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
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
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
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
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
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
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短期均衡条件下厂商的利润: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单个厂商只能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行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表明市场对单个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单个厂商供给产品不引起行业市场价格变化,厂商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与价格相等,三者在图形上表现为同厂商需求曲线重合的水平线。
短期内厂商要获得最大利润,只能在既定价格下,根据M R =M C的原则通过调整可变生产要素来调整产量。
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 R=M C。
从边际分析的角度看,由于价格不变,厂商总收益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厂商必须把产量调整到使用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厂商把产量调整到什么具体位置,各有差异,但总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行业产品供不应求,厂商获得超额利润的均衡。
产品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
当行业产品供不应求时,产品的价格就会偏高,这时厂商根据M R=M 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来调整自己的产量。
一般来说,只要价格水平或边际收益曲线高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厂商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2,行业产品供过于求,厂商亏损最小的均衡。
如果厂商能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增加产量,整个行业供给量增加,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当价格或边际收益线低于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时,厂商就要亏损。
此时,厂商仍会根据M R=M C的原则,将产量调整到适当的位置,确保亏损最小。
3,行业供求基本平衡,厂商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
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跌,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升,厂商根据价格变化调整产量。
当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价格接近均衡价格时,边际收益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此时厂商根据M R=M 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将产量调整到适当位置,以获得正常利润。
4,严重供过于求,厂商停止生产的均衡。
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就要亏损,但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都可以继续生产。
管理经济学_名词解释+简答

一、名词解释1.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法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法把遗憾值作为决策的标准,先找出每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中的最大遗憾值,然后从最大遗憾值中选择遗憾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2.净现金投资量净现金投资量是指因决策引起的投资的增加量。
3.卡特尔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起来,公开签订正式协议,共同规定一个价格,像完全垄断企业一样定高价,使得整个行业的总利润最大,这样的组织叫卡特尔。
4.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
5.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由经济变量之间额函数关系(可以是代数式、图或表格)构成的。
6.短期成本函数企业在相对较短期内,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不变的,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就是短期成本函数。
7.产品转换曲线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8.市场调查法市场调查就是通过对消费者直接进行调查,来估计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9.供给量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具有能力提供的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10.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照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11.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12.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具有购买能力的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13.短期生产函数企业在相对较短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不变的,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是短期生产函数。
14.影子价格如果企业的某投入要素量增加一个单位,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的数量,称为这种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
15.最大利润定价法最大利润定价法是根据不同的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选择总利润最大的价格定价。
16.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成本)为定价基础,按照一定的目标利润率算出价格。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二、简答题1993年长江中下游某些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夏粮严重歉收。
但是那些庄稼没有被水冲毁的农户却从水灾中获益,为什么?粮食的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的。
如果粮食丰收,粮食供给增加,而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那幺,向右移动的供给曲线与既定的需求曲线就会在较低的价格上相交。
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降低以后销售量的增加较为有限,农民总收益就会下降。
当部分地区遭受水灾,因而粮食减产以后,供给相对较少,供给曲线与不变的需求曲线相交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上。
在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上涨正好使总收益增加。
所以部分地区受灾的结果是其它地区农民收入增加。
钻石对人的用途很有限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价值悖论.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从需求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由于世界上水资源数量很大,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非常低。
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水资源数量很大,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
相反,钻石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价格就相应地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理论,关于水和钻石的“价格悖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1在中国北方许多大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造成居民用水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
并回答与这种方案有关的下列问题:(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影响?(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答:可用提高自来水使用价格的方法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因为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刺激厂商增加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
其结果将使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或消除。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绪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
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
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
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
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7、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得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二、思考题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
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1、建立经济模型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试述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2、资源的可替代性3、消费者与企业怎样进行选择4、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为什么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就是需求规律的影响: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4、简述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如果需求就是弹性的(|∑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下降(增加),即两者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反的;如果需求就是单元弹性的(|∑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减少),即两者的运动方向就是一致的。
因此,为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企业在价格决策时,必须考虑产品的价格弹性。
5、影响商品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商品时生活必需品还就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就大;(4)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瞧,其弹性就大;从短期瞧,弹性就小。
6、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分析四类不同的需求曲线下,价格变动时需求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7、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有哪些?1、工人可以专业化2、可以使用专门的设备与较先进的技术3、便于实行联合化与多种经营4、节省购销费用8、为什么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9、一个企业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中她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10、影子价格对企业管理决策有何意义?影子价格告诉决策者,哪些投入要素正约束着企业的产量,就是企业生产的瓶颈,哪些投入要素利用不足,有富余。
用多高的价格去添置某种投入要素才就是划得来的。
为什么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一般不轻易变动价格?在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1、如果一家企业提价,别的企业一般不跟着提价,如果一家企业降价,别的企业一般也跟着降价。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1.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
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
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 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
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
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
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 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
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 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 (P)。
D 为脚标10.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1,名词解释1。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和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法边距意味着“额外”和“额外”边际分析法用于衡量一个方案或一个项目是否有益,即比较方案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和方案带来的额外收入(边际收入)。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是有利的。
否则,它是不利的。
3.显性成本:企业的实际支出通常可以在会计科目中显示。
4.机会成本(4):指如果资源被用于其他次优目的,可能获得的净收入5。
经济利润:指6年的差额。
需求(3):指数量7。
供应(2):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愿意和能够购买的某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8。
公共产品:(2):指具有两个重要特征的产品和服务: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9。
需求变化(2):指在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它表示为需求曲线10的平行位移。
需求弹性(2):需求对某些影响因素变化的响应程度11。
12.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2):需求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13。
需求交叉弹性:一种产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14。
互补:这两种产品必须一起使用。
只有这样,它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15.生产函数:它反映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某种组合所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4):如果技术保持不变,生产要素中要素的投入增加,而其他要素的投入保持不变,增加的投入最初将增加该要素的边际产量。
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额外的投入会降低边际产量17.收益率曲线:指该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各种输入元素组合的的比值,其中每个组合比值可以产生18的相同收益率。
19.技术替代边际率:增加1个单位可替代多少个单位等成本曲线(2):指输入因子X和Y的各种组合不能将总成本改变20的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前提,企业的管理就是徒劳,企业需求的总收入即销售收入,等于销售量乘以价格。
研究对象是企业,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估计是一切计划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边际收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为研究重点,也包括一些非盈利组织的经9认为提高价格就能增加销售收入的想法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济活动研究企业的行为。
任务就是做出决正确吗,为什么平均收入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平均收策选出最优方案。
错误,在加个弹性小于1时,提价能增加入等于价格。
2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销售收入,在加个弹性大于1的时候,提平均收入和总收入的关系:当弹性需求(价区别价会降低销售收入,在价格弹性等于1的格弹性大于1),降价能增加总收入,价格联系:管理经济学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时候,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销售收入。
销售弹性小于1时,降价会减少收入,当价格和方法,两者都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收入等于产品价格乘以产品数量,所以销为零时收入也为零。
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售收入除了受价格影响还受销售量的影边际收入与总收入的关系:边际收入等于环境来研究。
响,提价会降低产品的需求量,也就降低总收入的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值,所以它区别:1)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学科,研究抽其销售量,所以两种影响的共同作用,所是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边际收入大于零时,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是应用学科,研究以提价不一定能提高销售量。
增加产量能增加总收入,边际收入小于零现实的企业。
2)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10简述收入弹性对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时,增加产量会减少总收入,边际收入等标是唯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展速度的意义于零时,总收入最大。
学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氛围短期目标和长其是重要因素,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的关系:期目标。
3)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所处的环MR=P(1-1/|Ep|),其中EP是产品的价格弹需求量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其发展境的所有信息都是已知,管理经济学则认速度就因快一些,收入弹性小的行业,由性,由此可见,当价格弹性无穷大时,边为企业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
于需求量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其际收入等于平均收入p,当价格弹性取其他3管理经济学有那些理论支柱,他们的重要任何值的时候,边际收入都小于p,价格弹发展速度应当慢一些。
意义是什么11企业如何来利用收入弹性来选择经营何性绝对值大于1时,边际收入为正,价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有:建立经济模型、种产品弹性绝对值小于1边际收入为负,价格弹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企业可以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和国家所在性绝对值等于1时,边际收入为零。
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地区经济情况来决定经营何种商品。
如果16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规律、机会成本原理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国家或企业所在地区经济高涨,那么经济的关系意义在于: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弹性大的商品有利,因为这种商品的1.投入要素为某只是,其边际产量等于总下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
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如果国家或所在地区产量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或用公式表达4简述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为:MPL=dTP/dL.边际产量大于零,则总的经济不振,那么经济收入弹性小的商品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经更有利,因为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受经济不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小于零,则总产量递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振的影响小。
减,边际产量等于零,则总产量去的最大值高于其他用途价值,本用途的资源配置12简述价格弹性的个不同情况下,产品价值。
最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用于其它用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2投入要素投入量为某个值时,平均总产量途会更好,所以经济利润是自愿优化配置在加个弹性小于1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等于总产量曲线上对应值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指示器,他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售收入变化的方向一致,在价格弹性大于1的斜率.值的地方。
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售收入变化方向相3.边际产量的变动比平均产量变动要快.5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是什么反,等于1时,不影响销售收入。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社会优化配置的标志是:社会上各种商品13简述交叉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的意义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及供求平衡。
价格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边际上涨能刺激生产,抑制需求;价格下跌能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此商品需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平均产抑制生产刺激需求。
此时,人们对各商品求量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交叉量为最大值。
的有效需求都能的到满足,又没有造成生弹性可以作为行业分类的参考,有利于企17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什么时候为最优产能力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
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
对企业来说,如投入量,为什么,6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失灵的主要原果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产品的交叉弹性小当某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因有哪些于零,表明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产品是入要素的价格时(MRP=P),可变投入要素实际生活中,市场机制失灵原因有:垄断互补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的投入量为最优投入量。
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道路。
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因为: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小于他带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收入分配的不产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表明这两种商品来的边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公。
是替代品,这两个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素带来的收入增量会大于花费在该投入要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化有什么不该企业要警惕别的企业抢占它的市场份额素上的支出,所以能增加净收入。
同14简述访问法和实验法的特点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大于他带来的边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访问法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方便,能当面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素带来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和看法,然而收到被调的收入量会小于花费在该投入要素上的支动,它反映的是需求量和价格这一单一因查者的个人影响较大。
出,所以应该减少投入量的投入。
素之间的关系;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实验法以一种特定的环境为实验市场,具当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入要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他反应的有较大的客观性,获得的资源丰富,但是素的价格时,投入要素不能增加,也不应是需求量和他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
收到某些变化的影响较大。
该减少,所以为最优投入量。
8简述分析和估计企业需求对企业的意义15试述总收入、边际收入和平均收入之间18简述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高需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没有这个的关系原理为: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产生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当PA/PB小于ΔQB/ΔQA时,少生产A,多小关系来决定增加还是减少产品产量?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的时候,各种生产B对企业有利。
当PA/PB=ΔQB/ΔQA1)若MR>MC说,明边际利润为正值,企业增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
时,产品组合为最优组合,不需改变。
加单位产量能够使总利润增加,所以应该19规模收益问题主要探讨的是什么23用线性规划法来确定产品产量组合时的增加产量。
规模效益探讨的问题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四条假设是什么?2)若MR<MC说,明边际利润为负值,企业增的使用量都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样1)每种产品的单位产量利润是已知的常加单位产量能够使总利润减少,所以应该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数。
减少产量。
20为什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2)每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方式为已知,而3)若MR=MC说,明此事的产量为最优,不用减原理不矛盾?他们的规模收益不变,即如果投入要素增增减。
因为:边际收入递减规律所探讨的问题是加1倍,产量也增加一倍。
3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固定投入要素已经确定下来,只增加可变3)企业能够得到的投入要素的数量有限,为什么都呈u形?投入要素所能带来的收益,收益递减的原而且已知。
一定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曲因在于增加的投入要素只能越来越少的固4)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的最大。
线在该点的斜率。
由于总成本的增长速率定投入要素相结合。
24产品转换曲线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一般是先递增后递减,所以其斜率也实现而规模收益递减原理讨论的是:所有投入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因此边际成本区要素都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加,能带来收益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是由原点向外凸县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既是U形。
上的什么变化。
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分工更的,这是因为: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31哪些属于相关成本,哪些属于非相关成细,实行专业化生产,可以使用专门化的用下,一种产品的边际替换率会随该产品本?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便于实行联合华和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边际替换率恰好是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增量成本,边际成多种经营;便于实行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即产品转换曲线的本,属于非相关成本的有:沉没成本,会等。
斜率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它计成本。
两者所研究的问题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是一条由原点向外凸的曲线。
32.已知某公司的某产品总收入曲线和总21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有哪些?25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和使成本曲线为实体线所示,此时盈亏分界点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可以分为促使规模收用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Q1若这种产品的销售量因遭到某因素影益递增的因素,促使规模收益不变的因素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基本一致的。
响达不到Q1,结合图说,有那些方法可以和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
1理论方法是用等收入曲线,实用方法使用避免亏本?首先,如果原生产规模小,增加生产规模,等利润曲线,由于假定企业成本不变,所会使规模收益递增,主要因素是:以上两者实际上没有差别。
第一,可以减低产品质量,此时变动成本1)工人可以专业化。
在小企业中,一个工2)理论方法使用产品转换曲线,实用方法得以降低,从而减少盈亏分界点产量,如人可能要做好几种作业。
在大企业中,工根据资源条件找出可行区域,两者形状相图,TC’代表的变动成本较低,迎接分界人可以分工更细,实行专业化,这样有利似,而且产品转换曲线上的个点和可行区点由QI到Q2.产品质量降低越多,变动成于工人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域边界上的各点一样,都代表企业在一定本就越低,盈亏分界点产量就越少,即达动生产率。
资源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品产量组合。
到目的。
2)可以使用专业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26简述总成本曲线与总变动成本曲线之间第二,可提高产品价格,提高产品价格,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