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深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820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6.47亿元,下降18.6%;第二次产业增加值3831.64亿元,增长9.3%;第三次产业增加值4363.12亿元,增长12.5%。

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46.7%和53.2%。

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92771元,比上年增长8.9%,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3581美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2.03万元/人,增长7.7%。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823.17亿元,增长7.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00.69亿元,增长12.5%。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16.58亿元,增长41.5%;教育支出117.49亿元,增长19.0%;科学技术支出62.54亿元,增长4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70亿元,下降1.3%;医疗卫生支出37.89亿元,增长19.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8.14亿元,增长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1.7%,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6.3%;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5.3%。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92.4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

全年有3.0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年末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6%。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37万亩,比上年减少5.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概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全面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数据报告。

该公报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就业、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贸易、投资、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等方面的数据。

该报告能够客观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各个领域的重要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规模的核心指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去年的GDP总量达到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

这份数据显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强劲势头,证明我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和就业情况人口和就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根据公报数据,我国去年全国常住人口总数达到了XXX亿人,比上年增长X.X%。

其中城镇人口占比为XX.X%,农村人口占比为XX.X%。

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

就业方面,去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了X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X%,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四、价格和物价水平价格和物价水平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X.X%,比上年上涨了X.X%。

这表明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

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X.X%,同比上涨了X.X%。

五、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公报数据,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XXX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比较大。

这些投资包括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建设。

这一数据显示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工业生产和贸易工业生产和贸易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中流砥柱。

根据公报数据,去年我国工业总产值达到了XXX亿元,比上年增长了X.X%。

其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较快。

2007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08【实施日期】20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7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07年,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2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8.2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89.28亿元,增长13.0%。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7%,金融保险业增长26.9%,房地产业增长13.7%,其他服务业增长12.9%。

人均生产总值达32713元,增长12.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7%,其中,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3.5%。

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9.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衣着类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1%,居住类上涨3.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3%,其中轻工业上涨0.6%,重工业上涨2.8%;生产资料上涨1.6%,生活资料上涨0.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2.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7.0%,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4%。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9.7%,其中,谷物上涨6.4%,蔬菜上涨5.3%,水果下降0.6%,油料上涨16.2%,畜产品上涨23.5%。

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实现珠三角各区域优势互补,加强凝聚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与合作,也可以进一步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战略性 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珠三角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行示范和 辐射带动作用。深圳市融入珠三角,面临两方面机遇,首先,广东出 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加速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2010年广东 省政府印发了《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等一 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和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其次,珠三角的 交通路网日趋完善,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完善的水上航线,道路 和轨道交通网络,实现珠三角的“一小时经济圈”。
66.25%
116.81%
50.57%
2011 232.53% 147.18%
60.99%
112.01%
49.88%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上海、深圳和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数据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0年~2011年深圳市对外依存度总的变化 幅度不大,但对外依存度较高,均超过200%,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 度均超过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对外依存度,甚至高于上海和广州, 说明深圳的对外依39.00%
83.45%
148.20%
51.88%
2004 284.73% 164.10%
90.10%
156.72%
59.79%
2005 302.51% 165.10%
85.66%
156.76%
63.00%
2006 322.41% 171.50%
82.96%
159.11%
但2012年前两个月,深圳的主要经济数据呈现负增长的态势, GDP总量已被苏州、重庆和天津超越,GDP排名退至全国第七位,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继续加快深圳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势在必行。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1.04.25•【字号】•【施行日期】2011.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2011年4月25日)2010年,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本地生产总值9510.9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亿元,下降14.3%;第二产业增加值4523.36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981.55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为0.1∶47.5∶52.4。

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62.86亿元,增长10.0%。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3%,房地产业下降5.4%。

民营经济增加值2510.56亿元,增长11.8%。

图1:2006-2010年本地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略)表1:2010年分区本地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279.27亿元,增长10.6%;物流产业增加值926.30亿元,增长15.0%;文化产业增加值637.23亿元,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8.85亿元,增长17.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141.10亿元,增长23.9%;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全口径)1160.98亿元,增长16.7%;新能源产业增加值182.38亿元,增长29.1%。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6.82亿元,增长25.7%。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991.98亿元,增长20.5%。

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GDP

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GDP

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GDP以下均为各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排名城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省份1-100名上海市12001.16亿13.3%沪01北京市9006.20亿12.3%京01广州市7050.78亿14.5%粤01深圳市6765.41亿14.7%粤02苏州市5700.85亿16.0%苏01天津市5018.28亿15.1%津01重庆市4111.82亿15.6%渝01杭州市4103.89亿14.6%浙01无锡市3858.00亿15.3%苏02青岛市3786.52亿16.0%鲁01佛山市3588.50亿19.2%粤03宁波市3433.08亿14.8%浙02成都市3324.36亿15.3%川01南京市3275.00亿15.6%苏03东莞市3151.01亿18.1%粤04武汉市3141.50亿15.6%鄂01大连市3131.00亿17.5%辽01沈阳市3073.90亿17.7%辽02烟台市2878.97亿16.6%鲁02唐山市2779.14亿15.0%冀01济南市2554.29亿15.7%鲁03哈尔滨2436.80亿13.5%黑01郑州市2421.00亿16.0%豫01石家庄2393.00亿13.2%冀02泉州市2288.60亿16.0%闽01长沙市2190.25亿16.0%湘01温州市2157.00亿14.3%浙03南通市2111.82亿16.2%苏04长春市2089.00亿17.7%吉01潍坊市2056.02亿15.8%鲁04福州市1974.59亿15.1%闽02绍兴市1971.00亿14.3%浙04淄博市1945.02亿16.0%鲁05常州市1880.00亿15.6%苏05大庆市1822.40亿10.5%黑02西安市1737.10亿14.6%陕01济宁市1736.01亿16.3%鲁06台州市1722.89亿14.5%浙05徐州市1679.56亿15.3%苏06临沂市1660.46亿16.2%鲁07东营市1658.42亿16.1%鲁08邯郸市1609.50亿14.9%冀03洛阳市1595.50亿16.0%豫02嘉兴市1585.18亿14.4%浙06威海市1583.45亿15.3%鲁09沧州市1485.69亿13.9%冀04金华市1462.45亿14.8%浙07昆明市1393.69亿12.5%云01南昌市1390.10亿15.5%赣01厦门市1375.26亿16.1%闽03保定市1373.40亿12.0%冀05盐城市1368.00亿15.0%苏07鞍山市1350.40亿16.3%辽03南阳市1338.50亿13.1%豫03合肥市1334.20亿18.1%皖01扬州市1311.00亿15.7%苏08包头市1275.00亿20.0%内蒙01太原市1254.95亿16.4%晋01泰安市1226.10亿16.1%鲁10镇江市1213.00亿15.5%苏09中山市1210.69亿14.7%粤05泰州市1202.20亿15.7%苏10德州市1180.82亿15.2%鲁11鄂尔多斯1150.90亿25.9%内蒙02呼和浩特1100.90亿18.0%内蒙03江门市1095.33亿15.0%粤06惠州市1085.11亿14.1%粤07茂名市1066.27亿13.1%粤08南宁市1062.99亿17.1%桂01滨州市1030.29亿16.9%鲁12聊城市1022.96亿16.2%鲁13吉林市1008.00亿38.3%吉02枣庄市926.91亿16.0%鲁14岳阳市915.84亿15.2%湘02邢台市915.00亿12.8%冀05湖州市895.94亿14.4%浙08湛江市892.56亿13.0%粤09珠海市886.84亿16.5%粤10廊坊市875.00亿15.8%冀06许昌市867.00亿14.4%豫04常德市864.10亿14.6%湘03漳州市863.74亿15.2%闽04焦作市855.00亿16.4%豫05汕头市850.15亿13.0%粤11衡阳市823.51亿15.3%湘04平顶山821.50亿15.4%豫06宜昌市820.90亿15.0%鄂02周口市817.82亿13.0%豫07安阳市808.00亿17.9%豫08襄樊市785.45亿14.0%鄂03乌鲁木齐782.00亿15.2%新01商丘市781.31亿13.1%豫09新乡市777.90亿16.0%豫10淮安市765.23亿15.2%苏11桂林市749.50亿15.4%桂02株洲市748.70亿14.9%湘05柳州市738.79亿16.5%桂03兰州市732.76亿12.5%甘01信阳市711.02亿13.7%豫11赣州市701.68亿13.5%赣02。

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公布日期】2024.04.28•【字号】•【施行日期】202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2024年4月28日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落实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工作安排,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深圳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4606.40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3015.3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1566.38亿元,增长5.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3%。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5230.17元,比上年增长5.6%。

图1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图2 2019-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4489.6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9%。

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7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4099.01亿元,增长18.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571.20亿元,增长6.2%;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2213.58亿元,增长16.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52.57亿元,增长15.2%;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752.99亿元,下降0.3%;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783.20亿元,下降0.2%。

2007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

2007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

2007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2005年全国百分之一的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 2008-4-102007年,深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改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2007年本地生产总值67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6.23亿元,下降17.3%;第二次产业增加值3444.74亿元,增长14.5%;第三次产业增加值3314.44亿元,增长15.0%。

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50.9%和49.0%。

表1 初步核算本地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2007年比上年增长(%)本地生产总值6765.4114.7第一次产业 6.23-17.3第二次产业3444.7414.5#工业3270.0515.1第三次产业3314.441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83.3432.4批发和零售业639.839.0住宿和餐饮业115.44-1.4金融业720.3247.8房地产业567.04-4.8其他888.4710.0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79221元,比上年增长12.4%,按国家外管局公布的供计划统计用的人民币对美元折算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0628美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38万元/人,增长7.7%。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622.60亿元,增长36.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7.96亿元,增长27.4%。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25.78亿元,增长0.7%;科教文体卫生支出168.89亿元,增长29.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9.73亿元,增长11.1%。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

统计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见表2。

表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1一、食品108.6二、烟酒及用品103.0三、衣着102.6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4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7六、交通和通讯101.8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3八、居住102.3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2.9%;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4%。

全年房地产销售价格平均上涨16.3%。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55.5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

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全年有3.1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2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成本压力逐渐增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还需进一步加强;食品类消费价格及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373.07公顷,比上年增加333.07公顷。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33公顷,减少0.67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326.07公顷,增加359.40公顷;水果播种面积4308.67公顷,减少4211.3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5.00吨,比上年下降6.8%;蔬菜产量12.15万吨,增长9.0%;水果产量0.74万吨,下降42.2%。

主要畜产品产量见表3。

表3 主要畜产品产量指标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肉猪出栏量万头37.94-19.2-19.2猪肉产量万吨 2.53-23.1家禽饲养量万只1138.39-9.2鲜奶产量万吨 1.81-3.2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900公顷,四旁植树24.47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3118.76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622.2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496.56公顷。

水产品总产量3.41万吨,比上年下降39.2%。

其中,海产品3.12万吨,下降39.3%;淡水产品0.29万吨,下降38.3%。

全年鲜活产品出口额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8%。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7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市生产总值48.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增加值309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90.48亿元,增长11.3%;重工业增加值2404.31亿元,增长16.1%。

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见表4。

表4 分经济类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2007年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94.7915.0#国有企业501.08 1.4集体企业 2.38 2.1股份合作企业0.80-8.0股份制企业1036.9124.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498.701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54.9213.9支柱行业发展良好。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5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9.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8.7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54.39亿元,增长21.9%,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8.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出口扩大。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335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其中,出口交货值8669.32亿元,增长18.5%,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64.9%。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6.6%,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5。

表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单位数量比上年增长%微型电子计算机万台894.7634.3存储设备万部3746.1226.8激光视盘机万台2000.36-17.2彩色电视机万台1803.85-12.8玻壳万只2005.0012.8彩色显像管万只969.10-34.0磁头万只28937.57 6.9电子计算器万台1875.82-19.4程控交换机万线1755.508.2集成电路万块619532.1318.2液晶显示器件万片94593.6515.1显示器万台1076.93-14.9半导体分立器件亿只156.04 4.7电话单机万部7055.94-1.2移动电话机万部5302.2719.8表万只7003.350.8钟万只1864.57-9.8家用电风扇万台1403.87-4.0家用电热烘烤器具万个5567.87 6.5服装万件31611.17-4.1精炼食用植物油万吨68.68-6.2啤酒千升568109.11-2.3瓶(罐)装饮用水万吨174.6420.2中成药万吨 1.7119.3平板玻璃万重量箱940.1636.8金属集装箱万立方米1114.3413.9塑料制品万吨111.94 4.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9.8%,比上年上升3.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利税总额1157.21亿元,增长11.3%;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30114元/人,增长9.4%。

建筑业平稳发展。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6%。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14.05亿元,增长11.6%;房地产开发投资461.04亿元,下降0.2%;更新改造投资144.11亿元,增长3.7%;其他投资25.81亿元,下降21.6%。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次产业投资2.40亿元,比上年增长6.3倍。

第二次产业投资371.52亿元,下降17.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71.52亿元,下降17.5%。

在工业投资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167.04亿元,增长2.0%;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12.83亿元,下降64.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89.50亿元,下降28.6%。

第三次产业投资971.08亿元,增长18.0%。

在第三次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投资276.67亿元,增长45.4%;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25.40亿元,增长17.9%;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5.25亿元,增长37.4%;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投资25.31亿元,下降14.4%。

全年重大建设项目中,各轨道交通项目、南光高速公路、福龙路、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化合物半导体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

主要竣工的有:西部通道、大铲湾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东部华侨城生态旅游项目等。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149.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其中,住宅2177.77万平方米,增长0.9%;商品房竣工面积636.02万平方米,下降25.1%,其中,住宅437.14万平方米,下降24.9%。

五、交通、邮电与旅游交通运输邮电业快速发展。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见表6。

表6 全社会运输量指标单位数量比上年增长%货运量万吨13753.8320.3#铁路万吨325.00 4.6公路万吨9274.0017.1水路万吨4127.2029.8民航万吨27.6329.8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852.2716.6#铁路亿吨公里 1.90 3.3公路亿吨公里70.2828.1水路亿吨公里772.2615.3民航亿吨公里7.8382.5客运量万人15029.727.7#铁路万人1851.6010.3公路万人11605.00 5.9水路万人246.6311.6民航万人1326.4921.1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309.9015.8#铁路亿人公里46.3119.9公路亿人公里82.40 6.8水路亿人公里 1.0813.7民航亿人公里180.1119.3全市有港口泊位1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8个。

全年深圳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9993.76万吨,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110.38万标箱,增长14.3%,深圳港连续七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137条,比上年增加12条,国际航线36条,增加5条。

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061.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机场货邮吞吐量61.60万吨,增长10.1%。

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年邮电业务量46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全年订销报纸1.46亿份;订销杂志758.18万份;收寄函件1.69亿份;特快专递1320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