 192.168.137.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将数字信号与模拟 信号相互转换。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8.1.2 ADSL接入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是在普通电 话线上传输高速数字信号的技术。
PSTN(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用电话交换网)电话拨号接入技术是利用PSTN 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接入的技术。电 话网传输的是音频信号,计算机传输的是数字 信号,计算机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需要通 过调制解调器。
一条电话线只能支持一个用户接入,电话线的 传输效率比较低,理论上只能提供33.6Kbps的 上行速率和56Kbps的下行速率。
8.1.5 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
当用户接入ISP的接入线路只有一条,而用户端有多台 计算机需要对互联网进行访问时,通常可以使用代理 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的英文全称是Proxy Server,其功能就是 代理网络用户去取得网络信息。形象地说,它是网络 信息的中转站。
代理服务器是一台配备了两块以太网网卡的服务器, 其中一块网卡接入Internet,另一块网卡一般和内部 局域网互联,使用代理软件来进行代理业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