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学习目标:● 识记层次:●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对象●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理解层次:●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应用层次● 1、研究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研究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策略第一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界定● 1、科学研究的含义● 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 2、教育科学研究● 就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和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发展。
●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 1、继承性● 2、创新性● 3、规范性● 4、系统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1、多因素性● 2、实践性● 3、迟效性● 4、难控性●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意义●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指对0--6岁儿童所实施的教育。
●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有利于更好地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科学体系● 3、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 4、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
●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法方法的内容●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性质、特点、类型和原则等基本原理。
●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选择,文献查阅、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验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和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主要的方式、方法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导论考核知识点:*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母亲读物》,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3)蒙台梭利教育法(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5)陈鹤琴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教实验中心。
6、掌握四位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A、福禄贝尔: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2、学前教育要全面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一、研究目的与问题在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可以是解决一些学前教育问题、验证假设、发展新的理论模型等。
然后,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可以指导研究的展开。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学前教育研究设计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和问题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计划和安排。
合理的研究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学前教育研究设计包括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
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学前教育现象和行为,获取相关数据的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采取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方式。
自然观察是指在学前教育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观察,实验观察是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学前教育现象和行为。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
调查研究可以采用交叉设计、纵向设计、横向设计等不同的设计方式。
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控制变量,观察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研究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结论在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研究结果应该准确、严谨,结论应该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研究伦理与效度控制研究效度控制是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研究者需要注意实验条件、测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以控制实验效度。
六、研究报告与应用总之,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进行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一、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1.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确保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收集方式,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例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3.变量设计: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依变量,并进行操作化和测量化。
4.受试对象选择: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数量,并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进行对象选择,例如随机抽样、方便抽样等。
5.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和步骤,包括实施过程、时间安排、资源准备等。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1.数据收集方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2.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例如通过预测试、训练观察者等措施。
3.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例如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4.数据解释与验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和验证,确保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伦理(Research Ethics)1.研究伦理原则:遵循研究伦理,确保研究过程中的道德性和合法性,例如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2.研究伦理审查:对涉及人类或动物的研究,需要进行研究伦理审查,并取得相应的研究伦理批准。
3.研究伦理问题的解决:对于可能存在的研究伦理问题,应及时解决和处理,确保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四、其他要点1.学术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形成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的了解,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知识。
2.研究报告撰写:根据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包括摘要、导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3.学术道德: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包括不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不伪造数据等。
以上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复习要点,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伦理等内容。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一)
一、名词解释题
1.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2.引文查找法
3.事件取样观察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研究选题的原则
2.简述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的概念、适用条件、优点和缺点
3.简述文献综述的结构
三、论述题
1.试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和发展学前教育理论的各种方
式、手段。
2.引文查找法
引文查找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
索,查找有关主题文献的方法。
3.事件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指以预先确定的事件或行为表现作为观察样本的观察取
样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研究选题的原则
第一,价值性原则。
学前教育研究应诉求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教育理论的构建、发展和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
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尤其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迫切需要攻克的疑难问题。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复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周燕选题与查阅文献资料一、研究者:对幼儿教师角色的新要求1、社会的急剧变化、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等趋势使幼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2、当前幼儿教育的改革也要求教师成为积极参与改革的主体3、参与教育研究成为幼儿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二、教育研究的分类1、根据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根据研究的量化程度,教育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主要包括五种基本类型,即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人种学研究和历史研究,其中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基本上属于定量研究,历史研究、人种学研究基本上属于定性研究,调查研究介乎二者之间。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1、选题●2、查阅文献资料●3、选择确定研究方法●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开展研究活动,收集事实材料●6、分析与整理资料,作出结论●7、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四、如何选题●1、选题时应遵循的原则●(1)理论上的意义●(2)实际的价值●(3)可操作性(可行性)●2、选题的来源●(1)从国家或地方的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选题●(2)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题。
●(3)从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中选题。
五、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水之积也不深,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1)了解前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以及他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定具体的研究目的。
●(2)查阅文献可对研究方法和步骤提供有益的启发,并可不致再蹈前人所犯错误的覆辙。
●2、文献资料的种类●(1)根据文献资料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类。
●(2)按照文献资料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像文献和有声文献四类(电子出版物/光盘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3、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1)查找文献的两种主要方法●检索工具查找法(顺查法、倒查法)●参考文献查找法(也较追溯查找法)●(2)收集文献资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教育科研文献的主要信息来源(1)经典名著(2)工具书:辞典、百科全书等(3)主要期刊杂志(4)文献汇编:文选、文集等(5)精品荟萃: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6)港台书刊(7)文献索引(8)研究生论文摘要(9)新书目录(10)权威性的统计资料(11)互联网结语●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经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重点知识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重点知识点
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1.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和性质
2.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
1.科学性原理
2.实证性原理
3.系统性原理
4.理性原理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主题和目的
2.制定研究方案
3.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
4.实施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
5.研究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6.编写研究报告和成果
四、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常用技巧和工具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4.实验法
5.文献资料法
6.统计分析方法
五、学前教育研究的质量评价
1.内部有效性评价
2.外部有效性评价
3.可信度评价
4.效度评价
5.实用性评价
六、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和道德问题
1.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
2.获取知情同意
3.保护研究成果知识产权
4.研究道德问题的解决途径
七、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1.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2.学前教育课程研究
3.学前教育评估研究
4.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研究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以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常用技巧和工具,研究质量的评价标准,伦理原则和道德问题,以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整理

学前研究教育方法考核知识点整理1.科学方法: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广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
包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式。
狭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义概念中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和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式的实践和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特征: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特征: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特征:客观性、预见性、客观性、预见性、准确性。
2.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的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3)收集研究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形成研究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
3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过程。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原则:学前教育研究的原则:规范性;系统性;创造性;历史性;教育性和伦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方法;方法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研究;研究是指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0045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2014自学考试】探索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
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诉。
3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4研究的创造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直觉观察期,第二个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第四个时期;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变革时期。
第一个时期;直觉观察期。
古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特点1独特的儒家教育价值观。
2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4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第二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2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风格3心理学思想提供的研究基础4实验方法的初步运用第三个时期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个独立专门的研究领域2进步派与传统派进一步发展3研究方法实用主义倾向4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产生。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现代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程度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体系结构一按普遍适用程度分;1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2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运用多种科学的跨科学领域的方法论3适用于具体科学的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内具体科学规律自觉运用科学方法论。
二按研究的目的分;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发展性研究4比较与评价研究5预测研究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从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或有关理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3发展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进步和学校运行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的问题。
4比较评价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手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比较与评价研究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
预测研究;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三按研究方法分;1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分析与解释,它回答的问题是过去是怎样的。
2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手段搜集资料已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问题。
3相关与比较研究;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教育对象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运用预测。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教育中创设能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的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5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并形成一般性结论。
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一种是观察分析教育现象,应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另一种是验证的演绎法。
教育研究存在经验和理论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具体表现为四种不同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直觉观察水平。
第二种水平探究原因水平。
第三种水平是迁移推广水平。
第四种水平是理论研究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选定研究问题----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分析总结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一、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二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三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原则。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维度;历史、现实、理论。
三、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
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是侧重于研究对象的质的方面的分析评价。
定量研究;是对事物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
1,把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反映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定性研究的特点是;1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
2定性研究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3定性研究强调理性分析,从假设推导出结论;4定性研究强调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层次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定量研究的特点;1赋予研究对象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2定性研究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抽取并推到出对某些特定问题具有价值的数据,经过解释赋予一定意义,3定量研究强调具体严格的研究程序和分析的方法,强调结论的客观性。
第二章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选题在教育科学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标准一问题必须有价值,作为研究课题,首先必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选题的方法;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问题、2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4是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5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6可以从国家教育机构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课题论证的意义和内容;要进行课题的论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课题论证的内容;1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
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3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实验研究的问题】4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成。
5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
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一帮助研究人员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二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文献的三种等级;一次文献,原始文献。
二次文献,使之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
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
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专家询问、5现代信息技术。
文献检索的过程;一步分析准备阶段、第二步搜索阶段、第三步加工阶段。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2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4善于思索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问题的提出,2研究方法3正文部分,4主要文献目录。
什么是理论构思?所谓理论构思指的是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客观现实材料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理论构思的内容;1准确的表述研究问题2界定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3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
理论构思在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理论构思使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主题思想和研究目标。
2理论构思规范调节着教育研究的过程,帮助研究者提高教育科研的科学水平。
3理论构思制约着研究成果的界定、成果构成形态以及成果的评价解释。
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主要标准;1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客观2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3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4具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5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
建立和检验理论构思的基本方法1理论探讨2建立指标体系,使理论构思具体化并得到初步验证3通过调查研究及准备性的实验研究为形成理论构思提供事实依据4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汲取其中合理因素。
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有多种;一类是理论导引方法,进行定性的综合分析。
另一类是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较合理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
怎样确定研究方法;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二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
第三章总体;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是遵寻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取样的基本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2系统随机取样3分层随机取样4整群随机取样形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1研究题目2对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那些难题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6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和使用范围7经费预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方法也基本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要求。
一层、搜索、分析和鉴别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二层,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三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历史研究法在运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1外部评论;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2内部评论;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层度。
二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1估计关系;古今关系即研究历史和研究现实的关系,我们要正确看待古与今,通古今之变尊重历史。
2史与论关系所谓‘史’指的是具体历史史料,是研究的基础。
‘论’则是指理论的概括分析。
史与论关系实质是史料与史学的关系。
3批判续承与创新关系。
三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
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可分为日常观察和和科学观察。
日常观察指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的一种观察方法;科学观察指研究者按照自己的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处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搜集材料并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