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精选15篇)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篇1作为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的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 ⑴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⑴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⑴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⑴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⑴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参考答案:1、⑴要;⑴旁边;⑴伸2、⑴树;⑴蝉;⑴螳螂;⑴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⑴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⑴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答案及译文篇2《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九作者:扬中市实验小学陆智华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7《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九执教:扬中市实验小学陆智华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要上的课文是——螳螂捕蝉,(教师板书课题)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声旁准确地读出读音了,咱们大声地念念它,好吗?读“螳螂”二字——齐读课题过渡:螳螂捕蝉是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想知道吗?二、自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轻轻地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对照着文后的生字表认认、记记,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篇1读书是由爱好做动力的,在回忆起读书时代,我们有什么理解和启发呢,或许《岳阳楼记》能为你带来答案。

下面是《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阅读题目【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2分)连月不开:而或长烟一空:【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小题3】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2分)(1)以己悲:(2)以物喜:【小题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发的远大政治理想是,(用原文填空)。

(2分)【小题5】请依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下句:《岳阳楼记》参考答案【小题1】开:放晴一:全(各1分)【小题1】(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小题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分)(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分)【小题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处1分)【小题1】小石潭凄清幽邃,或醉翁亭秀丽清雅(清幽)解析【小题1】同学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把握要详细、精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伐竹取道()(2)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2.A3.(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1、引婴投江【原文】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

人问其故④。

曰:“此其父善⑤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过:经过。

②见:看见。

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

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⑥虽:即使。

岂:难道。

遽:就,遂。

⑦以,用。

任:处理。

亦:加强语气。

悖:荒谬。

【知识链接】《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A.拉开弓B.牵;拉 C.引用;征引D.导引;诱导⑵此其父善游()A.交际;交往B.旅行;游历 C.游水;游泳D.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2、凿壁借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注释】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

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翼日:第二天。

“翼”同“翌”。

③馔(zhu àn):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

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怎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走送之()(2)俟其欣悦()(3)濂具以实对()(4)微景廉()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家贫,无致书以观。

译文:(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8.填空。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阅读答案1阅读《赵普》一文,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3)读之竟日( )(4)普明日复奏其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熟悉;②曾经;③整天;④第二天。

2.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他学问不多。

②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3.赵普刻苦读书;赵普奏荐人才。

4.不设标准答案,能表现他勤奋刻苦、有耐心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惊人的意志,语言精练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2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5篇)

文言文题库15篇第一类人物轶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先生①,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②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③,臣妾④亿兆⑤,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注】①先生:指严光,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

②相尚:互相推崇。

③圣人之时:登基称帝的时机。

④臣妾:原指男女奴隶,这里引申为被统治的人民。

⑤亿兆:指千千万万,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及帝握/《赤符》 B. 惟/先生以节高之C. 得/圣人之清D. 盖/先生之心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道()(2)惟()(3)盖()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2)而使贪夫廉,懦夫立。

4.联系《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一、1.(2分)A 【解析】A项的意思是:等到光武帝得到《赤符》,据此可在“及”后划分。

故选A项。

2.(1)(3分)道义(2只有(3)表推测,应该是【课内外链接】3.(4分)(1)(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谁比得上呢?(2)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

4.(3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贤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时透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淡淡惆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阅读答案1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

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

③磁州:今河北磁县。

④率:都。

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

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

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

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

⑩薨(hōng):死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译文:13.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分)答案ll.(1)全、都,全部;(2)推测、估计、考虑。

l2.(1)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2)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13.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文言文阅读答案2文言文阅读(20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用/标示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

(2分)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4分)A.故不错意也()B.以头抢地耳()C.天下缟素()D.寡人谕矣()【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庸夫因怒行刺的故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文中唐雎挺剑而起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小题5】、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这一过程,并说说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答案【小题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每0.5处,多划不给分。

)【小题1】(1)通措。

(2)撞。

(3)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4)明白、懂得。

(每题1分)【小题1】(1)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休祲1分,翻译通顺2 分)(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谢1分,翻译通顺2分)【小题1】B【小题1】答案要点:愤怒、威胁、害怕(色挠)(各1分)秦王是一个骄横凶暴、专横拔扈、外强中干、前倨后恭、懦弱无耻的人。

(2分)(写两个以上)文言文阅读答案3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又何间焉(参与)B.必以信(相信)C.虽不能察(明察)D.小大之狱(案件)2.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A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4.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

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意近即可)文言文阅读答案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

高祖陵,汉光禄大夫。

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

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①颓然而不可侵也。

乡党亲族莫不称之。

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

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

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

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②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

”遂以女妻之。

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

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

”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

”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

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

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

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

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

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

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

”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

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注:①颓然:恭雕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而不介/介:孤高B.骏于是表之/表:上表举荐C.优诏遂其高志/遂:于是D.明刑旌善/旌:表扬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②事王母以孝闻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

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的学习。

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酒脱。

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枯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

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唐人的见识,但敬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C3.C4.(1)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文言文阅读答案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22分)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也。

世为乡里著姓。

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

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

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①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

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

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

”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

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

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

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

及事发,果如所言。

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