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统计年鉴2015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1978—2014年)

合集下载

上海统计年鉴(连接!) 2011

上海统计年鉴(连接!) 2011

2011上海统计年鉴1.第一篇——综合▪表1.1 行政区划(2010)▪表1.2 主要气象指标(2010)▪表1.3 各月主要气象指标(2010)▪表1.4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1.5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发展速度▪表1.6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指标▪表1.7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1.8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表1.9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上年增长(1978~2010)▪表1.10 上海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2010)▪表1.11 主要年份人大情况▪表1.12 主要年份政协情况2.第二篇——人口和劳动力▪表2.1 主要年份常住人口▪表2.2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表2.3 主要年份外来人口▪表2.4 户数、人口、人口密度和平均期望寿命(1978~2010)▪表2.5 各区、县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及人口密度 (2010)▪表2.6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表2.7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迁移▪表2.8 各区、县户籍人口迁移(2010)▪表2.9 各区、县户籍人口年龄构成(2010)▪表2.10 各区、县户籍老年人口年龄构成(2010)▪表2.11 各区、县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2010)▪表2.12 主要年份婚姻情况▪表2.13 主要年份涉外婚姻情况▪表2.14 主要年份在沪外国常住人口▪表2.15 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2008~2010)▪表2.16 各行业职工人数(2010)▪表2.17 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10)▪表2.18 各行业在岗女职工人数(2010)▪表2.19 主要年份城镇新就业人数▪表2.20 主要年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表2.21 主要年份新增就业岗位▪表2.22 主要年份离休、退休及退职职工人数▪表2.23 在岗职工人数变动 (2010)▪表2.24 主要年份离岗职工人数▪表2.25 主要年份职业介绍所▪表2.26 历次人口普查资料3.第三篇——国民经济核算▪表3.1 上海市生产总值(1978~2010)▪表3.2 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年为100,1978~2010)▪表3.3 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78~2010)▪表3.4 上海市生产总值构成(1978~2010)▪表3.5 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1978~2010)▪表3.6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按三次产业分)▪表3.7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按三次产业分)(以上年为100)▪表3.8 上海市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1978~2010)▪表3.9 上海市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构成(1978~2010)▪表3.10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按所有制分)▪表3.11 主要年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按产业分)▪表3.12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分配▪表3.13 上海市生产总值(支出法)(1978~2010)▪表3.14 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1978~2010)▪表3.15 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1978~2010)▪表3.16 资本形成总额和指数(1978~2010)▪表3.17 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表3.18 主要年份旅游产业增加值▪表3.19 主要年份信息产业增加值▪表3.20 经营性固定资产原价年末数(1978~2010)▪表3.21 存货年末数(1978~2010)▪表3.22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资产总额(1978~2010)▪表3.23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固定资产(1978~2010)▪表3.24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存货(1978~2010)▪表3.25 全员劳动生产率(1978~2010)4.第四篇——财政收支▪表4.1 财政收支(1978~2010)▪表4.2 主要年份地方财政收入▪表4.3 主要年份各区县级财政收支▪表4.4 地方财政支出(2008~2010)▪表4.5 主要年份全市税收收入5.第五篇——能源生产和消费▪表5.1 主要年份能源消耗基本情况▪表5.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978~2010)▪表5.3 主要年份能源消费总量▪表5.4 主要年份平均每人生活用能源▪表5.5 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2008~2010)▪表5.6 主要年份能源终端消费量▪表5.7 主要年份工业能源终端消费量▪表5.8 主要年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表5.9 能源终端消费量(实物量)(2010)▪表5.10 煤炭、石油、电力平衡表(2010)▪表5.11 电力建设情况(2008~2010)6.第六篇——固定资产投资▪表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管理渠道分)(1978~2010)▪表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经济类型分)(1978~2010)▪表6.3 主要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表6.4 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2010)▪表6.5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2008~2010)▪表6.6 工业各行业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2010)▪表6.7 主要年份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10)▪表6.8 主要年份新增固定资产▪表6.9 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7.第七篇——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表7.1 主要年份上海关区出口总额▪表7.2 主要年份上海关区进口总额▪表7.3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关区出口总额▪表7.4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关区进口总额▪表7.5 主要年份上海市进出口总额▪表7.6 主要年份上海市出口总额▪表7.7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市出口总额▪表7.8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市进口总额▪表7.9 主要年份进出口商品检验情况▪表7.10 主要年份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7.11 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和金额(2010)▪表7.12 主要年份引进技术设备实际到货金额▪表7.13 主要年份对外经济合作情况▪表7.14 海外企业情况(2009~2010)▪表7.15 国际会展(2009~2010)▪表7.16 主要年份旅行社接待经营情况▪表7.17 主要年份旅游景点基本情况▪表7.18 主要年份国内旅游者来沪人数和人均消费支出▪表7.19 旅游星级饭店基本情况(2010)▪表7.20 主要年份国际旅游入境人数8.第八篇——价格水平▪表8.1 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78~2010)▪表8.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1~2010,以1990年价格为100)▪表8.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1~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4 主要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5 主要年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7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1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6~2010,以1995年价格为100)▪表8.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5~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12 房屋租赁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13 房屋租赁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9.第九篇——人民生活▪表9.1 从业人员报酬(1978~2010)▪表9.2 从业人员平均报酬(2010)▪表9.3 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1978~2010)▪表9.4 职工工资总额(2010)▪表9.5 职工平均工资(2010)▪表9.6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0)▪表9.7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0)▪表9.8 主要年份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表9.9 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2010)▪表9.10 居民储蓄存款(1997~2010)▪表9.11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980~2010)▪表9.12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13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9.14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表9.15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9.16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构成▪表9.17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9.18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19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2008~2010)▪表9.20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9.21 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990~2010)▪表9.22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9.23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2010)▪表9.24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表9.25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表9.2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27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28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表9.29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第十篇——城市建设11.第十一篇——农业12.第十二篇——工业13.第十三篇——建筑业14.第十四篇——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表14.1 主要年份运输线路长度▪表14.2 主要年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14.3 主要年份旅客发送量▪表14.4 主要年份旅客周转量▪表14.5 主要年份货物运输量▪表14.6 主要年份货物周转量▪表14.7 主要年份港口码头情况▪表14.8 主要年份港口货物吞吐量▪表14.9 主要年份国际集装箱吞吐量(按进出港分)▪表14.10 集装箱吞吐量(按内外贸航线分)(2010)▪表14.11 经营性停车场(库)营运情况(2008~2010)▪表14.12 民用车辆拥有量(2008~2010)▪表14.13 个人民用车辆拥有量(2008~2010)▪表14.14 主要年份邮政电信情况▪表14.15 主要年份邮政业务主要指标▪表14.16 主要年份电信业务主要指标▪表14.17 邮电通信水平(2006~2010)▪表14.18 主要年份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表14.19 主要年份信息服务业经营情况▪表14.20 信息技术应用(2008~2010)15.第十五篇——批发和零售16.第十六篇——金融业17.第十七篇——房地产业18.第十八篇——科学技术19.第十九篇——环境保护治理20.第二十篇——教育21.第二十一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2.第二十二篇——文化和体育23.第二十三篇——法律、公证和其他▪。

我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的研究
Give the tertiary industry's contribution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to GDP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ARIMA modeland predict future trends. Compared tothe developed countriestertiaryindustry contribution to GDP , to make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
ARIMA model established by us,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GDP contribution of future trends forecasting, short-term forecast error is smaller, fit better; long - term forecast error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long-term forecasts. Therefore, we can use this model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China's national economy short-term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表3-11978-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10

国际统计年鉴2015全球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0-1 居民消费支出

国际统计年鉴2015全球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0-1  居民消费支出

1828 679
1194 699
3981 22166
5894 31190
5852 3985 3565 6860 19929 21809 17277 19009 6627 4530 13690 5975 1966 25214 21784 17713
2013
4599 18290
1387 305
1222 20552 10690
470 6519
577 673 1036
4658 18492
1446 311
1307 21403 11225
488 6615
598 706 1079
13031 21912
3131 11456
470 3453 1143
579 1076 11987
2904 34247
1822 97
1093 36
126 11113
5216
1643 30078
1175 6647
73 1600
70 1886 1994 1108
449
4292 17388
1016 251 683
15318 7839 358 5820 405 431 820 1217
11444 20673
(current 100 million USD)
2005
2012
2013
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2005年价格, Household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 per capita (constant 2005 US$)
2005
世界
World
高收入国家 High Income
10-1 居民消费支出 Househol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中国历年居民消费水平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消费水平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

133.0
110.4
153.3
313
537
251
145.3
118.9
168.3
354
599
280
160.9
129.2
191.6
437
734
345
181.3
140.9
200.0
492
827
384
191.4
149.0
211.6
553
931
425
202.8
155.7
218.5
678
1179
504
212.4
1931
493.3
390.2
397.6
3954
7109
2048
522.4404.1 Nhomakorabea0024256
7498
2175
565.1
2003
4542
7812
2313
595.6
2004
5056
8565
2540
635.1
2005
5671
9472
2805
695.7
2006
6302
10329
3095
751.4
2007
数据来源于此调查.与2013年前的分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
单位:元 中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统计(2014-2019)
指标 2014年
全国居民消
费支出 14491.4
服务性消

5842.1
1.食品烟

4493.9
2.衣着 1099.3
3.居住 3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见图1)(见图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见表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中级计量经济学》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中级计量经济学》非选择题 参考答案.

第3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4.3 简答题、分析与计算题1.给定二元回归模型:t t t t u x b x b b y +++=22110 (t=1,2,…n)(1) 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2)写出总体回归方程、样本回归方程与样本回归模型;(3)写出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4)写出回归系数及随机误差项方差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并叙述参数估计量的性质;(5)试述总离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之间的关系及其自由度之间的关系。

2.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3.决定系数2R 与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性F 检验之间的关系;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与t 检验有何不同?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二者是否有等价的作用?4.为什么说对模型施加约束条件后,其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一定不比未施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受约束回归与无约束回归的结果相同?5.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1) t t t u x b b y ++=310(2) t t t u x b b y ++=log 10(3)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4) t t t u x b b b y +⋅+=)(210(5) t t t u x b b y +=)/(10(6) t bt t u x b y +−+=)1(110(7)t t t t u x b x b b y +++=10/22110 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7.指出下列模型中所要求的待估参数的经济意义:(1)食品类需求函数:u P P I Y ++++=231210ln ln ln ln αααα中的321,,ααα(其中Y为人均食品支出额,I 为人均收入,为食品类价格,为其他替代商品类价格)。

1P 2P (2)消费函数:t t t t u Y Y C +++=−1210βββ中的1β和2β(其中C 为人均消费额,Y 为人均收入)。

省考高分专项班-资料分析讲义

省考高分专项班-资料分析讲义

省考高分专项班-资料分析讲义目录第一篇高频考点1第一章增长1第二章隔年增长11第三章年均增长15第四章倍数22第五章比重30第六章平均数42第二篇计算和比较能力培养52第一章计算能力培养52第一节尾数法52第二节特征数字法56第三节有效数字法60第四节错位加减法70第二章比较能力培养77第一节比较方法77第二节实战应用83第三篇分析能力培养99第一章文字类材料100第二章图形类材料102第三章表格类材料104第四章综合类材料106第四篇综合训练108第一篇高频考点第一章增长一、理论透析(一)按数据的呈现形式划分量指有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数,即有单位的数据。

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即没有单位的数据。

(二)按研究内容划分基期值比较时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叫做基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叫做基期值。

现期值与基期相比较的时期叫做现期。

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叫做现期值。

增长量现期值相对基期值增长的量。

增长率现期值相对基期值增长的百分比。

练一练,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

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2016年增长17476亿元。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11989亿元。

材料中给出的现期是【请用横线画出】基期是【请用波浪线画出】材料中给出的增长量是【请用三角形勾画出】增长率是【请用椭圆形勾画出】(三)公式增长量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四)同比/环比【示例】时间同比是与什么时期相比环比是与什么时期相比2018年2018年5月2018年第二季度二、知识精讲知识点一【例1】2012年我国视力矫正眼镜用变色镜片坯件进口金额为152千美元,2013年我国视力矫正眼镜用变色镜片坯件进口金额相比上年增加了103千美元。

问题:2013年,我国视力矫正眼镜用变色镜片坯件进口金额比上年增长了百分之几?提示1:问题所求为()。

新最新时事政治—生存资料消费的基础测试题附解析(2)

新最新时事政治—生存资料消费的基础测试题附解析(2)

一、选择题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从苏东坡的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应该以精神消费取代物质消费B.应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应该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D.应该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下列图示(P代表收入,Q代表消费量)中,能准确反映脱贫后某家庭生存资料消费(A)和发展资料消费(B)变化情况的是A.B.C.D.3.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4.2%。

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同比降低1%;体育健身、医疗服务、旅游住宿等服务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9.3%、24.6%、37.8%。

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①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②居民生存资料消费支出的数量逐渐减少③追求生活品质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需求旺盛④当前供给能力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读“2018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统计图(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81元),从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是①生存资料消费是居民最大的消费支出②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实现了均衡发展③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④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9年春节全国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7.6%,国内旅游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30个旅游热点城市中,22个城市旅游收人实现了两位数增长,8个城市同比增长超30%,到三亚市的游客人均消费达10421元。

由此可见,我国A.居民的享受资料消费逐渐代替生存资料消费B.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潜力巨大C.居民旅游意愿增强推动了旅游业供给结构优化D.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6.下图是某地近5年来居民人均购物次数网络购物增长率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地A.消费支出增加,消费结构优化B.商品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提升C.消费方式变化,网购频率提高D.商品价格降低,消费总量减少7.休闲度假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