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摘要:新课标政策的出台呼唤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据新课程标准,把握统编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主线,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统整单元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要以单元大概念为统摄重构单元目标,依托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以期为一线教师展开大单元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前言:在教学改革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拓展知识框架和讲解维度,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互动和实践当中会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构建教学策略时,也要懂得教学进度的加快和放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为培养目标,深入有效贯彻新课改政策,才能促进教学工作长远发展。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意义(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目标从知识点的识记和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也倒逼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单独的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大单元的设计[1]。

通过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用,教师要实事求是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引导,通过文学知识的深度品鉴,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蕴含的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让小学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表达情感,如何感知语文知识中蕴含的中心思想,促进学生品质教育。

(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出台,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双减政策的进一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理解,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逐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任务群的语文六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任务群的语文六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任务群的语文六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紧扣单元要素,培养思维能力——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教材解读为例”。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发现与选择:课标里的“思维能力”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对第三学段,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和形象,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触摸思维本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辨析与思考: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两个板块紧密关联,“回忆往事”板块的活动唤起了学生对往事的回忆。

往事的重现又激发了惜别之情,从而使学生在开展“依依惜别”板块的活动时有了更深的感情基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是对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这些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筛选和分类整理资料。

教材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用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活动及《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筛选、分类和整理小学六年的成长资料,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要求为:阅读整本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形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角度,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塑造了一位天真活泼、机智勇敢、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少年形象。

本课节选的内容为汤姆和贝琪历险回归的情节。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换一个角度理解,阅读本单元选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提供一个阅读的引子,为学生打开阅读的窗户。

如何达到阅读引子的作用呢?这是本节课我们重点探索的地方。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作为整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时需有单元的整体视角。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把三篇课文做整体比较,发现三篇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同时基于比较,引导学生由尼尔斯和汤姆,关联到自己的生活中对人物的认识。

因为阅读整本书最核心的策略,是从书中读到自己,即通过阅读,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世界。

【学习目标】1.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导入新课: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唤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己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生齐读课题。

2.师:你想知道故事的主人公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历险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汤姆•索亚历险记》,同他一起去历险吧!(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汤姆历险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一、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具体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具体而言,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盛艳萍2017)。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是决定教学过程有效的重要因素。

从宏观的教育视角来看,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低效是阻碍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偏重对文本内容表层信息的理解,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体验,未能深入挖掘文本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等;教师偏重听、说、读、写等单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少开展思考、辩论等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学习活动,无法满足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需求。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阅读教学应基于阅读文本、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关联性、拓展性及多样性,做到基于阅读文本的信息输出和反馈(骆北刚、朱琼碧2018)。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迁移,发展思维能力。

三、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3A Healthy Life阅读课为平台,践行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2024统编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统编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活动,深植学生的环保理念,并培养其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本单元整合了多篇富有深意与美感的课文,如《古诗三首》中的《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这些古典诗词不仅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间接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现代文方面,《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以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课文,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资源稀缺、环境退化等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除了文本学习,本单元还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了《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这一活动,鼓励学生就环保话题展开讨论,学会在意见分歧中寻找共识,培养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而《习作:学写倡议书》则提供了一个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习撰写倡议书,倡导身边的人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绿色生活。

《语文园地六》作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不仅提供了语言文字的运用练习,还融入了环保主题的听说读写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实践中加深对环保重要性的理解,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环保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设计精巧,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类型和实践活动,全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保主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单元以《古诗三首》为开篇,精选的古诗词不仅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通过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向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后续的环保主题学习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六下第四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课文及综合性学习探究。

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有的阐述了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理想与信念。

本单元包含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围绕这两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引导学生从神态和言行描写中体会董存瑞的可贵品质;《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要求学生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本单元课文时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个主题展开。

这个活动和单元主题密切关联,能加深学生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体验。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课文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是对学生进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

教学时,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基础上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了解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贴签,也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架空分析,喊口号,讲大道理。

第二,本单元课文讲述的故事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

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要注重资料使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不仅能根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还能筛选出对理解人物形象有帮助作用的资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

龙集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班级:六(3)班
姓名:尹寒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单元解读(一)单元主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七律·长征》以诗歌的形式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庆典中的宏大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奋战的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无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整个单元通过不同革命时期的场面再现,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英雄的坚贞不屈,革命领袖的伟人风采,以及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针对这一要素,教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场面”,它在本单元中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人物活动的画面。

这是五上第六单元中“场景描写”的承接;二是“点面结合”,“点“就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面”就是整体面貌的勾勒,两者有机结合。

细看单元,“点面结合”这一要素在本单元中多元渗透,逐层推进。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这与前一个语文要素一脉相承,体现了由学到用的内化过程。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体场面的同时,突出对个体的描写。

关于革命传统文化的课文编排,教材秉承“整体推进,有机渗透”的思路,依循学段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了缜密的布局,在不同年级中专门编排了主题单元。

这是教材力图帮助学生亲近革命传统文化,获得爱国熏陶。

对标学习任务群: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上来看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一的听众》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单元主题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姓名/单位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三组课文以“人间真情”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赞美了一位音乐学院的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中感受她对年轻人的关爱;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表达方法,也为本组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习作做好铺垫。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触过许多描写人物的文章,阅读中抓人物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老教授对年轻人的呵护与鼓励,这一教学重点可以通过自读自悟,生生互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表达运用则需要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进行写法迁移。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6个生字,正确书写“神圣、悠悠、抱歉、溜走、割舍”等词语。

2.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感受老教授对“我”的呵护和鼓励。

3.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在习作中。

评价任务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2.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神态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运用课文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语言神态
关爱鼓励赞赏期待……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北京的春节》
课时:二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

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评价任务三:体会课文写法,并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勾画出课文的词语,适当对课文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环节二:活动一
交流汇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
(指生读)
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内容进行概括。

2.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3.(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
环节三:活动一
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活动二
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评价任务二)
品读课文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升华感受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

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环节四:活动一
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环节五:活动一
默读课文加深体会
学生默读全文,播放音乐。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3、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

我们一起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家乡过年时的习俗。

八粥,家家香。

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

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

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环节六
小结
学生整体美读全文,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并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春节(评价任务三)
附: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
(时间顺序)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