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黄探区延长组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

合集下载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取100-110℃为基准间隔,令n=0 (100110℃)其它间隔的指数为:
温度间隔(℃) 指数n
80-90
-2
90-100
-1
100-110
0
110-120
1
120-130
2
温度间隔内的地层厚度可能大致相等,但 相等厚度地层的沉积时间则可能区别较大,因 沉积速度不同所致。
时间因子 ∆t—每个温度间隔内的沉积时间 (Ma),任意温度间隔内的成熟度为
三、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
(一) 有机质的丰度
烃源岩中有机质的丰富程度。
常用指标 有机碳、 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
1、有机碳(Toc)
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 剩余有机碳含量:用单位重量的岩石中 Corg的重量百分数来表示。 泥岩中有机碳含量在1.16~1.60 %之间,平均 1.22 % ; 碳酸盐岩中的有机碳只要大于0.08%,就 被视为生油岩。
(2)Kerogen颜色及H/C、O/C原子比 随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 , Kerogen 颜 色 加 深 ,
H/C↓、O/C原子比↓,向富C方向收缩。
三种干酪根产烃开始时的元素组成表
干酪根





H/C O/C
1.45 0.05 产
1.25
0.08
湿 气
0.8 0.18
H/C O/C
0.7 0.05 产
P1:较低温度(<300℃)下样品释放的 游离烃;
P2:较高温度(300~500℃)下干酪 根热解生成的烃类;
P3:干酪根中含氧基团热解生成的 CO2
峰面积S1、S2、S3:表示相应产物的含 量,单位为mg/g。

延长——延川探区东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研究

延长——延川探区东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研究
露天滑坡灾害是矿山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灾害,主要表现在
5 结论 (1)延长 - 延川东部探区上古生界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
煤系含泥源岩,煤层煤层的有机碳含量 17.23~54.57% 之间,煤 系泥有机碳含量 0.1~26.63%。
(2)由于煤系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油势 Nhomakorabea且在成藏时期大量生 排烃,所以近源储层具有良好的气源成藏条件,研究区存在大面 积发育气藏的可能,因此该项研究对本区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1 烃源岩纵向分布特征 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三套煤系源岩 :包括本溪组海
陆过渡相煤系含泥源岩、太原组海相煤系源岩与山西组岩陆相 煤 系 源 岩,其 中 煤 层 为 主 力 源 岩 [1,2],煤 层 分 布 广 泛、层 组 多、 区带与层位差异明显。最为发育的是太 2 顶部煤层,单层厚度 5 ~ 10m,各层煤层累积厚度 6 ~ 25m。暗色泥岩以灰、深灰色 泥岩为主,累计厚度可达 80 ~ 150m。
4 成藏潜力评价 根据延长 - 延川东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研究,其结果显
示 :上古生界为煤系源岩,以 II 型干酪根为主。煤层有机碳含量 高,在个别小段也发育有高含碳量的黑色泥岩。烃岩化验分析表 明已热解生油势 S1 高。根据生排烃特征,由于其短期内快速生 烃,所以生排烃势强劲。这些因素综合反映了研究区近源储层大 面积成藏的可能性。
雷燕云,邵思想,强腾,高小平
(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 :延长 - 延川探区位于陕西省延长县与延川县东部,经过长期陆续勘探已发现一定储量天然气。鉴于研究区上古生界的
近源成藏背景,通过上古生界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类型与丰度、生排烃等特征研究认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煤系含泥源岩,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的铀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的铀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mi c r osc opy,LA- ICPMS,s equent i al ext r ac t i on pr oce dur e a nd d- t r ac k et c hi ng.皿 e r es ul t s s how t hat i n t he so ur c e r o ck s more t h an 50%
i nt emfi t i al wa t e r s.I n a wor d,t he an oxi c de pos i t i o n e nvi r onme nt ,t he U. abundant t u f t s ,an d t he hi gh co nt ent s of or ga ni c ma t t e r a nd
Act a Pe t r ol ogi c a Si ni c a岩石学报2009,25( 10)
关键词 铀;富铀烃源岩;延长组长7段;铀赋存状态;鄂尔多斯盆地 中圈 法 分类 号P619. 14
1 引言
对于 黑色页 岩中铀 和有机 质的关 系,国 内外学 者已经 做 了大量的研究。刘继顺等( 1992) 对华南碳硅泥岩型铀矿床 研究 认为有机 碳与铀的 关系比 较复杂, 当有机碳 低于0. 8% 时,铀与有机碳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高于0.8%时,有机碳 与铀为正相关;而当铀含量很高时( 如100×10“以上) ,铀 与有机碳则呈负相关关系。Appa l achi an盆地泥盆系页岩铀 含量 达2 ×10 一一 36×1 0一, 且有 机碳 与铀 丰度 有很 好的 相 关性( Lev et a1.,2004,2008)。美国Pennsyl vani an黑色页岩 中铀的含量为2×10一~30×10一,且铀含量增加与还原沉 积环境有 关( Dovet on, 2004) 。通常认为 ,在还原条件 下,在 成岩 作用 早期 ,u 从海水 和孔 隙水 中运 移到 富含 有机 质的 沉 积物 中( Ander s on e t aL,1989 ;Bar nes a nd Coc hr a n,1990; l (1i nkhammer a nd Pa l mer ,1991) 。U一般通过以下4种方式 运移到沉积物中:( 1) 生物萃取铀,这些生物体中的有机碳 被保存下来形成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 2) 在还原条件下, 有机质吸附或者与u“络合沉积,形成u.有机质络合物; ( 3) 在还原水体中,U“向U4+转化,u随着沉积作用保存下 来;( 4) 溶解的u“通过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被还原为U4+ 沉淀 。因此 ,可以认 为有机 质在铀 的富集 过程中起 着很重 要 的作用。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和延 长油 田累计 探 明石油 地 质储 量 已达 4 0×1 t 0 ,
图 1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长 7油 层 组 烃 源 岩 厚 度 图
Fi . S u c o k t i k e s m a f Ch ng 7 g1 o r e r c h c n s p o a o lsr t n 0r O sn i ta a i d S Ba i
烃源岩 是油 气 生成 的物 质基 础 , 价 任 何 一个 评 盆地 或坳 陷 首 要 开 展 的工 作 就 是 评 价 烃 源 岩 的 质 量. 在 2 早 0世纪 6 0年代 , 国石油地 质 工作者 在 松 我 辽盆 地石 油会 战时就 得 出烃 源岩 控制 油气分 布 的认 识 , 来简称 “ 控论 ” , 实 质 是 油气 运 移 距 离 较 后 源 其 短 , 利生 油 区控制油 气 分布 范 围 ¨ 。“ 控论 ” 有 4. 源 在 后 期 的找油 工作 中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 至今 天 , 控 直 源 论依 然具有 广泛 的适 用性 . 鄂尔多 斯盆 地是 在古生 代华北 稳定 克拉 通盆 地 基础 上发 育 起 来 的多 旋 回叠合 盆 地 , 我 国 第 是
文章 编号 :6 30 4 2 1 )20 0-5 17 -6 X( 0 2 0 -0 1 0
优 质 烃 源 岩 对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长 组 石 油 聚 集 的控 制 作 用
白玉彬 , 靖舟 , 赵 方朝强 , 鹏 刘
( 西安石油大学 油气 资源学 院 ,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5
的鄂尔 多斯 盆地 石油 勘探 中意义 重大 .
1 烃 源岩 基 本 特 征
长 7油层组 沉积 时期 为延长 组湖 盆发 展全 盛时 期 , 盆范 围大 ,张家 滩 页岩 ” 布 面 积广 . 岩 性 湖 “ 分 其 主要 为黑 色油 页岩 夹灰 色 薄 层 细 砂岩 沉 积 , 分 地 部 区发 育浊 流沉积 , 育 的砂 岩 为有 利 的储 集 层 . 7 发 长 地层 沉积 厚度一 般 为 7 0—10m, 均 9 湖 盆沉 5 平 6m, 积 中心—— 志丹一 富县地 区最 厚 . 张家 滩 页 岩 厚 度

陕西省富黄探区中生代三叠纪油田赋存特征浅析

陕西省富黄探区中生代三叠纪油田赋存特征浅析

陕西省富黄探区中生代三叠纪油田赋存特征浅析【摘要】通过对富黄探区已掌握的探井资料,对其地层、构造、油层及生储盖层物性和电性的分析,认为该区是良好的含油远景区。

【关键词】三叠纪油田;赋存特征;富黄探区引言富黄探区位于陕西北部富县黄陵一带,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南部。

通过该区已施工的七个探孔研究分析、对本地区地层、构造、油气水层、生储盖层有一个概略的认识,为进一步石油开发提供依据。

一、地层该地区自上而下钻经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中生界白垩系下统洛河组,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下统延安组及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现分别简述如下:1.第四系(Q):厚度约18.00m,为第四系河床堆积砾石层。

砾石成分为砂岩及泥岩块,砾径一般8cm左右,最大约20cm,呈片状与棱角状,顶部为一薄层砂质黄土层。

2.下白垩统洛河组(K1l):厚度约224.00m。

地质录井:岩性为浅棕红色中粗粒砂岩,顶部约21.00m 为浅紫红色泥岩夹砂质泥岩。

沟谷露头可见,砂岩分选好,杂基含量少,胶结疏松,具大型板状与楔状交错层理。

井径曲线规则平直。

3.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厚度约76.00m。

地质录井: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砂岩。

电性特征:电阻率值高,曲线呈锯齿状。

岩性松软易坍塌,因而井径曲线极不规则。

4.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厚度约93.00m。

地质录井:上部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中下部为巨厚层粗粒砂岩。

电性显高阻低密度,自然电位曲线呈下大上小的松塔状,井径曲线较规则。

5.侏罗系下统延安组(J1y):厚度约119.00m。

地质录井:中上部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下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夹灰色泥岩。

底部砂岩厚度较大,是与下伏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

6.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该区钻经延长组的第八段、第七段、第六段、第五段与第四段、第三段与第二段、第一段。

即长1、长2+3、长4+5、长6、长7、长8层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8、长6物源分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及重矿物的证据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8、长6物源分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及重矿物的证据
4 % ;而南 部 一西 南部 中富 3 3 0一中富 3 石 英 含 2井 量 3 % 一 0 ,长石 含量 2 % ~3 % 。上 述 特 征 8 6% 0 4
I一石英砂岩 ; Ⅱ一长石质石 英砂 岩 ;I l l一岩 屑质石 英砂 岩 ; Ⅳ 一长石砂岩 ;V 一岩屑质 长石砂 岩 ;V 一长石 质岩 屑砂 岩 ; I

2 5 1 ×1 R E H E =8 6 —1 . 5 2. ) 0一;L E / R E . 63 ,
(. 都 理工 大学 “ 1成 油气 藏地 质及 开发 工程 ”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成都 2 .山东 省沉 积成 矿作 用 与沉积 矿产 重点 实验 室 ,山东 青岛 6 05 1 9 0 26 1) 650


要 :鄂 尔多斯 富 县探 区 中生 界延 长组 近年 来油气 勘探 一 直未 能获 得 大 的突 破 ,对物 源 方 向认识 有 定分歧 。通过对 该探 区延 长组 砂岩 研究认 为 :长 8 、长 6砂 岩类 型单 一 ,主 要为 长 石 砂岩 和 岩 屑质
水 下 分 流 河道
90 6-
● ●

81 .
● ●
90 7-
粉砂 岩 ,上部 层理不 明显 ,
— = —
呈块状构造 , 角 底部见平行层 分流河道间
理: 河 口 坝 取 心 洲 角 段

叠 长
● ● 一
薄 层 砂 泥互 层 ,
布 出 现 不 同 的认 识 。多 数 人 认 为 :北 东 为 主 含量 2 % ~5 % ,平 均 3 % ;长 石 含 量 2 % ~ 3 0 3 7
物 源方 向 ,西 南 为 次 要 物 源 方 向。但 是 ,西 南 物 6 % ,平 均 4 % ;岩 屑 含 量 1 % ~3 % ,平 均 5 4 1 4

油源对比.分析

油源对比.分析
96 91.1 95.34
天然气组分(%)
C2
C3
C4
2.04
0.81
0.52
2.33
1.12
0.61
1.45
0.33
0.16
1.71
0.3
0.13
2.63
0.25
0.2
2.58
0.29
0.18
1.52
0.45
0.22
1.59
0.41
0.23
1.6
0.43
0.24
1.57
0.46
0.24
1.59
0.43
聂中(2)
99.5 0.035
-
0.45 2842.9 0.00045


涩中(6)
98.28 0.09
-
1.62 1092.0 0.0009
-66.4
长江三角洲
89.45
0.72
1.6 CO2+H2S
7.86
124.24
0.0080
-78.7- -68.3
我国油型热成因气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伴生气:C1/C1 ~C5:0.4~0.99;
0.22
1.59
0.67
0.41
1.62
0.56
0.28
C1/C1~ δ13C1
C5
C5

0.31 0.96 -28.6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同位素特征
地区
井深
涩北一号气田
涩北二号气田 1132.3~
1135.6ຫໍສະໝຸດ 盐湖气田马海气田 南翼山气藏
65~210
2882.6~ 3488.2
层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地层的富铀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地层的富铀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地层的富铀作用赖小东;王安东【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8)004【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及其附近层位的烃源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阐明了蚀变对铀富集的重要作用.在凝灰岩和烃源岩中的铀都主要来自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从围岩中捕获的铀和经过淋滤作用而往下迁移的铀.铀的富集过程分两种情况,当有机物含量足够高的时候,发生还原作用,U(Ⅵ)离子被还原成U(Ⅳ),不溶性的U(Ⅳ)得以富集,这就是烃源岩中的铀含量比凝灰岩中高的原因.在有机物不够高,还原环境程度不足以使铀强烈富集的情况下,由于蚀变作用而使含矿溶液发生pH以及Eh等条件的改变是导致铀富集的主要因素,蚀变为铀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总页数】6页(P358-363)【作者】赖小东;王安东【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关系 [J], 李士祥;楚美娟;王腾飞;张文选;周新平2.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马海勇;周立发;邓秀芹;李继宏;杨丽萍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的铀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J], 秦艳;张文正;彭平安;周振菊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富铀烃源岩铀的赋存状态 [J], 张本浩;吴柏林;刘池阳;邱欣卫5.润湿性影响下低渗透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段为例 [J], 冯程; 樊海涛; 石玉江; 陈雪昆; 李高仁; 毛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黄探区延长组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
唐建云;史政;宋红霞;张琳;陈玉宝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8)003
【摘要】针对富黄“新”探区烃源岩生烃潜力以及区内含油层系的石油来源问题,采用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富黄探区长7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I II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
烃源岩;长6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 II2为主,次为I II2型,有机质成熟高成熟,为中等好烃源岩;长4+5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次为II2型,有机质低熟成熟,为非差烃源岩。

长4+5、长6原油性质相近,为陆相淡水湖泊成因的中等成熟油;长4+5、长6和长7烃源岩对长4+5和长6油藏均有贡献,但长7烃源岩贡献最大,长4+5暗色泥岩的贡献较小。

研究区三叠系长
7烃源岩的发现,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有限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对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0页(P11-20)
【作者】唐建云;史政;宋红霞;张琳;陈玉宝
【作者单位】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
究院,新疆哈密 839009;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 716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富黄探区延长组坡折带研究方法与识别 [J], 张志强;张志;王英杰
2.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J], 郭艳琴;李文厚;陈全红;曹红霞;张道锋
3.根据原油成熟度参数确定排烃门限的新方法——基于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6D 构造区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 [J], 王军;郭永华;李建平;王飞龙;王清斌;龚莹杰
4.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探区延长组油源对比研究 [J], 杨雯婷
5.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黄探区延长组长6段物源分析 [J], 尚婷;陈刚;李文厚;吴海燕;王若谷;张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