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沪粤版)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A.24m/s B.25m/s C.26m/s D.无法判断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着路程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是速度的平均值3.某百米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前50m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后50m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8.88m s B.8.89m s C.9m s D.9.11m s4.如图所示是一辆公交车在一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的s﹣t图象,则下列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B.C.D.5.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D.课桌的高度为0.8m6.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7.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烧杯中某种液体的密度。

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指针静止后如图甲所示;天平调节好后,如图乙,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如图丙,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又测出倒出液体后烧杯的质量m2=40.2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将图甲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即可开始用天平测量B.按此次实验数据,小明所测的液体密度为2.01g/cm3C.把液体倒入量筒后有少量液体留在烧杯中,不会影响测量结果D.若小明没有对图甲的天平进行调节,测得的液体密度会偏大8.小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cm、25.45cm、25.66cm、25.44cm、25.47cm,则科学课本的测量值应取()A.25.455cm B.25.46cm C.25.496cm D.25.47cm9.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糕冒的“白气”和煮饭时锅中冒出的“白气”是同一种物态变化B.冬天呼吸产生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C.冰糕冒出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D.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10.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是非晶体B.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C.该物体的熔点为80℃D.第30min时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1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B.海波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冰的温度只要达到0℃,就一定熔化D.液化石油气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1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二、填空题13.(1) 0.80m=______mm; (2)7.8um=______m;(3)720s=______min; (4) 108km/h=______m/s。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球做变速运动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2.下列诗句描述划线部分运动时,所选择的参照物错误的是()A.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C.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D.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3.已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若甲车的速度是15m/s,那么乙车的速度是()A.5m/s B.11.25m/s C.45m/s D.12m/s4.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 A>v BB.在30s~40s内,两车速度v A>v BC.在t2~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D.将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改进测量方法有助于避免误差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可避免7.小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5.46cm、25.45cm、25.66cm、25.44cm、25.47cm,则科学课本的测量值应取()A.25.455cm B.25.46cm C.25.496cm D.25.47cm8.“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A.0.5m B.1.5m C.3m D.4.5m9.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甲乙两人沿平直路面步行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同时出发B.前5min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10min内两人的路程相等D.第10min时两人速度相等2.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5min乙同学速度为48m/sB.乙同学在1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C.甲、乙同学在第8min时速度相同D.甲同学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A.米(m)B.小时(h)C.秒(s)D.米/秒(m/s)4.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 .经过3s ,甲、乙两车相距6mC .经过6s ,乙车到达终点QD .甲车比乙车早3s 到达Q 点5.A 、B 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60g 400g 、,体积分别为3312cm 50cm 、。

两个球中有一个是空心的,有关A 、B 两个金属球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 球质量小,一定是实心的B .B 球体积大,一定是空心的C .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35g /cmD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34.5cm6.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B .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4C .甲、乙两种物质等质量混合,则混合物的密度为30.4g /cmD .甲、乙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则混合物的密度为31.25g /cm7.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 ﹣V 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量杯质量为20gB .40cm 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该液体密度为1g/cm38.有甲、乙两实心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乙的质量是甲的3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A.16倍B.2 倍C.3 倍D.6 倍9.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校运动会跳远选用的测量工具应是()A.分度值是 1 mm 的米尺B.分度值是 1 cm的1.5 m钢卷尺C.分度值是 1 cm的15 m皮卷尺D.分度值是 1 mm的塑料直尺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C.D.3.用分度值是 1 mm 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0.820 m B.82.0 cmC.820.0 mm D.82.004.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

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5.如图所示,将电铃放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

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7.如图所示的是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8.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水面“折”笔B.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粗C.手影D.拱桥倒影9.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10.如图所示,图中的AC=CB。

一束激光斜着从水下射出,发现在竖直白墙上会出现两个亮点,若其中的一个亮点为B,则另一个亮点位于()A.C点B.AC之间C.A点D.A点上方11.两块平面镜M1和M2交于O点,它们互成120°角,一个点光源S放在两平面镜之间的位置如图所示,光源S通过两平面镜所成的像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1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小军在操场。

上测量了一位同学沿直线骑车的路程和时间,获得如下图数据,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车的运动先快后慢B.车的运动先慢后快C.车的运动先变慢后变快D.车的运动快慢始终不变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C.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D.5s~7s内,小车以3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3.绍基学校校园内主干道上有图所示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A.发出声音要求在5分贝以下B.限速5m/sC.限速5m/min D.限速5km/h4.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A .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B .在t =6s 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m 处C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D .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B .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D .将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6.下列关于物质的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A .1kg 铁和1kg 铝的密度相等B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C .铜的密度是338.910kg/m ⨯,表示31m 铜的质量为38.910kg ⨯D .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测温液体液面升高,密度变大7.A 、B 、C 三种物质的体积跟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三者密度大小关系及水的密度图象所在的区域是( )A .<<ABC ρρρ,且ρ水图象在I 区域B .A BC ρρρ>>,且ρ水图象在II 区域C .<<A B C ρρρ,且ρ水图象在III 区域D .A B C ρρρ>>,且ρ水图象在IV 区域8.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A .50克B .200克C .500克D .1000克9.关于热量、温度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吸收(放出)了热量,物体温度一定上升(下降)B.物体在熔化时都有一定的熔点C.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要在一定温度才会发生D.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10.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北方初冬的早晨树叶上形成霜B.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C.冰化成水D.山间形成白雾11.天气炎热,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液化现象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12.铁的熔点为1525°C,将高温的铁水浇铸成铁块,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分界线MN左侧区域光滑,不计摩擦,右侧区域粗糙,且粗糙程度相同,一小球从A点以5 m/s的初速度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为3 m/s,然后再使小球从B 点以5 m/s的初速度运动到A点,若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从B点运动到A点的时间少0.8 s,则A点到分界线MN的距离为______。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试题及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试题及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试题(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30分,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2.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的是()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4.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折射现象C .光的反射现象D .光的漫反射现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在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 B .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 .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D .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折了6. 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C.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D.7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解析卷)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解析卷)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以下工具不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是()A.手表B.沙漏C.打点计时器D.天平解:手表,沙漏,打点计时器都是生活中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故ABC不符合题意;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解: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3.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解: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不同,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选:B。

4.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B.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C.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D.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解:A、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B、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B错误;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会靠近玻璃板,故C错误;D、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像与物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5.如下图所示,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解: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A正确。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了,不符合折射定律,故B错误;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错误;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反射光线的方向应该向空气中反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了,故D错误。

粤沪版物理初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

粤沪版物理初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

粤沪版物理初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会增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虚像。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2、关于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小。

D、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

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慢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15℃时)D.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如果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可以判断:A. 光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B. 光速在第二种介质中变快了C. 这种现象不会发生D. 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5、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增加C.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D.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6、关于声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7、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拉力的水平分量B、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拉力的垂直分量C、物体的加速度等于拉力的合力与物体质量之比D、物体的加速度与拉力的方向相同8、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大,加速度随时间减小B、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增大,速度随时间增大C、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速度随时间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增大,速度随时间减小9、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关于物体所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因为它做匀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江县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祝你成功。

一、 填空题:(每空1分,计30分)1.马虎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我的身高15.8 __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_________,热水瓶的容积为2.5_________。

2.请你观察图1中两条线段AC 、BD 的长短关系,你的观察结果是: AC BD(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用刻度尺测一测,与你的感觉一致吗? ,这个事实给你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可知瓶是否灌满。

这是因为水灌得越多,空气柱变得越 ,气柱发出的音调越 。

4.在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决定声音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

5.图2是在公路上的几个交通标志,图甲是二环路上一座大桥边的标志;图乙是合铜公路一座立交桥上的标志;图丙是庐江中学门前的一个标志;你能认识这些标志的警示的意义吗?请说:图甲表示:这座桥不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表示:通过该桥孔的车辆高度不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表示:在该路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国歌》是我们爱唱的歌曲,请看右边的简谱,我们唱该段简谱时,音调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

7.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8.图3所示,则他应配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 了。

9.如图4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度。

10.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到声音, 图3奏,因为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训练时,为了看清舞蹈动作,她们对着镜子练习,因为镜中可见到等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11.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都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1.献血光荣,它也是我们的义务,已知20cm3人体血液的质量为21.0g,则血液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成年人体内血液共有4.2kg,则人体内的血液共有_________m3 12.下面物质中:塑料、铜丝、纯净的水、盐水、玻璃、锗、硅、干木材、稀硫酸。

属于导体的是;属于半导体的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1.一天,物理课代表王明走进教室,看到王莉和张强正争吵,王莉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引铁钉”,而张强认为“磁铁隔着物体就不能吸引铁钉”。

如果你是王明,应该()A、以物理权威的身份说王莉是对的B 、向老师汇报,说有人在教室喧哗;C 、叫他们停止争吵,取一块磁铁和一些物品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说服他们;D 、觉得他们很无聊,不去理会他们2.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论证 B.猜想 C.实验D.分析3.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

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

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 B.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C.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4.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5.我国加人“世贸”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

观察发现,小汽车前面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A .为了美观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C .扩大视野D .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6.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

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7.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 B.90° C.120° D.150°.8.在澳大利亚南部海滩,发现一群搁浅的鲸鱼,当地居民紧急动员,帮助鲸鱼重返大海.他们用皮尺粗略测算出其中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3m3,则该头鲸鱼的质量约为() A.3×102kg B.3×103kg C.3×104kg D.3×105kg9.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把铁块加热后,再锻压成铁片,质量变小C 、物理课本在广州和在北京时,质量是一样的D 、1kg 的棉花和1kg 的铁块的质量并不相等10.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 ( )A .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B .它包含有几个分子C .它有几个“纳米”D .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三、实验与探究题(第1、2小题各4分,第3、4小题各3分,计16分)1.图5是八(2)班蔡海航同学做的四弦琴。

其中每根弦的粗细都不相同,弦的松紧也可以调节。

请你用它来研究琴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老师的问题:琴的音调与弦的粗细有关吗?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假设】老师的猜想:琴弦越粗音调越底 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或者老师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该猜想是否正确(只写方法,不用写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 ,有时,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如图6),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 现象。

小明通过学习,知道“色光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透明物体”,他想知道电视遥控器发射的这种不可见光是否能透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那么他需要有图中所示的设备外,另外还需准备一些 。

请你说出他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个玻璃酒杯、一支铅笔、一些水,请你利用它们设计两个小实验,探究有关的物理问题,写出你所探究的问题和相关的实验步骤.实验一 ;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军做实验需用酒精100g ,但他没有天平,只有一只量筒。

他通过查表,知道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 3,于是他用量筒测出了100g 酒精。

我知道,你也行,请你说出小军的测量方法。

四、作图题(第1题3分,第2题4分,计7分)图51.一点光源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图7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并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2.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方向,在图8五、综合能力题:(第1~3小题各3分,第4题10分,计19分)1.兴城中学地处街道中心,校门紧贴公路,现应规模扩大,准备迁址新建。

如果你是该校校长,要想使校园内有一个良好的声音环境,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采取措施?2.苹果在生长过程中受到阳光照射才会变红。

树上的苹果由于只有一面受阳光照射,成熟后往往是半边红半边绿,品质要比全红的苹果差得多,市场上的价格只有红苹果的一半。

据山东省电视台报道,山东寿光县的一个农民,在生产管理上采取两项措施,他的苹果园生产的全红苹果比往年多得多,虽然产量比往年有所减少,但全红苹果价格高,赚的钱反而比往年多许多。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在生产管理上可行的提高全红苹果数量的方法。

3. 一栋别墅夜里发生了盗窃案。

第二天清晨,警察赶到时,发现该户用于监控的摄像头已被窃贼毁坏。

从电脑调出的记录中,看见了窃贼的背影,由于是通过室内的大平面镜观察到的图像,所以只能估计身高。

警察通过侦察,很快将犯罪嫌疑人捉拿。

但是令警察疑惑的是:该嫌疑人没有作案时间,因为电脑摄像显示的摆钟时间是8:40,这是案发时间,而有人证实昨晚他此时正在与别人打牌,警察感到很为难“他没有分身法,可种种迹象表明窃贼就是他呀?”聪明的同学,如果你当时在场,你能向警察提供什么吗?请说出来。

4.小明同学父亲送贷到新疆去,有司机叔叔告诉他父亲:“在新疆加油要在夜里加,不要在白天加”。

小明同学感到疑惑:“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上网查资料得知该该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很大(白天为25℃,夜里可达-40℃),正是如此该地区同一天的不同时刻液体的密度会有很大的变化。

他发现“柴油在25℃时密度为0.85×103kg/m3,当气温从25℃降到-40℃时,汽油的粘度提高76%,密度增大10%,……”他又到加油站去观察,了解到加油站的价格表是“2.60元 /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