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长9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长9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长9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白玉彬;赵靖舟;高振东;李忠锋;张志升;朱杰;郭郁;郑卉【摘要】应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同位素、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暗色泥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子川油田延长组长9烃源岩主要为长91段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92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非油源岩;长9烃源岩主要由粉砂质或含粉砂泥岩组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黏土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3.05%,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型,最高热解峰温平均为450℃,反映烃源岩达到好的级别,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为特征,湖盆水体环境总体以淡水还原条件为主;长9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生油为主,烃源岩厚度大于10 m地区为长8~长10油藏有利勘探区.【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7)004【总页数】8页(P38-45)【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长9油层组;杏子川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白玉彬;赵靖舟;高振东;李忠锋;张志升;朱杰;郭郁;郑卉【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7160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7160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7160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7160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一般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中部长8~长4+5烃源岩,特别是长7烃源岩为中生界油藏的主力烃源岩[1]。

近年来,志丹地区延长组长9烃源岩(李家畔页岩)的发现证实其为一套重要的区带性烃源岩[2-3],拓展了延长组油气勘探空间,也预示着延长组深层石油勘探具有油源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是中国最大和最典型的中生代油气资源区之一。

该地区中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独特,成因复杂,油源类型多样。

中生界原油主要分布在西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南部,底部为晚侏罗世,顶部为早白垩世。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烷基化合物组成复杂,碳数分布较广;生物标志物主要以三烷基萜烯为主,伴随有二萜烯、三萜烯和甾烷等化合物;同位素组成表现为轻质稳定碳同位素值高,有些样品δ13C值甚至超过-25‰,蒸馏特征指标主要以蒸馏范围为40-75℃的轻质烃为主,有些样品蒸馏残留物总体积较大。

油源分析发现该地区中生界主要油源岩为晚侏罗世上段的湖盆烃岩系,主要发育在西准噶尔地区。

该地区湖盆烃岩系主要由泥页岩、泥灰岩、含有一定量有机质的煤等物质组成,有机质类型以陆源植物为主,生物残体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成熟度和演化程度。

此外,该地区还有小部分中生界原油源于下白垩统烃岩系和上三叠统梁山群烃岩系等。

这些油源岩在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与湖盆烃岩系有所不同,这说明该地区中生界原油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源岩类型多样。

总之,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特征,源岩类型复杂,成因复杂,这对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摘要】通过对本地区取芯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确定该区延安组的砂岩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等,研究发现延9油层组平均孔隙度为14.91%,平均面孔率约为4.7%,平均孔径为25μm,平均喉道直径为0.19μm。

最主要的孔隙类型为粒间孔(包括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两者所占总面孔率的相对比例较大,分别占到了54.3%和37.1%;包含部分粒内溶孔、岩屑溶孔,分别为1.27%、3.25%。

喉道类型主要为缩颈型喉道和片状或弯片状喉道。

【关键词】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储层特征吴起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西部(图1研究区)。

勘探开发与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安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了,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对于具体区域内的储层岩石学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工作中涉及的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的研究,对该区域内的储层岩石学特征作进一步的阐述。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观察分析等手段加深了对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的认识,并且对延9油层组的岩石成分、含量、结构、构造、颗粒接触关系类型、胶结类型等作了详细分析。

1 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区延9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浅灰、灰褐、灰黑色中细、中、粗砂岩及砂质砾岩,有少量的细砾岩及细粉砂质泥岩。

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含有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

碎屑颗粒大小主要为中—细砾,可见粗粒和不等粒,颗粒大多呈半棱角—次圆状,圆状和棱角状较少,分选程度以中、中—好为主,中-差次之,胶结类型主要是孔隙型。

砂岩碎屑成份平均占全岩含量82.2%,其中石英含量为29%~74%,平均值为45.2%;长石含量为10%~39%,平均为28.8%,局部可见7%~10%;岩屑含量为5%~17%,平均为8.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文档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文档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其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丰富。

姬塬地区位于盆地西北部,行政区包括陕西省定边县、吴起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及甘肃省环县北部,面积约12500km2。

近年来,在大型岩性复合成藏理论指导下,姬塬地区石油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1],长8、长6、长4+5油层组先后发现了大型岩性油藏。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延长组下部长9油层组有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主要集中在长91油层),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对于长9油层组前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沉积体系[2]、砂体类型[3]、油气来源[4]、运聚规律和成藏模式[5-7]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新认识。

但是,长9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含油性在平面上变化快,目前对于长9油层组的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研究很少。

本文综合研究长9油层的钻井、测井和试油以及构造特征等资料,解剖多个典型油藏,进一步细化了油藏类型。

重点分析不同区块的构造特征、砂体结构及成藏组合特征,明确了油藏类型的控制因素,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依据。

一、石油地质概况姬塬地区位于盆地西北部沉降和沉积中心,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受西北和东北物源影响,延长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展布范围广,厚度大,成藏条件优越。

该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自下而上发育10个油层组,是石油富集的主要层位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是一个内陆湖盆由湖进到湖退完整的二级层序域。

长9期为湖盆演化早期三级层序域的第一个湖进期,湖泛规模较小,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

姬塬地区位于湖盆西北部,有西北和东北两个物源。

其中西北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碎屑供给能力大,搬运距离较近,沉积规模大;东北体系属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物源供屑能力相对较弱,碎屑搬运距离较远,沉积规模较小;中部为两大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汇水区。

长7湖相烃源岩是整个盆地原油生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并进入生烃高峰期,生烃增压产生异常高压,石油在异常高压作用下,通过区域性构造活动形成的断层或裂缝和孔隙型连通砂体,向下运移,通过长8油层组入长9油层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曹崾岘区延9油藏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曹崾岘区延9油藏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曹崾岘区延9油藏富集规律雷华伟;韩华峰;乔力;王龙军;李刚;白玉彬【摘要】在对油水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成藏地质条件与油藏分布叠合分析的方法,对靖边油田曹崾岘区延9油藏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9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延922层,具有明显的边水和底水,其油藏类型以构造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延9油藏分布和富集主要受控于曲流河边滩砂体分布和规模、储层顶面构造高点分布位置、直接盖层厚度和展布特征.三者有效配置共同控制了延9油藏富集层位和地区,东部地区砂体厚度大于10 m的构造高点石油最为富集.【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8(027)005【总页数】6页(P466-471)【关键词】油藏分布;延9油层组;靖边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雷华伟;韩华峰;乔力;王龙军;李刚;白玉彬【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718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718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718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718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7185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图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研究区位置图Fig.1 Tectonic unit division of Ordos Basin and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1—研究区(study area);2—含油区域(oil-bearing area);3—构造单元界限(boundary of tectonic unit);4—县界(county boundary);5—乡界(village boundary)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均非常富集的盆地之一,总面积约25×104km2[1](图 1).其中陕北斜坡面积最大约11×104km2,油气资源最为富集.勘探实践表明,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其中延安组油藏主要受三叠系末期古地貌控制[2].根据岩性、煤线等特征将侏罗系延安组自下而上分为延10—延1等10个油层组.受侏罗纪沉积末期燕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大部分地区延安组上部延1—延3剥蚀殆尽,仅保留了延4+5以下地层[3],而油藏主要分布在延9和延10油层组.曹崾岘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北部的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境内,主力开发区面积约10 km2,开发层位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进一步细分为延91、延和延等3个小层,油藏主要分布在延层.以往对研究区重点关注延9储层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4-7],对延9油藏富集规律研究薄弱.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入认识延9油藏富集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次根据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通过对延9储层特征、油水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的研究,总结延9油藏富集规律,以期为延9油藏精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1 延9储层基本特征1.1 岩石学特征延9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物源方向来自研究区西北部[8].延时期发育边滩微相,而延和延时期以河漫滩沉积为主.延9储层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粗-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碎屑成分中石英含量40%~65%,平均为54%;长石含量一般为15%~32%,平均为21%;岩屑含量一般为8%~12%,平均为9.8%.填隙物总量为12.7%,主要为高岭石和硅质胶结,其次为长石质和铁白云石胶结.1.2 物性特征根据10口井300余块岩心分析结果,延9储层孔隙度最小值4.5%,最大值21.6%,平均16.2%,主要分布范围在 12%~20%之间;渗透率最小值0.15×10-3μm2,最大值1503.21×10-3μm2,主要渗透率分布范围在1×10-3~200×10-3μm2之间,平均为123.02×10-3μm2,中值为54.52×10-3μm (2图2).根据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9],延9储层总体为低-中孔隙度、低-中渗透率储层.纵向上,从延91~延小层,储层物性逐渐变好.图2 曹崾岘区延9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布直方图Fig.2 Distribution histograms for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1.3 孔隙结构特征通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延9储层孔隙类型比较简单,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少量的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平均面孔率为7.24%(图3).孔隙形态多呈三角形、四边形及不规则状,孔隙直径变化较大,单个样品中从小于5 μm到200 μm以上.根据30块样品的图像孔隙分析结果,延9油层组砂岩平均孔径变化范围在 10~60 μm 之间,平均32.5 μm(表 1).图3 曹崾岘区延9储层孔隙类型直方图Fig.3 Histogram for pore types of 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统计发现,粒间孔孔径大多分布在 60~100 μm,最大可达200 μm(图 4a、c、d);溶蚀孔隙中主体为长石溶孔,少量岩屑溶孔,长石溶孔孔径较小,由于大多没有完全溶蚀掉,多形成蜂窝状.长石溶孔对延9储层的物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晶间孔主要发育在自生黏土矿物高岭石中(图4b、c、e),孔径较小,一般小于5 μm,平均含量为 0.49%,常被束缚水占据,对总孔隙的贡献极小,但其增强了延9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表1 曹崾岘区延9储层平均孔隙直径分析数据表Table 1 Average pore diameter of 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横线上为最小值—最大值,横线下为平均值.?根据研究区3口井20块样品高压压汞分析结果(表2),延9储层砂岩排驱压力分布于0.05~0.73 MPa,平均为0.29 MPa;中值压力分布于0.82~4.51 MPa,平均为1.99 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可达15.81 μm,平均为 7.32 μm;中值半径小于1 μm,平均为0.57 μm;分选系数平均为2.57.压汞数据反映出延9储层孔喉连通性好,孔隙结构较为简单.表2 曹崾岘区延9储层孔喉半径统计表Table 2 Pore throat radius of 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横线上为最小值—最大值,横线下为平均值.?2 延9储层油水分布及油藏2.1 油水分布特征曹崾岘区延9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延层,油层连续性好,平面上油藏连片分布;其次为延和延91,油层连续性差,油藏平面分布不连片,孤立分布.延9油藏为典型的常规油藏,油水界面清晰,上油下水,油层和水层在电阻率曲线上差异明显,相对水层来讲油层具有高阻的特征(图5).图4 曹崾岘区延9储层孔隙镜下分布特征Fig.4 Microphotographs showingthe po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a—JT403,1260.37 m,粒间孔发育,红色铸体(developed intergranular porewith red cast);b—JT217,1255.59 m,长石溶孔及高岭石晶间孔,红色铸体(dissolved pore in feldspar and intercrystalline pore in Kaolinite,with red cast);c—JT403,1256.75 m,长石高岭石化,晶间孔发育,红色铸体(kaolinized feldspar with developed intercrystalline pore,red cast);d—JT403,1263.83m,残余粒间孔,扫描电镜(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 observed by SEM);e—JT403,1257.66 m,残余粒间孔,扫描电镜(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 observed by SEM);f—JT403,1263.38 m,长石粒内溶孔,扫描电镜(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 of feldspar observed by SEM)2.2 油藏类型曹崾岘延9油藏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其油藏类型主要表现为构造油藏、岩性-构造复合油藏,其次为岩性尖灭油藏.研究区总体构造特征表现为中东部高,东部开口,北部、西部和南部低的特征.油层分布总体受构造背景控制,但单个油藏的分布同时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油藏边界既有岩性边界,亦有构造边界.受构造控制的油藏边界不同井区油水界面海拔高程不一致,主体分布在310~340 m (图6),形成多个独立的油水系统和多个油藏群,油藏分布同时受岩性控制.3 延9油藏富集规律以往的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分布和富集主要受古地貌背景控制[2,8],油藏主要富集在主砂体带与构造高点的叠合区域[10-12],同时油源断层组成垂向优势输导通道[13],油气在浮力作用下向构造高点聚集成藏.曹崾岘地区延9油藏富集规律研究表明,砂体分布、构造高点和直接盖层共同控制了延9油藏分布和富集.3.1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控制油藏分布规模以研究区主力油藏延小层为例.从延油藏含油面积、有效厚度与砂体展布叠合图(图7)可以看出,油藏的分布明显受到曲流河边滩微相厚层砂体展布的控制.已发现的油藏基本上都发育在边滩砂体之上,吻合度非常高,砂体厚度为5~30 m,砂地比值为0.50~1.0.这是由于在河道边滩位置,砂体发育规模大,并有较大的厚度,岩性相对均匀,储层物性好,因而含油性好.而在河道间部位,砂体减薄甚至尖灭,岩性变细,物性变差,非均质增强,泥质成分增多,因而含油性变差,从而成为有效的侧向封闭层.由此可见,沉积相及砂体分布对延油藏分布和富集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含油面积内砂体厚度大于10 m的东部地区,油层有效厚度亦非常大,最大厚度可达25 m,与砂体分布规模一致.但研究同时发现,在研究区东部和南部也发育边滩厚砂岩沉积,但试油结果为水层.因此,沉积相及砂体展布仅是控制延油藏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延油藏分布必然还受其他因素控制.图5 曹崾岘区延9油藏剖面图Fig.5 Profile of 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1—油水同层(oil-water layer);2—水层(water layer);3—干层(dry layer)图6 曹崾岘延9油藏油层底界海拔分布Fig.6 Bottom elevation distribution of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3.2 油藏顶面小高点控制石油富集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鼻状构造[14-15].通过大比例尺绘制延储层顶面构造图,发现研究区发育1个较大型的鼻状隆起构造,其轴向近东西向,除了东部开口外,其余3个方向均向四周倾伏,延9油藏总体分布受研究区构造背景控制(图7).在此鼻状隆起背景之上,发育了多个交互分布的小高点和小洼地,东部地区小高点更为发育.这些小高点往往砂体厚度大,圈闭闭合高度一般为10~30 m,油藏充满度最大可达100%,试油平均日产油可达10 t/d.而小洼地往往油层厚度较薄,试油平均日产油3~5 t/d,因此油藏富集主要受小高点控制.3.3 直接盖层发育程度控制石油分布层位盖层对常规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16-19].延9各个小层油藏分布规模差异大,油藏主要分布在延研究认为,盖层分布对延9油藏分布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之所以延9油藏主要分布在延,不仅由于其储层和顶面正向微构造均发育,同时延顶面分布了一套平均厚度在10 m以上的直接盖层(图5),有效阻止了石油向上部延和延91运移.因此,直接盖层控制了延9油藏分布和富集.综合以上研究认为,砂体厚度、构造小高点和直接盖层三者共同控制了延9油藏分布和富集,其中有效砂体展布是基础,构造是石油富集的重要保证,而直接盖层则控制了延9油藏垂向分布层位和规模.4 结论(1)曹崾岘区延9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延层,平面上全区分布,油层东部厚而西部薄,油藏类型以构造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图7 曹崾岘区延9油藏含油面积、有效厚度、顶面构造及砂体分布叠合图Fig.7 Composite map of oil area,effective thickness,top structure and sand body distribution of Y-9 reservoir in Caoyaoxian area1—井位(well);2—含油面积(oil-bearing area);3—构造等高线(structure contour);4—油藏剖面位置线(reservoir section);5—砂厚 0 m(sandstone thickness of 0 m);6—砂厚 0~4 m (sandstone thickness of 0-4 m);7—砂厚 4~8 m (sandstone thickness of 4-8 m);8—砂厚 8~12 m(sandstone thickness of 8-12 m);9—砂厚 12~16 m(sandstone thickness of 12-16 m);10—砂厚 16~20 m(sandstone thickness of 16-20 m);11—砂厚>20 m(sandstone thickness more than 20 m)(2)延9油藏分布和富集主要受砂体分布规模、构造高点及直接盖层三者共同控制,其中砂体厚度大于10 m的构造高点石油最为富集.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何自新,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4.[2]于雷,王维斌,车飞,等.鄂尔多斯盆地吴旗油区下侏罗统古地貌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J].断块油气田,2014,21(2):147-151.[3]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1-83.[4]白远,闫晓飞,景阳,等.靖边油田曹崾岘地区延9油藏储层特征及物性研究[J].辽宁化工,2011,40(9):991-994.[5]白美丽,朱维.靖边油田曹崾岘地区延9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辽宁化工,2011,40(5):493-495.[6]张永,李刚,刘永卫.靖边油田曹崾岘区延9储层特征研究[J].石化技术,2017(9):120-120.[7]张海.关于靖边曹崾岘油区地质评价[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185-185.[8]郭正权,张立荣,楚美娟,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J].古地理学报,2008,10(1):63-71.[9]DZ/T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0]邢蓝田,徐丽,赵阳,等.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油气成藏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6,23(2):14-17.[11]刘联群,刘建平,李勇,等.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3):263-267.[12]许璟,董丽红,杜延军,等.志丹地区延安组沉积微相与油藏控制因素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36(5):657-663.[13]许艳争,杜箫笙,毕明柱,等.低幅度构造油藏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红河油田延安组油藏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5,22(5):556-560.[14]赵靖舟,杨县超,武富礼,等.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J].地质学报,2006,80(5):648-655.[15]白玉彬,赵靖舟,章爱成,等.蟠龙油田三叠系长2油组油气富集规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4):67-71.[16]赵靖舟,武富礼,闫世可,等.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2006,27(5):24-27.[17]赵靖舟,王永东,孟祥振,等.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2 油藏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23-27.[18]武富礼,赵靖舟,闫世可,等.陕北地区中生界石油补偿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3):23-26.[19]荀兆杰,钟建华,李勇,等.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马宁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6,25(6):550-557.。

靖边油田大阳湾延9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和规律研究

靖边油田大阳湾延9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和规律研究

靖边油田大阳湾延9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和规律研究【摘要】靖边油田大阳湾区位于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境内,距靖边县城约30 km,由北部的大阳湾区和南部的嶆崾涧区组成,延安组延91、延92油藏为本油田的主力油藏。

靖边油田大阳湾区为低孔、低渗、低丰度、微含硫轻质常规油中型油田,为边、底水综合驱动的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该区块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和储层分布特征的研究,为有利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大阳湾油田延9油层储层油气分布规律1 引言靖边油田大阳湾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北斜坡的中东部,区域构造形态为宽缓的西倾单斜,坡降5—6m/km。

研究区延91和延92顶面构造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在单斜背景上发育若干北东走向的低缓鼻隆,油田范围内自北而南有三个规模较大的鼻隆,鼻隆幅度小于10m,南北宽1km左右,东西长大于5km。

在大鼻隆的背景上,发育一些次一级隆起,规模很小。

这些次级鼻隆多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与延92砂体发育部位基本一致,对油气聚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 储层特征2.1 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区延安组延9触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如图1所示),具有近似的岩石学特征。

延安组延9砂岩矿物成份主要为:砂岩成份中碎屑颗粒约占总量的82.1~89.6%,平均88.0%,主要以石英为主(如图2所示)。

石英含量变化较大,占碎屑总量的32.1%~66.5%,平均49.5%;其次为长石,含量在12.1%~31.2%,平均25.2%;再次为岩屑,含量7.3%~26.2%,平均13.3%,岩屑主要是变质岩岩屑,其次含有少量火成岩岩屑,胶结类型为孔隙型(如表1所示)。

填隙物含量10.4%~17.8%,平均11.2%。

填隙物中一般杂基含量明显大于胶结物。

杂基主要有高岭石和水云母;而胶结物类型则较多,主要有铁白云石、硅质、菱铁矿、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和绿泥石膜等。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中山涧井区延9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中山涧井区延9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中山涧井区延9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雷迅;武富礼;罗星;王凯;王立龙【摘要】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中山涧井区延9烃源岩条件、沉积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条件及圈闭类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古河谷发育的次一级河道为油气的长距离运移提供了可能,差异压实成因的鼻隆构造对油气富集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因而该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13(010)001【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延安组;成藏条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油气富集【作者】雷迅;武富礼;罗星;王凯;王立龙【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具有烃源岩发育、生储盖组合配套、勘探领域广、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1]。

靖边地区中山涧井区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上,是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坡降平缓的大型单斜,平均坡降6~8 m/k m。

该区由差异压实作用发育着成排分布的走向北东-南西向或东西向的鼻状构造,并在西北部形成一局部隆起,对油气聚集和油气产能有重要影响[2]。

下面,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中山涧井区延9油藏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

1 成藏条件1.1 烃源岩该研究区暗色泥岩平均厚约67.72 m,其中连续性最好、最优质的是张家滩黑页岩,该套生油岩厚2.0~7.7 m,平均厚4.42 m,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

1.2 储集层该研究区延9油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平面上呈条带状自北西向南东向发育4条主要的河道。

靖边油田王渠则区延9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靖边油田王渠则区延9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靖边油田王渠则区延9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目前处于滚动勘探开发阶段。
从已探明的油藏来看,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是主要含油层系。本文充分利用研究区内的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延9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识别出研究区内的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类型,并分析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了本区的储层特征。
区内延9油层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和少量的微裂缝;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常见的孔喉组合类型有四种,分别是大孔粗喉型、大中孔粗喉型、中孔中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可分为中渗储层、低渗透储层、特低渗储层3类。
综合沉积、储层的研究成果,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砂体厚度大、孔渗条件好的边滩砂坝中。
综合沉积、储层的研究成果,确定储层的有利区分布。本次研究将延9油层组划分为3个小层,按照标志层、沉积旋回、地层等厚等原则,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对比,得到顶面构造特征为:研究区地层平缓,为一西倾单斜,局部发育鼻状隆起构造。
研究区内沉积相为曲流河沉积,发育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5种沉积微相。区内发育2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曲流河,砂体平面展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张海;雷华伟;张涛;白玉彬【摘要】为了明确靖边油田西部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采用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等方法,分析了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比本区长7烃源岩与湖盆中心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了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结果表明,延9原油饱和烃含量均在60%以上,正构烷烃单峰分布,主峰碳主要以C21为主;生物标志物中C30藿烷占优势,其次为C29藿烷,规则甾烷以C29为主,C27和C28含量相似,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程度,为淡水条件下弱氧化—还原环境形成的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靖边油田本地长7烃源岩与延9原油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位于湖盆中心的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化特征与延9原油差异明显.延9油藏的形成主要为本地区长7烃源岩成熟后,经叠置砂体及裂缝系统输导,主要经垂向运移至延9储层,再经过短距离侧向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7页(P836-842)【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延9原油;长7烃源岩;油源对比;靖边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张海;雷华伟;张涛;白玉彬【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7185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靖边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其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6油层组和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

近年来,在靖边油田西部外围地区勘探时发现延9油藏比较富集,并初步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然而,长期以来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油藏油源问题前人开展的工作较少[1],主要原因是认为延安组不发育有效烃源岩,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下部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2-7],其分布面积可达5×104 km2[8]。

钻井及地化分析表明,靖边油田西部地区亦发育长7有效烃源岩,其厚度变化范围较大(3~14 m),且由东北部到西南部厚度逐渐增大[9]。

已有的研究未能明确延9油藏原油到底是来自本地长7烃源岩还是湖盆中心长7烃源岩的贡献,而这直接影响到延9油藏的分布及运移、富集规律及勘探潜力的认识和评价。

本文从分析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并将其与本区长7和湖盆中心(志丹地区)长7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探究延9油藏石油来源问题,以期为靖边油田延9油藏下一步勘探和有利区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1 原油族组成特征10口井原油物性分析表明,本区延9油藏地面原油密度平均为0.853 g/cm3;动力黏度平均为16.8 mPa·s;凝固点集中分布,平均为17.0 ℃,显示延9原油为正常原油物性特征。

原油族组成与其化学组成、生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运移效应等信息密切相关[10]。

延9原油饱和烃为61.4%~69.7%,平均为65.5%;芳烃为16.3%~19.9%,平均为18.4%;非烃为11.0%~14.7%,平均为12.5%;沥青质为1.3%~5.1%,平均为3.6%;饱和烃/芳烃为3.2~4.1,平均为3.6,族组分含量特征反映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高(表1)。

延9原油具有高饱和烃,高饱/芳比,低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特征;延9原油族组成含量差异小,暗示其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与演化程度。

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2.1 饱和烃色谱特征延9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相似(图2),均呈单峰分布,主峰碳主要以C21为主,反映原油性质较好。

分析的10口延9原油样品中(表2),除Z150-1井原油指标有异常外(可能受水洗或者氧化作用影响,主峰碳为C23),其余9口井延9原油色谱特征极为相似。

延9原油Pr/Ph为1.00~1.23,平均为1.12,总体为姥植均势特征;Pr/nC17和Ph/nC18值分别为0.36~0.45和0.29~0.36;(nC21+nC22)/(nC28+nC29)为1.48~1.80;nC21-/nC22+为0.69~0.95;沉积环境以弱氧化到还原为主[11]。

原油CPI和OEP值变化极小,平均为1.0,反映了成熟原油的演化特征[12]。

综合以上信息,认为延9原油为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同源成熟原油。

2.2 萜烷类化合物特征靖边油田延9原油呈现出五环萜烷含量最高、三环萜烷含量最低的特征(图3,表3),尤以C30藿烷含量最高,其次为C29降藿烷和C27-三降藿烷等;伽马蜡烷/C30藿烷(伽马蜡烷指数)含量极低(0.042~0.068),说明为淡水湖泊沉积环境[3]。

在评价相同有机相的同一油源的原油时,Ts/Tm是最为可靠的成熟度指标[13],延9原油的Ts/Tm分布于0.95~1.09,原油达到成熟演化阶段。

研究表明,C31升藿烷22S/(22R+22S)在判断原油是否达到成熟阶段的可靠性高,分布在0.57~0.62范围属于成熟原油 [14]。

延9原油该值为0.560~0.574,接近或已达到平衡点,说明延9原油为成熟石油。

图1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位置及取样井位分布Fig.1 Location of Jingbian Oil Field and sampling wells in Ordos Basin表1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族组分数据Table 1 Group composition of Yan 9 crude oil in western Jingbian Oil Field, Ordos Basin井名深度/m族组成/%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饱和烃/芳烃Z62-31 395.5~1 397.566.016.312.65.14.1Z75-11 319.5~1 32169.716.811.91.64.1Z79-11 39865.118.811.84.33.5Z99-31 35865.519.312.32.93.4Z100-11 370~1 37365.618.611.94.03.5Z121-41 30563.819.912.14.23.2Z150-11 298~1 30064.817.614.03.63.7W45-11 175~1 17768.219.511.01.33.5W72-1 1 246~1 24865.117.812.94.23.6W79-51 265~1 26761.419.514.74.43.2平均值65.518.412.53.63.6图2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Fig.2 Gas chromatograms of alkanes in Yan 9 Formation, Jingbian Oil Field, Ordos Basin表2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气相色谱数据Table 2 Gas chromatography of Yan 9 crude oil in western Jingbian Oil Field, Ordos Basin井名深度/m碳数范围主峰碳数Pr/PhPr/nC17Ph/nC18(nC21+nC22)/(nC28+nC29)nC21-/nC22+CPIOEPZ62-31 395.5~1 397.5C12~C40C211.070.360.291.750.801.0851.011Z75-11 319.5~1 321C13~C40C211.100.370.301.800.791.1021.018Z79-11 398C12~C40C211.170.430.341.620.811.0781.003Z99-31 358C12~C40C211.110.430.341.620.791.0781.008Z100-11 370~1 373C14~C40C211.080.450.351.590.691.0681.009Z121-41 305C14~C40C211.000.370.301.680.701.0831.004Z150-11 298~1 300C12~C40C231.231.431.020.980.501.048W45-11 175~1 177C12~C40C191.190.450.351.560.861.0991.008W72-11 246~1 248C12~C40C211.180.420.361.480.951.082W79-51 265~1 267C14~C40C211.080.450.361.560.701.0651.006图3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m/z 191和m/z 217 质量色谱特征Fig.3 Mass chromatogram of m/z 191 and m/z 217 for Yan 9 crude oil in western Jingbian Oil Field, Ordos Basin表3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Table 3 Biomarker compound parameters for Yan 9 crude oil in western Jingbian Oil Field, Ordos Basin井名深度/m伽马蜡烷/C30藿烷Ts/TmC31藿烷22S/(22R+22S)规则甾烷含量/%C27C28C29C29ββ/(ββ+αα)αααC2920S/(20S+20R)Z62-31 395.5~1 397.50.0520.980.57029.228.342.50.514 0.556 Z75-11 319.5~13210.0530.950.56526.128.845.10.546 0.549 Z79-113980.0621.030.56025.428.745.90.513 0.551 Z99-313580.0421.020.56824.329.346.40.522 0.550 Z100-11 370~13730.0541.060.56026.828.544.70.467 0.548 Z121-413050.0511.000.56927.729.642.70.518 0.566 Z150-11 298~13000.0491.040.56929.928.142.00.511 0.535 W45-11 175~11770.0681.010.56825.629.045.40.480 0.547 W72-11 246~12480.0491.090.57427.229.143.80.538 0.568 W79-51 265~12670.0531.080.57129.227.743.10.528 0.5662.3 甾烷类化合物特征以往研究业已证实,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过程中,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和温度升高,有机质成熟度增大,甾烷类化合物由在热力学上不稳定的R构型向稳定的S构型转化[12];达到成熟演化阶段的原油,C29ββ/(ββ+αα)、αααC2920S/(20S+20R)的反应平衡值分别为0.52~0.55和0.67~0.71[15],一般认为,原油中这2个参数大于0.4为成熟原油[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