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史 第四章 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
日本戏剧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

日本戏剧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日本戏剧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古代神话传说的舞蹈形式,到现代话剧和歌舞伎的演出,日本戏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吸引着观众。
古代日本戏剧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能剧和狂言。
能剧是一种由神道信仰和宫廷舞蹈发展而来的舞台艺术形式,以其优雅的舞蹈和华丽的服饰而闻名。
能剧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在缓慢而优雅的舞蹈中,通过面具和姿态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狂言则是一种以幽默和滑稽为特点的戏剧形式,通过夸张的动作和滑稽的台词,向观众展示人性的喜怒哀乐。
这些古代戏剧形式不仅丰富了日本戏剧的艺术表达,也成为后来戏剧形式的重要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戏剧也逐渐发展出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歌舞伎。
歌舞伎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
歌舞伎的演出形式独特,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化妆浓重,通过特殊的表演技巧和动作,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
歌舞伎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神话、爱情等各个主题,每个剧目都有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表演风格,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除了传统的戏剧形式,现代日本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戏剧表达方式。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话剧。
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通常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对话和表演来展现剧情。
话剧的表演形式更加接近现实生活,通过真实的情感和对话,向观众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现代日本的话剧作品涉及的主题广泛,从家庭问题到社会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讨论。
除了传统的戏剧形式和现代话剧,日本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戏剧表达方式。
例如,舞踏是一种结合了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而实验剧场则是一种以实验性和创新性为特点的戏剧形式,通过独特的舞台设计和表演方式,向观众展示戏剧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日本戏剧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从古代的能剧和狂言,到现代的歌舞伎和话剧,再到舞踏和实验剧场,每一种戏剧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方式。
能和狂言

尉面
尉面也叫老人面,这里的“尉”是指男性老人,所 以尉面只包括男性老人面。其特征是脸颊瘦颧骨高, 束发,牙齿整齐。牙齿开状有上下两排和只有上齿 无下齿两种。胡须有镶嵌胡须和画须。两排牙齿、 鼻下的胡须是镶嵌胡须的面,一般用于平民百姓中 的老人,而只有上齿、鼻下的胡须是画须的面用于 表现有身份或是有神性的老人。
深井面以前也写做“深” 或“深女”。关于此名称 的由来,一般认为是由于 此面表现出人物无论年龄 还是生活阅历都已加深的 缘故。“深井”面比年轻 女面脸颊消瘦、憔悴,松 弛的两腮上有浅显的皱纹、 眼窝有些塌陷,双目俯视 下方。
表情比“小面”面成熟艳丽一些。
怨灵面
能面包括男性灵面、女性灵面。男性灵面表现的灵有战死沙场的武士之灵, 也有生前犯杀生之罪的猎户、渔夫之灵等。女性灵面表现的多是因嫉妒狂乱 而死的怨女之灵。灵面跟鬼神面一样,一般在眼白部镶嵌金属。灵面在后场 表现灵的本来面目时使用。 般若面名称的由来有以下三种说法。1、此面是由叫般若坊的人制作。2、怨女之灵 听到般若经之声,豁然通达。3、般若在梵语中是智慧的意思。此面是借助佛的智 慧创作的。面为肉色,头上有两只角,上眼睑突出,眼白部镶满金属,巨口獠牙。 只有额上的眉墨及凌乱的头发表示她是女性。整个表情比“桥姬”面更激愤。但不 只是激愤,双眼的眼神是极度悲酸的。用于《道成寺》《葵上》《黑冢》剧目中的 怨女灵。
猿乐
又称“申乐”,是日本古代、中世表演艺术之一。能乐和狂 言的源流。平安时代猿乐和散乐内容几乎相同,镰仓时代增 加了模仿和歌舞的要素,成为寺院,神社祭典的表演艺术, 并由此诞生专业的艺术组织,具有一定的垄断权(猿乐座)。 室町时代,成为“能”的同义词。
出色的戏剧作家兼演员观阿弥 (1333–1384) 及其子世阿弥(1363–1443)将 猿乐改革成为能乐,他们创设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袭至今。观阿弥(1333– 1384)将大众娱乐“救世舞”的音乐和舞蹈元素引入猿乐,它的行动吸引了室 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的注意并且得到了后者赞助。 观阿弥死后,世阿弥成为观世剧团的头目。义满继续赞助剧团,这使得它能 够有机会进一步提炼能乐的审美原则,包括物真似亦即模仿事物,以及戏剧 的语言,受禅宗影响的一种美学理想,强调对于神秘深邃的追求。除了写下 很多脍炙人口的能乐剧作之外,世阿弥还撰写了很多论文,对后来几个世纪 内能的表演起到了规范作用。 猿乐由散乐发展而来并最终形成能乐的说法,几乎被日本当今演剧史著作, 艺术史教科书所采纳。
最新20世纪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第四章(4.1-2)

田汉、洪深、丁西林、郭沫若、曹禺、老舍…… 孟京辉
诗意化的存在主义哲学
—— 萨特 《禁闭》(1944年首演)
关于《禁闭》
No Exit
又译作《密室》、《隔离审讯》、《绝境》、《间隔》。
~把相互勾心斗角的一男二女三个亡灵置于一 间阴森的地狱般的房间里,他们都改不了生前自 私、贪婪的本性,在这里,他们互相折磨,又互 相勾结,谁也离不开谁,谁又是另外两个人的敌 人。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私利而试图葬送另外两 个人的幸福,但谁也不能如愿以偿。
生命欲望与人性变异 《琼斯皇》与《原野》比较阅读
情欲与复仇
——曹禺《原野》(1937)
“生命三部曲” (《雷雨》、《日出》、《原野》)之最
它是讲“人与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 它是抒发一个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诗”
仇虎 金子 焦母 焦大星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1
埃司泰乐:我的爱!
加尔森:别缠着我。咱们之间,有她挡着呢,只要她看得见我, 我就没法爱你。
萨特:
我想说,地狱即他人。但是“地狱即他人” 一直被人们所曲解。人们以为我想说我们跟他人 的关系总是很坏的,始终关系恶劣。然而我想说 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跟他人 的关系起了疙瘩、变坏了,那么他人只是地狱。 世界上有大量的人处于地狱的境地,因为他们太 依附于他人的判断。“萨特说:该剧的第二层意 思是:不管我们处在怎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 有砸碎地狱的自由。如果有人不这么做,他们就 是自愿呆在里面,归根到底,他们是自愿入地狱。
地狱即他人(地狱,就是他人)
加尔森
伊奈司
埃司泰乐
招待员
非一般的地 狱
没有门窗 (密闭)
日本能 狂言与歌舞伎

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稍后于中国戏曲,日本的能乐于13实际孕育成熟,造就了东方又一个具备强烈协议特征的戏剧形态。
能乐表演的形式包括能与狂言两种。
后来在17世纪初,日本又产生了歌舞伎的戏剧样式。
由于日本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它的传统戏剧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承传。
与古希腊、古罗马戏剧的终灭湮灭、印度焚剧的走向衰竭不同,与中国戏剧的随时演变转行也不同,日本能够在舞台上原封不动地保存自己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一种传统戏剧样式,因而前后出现的能、狂言、歌舞伎得以流传到今天.于是,其最古代的能乐成为世界上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传统戏剧样式的范本。
第一节历史演变一、能的形成与发展日本自古以来,伴随着传统的水稻农耕生活产生了神道的民俗信仰,并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宗教。
神道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演技艺,一类是公元8世纪以后从中国传入的表演形态,如舞乐、伎乐、散乐;一类是在日本民间自由繁衍发展的舞乐形态,14世纪以前流行于日本列岛,如田乐、延年、踏歌。
由中国传入的表演形态中,舞乐是一种带有浓重宗教意味的宫廷乐舞;伎乐又称吴乐,是一种假面歌舞游行表演;散乐是包容了歌舞、杂伎、器乐、魔术、木偶、哑剧等节目的技艺的总称。
到了平安时代(9-12世纪)末期,散乐逐渐发展为猿乐。
日本民间舞乐里,田乐源于8世纪前后形成的田舞,是农民在插秧时节祈求丰收的祭神仪式表演的发展;延年是佛教寺庙里在法事之后进行的余乐表演;踏歌是宫廷里每年例行节事中的表演(后两者也来源于中国)。
能形成于室町幕府时期(14-17世纪)。
这一时期,在天皇以及掌握统治实权的将军们的提倡下,日本佛教大兴。
原来在各个神社前演出的上述各类民间艺术,开始和佛教活动结合,以各地的寺院为基点,进行综合性演出。
一些专业性的戏班(座)逐渐出现,并开始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
在这些组织和专业人员的刻意钻研下,各类技艺经过整和、提高,逐渐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一定诚实戏剧样式——能。
在能的发展严禁过程中,观阿弥、世阿弥父子功不可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外戏剧史》

中世纪宗教戏剧发展概况 萌芽
公元10至11世纪
发展
公元12至13世纪
衰败
16世纪前后
在基督教弥撒仪式中重新 萌芽,随即发展成为宣扬 基督教教义的教会戏剧, 如著名的《探访圣墓》。
12世纪,教会戏剧走出 教堂,成为较普通的艺 术形式。 13世纪后,戏剧开始脱离 教会控制,产生了“神迹剧”、 “道德剧”、“世俗剧”等。
2007年10月
古 希 腊 罗 马 戏 剧
印 度 梵 剧
中 国 戏 曲
日 本 能 、 狂 言 与 歌 舞 伎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ale Waihona Puke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人类文明史上第二种古老而成熟的戏剧样式。 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后最为繁盛,公元12世纪走向衰竭。 舞台形式:歌舞与诗歌结合; 写意型:重在象征性地表现人生情境,并不刻意摹仿现实生活。 戏剧观念:更直接地建立在对于舞台形式美的欣赏之上。
古代剧场(略)
2007年10月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一
二
三
四
五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六
1 9 世 纪 末 到 2 0 世 纪 的 欧 美 戏 剧 思 潮
七
西 潮 东 渐 与 中 国 戏 剧 变 革
八
世 界 各 地 戏 剧 的 发 展 状 貌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一
二
三
四
五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歌舞伎

歌舞伎日本の伝統の文化芸術の中で、1度妓女の演技から上品な席の高尚な芸術になるので、非歌舞伎は数えていません。
今日、それはすでに400年を整える歴史に歩いたことがありました。
周作人は以前驚嘆:日本は中国の文化を模倣して、唐に宦官、宋を取らないで纏足をして、明8股を取らなかった、清はゕヘンを取りません。
更に日本の茶道、禅宗と歌舞伎を考えてみて、ちょうどこのように内容性質吸収して、日本の文化の独特性を構成したのです。
400年の長い歴史に歩いたことがあったことに知らなくなった後に、歌舞伎のこの種類の物寂しい歌舞は、さらに前へどのくらい歩きますか?今年、日本の歌舞伎の誕生400周年です。
日本の伝統の文化芸術の中で、1度妓女の演技から上品な席の高尚な芸術になるので、非歌舞伎は数えていません。
それはその独特な集歌、ダンス、演劇を上演することを全身の豪華で妖艶な風格にして、今まで400年歩いたしました。
このために、日本各地は多種の祝賀活動を催して、これは日本の国粋の古い伝統芸術の代表を再現しました。
日本の芸術文化会は、松竹和共同通信社を振興会東京で"歌舞伎の4百年の展"を催して、内容を展示して歌舞伎の誕生から、近代的な文学と歴史の資料まであるだけではなく、また歌舞伎の名優の中村富士郎に出席して公演して、歌舞伎の役者の現場の扮装の出演、専門家が服装の道具などを解説するように招待して、年上な者の観衆は非常に多いだけではなくて、とても多くて若い観衆もすべてやまないことに感嘆します。
早稲田大学で演劇を上演する博物館のなかで、展覧期間の10ヶ月の江戸を催しましたが、明治の歌舞伎の展覧会、歌舞伎の形成、完成、熟していて古典化の全過程を展示して、歌舞伎の名俳優と論説家の講座はほとんど空席がありません。
日本の郵政の人民公社は、額面80円の歌舞伎は誕生400周年の記念切手を発行して、その中は1枚創始者の阿国のイメージで、つやがある美術館の収集の"阿国の歌舞伎が屏風"を出しますに取ります。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中日两国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戏剧文化,而这些传统戏剧文化不仅是两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人民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本文将结合考察日本的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分析中日传统戏剧文化在表演形式、故事题材和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看日本的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7世纪初江户时代。
歌舞伎的表演形式独特,一般由男性演员扮演男女角色,表演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以及特殊的音乐和歌舞。
歌舞伎的故事题材广泛,既有历史传奇,又有民间传说,涵盖了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面貌。
歌舞伎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表演形式和题材内容都体现了日本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而中国的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京剧的表演形式强调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方式,演员在表演中需要注意唱腔的抑扬顿挫、念白的语调节奏、动作的舒缓娴熟和武打的精湛表演。
京剧的故事题材多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和文学名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京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表演形式和题材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在表演形式上,歌舞伎和京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歌舞伎注重舞蹈和动作的表现,演员面部化妆浓艳,服装华丽繁复,以各种姿势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心情和性格。
而京剧则更注重歌唱和动作的结合,演员在表演中需要运用脸谱、服饰、动作等来表达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在故事题材上,歌舞伎和京剧也有所不同。
歌舞伎的题材多为历史传奇和民间传说,如《義経千本桜》、《曽根崎心中》等,而京剧的题材则多为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文学名著,如《白蛇传》、《三岔口》等。
在文化影响上,歌舞伎和京剧也分别对日本和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歌舞伎作为日本传统戏剧的代表,影响了日本的文学、美术、服饰等方面,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张名片。
而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也对中国的文学、音乐、戏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戏剧史(修订版)

目录分析
第一节古希腊悲剧和 喜剧
第二节古希腊三大悲 剧家
第三节古希腊喜剧家
第四节古罗马悲剧与 喜剧
第五节古代剧 场
第六节中世纪 宗教戏剧
第一节历史演变 第二节舞台特征
第三节马鸣、跋娑、 首陀罗迦
第四节迦梨陀娑
第五节戒日王、 薄婆萨提
第六节梵剧剧 场
第一节历史演变 第二节舞台特征
第三节关汉卿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最杰出的是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之所以说它们是最早的成熟戏剧,是因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已经具备了我们所理解的戏剧的全部要素,脱离 宗教仪式的羁绊而成为纯粹的人类娱乐与审美活动,并以人物装扮和当场对话作为自己的主要舞台形式。 在他的悲剧创作实践和演出实践中,逐渐减少了合唱队的抒情成分,削减了独唱的长度,并增加了第二个演 员,从而给戏剧对话和人物表演留出了时间和空间 古希腊于公元前534年举办的悲剧竞赛见于记载,宣告了人类戏剧成文史的开端。 希腊喜剧的出现要比悲剧晚,它从祭酒神的狂欢歌舞中的滑稽表演演变而来。喜剧带有强烈的即兴创作性质, 充满了插科打诨和滑稽动作,因而一直得不到普遍重视。 希腊人认为,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着人类生命的热情,代表着世界上一切非理念的力量,包括快乐和疯狂。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希腊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素材来源。 他所注重的是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是那些手工业者和自耕农们,甚至是奴隶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主要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琐事,并且杂有放纵狎昵的内容。
06
第六节现实 主义戏剧
05
第五节浪漫 主义戏剧
1
第七节易卜生
2
第八节萧伯纳、 契诃夫
3
第九节舞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各类民间艺术,开始和佛教 活动结合,以各地的寺院为基 点,进行综合性演出。一些专 业性的戏班逐渐出现,并开始 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
在这些组织和专业人员的刻意钻研下,各类技艺经过整合、提高,逐渐发展成为
有一定规模、一定程式的正是戏剧样式——能。
在能的发展进程中,观阿弥、世阿弥父子
稍晚于中国戏曲,日本的能乐于13世纪孕育成熟,造就了东方又一个具备强烈写意特征
的戏剧形态。能乐表演的形式包括能与狂言两种。后来17世纪初,日本又产生了歌舞伎的 戏剧样式。
由于日本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日本能够在舞台上原封不动的保存自己历史上出现过的
任何一种传统戏剧样式,因而前后出现的能、狂言和歌舞伎都得以流传到今天。
歌舞伎不仅吸收了木偶净琉璃
的许多表演技巧,并采用三味线 作为自己的伴奏乐器,同时还继 承了木偶净琉璃的许多剧目。
舞台特征
能的舞台特征
能的演出者全部为男性。 主要角色叫做“仕手”,装扮历史或者神话人物,一般戴面具表演。 次要角色叫做“胁”,不装扮人物,不戴面具,他们在演出中的作用
是介绍剧情、向“仕手”提问,是作者和观众的代言人“仕手”或“胁” 可能各有一名侍从,叫做“间”的配角,扮演从者或农夫。
握经济实力的商人阶级支持下, 风流舞迅速由京东席卷全国。ຫໍສະໝຸດ 风流舞的鼻祖是著名女艺人阿国
和他的丈夫名古屋三郎。阿国把自 己打扮成男人的模样跳时兴的冶游 舞蹈,并穿插着许多滑稽表演。而 这种形式的表演,则成为歌舞伎的 开山祖师。
害怕引起社会风气紊乱,下令严
禁一切女艺人从事演活动。于是一 些少年歌舞伎团体又乘兴而起。美 少年们在舞台上男扮女装,以女性 的娇媚姿态和男女情爱的缠绵悱恻 来取悦观众,
固定下来,流派也已经形成,并建立了世代相传的制度,长演不衰。
能被认为是一种高雅庄重的贵族艺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能才开始走向普通观众。
狂言的形成与发展
狂言是与能同时产生、发展起来的
剧种。他们虽然是一同发展于猿乐, 相互之间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但能 向着音乐舞蹈方面发展,而狂言则向 着科白剧(对话剧)的方向发展。
功不可没。室町时代初期,大和猿乐四大流 派之一的结崎座中,著名艺人观阿弥(原名 服部清次)脱颖而出。
他将田乐、踏歌等技艺要素吸收到猿乐中
来,扩展了它的艺术空间,使之成为一种全 民性的娱乐艺术。
能在统治者的青睐下,
逐渐由寺院庭院走向将军 幕府和贵族官邸,成为其 中的正是乐艺,并作为贵 族阶层的礼仪、风度训练 项目,走进了各项专门的 教育科目中,成为隔绝平 民世界的特权艺术。
能与狂言的区别
1. 能多写悲剧故事,文辞典雅华丽,狂言则以通俗白话剧的形式表现喜剧片段。 2. 能多写过去的事,主要是歌颂贵族中的勇将和才女,狂言则反映现实生活,专
门嘲笑大名和僧侣。
3.能受到武士贵族阶级的支持,进入其官邸,狂言则一直留在民间。 4.能诱使观众浸入到梦幻的、美的享受中去,狂言则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现实的
并以卖弄男性色相、挑逗女性的
刺激表演为能事,从而带来更严重 的风化问题。于是20年后当局又颁 布禁令,禁止一切歌舞伎表演。
虽然歌舞伎表演在禁令颁布30年之后又被
重新解禁,但附加两个条件:一、由以歌和 舞为主转变成为真正的戏剧表演,二、演员 必须将前额的头发剃掉。
自此以后,歌舞伎艺人开始专心练习技艺,
歌舞伎逐渐发展成为严肃的民族戏剧。
歌舞伎的发展还受到日本另外
一种民族伎乐的影响。
17 世纪初,擅长琵琶说唱的盲
人艺人目贯屋长三郎,和木偶师 引田一道,把流行的民间说唱艺 术净琉璃与中国经朝鲜传入的木 偶戏结合起来,创造出木偶净琉 璃这样一种有配乐、有说唱、有 木偶表演的新兴剧种,采用三味 线乐器伴奏。
能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舞剧,具有意识表演
的特征。它的剧本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但其 基本作用却只是背景铺垫和舞蹈动作的提示。
能的情节较为单薄,戏剧冲突也很弱,但
色调,将观众带到幽默与哄笑的世界中去。
在最早,能和狂言是相互
依存的,二者都不能脱离对 方而独立存在。能缺少起伏 的悲剧气氛,不能不依赖狂 言来给予调剂。于是就出现 了演出中两出能之间加演一 出狂言的习俗。
能是正式节目,狂言则是
加演的小节目,类似于欧洲 的幕间短喜剧。
狂言的民间演出特性,使
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 能逐渐走向衰退的时候,狂 言则向前发展。狂言的地位 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从插 演小戏逐步发展为独立的戏 剧体裁。
能演员开始享有最高的武士地位,其薪金也从国家统筹征收的国库中调拨。这样
一来能也不得不在内容和艺术上尽可能地减少它的庶民成分,以适应武士阶层的嗜 好和口味。
经过音阿弥、金春禅竹等名手们的相继改进,它变得越加洗练而精
致,随后观世元雅、观世信光等人又进行了新的创作。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能的演出日益兴盛。此时,能的剧目基本上被
到了平安时代(9-12世纪)末期,散乐逐渐发展成为猿乐。日本
民间舞乐里,田乐源于8纪前后形成的田舞,是农民在插秧时节祈 求丰收的祭神仪式表演的发展;延年是佛教寺庙里在法事之后进行 的余兴表演;踏歌是宫廷里每年例行节事中的舞蹈(后两者也来源 于中国)。
能形成于室町幕府时期(14-
17世纪)。这一时期,在天皇 以及掌管统治实权的将军们的 提倡想,日本大兴佛教。
于是,其最古老的能乐就成为了世界上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传统戏剧样式的范本。
历史演变
能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自古以来,但随着传统的水
稻农耕生活产生了神道的民俗信仰, 并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宗教。
神道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表演各种技艺。
日本宫廷和民间流传着许多种表演技艺,一类是公元8世纪以后
从中国传入的表演形态,如舞乐、伎乐、散乐;一类是在日本民间 自由繁衍发展的舞乐形态,14世纪以前流行与日本列岛,如田乐、 延年、踏歌。
现在的狂言已经是一门独
特的喜剧艺术,他仍然在日 本当代的剧坛上发展流行。
歌舞伎的形成与发展
16 世纪末、17世纪初,日本戏
剧除了能和狂言之外,又发展起 另外一种歌舞伎艺术。
歌舞伎的直接传承渊源是“风
流”舞蹈。16世纪后半叶,身处 于战国时代的庶民们,创造了形 式狂热的舞蹈——“风流”。
借着宗教信仰的权威,并在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