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

合集下载

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 阿拉伯国家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 运,并将油价从每桶3.011提高到10.651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 伊朗革命爆发和两伊战争,油价从每桶13美元猛增 到34美元 第三次石油革命(1990) 美伊战争
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发展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 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0月16日,阿拉伯几个主要产油国宣布,将海湾地区 的油价提高17%。国际社会出现恐慌,标志着第一次 石油危机的开始。 10月18日,阿布扎比酋长决定停止向美国输出石 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主要 石油生产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从1973年 10月1日到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 升到11.65美元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 的连锁反应呢?
• 1、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 产率下降。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 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 产部门。 • 2、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 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 3、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97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 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 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 食短缺。197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第 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石油危机带来的变化
• 德国:德国政府制定了周末禁止开车上路的紧急规定,为 节约石油进口成本进行最后的努力。到1974年6月,石油 危机的影响导致德国赫尔斯塔银行的倒闭,德国马克陷入 危机。1974年,随着德国的进口石油花费增至骇人听闻的 170亿德国马克,估计有将近50万人由于石油危机而失业, 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8%。危机带来的影响 使德国基础能源价格突然增长400%,对工业、运输业和 农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关键产业如钢铁、造船和化工也 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石油与国 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

《石油与国 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

《石油与国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石油,这一被称为“黑色黄金”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

回顾历史,多次石油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教训。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是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动荡。

当时,主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为了抗议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采取了减产、提价以及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等措施。

油价从每桶不到 3 美元飙升至超过 13 美元,涨幅高达数倍。

这对于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在经济方面,高油价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许多工厂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导致失业率急剧攀升。

消费者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困境,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交通运输、化工、制造业等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受到重创,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在政治方面,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OPEC 国家通过控制石油供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际政治的话语权。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石油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武器。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 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随后又爆发了两伊战争。

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再次陷入供应短缺的局面。

油价从每桶 13 美元迅速上涨到34 美元。

这次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困境。

通货膨胀持续恶化,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同时,也促使西方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能源政策,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从这两次石油危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深刻的教训。

首先,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度依赖进口石油容易使自身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变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各国应当积极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

同时,要加强能源储备体系的建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短缺。

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来积极的一面,首先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 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促使厂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车:1990 年美国汽车每加仑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较1973年增长了40%。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提 高生产率。欧佩克的份额已经从原来的80%逐步降低到40%左右。但是由于产品的推陈出新、替代能源的发现往往 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高油价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
与国际政治
与国际政治
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石油资源和水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谋 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非洲一 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以及涉及中国主权的南沙群岛问题等,其背后都存在着 深刻的资源因素。过去半个世纪中,仅仅由水引发的冲突就达到500多起,其中20余起演变为武装冲突。随着石 油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更加突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全球能源争夺战也将愈演愈 烈。
●尤科斯公司解体
2004年7月,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税款案进入司法程序。迄今为止,俄税务部门要求尤科 斯公司偿还的税款已超过了275亿美元,该公司只偿还了39亿美元。
由于事关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决尤科斯的巨额债务成了世界的焦点。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
从石油资源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 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
三次危机
三次危机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一、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股市崩盘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和经济体系。

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和财务不正规的行为导致的。

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起的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抵制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并施加石油禁运。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应不足,油价飞涨。

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三、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跌幅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在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6%,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股市崩盘。

这次危机揭示了市场过度依赖计算机交易系统和缺乏监管措施的问题。

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遭受重创,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起因于泰国银行业的问题,随后迅速扩散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危机导致了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经济衰退,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由于对新兴科技公司过度投资和高估价值,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互联网泡沫。

然而,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然下跌并持续下滑,标志着泡沫破灭。

这次危机导致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破产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了次贷违约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多家银行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七、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宣布其公共财政状况严重不稳定,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

战争简介
战争的起因: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 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战争过程:战争的头一两日埃叙联盟占尽了上风,但此 后战况逆转 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 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战况逆转:埃及在西奈半岛取得巨大胜利后,战术上就 发生了极其重大的错误,他们没有乘胜追击,给了以色 列一个喘息的机会,以色列接受了大量的美国军援,并 集中兵力遏制住叙利亚的进攻,同时使用美国的卫星应 用于战争,让以色列军队打入苏伊士运河,导致埃及军 队被围,战局被逆转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 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 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 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 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 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 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 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 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 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影响——全面滞胀
①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 产下降8.1%,日本高达20.8%; ②大批企业破产,股票行情大跌,美、日、西德等 10国两年内资本超过百万美元的公司破产12万家以上,拥有 50亿美元资产的富兰克林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 行倒闭事件,股票价格下跌总额达5000亿美元; ③失业人数巨增,创战后最高纪录,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全 失业人数1975年月平均为1448万,美国1975年5月失业率为 9.2%; ④物价上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入逆差严重,危机期间物 价指数的上升英国为43.9%,日本为32.5%,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国际贸易入超达203亿美元,国际收支逆差为392亿美元。 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出现全面高涨,而是进入滞胀时期, 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相对停滞,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

什么是石油危机

什么是石油危机

什么是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是指由于石油供应受限或价格激增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这种危机通常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石油危机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1.石油供应中断:当产油国之间发生政治冲突、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事
件时,石油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可能导致供应中断、减少或不稳定
性,进而引发石油危机。

2.石油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增加。


果需求增速超过供应增速,可能导致供不应求,从而触发石油危机。

3.油价激增:石油价格的剧烈上涨也可能导致石油危机。

当石油价格迅速
上涨,超出消费者和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时,可能导致经济衰退、通货
膨胀和社会动荡。

石油危机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1.能源成本上升:石油危机通常导致石油价格的上涨,这会增加能源成本,
对汽车、航空、工业和家庭等各个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2.经济放缓:高油价可能导致经济活动减速或衰退。

企业成本上升,消费
者购买力下降,投资减少,进而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

3.通货膨胀压力:石油价格上涨会增加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物价上涨,引
发通货膨胀压力。

4.政治不稳定: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引发国际政治紧张局势,甚至导致战争
和地缘政治冲突。

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寻找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增加石油储备、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降低对石油依赖性,并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是减轻石油危机风险的重要手段。

7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概述

7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概述

7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概述一、三次石油危机1、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5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提高石油价格,甚至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

石油提价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这次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2、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社会和经济出现剧烈动荡。

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

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供应的突然减少,引起了抢购原油的风潮,油价急剧上升。

而后的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

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

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

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

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

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

这一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从1973年到1990年间,世界发生了三次石油危机,其中一次是反向石油危机。

70年代的世界石油工业是在大动荡、大改组中发展的,不再是30~40年代和50~60年代那样“高速发展”和“直线上升”。

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各国为主的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经过连续十年的顽强斗争逐步摧毁了在西方世界石油界里存在了70多年的旧租让制。

在这一基础上,第三世界产油国还取得了对西方世界原油价格的决定权。

70年代初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各国刚一开始进行要求提高标价、改变分成比例、增加收入和收回油权,英国想联合其他国家对产油国采取强硬的镇压措施。

但当时美政府深陷侵越战争,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等对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依赖严重。

因此,他们没能阻止产油国收回油权行动的向前发展。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这次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

这个机构要求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从1973年到1990年间,世界发生了三次石油危机,其中一次是反向石油危机。

70年代的世界石油工业是在大动荡、大改组中发展的,不再是30~40年代和50~60年代那样“高速发展”和“直线上升”。

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各国为主的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经过连续十年的顽强斗争逐步摧毁了在西方世界石油界里存在了70多年的旧租让制。

在这一基础上,第三世界产油国还取得了对西方世界原油价格的决定权。

70年代初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各国刚一开始进行要求提高标价、改变分成比例、增加收入和收回油权,英国想联合其他国家对产油国采取强硬的镇压措施。

但当时美政府深陷侵越战争,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等对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依赖严重。

因此,他们没能阻止产油国收回油权行动的向前发展。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这次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

这个机构要求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

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使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暴跌10多美元。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

这几次石油危机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对处于上升循环末期、即将盛极而衰的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历史上的几次石油价格大幅攀升都是因为欧佩克供给骤减,促使市场陷入供需失调的危机中。

石油危机也曾带来积极的一面。

首先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

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促使厂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车:1990年美国汽车每加仑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较1973年增长了40%。

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提高生产率。

欧佩克的份额已经从原来的80%逐步降低到目前的40%左右。

但是由于产品的推陈出新、替代能源的发现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高油价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