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景文教授-矿床模型与深部找矿一
《矿床地质》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名单

4 杨 泽强
河 南商城 县 汤家坪 钼矿 辉 钼矿 铼一 锇 同 位 素 年 龄 2 0 0 72 6 ( 3) : 2 8 9~ 2 9 5 及地质 意 义
,
El 0 6 2 0 0 7 0 3 0 0 5
5
李厚民, 叶会 寿, 毛 景文, 小秦 岭 金( 钼) 矿床 辉钼 矿 王 登 红, 陈毓 川, 屈 文 铼一 锇 定 年 及 其 地 质 意 2 0 0 72 6 ( 4) : 4 1 7 ~4 2 4 E1 0 6 2 0 0 7 0 4 0 0 5 俊, 杜 安道 义
1 3 杨志明, 侯增 谦
1 4
邓 军 , 侯增谦, 莫宣学 , 三 江特提 斯复 合造 山与成 杨立 强 , 王庆 飞 , 王长 明 矿作 用
2 0 1 0 , 2 9 ( 1 ) : 3 7 ~4 2
E 1 0 6 2 0 l 0 0 1 0 0 5
卢振 权 , 祝 有海, 张永勤 , 青 海省 祁连 山冻土 区天然 文怀 军, 李永红, 贾 志 气水 合物基 本地 质特 征 1 5 耀, 刘 昌岭, 王平康, 李 2 0 1 0 , 2 9 ( 1 ) : 1 8 2 ~1 9 1
,
侯增谦, 宋玉 财, 李 政, 王 青 藏高 原 碰 撞 造 山带 P h — 召林 , 杨 志 明, 杨竹 森, Z n — Ag — C u矿 床 新 类 型 : 刘 英 超 ,田世 洪 , 何 龙 成矿基 本特 征 与构造 控 2 0 0 8 , 2 7 ( 2 ) : 1 2 3 ~1 4 4 E 1 0 6 2 0 0 8 0 2 0 0 l 清, 陈开旭, 王富春 , 赵 矿 模 型 呈祥 , 薛万 文 , 鲁海 峰
一
高级矿床学-造山型金矿

造山型金矿摘要:造山型金矿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其成矿模型为人们找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就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且以胶东地区和小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为例讨论造山型金矿的地球化学性质,并得出其成矿流体均有地幔流体的参与。
关键字:造山型金矿地球化学成矿模式存在问题1. 前言“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系指产于区域上各个时代变质地体中、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增生构造有关的脉型金矿床系列,矿床形成于增生(accretionary)或碰撞(collisional)造山带的会聚板块边界上的挤压和扭压作用过程中。
在造山型金矿床这个术语被提出之前,人们一直把那些产于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金矿床称之为“中温热液金矿床(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所谓“中温热液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大多数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属于此类型(Hodgson et al.,1993;Sillitoe,1993)。
在对脉状金矿床研究的过程中,文献中涌现出了众多按不同标准进行命名的金矿床类型,如按围岩特征可分为绿岩带金矿床、浊积岩金矿床等(Keppie et al., 1986;Mueller and Groves, 1991);按矿化特征分为石英脉型金矿床、蚀变岩型金矿床、角砾岩型金矿床等(范宏瑞等,2005;毛景文等,2005);按控矿因素特征,可命名为剪切带型金矿床(Bonnemaison and Marcoux, 1990)。
随着大地构造、金矿勘查和成矿理论的研究和不断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类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且都与造山作用过程有关,这类金矿床有很宽的成矿深度范围(2~ 20km),因此,Groves 等(1998)建议将该类金矿床称作“造山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
四类主要金属矿床模型与找矿

边缘弧后盆地找斑岩钼矿、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和卡林型金
矿,造山带前陆盆地找MVT型铅锌矿,等等);2)运用
航空遥感技术圈定找矿远景区(主要 ETM , Aster 和雷达
技术,中比例尺高光谱技术;不同比例尺航空测量技术,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异常圈定;这些技术与地质有效结合, 圈定找矿区位);3)矿床模型为找矿指导(对于不同类型 矿床,建立一系列矿床模型,包括区域尺度、矿集区尺度 和矿床尺度);4)在矿床模型指导下,合理运用地球化学、
(毛景文等,2010)
提出矿床模型:用于找矿与勘查
斑岩型铜多金属 矿床成矿系统的 矿床模型——用 于找矿勘查
(Sillitoe, 2010)
西藏玉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
雄村斑岩铜金矿床
围岩是早侏罗世雄 村组或叶巴组中基 性 火 山 岩 ( 176177Ma) ,属于岛弧 型 火 山 岩 ( Tafti 等 , 2006 ,唐菊兴等 )。 而 成 矿 时 代 为 164173Ma ( 唐 菊 兴 等 , 2009 ) , 含 矿 的 闪 长玢岩是一种钙碱 性 花 岗 岩 类 (167177Ma, 唐 菊 兴 等,2009,2010)
4. 成矿主要构造环境
斑岩 铜矿 大洋板块
大 陆
地球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铜主要来自地幔,钼 来自下地壳,钨锡来自上地壳。形成内生铜矿的最基本要 素是:地幔物质+水
大洋板片在俯冲过程,部分熔融,并有大量水加入,而形成含 矿岩浆。岩浆高侵定位,因而在大陆边缘发育大规模斑岩铜 (钼金)矿带
按照产出的构造环境和元素组合,斑岩铜矿可以分为: (1)大陆边缘:Cu-Mo 或 Cu-Mo-Au, 偶尔也含W; (2)大洋岛弧:Cu-Au 或 Cu;很少Mo,绝对不含 W。 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
毛景文院士:斑岩钨矿——一种值得关注的矿床类型

毛景文院士:斑岩钨矿——一种值得关注的矿床类型相对于斑岩铜矿和斑岩钼矿, 在全球范围对于斑岩钨矿研究甚少, 而且程度很低, 关键在于长期以来斑岩钨矿并不是一种重要工业性矿床类型. 在20世纪0~90年代, 时值全球研究斑岩铜矿和斑岩钼矿的热潮, 一些学者关注和探索了是否存在斑岩钨矿, 并初步提出其基本特点. 在2010年之前, 已确定的比较典型斑岩钨矿有加拿大New Brunswick的Mount Pleasant W(Mo)矿床、中南部的Logtung矿床、我国广东省莲花山和江西省阳储岭、韩国的Weolag和Dae Hwain矿床. 然而, 这些矿床的规模都较小, 经济价值不重要. 与斑岩钨矿有关的岩体规模一般<10 km2, 属浅成-超浅成岩株、岩枝和岩墙. 其岩性通常是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长石斑岩等较酸性岩石, 在剥蚀程度比较浅的地区, 往往与同源火山岩共生.谭运金提出斑岩钨矿具有一套特征的蚀变组合, 它们是钾化(包括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高岭石化、赤铁矿化及萤石化、碳酸盐化. 各种蚀变在空间分布方面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带与水平分带现象, 而是相互重叠. 值得指出的是, 不同于斑岩铜矿和斑岩钼矿, 斑岩钨矿的围岩蚀变以强云英岩化, 弱钾化和弱青盘岩化为特征. 因此, Davis和William-Jones将其命名为斑岩-云英岩型钨矿. 除了对斑岩钨矿地质特征研究以外, 还开展了部分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和盐度测定, 总体认为是以中高温中高盐度为特征. 但谭运金发现莲花山斑岩钨矿成矿温度从高温延续到低温(650~150°C), 盐度也有较大分布范围.江南钨矿带中大湖塘超大型斑岩钨矿和阳储岭、东源大型斑岩钨矿控制资源量达130万t, 彻底改变了钨矿类型的格局, 斑岩型与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成为全球3种最主要的钨矿床类型. 迄今, 我国对于斑岩钨矿是否属于斑岩型矿床类型仍然有些疑虑, 由于斑岩钨矿与斑岩铜矿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一, 斑岩钨矿与斑岩锡矿类似, 含有大量以氟为特点的挥发组分, 因此含氟矿物广泛发育, 例如, 云母类、黄玉和萤石, 无论在矿石中还是与成矿有关的蚀变岩中均如此.其二, 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不是典型的斑状结构, 而通常是似斑状结构.迄今所知, 相对于斑岩铜矿, 全球所探明的斑岩钨矿有关的岩体侵位相对较深, 岩石通常表现为似斑状构造. 其实, 在我国与绝大多数斑岩铜矿和斑岩钼矿有关的花岗岩也呈现出似斑状结构, 仅仅在斑岩与同源火山岩共存地区才可能见到具有典型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 在国际上, 判别是不是斑岩型矿床, 最主要特点是细脉浸染状构造. 网脉状裂隙是矿化富集的容矿空间, 也是通过这些裂隙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 形成大面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石.在成矿岩浆高侵位后, 岩体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气体和液体在岩浆房的隆起部位集中, 产生相当大的静水压力. 静水压力导致已经结晶的花岗质岩石及上覆围岩的破裂, 构成垂直上下最大压力面的一组大致共轭的网状裂隙. 这些网状裂隙的位置取决于静水压力与岩浆房上部岩石产生的静岩压力相抵消构成的不受力面, 网状裂隙位于不受力面的下部. 在江南钨矿带的大湖塘矿区, 白垩纪黑云母二长花岗质岩浆侵位相对较浅, 95%以上的矿体发育于围岩中, 而阳储岭和东源岩浆侵位相对较深, 矿体均发育于岩体内部.Rusk等人对斑岩型矿床的容矿裂隙形成过程及流体演化与成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探讨了成矿裂隙系统和矿化过程. 赵茂春等人进一步总结将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系统的成因归纳为岩浆结晶冷缩、侵位挤压、水岩分离和区域应力叠加4种类型, 探讨了裂隙分布与矿化规律性. 这些对于斑岩铜矿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斑岩钨矿的形成方式和过程。
论热液矿床深部大比例尺四步式找矿方法——以川滇黔接壤区毛坪富锗铅锌矿为例

收稿日期: 2018-04-13; 改回日期: 2018-09-05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60, U1133602)、云岭学者资助项目(2014)、国家危机矿山专项(20089943)、校企合作项目(2010-01,2010-02)、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2010)和省、校创新团队项目(2012)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韩润生(1964–),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从事构造成矿动力学及隐伏矿预测、矿床学研究。
Email: 554670042@ doi: 10.16539/j.ddgzyckx.2019.02.005卷(Volume)43, 期(Number)2, 总(SUM)169 页(Pages)246~257, 2019, 4(April, 2019)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论热液矿床深部大比例尺“四步式”找矿方法——以川滇黔接壤区毛坪富锗铅锌矿为例韩润生1, 吴 鹏1, 王 峰2, 周高明3, 4, 李文尧1, 邱文龙1(1.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西南地质调查所, 云南 昆明 650093; 2.云南冶金资源股份 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1100; 3.彝良驰宏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昭通 657600; 4.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曲靖 655011)摘 要: 深部矿床(体)定位探测是当前找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 是矿床勘查领域的主要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基于川滇黔接壤区富锗铅锌矿近20年的综合研究和找矿实践, 提出了热液矿床深部及外围大比例尺“四步式”综合找矿方法: (1)通过成矿地质作用、构造成矿系统及流体成矿作用研究, 确定矿床的成矿地质体、厘定成矿结构面、揭示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 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提出找矿方向, 依次实现“空间择向”; (2)通过成矿构造精细解析与 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 厘定成矿构造体系, 揭示矿体定位规律, 圈定矿化自然边界, 筛选出有利的找矿区段, 实现“面中筛区”; (3)通过构造地球化学精细勘查技术应用, 圈定热液矿化中心, 提出重点找矿靶区和定位靶区, 实现“区中选点”; (4)综合应用大比例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坑道重力、AMT 、TEM 、IP), 优选重点找矿靶区, 指出隐伏矿体产状和埋深, 实现“点上探深”。
2015 成矿理论通讯录

12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梁红涛 有色地调中心南方低调所长沙有色矿产勘 13 查有限公司 缪远兴 14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 15 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 16 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 17 究所 泰安市钰镪地质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 18 司 泰安市钰镪地质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 19 司 20 EB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21 EB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22 北京大地华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3 北京大地华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4 北京大地华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5 北京大地华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郝美英 张克仁 宋丹波 赵军伟 宗信德 刘继涛 钟湘宇 邓书斌 刘峥 陈世平 李玉堂 郭瑞山
0532-82898738 0532-82898733 0994-2727271 0994-2727272 0731-84170033 010-68999620 0371-68614790 0371-68614790 0371-68632026 0538-6365976 0538-6365977 010-65541618 010-65541618 010-62133706 010-62133706 010-62133706 010-62133706 0538-6365977 0538-6365978 010-65544600 010-65544600 010-62135846 010-62135846 010-62135846 010-62135846 0994-2723029 0994-2723030 0731-84170033 010-68130894
副总地质师 西宁市五四大街52号 高级经理 总工 西宁市五四大街53号 江苏省扬州市史可法路 44号富贵园3——901
朱砂红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位素 年龄值 为 1 8 万 年 , 与周边 铜厂 岩体 对 比 。 6百 可
1 4 蚀 变 矿 化 .
朱砂 红 矿 床典 型 的特 征 之 一 , 矿床 的近矿 围 是
岩受 岩浆期 后热 液 蚀 变 的影 响 , 生 广 阔 的 面型 蚀 产
变 。矿床 与成 矿有关 的蚀 变 类 型有 硅 化 、 ( 云 绢 白)
杜 村组 岩石 的地 质年代 为 1 0 百 万年 , 合微 生物 41 结
于矿 区中部 岩 脉群 及 围岩 强蚀 变 带 地 段 , i 0 以 0 ~
2 0m 间距呈 左行 侧 列 、 集 成 带 分 布 。断 裂 长短 0 密 不 一 , 见数百 米 至 千余 米 。断 裂 破 碎 带宽 数 厘米 可
15 0
错擦 痕兼有 , 学 性 质显 示 压 扭 性 特 征 。北 北 东 构 力 造 主要发 育在 黄坑 坞 背 斜 轴部 的构 造 复 合 处 , 仅 不 是花 岗闪长斑 岩 的导 岩 构 造 , 而且 直 接 控 制 了花 岗
闪 长 斑 岩 岩 株 体 的空 间 定 位 、 脉 分 布 , 含 矿 溶 液 岩 为
界 线 2 一 蚀 变 带 界 线 2 一 层 面及 片 理 产 状 3 4
1 3 岩 浆 活 动 .
式 的侵入体 。成 岩 岩 浆来 自地 壳 深 部 或上 地 幔 , 同
由 于赣 东北 深 大 断裂 的 策 动 , 在矿 区 内形成 多 期 次 的岩浆 岩 : 里 东 至 海西 一 印支 期 的变 质 中基 加 性 、 性岩 ; 山早 期 的花 岗 闪长 斑岩 、 基 燕 石英 闪长 玢 岩和 细粒 闪长 岩 ; 山 晚期 的基 性 、 基 性 岩 等_ 。 燕 超 4 ] 其 中燕 山早 期 的 花 岗 闪长 斑 岩 与 矿 床 形 成 密 切 相
深部找矿的技术以及前景

深部找矿的技术以及前景一、深部找矿的技术由于深部矿床的隐蔽性、复杂性,找矿要想有突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勘查技术的进步。
因此必须以新的成矿理论为基础,以大的成矿区带、成矿有利的岩体(含隐伏岩体)、深大断裂等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中大比例尺物化探测量等新技术、新方法,大致查明勘查区地质矿产及物化探特征,对勘查区隐伏矿体作出推断,才能对有利成矿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同时兼顾已知矿床、矿(化)点深边部找矿,力求寻找新的找矿靶区,发现一批新的矿田、矿床。
(一)高光谱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因为其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技术给遥感地质找矿添加新的血液。
高光谱遥感技术绘制的图谱能够有效地区分矿与非成矿断裂、蚀变岩体、地层和非蚀变岩体、地层,能够精准地找到新的矿产蕴藏靶区。
高光谱成像系统从理论和技术方面都能对地质找矿做出贡献。
遥感系统技术地质勘查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构建。
该系统能够把航天、航空、陆地、海洋、地下的遥感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处理,构建出一套三维地质勘查遥感系统。
立体式的地质侦测技术系统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航空物探技术、地面地下物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技术等等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构建出了从地面到天空再到太空的立体式地质勘查技术系统。
(二)钻探技术1、金刚石绳索取心技术绳索取心(WL)钻探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广应用,但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利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完成的岩心钻探工作量仍不足全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工作量的3O%。
国产绳索取心钻具存在材质不佳、加工质量差、易折断和脱扣等问题,不能满足1000m深钻孔的需要。
而深部找矿一般采用的替代方案是使用内径可以通过绳索取心钻具内管的普通钻杆来完成钻孔取心作业,这就在完成取心作业的同时增大了钻孔工作量。
2、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探技术反循环连续取样(心)钻探技术被称为钻探技术第二次革命。
它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利用双壁钻杆以冲击回转全面碎岩和连续岩屑作为地质样品的方式钻探施工,随着钻进的不断进行,岩屑被高速气流连续地经双壁钻杆的中心携带至地表,并按照顺序将岩屑收集起来作为地质化验分析的地质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